1、中国旅游日的标志是什么样的?

中国近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陈光普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游部,后于1927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储蓄银行于1923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也是未来中国旅行社的前身。这里是近代中国旅游业的发芽地。由银行家陈光复创立。有趣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而是隶属于银行。从时间上看,距离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于1845年创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已有近80年的时间。

2.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

九寨沟标志的形状像一只眼睛,寓意“世界上所有美丽的风景都可以看到”。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地处过渡地带位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距成都市以南300多公里处,是一条纵深50多公里的山沟谷地,总面积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80%以上。

因沟内有树正村、荷叶村、则查瓦村等9个藏族村寨位于本组而得名。现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自然的目的风景。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区和走廊。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审美旅游价值。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极为稀有。

九寨沟以其高山湖泊、瀑布、彩林、雪峰、蓝冰、藏族风情而被誉为“九寨沟六奇”。被誉为“童话世界”、“水景之王”。九寨沟还是国家地质公园,以钙化湖、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森林生态系统等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3.中国旅游日标志

宣传国家的意义设立“中国旅游日”,2011年4月12日至5月2日,国家旅游局向全社会全面征集中国旅游日标识。以及形象宣传口号。最终,由420余个形象标志设计方案和7000余条宣传口号组成了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图案:中国旅游日的宣传口号是“爱旅行,爱生活”。标志图案是印章中甲骨文“旅”字形的变形,颜色为蓝绿色。

中国旅游日标志的内涵是:甲骨文“lv”的变形和印章的方形轮廓,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另外,变形的“旅”字就像一幅画:一群游客在旗帜的引导下,有序而热情地走在奇妙的旅程中,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一路上。更重要的是,变形的甲骨文“大队”寓意着数字“5.19”,让中国旅游日的日子更加热闹。

图案下方标签字体采用繁体隶书“中国旅游日”与英文“China Tourism Day”双语对照,凸显“中国旅游日”源于传统节日的内涵。中国文化。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旅游业的国际视野和现代发展理念。

4.中国旅游日图标代表什么?

比喻马踏飞燕,意思是奔腾的马从燕子的背上飞过;燕子飞来,比喻良马的速度。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的别称。

东汉青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马踏飞马泥马、铜奔马、马袭乌、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雷台汉墓。甘肃省武威市,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高度为34.5厘米,长度为45厘米,宽度为13厘米,重量为7.15公斤。形象刚健、帅气、独特。马昂首嘶鸣。它的躯干粗壮,四肢修长,腿轻。它三足在空中向前飞翔,一脚踩着一只飞翔的燕子。

扩展资料:

《马踏燕》闻名中外,不仅因为其极高的考古价值,更因为其形象被指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的象征。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东汉青铜奔马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的文物。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名称争议:

被飞马践踏的鸟最初被郭沫若认定为“飞燕”。事实上,郭沫若并没有经过特别仔细的研究。他只是想到了一位诗人,想到了李白《天马歌》诗中的“回眸笑紫燕”这句诗。后来鸟类专家证实,这只飞翔的鸟实际上并不是燕子。首先,它的外观与燕子的形态特征不符,而且燕子的飞行速度在鸟科中也不是特别出众。经过对形态和速度标准的评估,最终推断这只飞鸟极有可能是“游隼”,其外貌也更接近于青铜奔马中的飞鸟。看来应该是马步燕比较合理改名为“马踏游隼”。

5.右图为中国旅游日标志

旅游是在旅游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商人开创了旅游业。商旅孕育旅游因素。商人获得商业利润,给人们带来快乐。感觉。 3、“享乐旅游”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享乐旅行:出于娱乐和享受生活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虽然旅游业自古就有,但在人们之前肯定不存在旅游这一类别。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旅游业的出现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