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规划成果图(生态景区规划)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当地人民的能力旅游活动赋予生命加倍的责任。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 中国生态旅游主要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为基础发展。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迅速发展。此时发展起来的森林旅游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却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一开始1999年,全国已建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个。自1956年设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到1997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9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个,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14个。储备网.我国有风景名胜区512处,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虽然1999年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99生态环保旅游”主题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生态旅游实践,但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的契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 、乐山大佛等景区,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源等生态旅游活动。我们的主义领域。从湖南、四川开始,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发展。 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展旅游,其中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的保护区有12个。然而,在生态旅游资源较多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却被旅游市场忽视,缺乏推广和宣传。它没有改善旅游经济,更没有展示特定资源的机会。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较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根据开展的生态旅游类型,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分为:分为以下九类: 1)山地生态景区,以五圣山、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风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4)草原生态风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代表。 5)海洋生态风景区以广西北海、海南文昌红树林海岸为代表。 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为代表。 8)漂流生态景区具有代表性湖北省神农架主编. 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代表。
2.生态景区规划原则体现园林规划布局方式最直接的因素是园林道路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化建设的前提和指导空间。施工和定点放样最可靠、最准确的依据。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利用植物、水体、建筑、山石、地形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艺术规律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绿色空间。
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考虑规划设计的意图和构思,以及设计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代同步,充分体现不同绿地的不同特点。
详细设计时,必须考虑厂房配置的科学性和地形园林道路设置的合理性,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投资,形式、数量,必须研究园林建筑设施的布局。长期与短期景观效应的合理性、协调性等问题。
规划设计各类园林绿地时,需要协调好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园林建设人员还必须了解园林规划设计意图,才能进行园林建设工程。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要满足审美心理人们的品味和品味。
(二)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注重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三)要继承我国传统造园技艺,借鉴国外园林有益元素,将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感新中式园林的艺术创新与不断发展。
(四)园林规划设计应与建设、养护管理紧密结合。它们应该相辅相成、相辅相成。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主题理念和造景形式必须根据设计绿地的功能和性质确定,即意图为先。例如,医院绿化应以健康隔离、病人疗养、景观营造为主题进行设计。
(2)园林设计应根据工程技术要求、经济水平、种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进行。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例,耐荫植物应种植在阴面,水生植物应选择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喜光植物则应种植在阴面。生长。
(三)园林绿地应根据不同绿地功能划分为景点。
(四)园林设计应根据绿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周围的环境和景色,运用巧妙的元素。设计必须达到“虽为人为,却似天作之成”的最高艺术境界。
(五)园林规划设计要有诗意、有艺术感,这是中国园林的特色艺术。
(二)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1.主要景物与辅助景物手法
突出主要景物的方法有:
(1)主要景物标高法。
(2)中心轴对称法。
(3)景物焦点或终点法。
(4)气势集中,星抱月法,即将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集中位置,以衬托主景。
(5)中心重心法,即将主景设置在园林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处。
(6)渐进法,即将主景安排在动态景观序列的末尾。
2.风景与场景遮挡技巧
(1)风景:多用于园林中局部空间的焦点。例如广场的焦点、入口对面、湖对面等。
(2)障壁风景:障碍物风景在花园绿地中遮挡视线并引导空间。
3.交叉与取框技巧
(1)交叉:在参观者的视野中,夹着两侧,看到中间的景色。
(2)框架视图:被框架包围,中间观看。
4.层次和景深技巧
将风景分为前景、中景、背景或近景、远景,从而体现风景的层次感并具有景深效果。
5.借景手法
借景是将园外景物“借”入园内,融入整体景观范围的方法。可分为借物、借声、借色、借香等方法。
6.点睛技巧
舞蹈是指导游对园内景物的命名、念诵和介绍。方法突出景物包括楹联、匾额、石碑、石雕、宣传装饰品等。
在中国园林,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各种楹联、诗词以及景点命名等都是运用楹联的例子。现场风景。例如苏州园林中的“与谁同坐亭”(对:清风明月梅)、爱晚亭等,以及黄山的迎客松、颐和园的万寿山等,都用命名来指出主题。 。
(三)园林规划设计形式
1.规则式花园
规则式花园也称为整体花园、建筑花园或图案花园。他们以建筑和建筑空间布局作为园林景观表现的主旋律。例如,北京的天坛公园和天安门广场绿地,南京的中山陵,大连的斯大林广场,杭州的岳庙等,都属于正式园林。规则式花园有基本特征如下:
(1)地形、地貌呈平坦或阶梯状,地形纵断面由直线组成。
(2)水体轮廓呈几何形状,驳岸整齐。园林中常见的水景类型主要有综合水池、壁泉、喷泉、运河等,其中喷泉常作为水景的主体。
(3)建筑常采用中轴对称平衡的设计,建筑群的布局也采用中轴对称平衡的方法,并在形式上分为主轴和次轴。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控制整个花园。
(4)园林中的道路和广场的轮廓也呈几何形或规则性,封闭的草坪和广场空间周围有对称或规则的建筑物、林带、树墙等,道路多为几何形或规则性。由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
(5)插花多为图案毡花坛、花境,或组成大型花坛群。树木成排对称地种植,并用树篱和绿墙来划分空间。有时树木也会被修剪。
2.自然园林
自然园林又称山水园林、不规则园林、山水园林等。此类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园林风景的主要题材。比如我国现存并繁荣至今的古代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等;现代园林——北京的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广州的草暖公园,天津的水上公园,上海的长风公园等,都属于自然园林的范畴。自然园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地形多利用自然地貌,或结合自然景观并形成假山和水面。地势断面起伏,形成平缓的曲线。
(2)水体形态多以溪流、池塘、瀑布、叠水、湖泊等为主题的同森林水景。护岸线天然,多用天然岩石砌成或制成缓坡。
(3)建筑群不要求左右对称,个体形状也不要求对称。整个公园不需要通过建筑对称轴来控制。
(4)道路广场采用自然形态,利用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木的自然形态、林带等组织空间。道路采用自然的水平和垂直曲线。
(5)花卉种植采用花丛、天然花带等,一般不采用绿篱、毛毡花坛。
(6)树木以独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行行排列。行不对称。多采用自然的种植形式,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自然美。
3.混合花园
混合花园是一种将形式花园与自然花园相结合的花园形式。在园林绿地中,绝对规则或自然的园林布局一般很少见,往往是两种形式的结合。我们所说的形式式花园还是自然式花园,只是取决于花园的整体布局是以规则式花园还是自然式花园为主。
(四)园林规划设计主要类型
园林规划设计一般包括:主要类型包括公共绿地绿化设计、城市社区道路绿化设计、居住区(社区)绿化设计、单位附属绿地绿化设计、酒店庭院、公共建筑、各类公园、风景区的园林规划设计。
1.公共绿地绿化设计
(一)公共绿地绿化设计:公共绿地绿化是城市社区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政府投资,经艺术布局兴建,并有一定的园林设施。向公众开放,供市民参观、观赏、休闲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是以美丽城市社区、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园林。
(二)公共绿地设计类型:公共绿地设计类型包括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体育公园、街道广场、纪念花园等。
< p>(三)公共绿地设计原则:1)以营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重点,以植物造景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必须体现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巧妙结合景物,打造特色。
3)要体现当地园林的特色和风格,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景观。只有民族的东西,才能被认为是世界的东西。
4)总体设计应注重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园林与街景融为一体。避免景观的简单堆叠和重复。
5)根据城市社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求,设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活动内容需求。根据需要设置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文化交流区、安静休息区等。
2.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城市社区绿化的一种形式,以“线”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城市社区的各个角落。连接分散形成了城市社区绿地的“点”和“面”,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社区绿地系统。
(一)城市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绿地主要是指城市街道绿地、花园大道、滨江道路以及公路、铁路、公路、立交桥等交通设施的防护绿地。等经过市区的。 。
(2)道路绿化设计主要类型:包括行道树绿化、道路林荫带、路口中心岛绿化、立交桥绿化、高速公路绿化、滨江道路绿化等。
3.小区(社区)绿化设计
小区绿化最贴近居民,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最常用的绿地类型之一。居住区绿地对于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营造景观环境、提供户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或活动场所,主动健康防护。
(1)居住区绿地设计类型:居住区绿地分为集中绿地(群体绿地)、房屋旁绿地(建筑间绿地)、居住区道路以及停车场绿地、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和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设计原则:
1)科学原则:必须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同步,保证居住区面积居住区绿地科学合理;必须充分利用居住区原有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以绿化为主,注重改善环境;应采用乡土树种和易于养护的植物作为主要植物材料,适宜的树木应适合环境。植物群落设计合理;应与住宅区的建筑风格相一致。布局是一致的。
2)生态效益原则:改善社区整体生态环境。
3)审美原则: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借鉴现代城市社区景观和环境艺术设计手法,提高设计水平和审美情趣。
4)实用性原则:力求绿地设计方便实用,提高绿地及各类环境设施的利用率。
5)经济原则:考虑减少建设工程投资和后期维护费用。
4.单位附属绿地绿地设计
(1)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类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主要包括专属性、服务特殊群体的绿地设计如办公、厂矿、学校、医院等。
(2)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原则:
1)根据性质、区位和环境进行设计附属于不同单位的绿地的服务对象。
2)注重植物造景,尽可能利用和满足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3)合理布置植物,减少或消除一切不利于健康和美化环境的外界因素。
4)营造优美的园林环境。
(3)单位附设绿地植物的选择:
1)杀菌植物:例如油松、白皮松、雪松、侧柏、樟树、桉树、
2)抗污染植物:如臭椿、柳树等。
3)抗逆性强的植物。
4)无污染工厂。
3.生态景区规划设计实验报告Ecotou负责任的旅游行为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欣赏和欣赏历史和现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区域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旅游的负面影响,为当地居民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
城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建造的。确实,有人认为城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景点可以对城市居民进行自然生态教育,算作生态旅游,但也有人认为生态旅游必须强调场所的自然性和责任感。的管理者。责任心,城市景区不符合这些条件(我更喜欢后者)。
因此,对于风景名胜区是否具有人工生态景观,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以生态旅游景区为主要内容。
我个人认为城市不适合发展生态旅游。
4.生态风景区规划小品设计实验最常用的有:
1. AutoCAD(简称CAD);必须在平面图和施工图中使用。
2. PhotoShop(简称PS);主要用于彩色平面图片和后期效果图片的制作。
3. 3DMAX(简称3D);主要用于拍摄风景鸟瞰图。
4. SketchUP(缩写为SU,中文名称为Sketch Master);它与 3D 具有类似的用途。它简单易学,让设计师更容易快速构思和绘制。也称为草图大师,其结果并不像3D那样精致。如果真的涉及投标,一般都是用3D来制作图纸。风景园林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园林、山水、山水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作为一门现代学科,风景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以古典园林和风景园林为基础。科学革命方法建立的新学科范式。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将长期持续。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对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开始受到重视。猿。由于风景园林学科的根本使命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护和创造高质量的空间景观环境为根本任务,因此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5.生态景区规划设计生态停车场是指采用透气、透水的铺装材料对露天停车场的地面进行铺装,并间隔种植一定量的树木等绿色植物,形成绿色树荫覆盖。停车空间与景观空间有机结合。生态停车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停车场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停车规划理念被提出,体现了人与自然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不仅可以解决停车问题,还可以改善生态逻辑环境。生态停车场是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停车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方向。
景区生态停车场设计原则
所谓生态停车场,是指在地面上种植适当的绿化,在停车场内种植或移栽树木,利用树木作为停车位之间的屏障。隔离手段最终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效果。设计原则如下:
1.强调景区的自然协调
2.注重以人为本
3.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停车场设计形式
生态停车场设计一一般有组团式和分散式两种布局。可以利用高大的树木和藤蔓的森林式绿化方法来遮荫周围的环境,我们绿色草坪砖,以灌木作为隔离线,辅以耐荫草坪和草花,美化周围环境。
生态停车场类型
根据景区空间位置和道路属性,停车场分为占路停车场和平三层停车场两种类型。立体专用停车场。
(一)路用(路边)停车场是指位于道路边缘一侧或者两侧的停车位。考虑在交通较少的道路上设置此类停车场。
(二)平面、立体专用停车场是指在专门场地设置的大面积停车场。一般景区此类停车场类型多采用平面型、立体型。
6. 2020年生态风景区规划设计我个人觉得涪陵湖很好玩。涪陵湖位于东莞市寮步镇,紧邻大岭山、松山湖、同沙生态逻辑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涪陵湖不大,但也有山、有水、有风景。湖区无工业污染,自然环境非常好。
环湖有约5公里的绿道,还有健身器材、游泳池、烧烤区。有标准化步道连接山林,安全措施也很到位。它适合所有年龄段。健身或休闲的好去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