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迦太基废墟

1.庞贝古城:庞贝古城建于公元前6世纪,于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喷发摧毁。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临街房屋较为完好。考古发掘自1748年起持续不断,为了解古罗马的社会生活、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座古城,第一庞贝,第二黄金王国

2.黄金王国:黄金王国又称黄金城、黄金乡。有人认为是指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盛产金银。当时库斯科等省的太阳神庙都用金银装饰,引起了西班牙人的觊觎。 1532年,西班牙征服印加人。帝国掠夺了大量金银,原有的印加建筑也被毁坏。

该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座古城,第一庞贝,第二黄金王国

3。特洛伊古城:特洛伊又称“伊利昂”。古希腊殖民城市。它是由古希腊人于公元前16世纪左右建造的。据传说,特洛伊城最终被希腊人使用“特洛伊木马伎俩”攻破。 19世纪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宝藏。特洛伊是一座土耳其古城,位于恰纳卡莱以南,北临达达尼尔海峡,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这里群山苍翠,流水潺潺,柑橘树、橄榄树遍布山野,红瓦白墙的农舍星罗棋布。这是土耳其爱琴海地区典型的乡村风光。

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座古城,第一庞贝,第二黄金王国

4。迦太基古城:废墟迦太基城邦位于北非突尼斯北部,距此500米。距突尼斯首都约18公里。迦太基帝国曾经强大、幅员辽阔、繁荣富强。它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商业和农业中心之一。公元前3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战败,迦太基城沦为废墟。雄伟的宫殿、繁华的集市、坚不可摧的城池……都随之而来。随着帝国的灭亡,它也化为灰烬。

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座古城,第一庞贝,第二黄金王国

5。亚特兰蒂斯:根据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说法,亚特兰蒂斯蒂斯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它拥有无尽的财富、繁荣的文化和各种建筑奇观。相传,亚特兰蒂斯自视为海洋之神的子民,拥有强大的世界观。大海的船。它与当时地球上的利穆里亚文明共存。利莫里亚文明位于当今澳大利亚东北部的一块古老大陆上。优越的。两个文明都沉入了一万年前的毁灭性洪水之中。

2.迦太基废墟码头图片

大陆战争5迦太基在北非。你需要建造港口、码头和战舰,然后才能去迦太基作战。

3.迦太基遗址图片

因为古罗马的所在地是意大利。

古罗马是指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了罗马君主制(公元前753年至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 ~476/1453)三个阶段。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在地中海争夺霸权,掠夺资源和奴隶,打仗与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发生了三场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共和国基本完成了领土扩张,到公元1世纪左右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

4.迦太基遗址在哪里?

古代国家的名称。位于北非突尼斯北部,面向突尼斯湾,是东西地中海之间的战略要地。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了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纪,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国家。首都是迦太基(今突尼斯)。其领土包括北非西海岸、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分地区、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垄断海上贸易西地中海。公元前三世纪70年代,罗马对外扩张,成为迦太基的劲敌。古代历史上爆发过三场著名的“布匿战争”。最终迦太基陷落。公元147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队夷为废墟。迦太基城遗址 公元前122年,罗马在此建立殖民地。然后在凯撒时代,罗马也派遣了一些没有土地的公民来到这里。从公元前29年奥古斯都统治开始,罗马将迦太基纳入非洲行省。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迦太基成为西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此时,汪达尔人趁机入侵迦太基,占领了非洲北岸大部分国家,建立了阿兰汪达尔国。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军亚洲、非洲、欧洲的邻国,征服了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倭马亚时代的非洲,包括迦太基。 1217年至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横扫迦太基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5.迦太基遗址位于哪个国家?

突尼斯是北非最大的民族。也被称为“突尼斯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有636万人(1980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属于地中海型欧罗巴人种。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融合而成。大多数城市居民讲阿拉伯语,讲法语。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突尼斯的原住民是柏柏尔人。他们为当地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迁入,建立了城市迦太基位于今突尼斯附近,并发展成为一个奴隶国家。它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受罗马统治,并在5世纪和6世纪遭到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的入侵。这些都为突尼斯居民增添了新的民族成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突尼斯,并带来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到11世纪末,大部分柏柏尔人已被阿拉伯人同化。随着突尼斯人不断吸收外来元素,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突尼斯人。北非阿拉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反对同化的柏柏尔人逃往梅特马泰山脉南部和杰尔巴岛。自19世纪末以来,突尼斯人一直遭受法国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广大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56年国家获得独立。突尼斯人主要从事农业e 畜牧业。农民种植小麦、大麦、枣子和水果,大多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牧民饲养牛、羊、骆驼,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过着游牧和半游牧生活。 1956年独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1982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许多人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转向现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还有少量突尼斯人居住在利比亚(7万)、阿尔及利亚(1万)、摩洛哥(1万)等国家。 1.古城名。迦太基(QRTHDST,该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城”,英文Carthage)位于非洲北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最后在b之后就灭亡了在三次布匿战争中被罗马击败。是去突尼斯旅游必去的地方。位于突尼斯东北17公里处,地中海边缘,是奴隶国迦太基的首都。今天看到的迦太基遗址大部分是罗马人在罗马占领期间重建的。从仅存的剧院、公共浴池、渡槽等遗址,可以看出当时工程的规模和设计的精密程度。迦太基古遗址附近有一座新建的现代博物馆,保存和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突尼斯政府在该地点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城市建设 据现存唯一资料显示,迦太基的建城早于罗马,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更广泛接受的理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来自腓尼基城邦提尔的移民越过地中海,建立了迦太基,作为大规模奴隶贸易和海上贸易的中转站。早期历史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开始向非洲内陆扩张,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殖民地。与此同时,迦太基还向西地中海进军,占领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西部。开始称霸西地中海,与希腊一起控制地中海西部地区。东边。与希腊争霸。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迦太基开始与希腊发生冲突,希腊人在地中海西部地区发生冲突。公元前 535 年左右,迦太基人和伊特鲁里亚人在科西嘉岛海岸击败了一支希腊舰队。然而,公元前480年,希腊军队叙拉古领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领主塞隆在西西里击败了迦太基军队。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迦太基和希腊争夺地中海的统治地位。直到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国力严重削弱,开始停止对西西里岛的殖民。希腊国王皮洛士在西西里岛为希腊城邦最后一次与迦太基作战后,迦太基与希腊之间的争端基本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是与更可怕的对手——罗马的战争。经济发展 迦太基币 迦太基因其强大的海军而称霸西地中海,因此成为西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每年都有巨额的商业收入。如上所述,迦太基拥有庞大的船队,居民善于航海,因此海上贸易奴隶、金属、奢侈品、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在同时,其家庭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其中以纺织业最为著名。内陆地区——巴格拉达斯山谷的土地非常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也有发达的农业,因此也出现了奴隶庄园。政府结构 迦太基主要由贵族寡头风格控制,商业奴隶主和农业奴隶主两个统治阶级经常发生利益冲突,这造成了未来与罗马战争的不确定性问题。有两名高级行政官员,称为苏菲派,每年都会选举,但选民仅限于富有的迦太基人,但这两个苏菲派却没有军事权力。迦太基和罗马一样,也有一个由 300 人组成的元老院。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决策权,其成员终身任职。还有公民议会,但其权力有限。此外,还有百人会,共有104名成员,负责监督和判断。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第一次布匿战争文章。公元前4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后,开始向地中海进军,这与迦太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然而,战争是罗马人挑起的。为了保护西西里的盟友,罗马人无视与迦太基签署的三份友好宣言,出人意料地跨海进攻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殖民地。迦太基的海军当时在地中海地区赫赫有名,但罗马新建的海军接连击败了迦太基的海军,让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军队得不到足够的支援。但有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向质量不如罗马军队的迦太基军队,在名将哈米尔卡的率领下,竟然与罗马军队打成了平手。就这样,战争持续了23年公元前 263 年 - 公元前 241 年。最后,迦太基向罗马求和,以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并向罗马赔偿作为和约条件。结束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迦太基统帅,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击败罗马军队。欲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有关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文章。迦太基贵族愿意接受和约条款,但哈米尔卡不愿意并决心报仇。不幸的是,他还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就去世了,他的遗愿由他的儿子汉尼拔继承。为了培养一支能够与罗马抗衡的力量,汉尼拔率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在那里建立了新迦太基。当他羽翼丰满后,于公元前218年率军翻越了被视为罗马天然屏障的阿尔卑斯山。他与当地高卢人联合,击败了整个意大利的罗马军队。坎尼战役后,大约有70,000罗马军队。人类军队被彻底歼灭。然而罗马联盟的基础太牢固,汉尼拔无法将其彻底瓦解,这给了罗马喘息的机会。公元前212年开始,罗马进入反攻状态,直接进攻迦太基,迫使汉尼拔回师救援。结果,汉尼拔的兵力因千里援军而减少,士卒疲惫不堪。最终,他在扎马战役中被科尼利厄斯·西庇阿击败。公元前201年,迦太基被迫与罗马人签署了一项严厉的和平条约。该条约规定迦太基将失去非洲以外的所有领土,将整个舰队交给罗马,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迦太基失去了一切,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土被解散,海军只能拥有10艘反海盗船。这场战争持续了16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之后,迦太基已经无力再与罗马作战了。这第三次布匿战争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有关第三次布匿战争的文章。公元前149年,为了阻止迦太基恢复实力,罗马人决定先发制人,围攻迦太基。经过三年的顽强抵抗,迦太基人于公元前146年春被罗马统帅埃米利安·科尼利厄斯·西庇阿击败。此战之后,罗马决定将迦太基城夷为平地,并对迦太基进行血洗,挨家挨户搜查,找到并杀死所有居民。迦太基的港口也被摧毁,迦太基作为一个国家的舞台成为了历史。第三次布匿战争只持续了三年(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比前两次都短。这说明罗马先发制人的决定并没有错。据说迦太基周围的田地都被盐腌过,以至于没有生命可以在其中生存。不过,战争史中并没有撒盐的记载,而且盐的作用非常大。撒盐在当时是可行的,所以现在的学者认为撒盐只是一种象征,并没有真正进行。迦太基废墟彻底消失。公元前122年,罗马在此建立殖民地。然后在凯撒时代,罗马也派遣了一些没有土地的公民来到这里。从公元前29年奥古斯都统治开始,罗马将迦太基纳入非洲行省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迦太基成为西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这时,汪达尔人趁机入侵迦太基,占领了非洲北海岸的大部分国家,建立了阿兰汪达尔国。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倭马亚时代进军亚洲、非洲、欧洲的邻国,并征服了包括迦太基在内的北非大部分领土。 1217年至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横扫迦太基时,这座古城历尽沧桑,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迦太基城遗址 迦太基境内尚有许多遗址有待发现,如要塞残存部分、渡槽、寺庙、音乐厅、剧院、浴室、竞技场等。 2、古代国家的名称。位于北非突尼斯北部,面向突尼斯湾,是东西地中海之间的战略要地。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了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纪,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国家。首都是迦太基(今突尼斯)。其领土包括北非西海岸、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分地区、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垄断了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公元前三世纪70年代,罗马对外扩张,成为一个迦太基的强敌。古代历史上爆发过三场著名的“布匿战争”。最终迦太基陷落。公元147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队夷为废墟。

6.迦太基遗址简介

突尼斯是北非最大的民族。也被称为“突尼斯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有636万人(1980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属于地中海型欧罗巴人种。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融合而成。大多数城市居民讲阿拉伯语,讲法语。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突尼斯的原住民是柏柏尔人。他们为当地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迁入,在今突尼斯附近建立迦太基城,并发展成为奴隶国家。它受到罗马统治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5世纪和6世纪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入侵。这些都为突尼斯居民增添了新的民族成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突尼斯,并带来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到11世纪末,大部分柏柏尔人已被阿拉伯人同化。随着突尼斯人不断吸收外来元素,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突尼斯人。北非阿拉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反对同化的柏柏尔人逃往梅特马泰山脉南部和杰尔巴岛。自19世纪末以来,突尼斯人一直遭受法国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广大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56年国家获得独立。突尼斯人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农民种植小麦、大麦、枣子和水果,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岸所有区域;牧民饲养牛、羊、骆驼,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过着游牧和半游牧生活。 1956年独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1982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许多人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转向现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还有少量突尼斯人居住在利比亚(7万)、阿尔及利亚(1万)、摩洛哥(1万)等国家。 1.古城名。迦太基(QRT HDST,该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城”,英文Carthage)位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最终在三次布匿战争中被罗马击败而灭亡。是去突尼斯旅游必去的地方。位于 17位于突尼斯东北公里处,地中海边缘,是奴隶国迦太基的首都。今天看到的迦太基遗址大部分是罗马人在罗马占领期间重建的。从仅存的剧院、公共浴池、渡槽等遗址,可以看出当时工程的规模和设计的精密程度。迦太基古遗址附近有一座新建的现代博物馆,保存和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突尼斯政府在该地点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城市建设 据现存唯一资料显示,迦太基的建城早于罗马,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更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公元前九世纪左右,来自腓尼基城邦提尔的移民越过地中海并建立迦太基作为大规模奴隶贸易和海上贸易的中转站。早期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开始向非洲内陆扩张,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殖民地。与此同时,迦太基还向西地中海进军,占领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西部。开始称霸西地中海,与希腊一起控制地中海西部地区。东边。与希腊争霸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迦太基开始与想要侵占西地中海的希腊人发生冲突。公元前 535 年左右,迦太基人与伊特鲁里亚人结盟,在科西嘉岛海岸击败了一支希腊舰队。然而公元前480年,叙拉古领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领主塞隆率领的希腊军队在西西里击败了迦太基军队。奥夫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迦太基和希腊争夺地中海的统治地位。直到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国力严重削弱,开始停止对西西里岛的殖民。希腊国王皮洛士在西西里岛为希腊城邦最后一次与迦太基作战后,迦太基与希腊之间的争端基本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与更强大的对手——罗马的战争。经济发展 迦太基币 迦太基因其强大的海军而称霸西地中海,因此也成为了西地中海的中心。作为海上的贸易中心,每年都会产生巨额的商业收入。如上所述,迦太基拥有庞大的船队,居民善于航海,因此海上贸易奴隶、金属、奢侈品、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同时,其家庭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其中文字iles 是最有名的。其内陆地区——巴格拉达斯山谷的土地非常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也有发达的农业,因此也出现了奴隶庄园。政府结构 迦太基主要由贵族寡头统治,商业奴隶主和农业奴隶主两个统治阶级经常发生利益冲突,导致日后与罗马作战时出现和平不稳定的问题。有两名高级行政官员,称为苏菲派,每年都会选举,但选民仅限于富有的迦太基人,但这两个苏菲派却没有军事权力。迦太基和罗马一样,也有一个由 300 人组成的元老院。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决策权,其成员终身任职。还有公民议会,但其权力有限。此外,还有一个百人会议,共有104名成员,负责监督和判断。时间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第一次布匿战争文章。公元前4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后,开始向地中海进军,这与迦太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然而,战争是罗马人挑起的。为了保护西西里的盟友,罗马人无视与迦太基签署的三份友好宣言,出人意料地跨海进攻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殖民地。迦太基的海军当时在地中海地区赫赫有名,但罗马新建的海军接连击败了迦太基的海军,让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军队得不到足够的支援。但有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向质量不如罗马军队的迦太基军队,在名将哈米尔卡的率领下,竟然与罗马军队打成了平手。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持续了23年(公元前263年-公元前241年)。最后,迦太基向罗马求和,与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并向罗马支付赔偿金作为和平条件。结束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迦太基统帅,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击败罗马军队。欲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有关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文章。迦太基贵族愿意接受和约条款,但哈米尔卡不愿意并决心报仇。不幸的是,他在实现这个愿望之前就去世了,他的遗愿由他的儿子汉尼拔继承。为了培养一支能够与罗马抗衡的力量,汉尼拔率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在那里建立了新迦太基。当他羽翼丰满后,于公元前218年率军翻越了被视为罗马天然屏障的阿尔卑斯山。他与当地高卢人联合,击败了整个意大利的罗马军队。坎尼战役后,罗马军队约有7万。人类军队被彻底歼灭。然而,四罗马联盟的根基太牢固,汉尼拔无法彻底巩固它。分崩离析,这给了罗马一些喘息的空间。公元前212年开始,罗马进入反攻状态,直接进攻迦太基,迫使汉尼拔回师救援。结果,汉尼拔的兵力因千里援军而减少,士卒疲惫不堪。最终,他在扎马战役中被科尼利厄斯·西庇阿击败。公元前201年,迦太基被迫与罗马人签署了一项严厉的和平条约。该条约规定迦太基将失去非洲以外的所有领土,将整个舰队交给罗马,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迦太基失去了一切,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土被解散,海军只能拥有10艘反海盗船。这场战争持续了16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之后,迦太基已经无力再与罗马作战了。第三次布匿战争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关于第三次布匿战争的文章。公元前149年,为了阻止迦太基恢复实力,罗马人决定先发制人,围攻迦太基。经过三年的顽强抵抗,迦太基人于公元前146年春被罗马统帅埃米利安·科尼利厄斯·西庇阿击败。此战之后,罗马决定将迦太基城夷为平地,并对迦太基进行血洗,挨家挨户搜查,找到并杀死所有居民。迦太基的港口也被摧毁,迦太基作为一个国家的舞台成为了历史。第三次布匿战争只持续了三年(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比前两次都短。这说明罗马先发制人的决定并没有错。据说迦太基周围的田地都被盐腌过,以至于没有生命可以在其中生存。但战争史中并没有撒盐的记载,而盐在当时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现在的学者认为,撒盐只是一个象征,并没有真正做到。迦太基废墟彻底消失。公元前122年,罗马在此建立殖民地。然后在凯撒时代,罗马也派遣了一些没有土地的公民来到这里。从公元前29年奥古斯都统治开始,罗马将迦太基纳入非洲行省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迦太基成为西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此时,汪达尔人趁机入侵迦太基,占领了非洲北岸大部分国家,建立了阿兰汪达尔国。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倭马亚时代进军亚洲、非洲、欧洲的邻国,并征服了包括迦太基在内的北非大部分领土。 1217年至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横扫迦太基,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迦太基城遗址 迦太基境内尚有许多遗迹有待发现,如要塞残存部分、渡槽、寺庙、音乐厅、剧院、浴室、竞技场等。 2、古代国家的名称。位于北非突尼斯北部,面向突尼斯湾,是东西地中海之间的战略要地。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了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纪,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国家。首都是迦太基(今突尼斯)。其领土包括北非西海岸、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分地区、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垄断了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公元前三世纪70年代,罗马对外扩张,成为迦太基的劲敌。三大著名的“布匿战争”爆发在古代历史中。最终迦太基陷落。公元147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队夷为废墟。

7.迦太基的古罗马浴场

读罗马历史的人大多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感兴趣,但《罗马人的故事》的作者盐野启胜女士似乎更关心关于罗马。她在序言中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问题:罗马人在智力上不如希腊人,在身体上不如凯尔特人(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在技术上不如伊特鲁里亚人,在经济上不如迦太基人。罗马人,但是为什么罗马人要对如此伟大的成就负责呢?它带领读者踏上跨越一千多年的旅程。

作者总结了罗马强大的主要原因:

同化和尊重被征服者:与东方的专制帝国相比,罗马非常宽容。其中省税可享受和平分税制之一身份由罗马提供。只要接受罗马的统治,被征服者就可以保留相当程度的自治权,更不用说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还拥有进入共和国的权力。有了担任公职的机会,只要认同罗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罗马人甚至可以接受外省人当皇帝。通过被征服者的同化,两党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开放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有晋升的机会:罗马是一个等级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发展机会。然而,罗马也是一个积极向外国人和底层民众授予公民权利的国家。在一个公众晋升通道开放的国家,平民甚至奴隶都有机会通过努力成为骑士甚至元老院议员,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发展输送人才。另一方面,雅典追求享有公民权利的人的绝对平等,正在走向封闭式民主,在给予城邦之外的人公民权方面却吝啬,最终封闭式民主逐渐堕落。

尊重法律:犹太人利用宗教来规范行为,但宗教对非信徒没有影响。希腊人用哲学来指导行为,但他们对普通人的要求太高了。罗马人发现,对于一个横跨三大洲、习俗、信仰、经济条件都截然不同的国家来说,法律是协调社会成员行为的有效基础。可以说,法律精神是帝国经久不衰的余辉。

其他原因,如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制衡机制,保证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避免权力垄断,这使得帮助统治阶级理性认识现实并做出灵活务实的决策;宗教宽容和平等的政策避免了垄断教士阶层的出现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干涉;它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为本省人民和友好国家提供服务。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严格的军纪、将军的全权等等。

简单地说,罗马社会是建立在开放、宽容、责任、信誉等词语之上的。这句话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我发现2000多年前的罗马人依然可以给我们好好上一课。要知道,当时,战败者是奴隶,人类是牺牲品。罗马人之所以拥有先进其他民族的意识和执行具体政策的能力的原因是什么?

我明白这就是所谓的罗马精神的作用,这是一个共同体精神。这种精神始于公元前八世纪,当时罗穆卢斯兄弟率领三千名来自台伯其他部落的被遗弃者。罗马城市建在河边的七座山上。此后,这座移民城市经历了挑战。随着疆域的扩大,罗马人的热情越来越高,维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也越来越牢固。对被征服民族的同化效应也增强了。越强。

这种共同体精神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在汉尼拔战争中就可见一斑;

这种共同体精神如此自信,罗马人可以毫无障碍地进行动员,学习了其他民族,他们甚至选举了伊特鲁里亚出生的三代国王,也接受了该省出生的图拉真和哈德良为罗马皇帝;

这种共同体精神被推崇为简单而坚决,他们抛弃了女性的退化雅典的。最好的证明就是罗马军团在战场上很少遇到对手。

罗马和雅典一样,起源于一个城邦。罗马与雅典的区别在于,罗马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领土国家。这一转变过程需要数百年的努力,并得益于历史的转折。帝国到来的时候,出现了凯撒这样的无与伦比的天才,经过奥古斯都的苦心经营,帝国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罗马自公元前八世纪建立以来,历经君主制、共和制、公国等政治制度,直至二世纪末的五贤帝时期。它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小城市发展到将地中海称为“我们的海”,并统治了六十多年。作为一个拥有数百个民族的大帝国,中国的实力几千年来一直在上升或稳定。难怪西方人永远不会伪造这份荣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我们会想到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蜿蜒的水道和下水道,以及大浴场、竞技场、寺庙、凯旋门和广场。 、功绩柱等等,这些是有形的罗马,也有无形的罗马,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私人作用的公共事业政策,简单易行、广泛征收的税收制度但并不慷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受益。教育基金制度、向低收入人群免费发放小麦的福利制度、保护中小农的农田法案、退伍军人安置政策等。这些社会制度的实施也可以像战场上的胜利一样告诉我们帝国的建设。它是如何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

今天的我们与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人不同。我们知道罗马发生在三世纪,持续了几十年的危机,我们知道戴克里先之后帝国开始转变为绝对君主制,我们也知道奥迪亚克在公元476年结束了西罗马帝国所以,在了解帝国强盛之路的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压抑你的怀疑、悲伤甚至心痛:帝国最终垮台了。

为什么凯撒大帝的杰作、奥古斯都、提比略巩固、图拉真、哈德良和奥勒留培育的坚不可摧的莱茵-多瑙河防线在四世纪就被野蛮人摧毁了?屡屡突破却千疮百孔?

为什么在布匿战争期间,数万军团及其将领一下子被消灭之后,元老院可以立刻选出新的执政官,组建新的军团,派往前线,公元五世纪,罗马人乖乖地接受了法兰克人的统治和哥特人并享受“野蛮统治下的和平”?

为什么共和国时期的胜利将领会享受罗马男人的最高荣誉——凯旋仪式?然而,被誉为最后一个罗马人的斯提利科,为帝国奋斗了一生,最终还是难逃被罗马皇帝处决的命运。命运?

为什么罗马城被称为永恒的首都,曾经让各省人民向往,但后来在基督徒眼中,罗马是一个罪恶堕落的世界,他们对其衰落感到高兴吗?

帝国之所以衰落,吸引了无数历史学家来阐述,或许是因为它曾经如此辉煌。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原因,比如经济基础和结构的变化、基督教的出现、蛮族之间实力的衰落、帝国财政的恶化、领土过于辽阔等等,但我们仍然可以忍不住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公国和五贤帝时期都没有爆发,为什么在四世纪就逐渐压垮了帝国呢?如果这一切都可以归咎于罗马精神的丧失,那么罗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对帝国的热爱的呢?

人们常常在疾病威胁生命时才发现自己感染了重病,但在病毒刚入侵时却无法及时发现。或许作者认为,我们无法准确捕捉到一个帝国衰落的第一个迹象。也许她相信没有什么能逃脱死亡,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她并没有给出长篇大论的详细解释,而是选择记录这个过程,留给读者去体验罗马衰落的过程(读君士坦丁之后的历史我已经感到很郁闷了),并了解罗马衰落的重要性。历史对我们的意义。

与其他帝国相比,罗马存在时间最长。繁荣和衰退最慢。这是值得思考的。

罗马灭亡后,其法律、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从欧美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罗马帝国的影响。

罗马人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远不如在法律史、建筑史、战争史甚至科技史上那么显眼,这似乎与罗马编年史长达数千年的篇幅有些不相符。年。也许只有在痛苦、绝望或悠闲的无聊中才能激发思想。对于不屈的军团来说,对于罗马人来说,繁荣的国家给了他们希望,而残酷的杀戮则刺激着他们的神经。这大概就是罗马人的命运。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未来充满未知。也许有一天我会有机会参观一处罗马废墟,触摸废墟中几千年前留下的大理石柱,想象一下这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而后经历了数千年的日出月出、风沙沧桑。赋,伴随而来的只有市井的喧嚣,刀剑的轰鸣,我不禁要问:罗马人,你们靠什么来面对这短暂而未知的一生?

我们应该从罗马历史中松一口气吗?也许读历史书很难不产生这样的感觉,但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历史的车轮不会为罗马人停下来,也不会为我们停下来。掸去身上的灰尘,然后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