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项目建设内容

1.充足的水源

漂流作为水上项目的典型代表,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来满足其用水需求。必要时可采用水坝蓄水。水法来弥补水源的不足。同时,游客在游览时经常会进行打水仗等娱乐活动,所以漂流的水质不能太差。

2.适合地形

水往低处流,所以只要是漂流项目,所在的地形都会有一定的落差。漂流项目根据地形的不同,以其惊险程度来区分。因此,细分市场的漂流项目应根据其面向的人群和当地的资源条件来选择和建设。而且漂流项目的地形落差不宜过大,活动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3。周边景观

漂流是集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一个好的漂流项目可以让游客在顺流而下的同时欣赏风景,让他们在劳累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欣赏岸边的风景。这些景观最好以自然景观为主,突出地域特色,而不是社会景观,如房屋建设、水泥河道建设等。自然景观更容易让人抛却尘世,放松身心。

2.旅游区建设有哪些项目?

海南长隆乐东尚未开工建设。

去年乐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将加大项目投入,积极推动临夏集团养殖基地、中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加快建设华侨城、新半岛康养基地、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椰林阳光酒店、中海百丽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动长隆主题公园等项目实施。

长隆欢乐世界由国际知名主题公园设计机构总体规划。所有游乐设备均从欧洲进口,其设计和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标准。他创造了八项亚洲和世界最佳,并创造或打破了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

3.旅游项目建设的内容包括

旅游小镇包括很多项目,包括吃、穿、住、行等。会有机会,一切都可以做。

首先,我们来谈谈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一家有当地特色的餐馆,也可以开一家小小吃店(烤鱿鱼、烤香肠),或者你可以开一家高档饮料店。还有咖啡馆和酒吧。吃的好处是人们走到哪里都能吃到。只要突出你的特色,干净卫生,价格合理,保证你能赚钱。

穿戴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服装或小饰品。例如,在苏州、杭州地区,销售丝绸服装。

您可以住在旅馆或民宿。装修要突出特色,其次是干净、整洁。

是的,也要因地制宜。比如江南镇的黑人,可以参考曲阜的篷船、马车、黄山的两人马车、老北京的人力车、三轮车。

只要你用心,就会有很多机会。

最后给大家寄语:做人要诚实,讲究信誉! ! ! !我祝你rtune

4.旅游景区建设内容

智慧旅游是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新型旅游方式。是指准确、快速地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高科技设备。有效获取各种旅游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的智能化服务、管理、营销、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当地区域经济的综合性和当地其他产业的转型成功率旅游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这些。艾肯旅游规划院为您总结了以下几点:

1.旅游区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区域结构、消费结构等综合分析预测

2。明确旅游区范围,开展现状调查分析,科学评价旅游资源。

3.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5.规划旅游区外部交通系统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和位置;规划旅游区内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6.规划旅游区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7.规划旅游区内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8.规划旅游区防灾体系和安全体系总体布局。

9.研究确定p旅游区资源保护范围及保护措施。

10.规划旅游区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11.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谋划重点项目。

12.提出旅游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意见。

13.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6.旅游项目目标

客人数、投诉率、满意率。

7.旅游项目建设内容有哪些?

过山车:

过山车(又称过山车)是一种机动游乐设备,常见于游乐园和主题公园中。 LaMarcus Adna Thompson 是第一个注册过山车相关专利技术的人(1885 年 1 月 20 日))并制造了数十个过山车设施,因此被称为“重力之父”)。过山车虽然吓人,但基本上都是非常安全的设施。

2.摩天轮:

摩天轮是一种大型轮状机械建筑设施,轮边悬挂着可供乘客乘坐的吊篮。乘客坐在摩天轮上慢慢转动向上,从高处俯瞰周围的景色。摩天轮最常见的场合是游乐园(或主题公园)和游园会。作为游乐园手游的一种,它与过山车、旋转木马并称为“乐园三宝”。然而,摩天轮常常单独存在于其他场合,通常被用作活动的观景台。

3.海盗船:

海盗船是一款全新设计的观景车游乐机。是一种绕水平轴来回摆动的游乐项目是。图片相同,但名称不同。 “海盗船”因其形状模仿古代海盗船而得名。该海盗船外形酷似美洲印第安部落,总高15米,最大运行速度32公里/小时,最大摆动角度60度。

4.跳楼机:

此类游乐设备的游乐平台可将乘客带到高空,然后以近乎重力的加速度垂直落下。最后,乘坐平台被机械提升到天空的高度。着陆前停下来。这种利用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现象设计的游乐设备也因自由落体而得名。

8.旅游项目策划

乡村生活的悠闲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但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01 太高远了很多时候

乡村旅游的立足点是乡村。如果乡村发展得太豪华、太高大上,乡村旅游就失去了意义。发展乡村旅游,不能放弃乡村的纯朴和自然。

02 太统一

现在去一些村庄,总能看到统一颜色、样式的房屋,以及平坦笔直的道路。看上去整齐漂亮,但实际上与自然、乡村原汁原味格格不入。对于习惯了在城市里看到千篇一律的市民来说,来到乡村看到千篇一律的复制品有什么意义呢?

03主题内容相似

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基本同质化。比如花海,除了规模不同之外,其他可能都大致相同。再比如农家乐的问题,几乎就是简餐,pl我们下棋、打牌、钓鱼,就没有其他内容了。观光和体验方面相差无几,无法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和文化。

04传统文化挖掘不够

如今,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开始注重文化的创造。特别注重挖掘当地古代历史传说、名人、文物古迹等,努力以文化魅力吸引游客。但在文化挖掘方面,存在着肤浅、雷同的现象,使得一些文化缺乏活力,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05不招贤纳士

乡村文化建设必须依靠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不仅要培养本地人才,还要吸引外来人才。乡村旅游要从文化起步,必须营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环境吸引热爱乡村的人才来乡村游玩、生活、放松、创造,让他们有找到家的感觉。

06 忽视现代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在旅游文化的打造上,我们通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寻找历史的内涵。其实,如果我们能在现代文化娱乐体系上下功夫,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此,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各类文化人才,如诗歌、书法、绘画、歌唱、舞蹈等方面。

07整个发展与村民无关

群众是最有想法的,因为他们最热爱家乡,必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很多乡村旅游都是外资搞的,就是建一些农场或者建一些娱乐设施。设施,但似乎与人关系不大。如果村民和乡村旅游不能融合在一起,就无法形成统一的乡村内涵。农民只有真正融入景区、参与景区,才会珍惜野菜,才会有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最美的风景。

08乡村的“原味”还不够

乡村的原味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还必须融入乡村生产生活,乡村民风淳朴,乡村社会治理方法。尤其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宗族、家庭,包括今天的村自治、村规民俗等,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应该与乡村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刻意去创造,才能形成真实的乡村图景。

09 不知道如何传播怀旧

如何传播ru拉尔旅游?传播什么东西?当今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尤其是新媒体速度更快、更直接,其独特的构图和视频很容易冲击游客的冲动。但这里主要传播的是宏达的美景,还有好玩的、好吃的东西,往往转瞬即逝,很难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那么,如何传播真正让人安心、追求宁静的怀旧情怀和田园意境呢?如何展示呢?这是开发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10忽视软环境治理

地方政府在聚焦旅游业时,往往注重硬环境建设,而忽视软环境治理。比如,坑蒙拐骗、服务差是大型景区的通病,在本应简单的乡村旅游中也同样出现。这个伟大的破坏了风景,让人感觉不到自己身处乡村,从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从吃、住、娱、游、购等各个方面打造绿色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吃:蟹岛实现肉现宰现吃、蟹现抓现煮、菜现摘现煮等新鲜食材;

住宿:蟹岛农场是一个还原老北京风情的四合院社区。 、书房、酒肆作坊、大戏台、古钟亭等乡村民居。

游览:体验羊车、马车、牛车、狗车等交通工具。

游玩:采摘、钓鱼、抓蟹、泡温泉、冲浪等娱乐项目。

购买g:蟹岛可以买到绿色食品

地址:朝阳区蟹岛路1号(城市海景水上乐园西侧200米)

典型案例2乡村旅游: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

成都五朵金花景区是指距成都市二环路5公里的三圣花乡,集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于一体。以旅游、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村,主要指:幸福梅林(幸福村)、花乡农家乐(红沙村)、东丽聚园(呼玛村)、蒋家菜地(蒋家岩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景点。

这五个村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业”的特色旅游景点:

欢乐梅林:围绕梅花发展旅游文化与梅花尝试链旅游产业

花乡农家乐:主要发展鲜切花、小盆栽、旅游产业;

东丽菊园:3000余亩菊花成群,凸显美丽菊花类型多样,形成“环境、人文、菊花、花海”的交融;

姜家菜地:主要是城乡互动、结合,土地给城市通过种子鉴定。人们认识种子,将传统种植业转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

荷塘月色:以种植花卉、莲藕为主,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以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为主题,将湿地生态、荷文化融为一体和艺术形式。富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已成为艺术创作、音乐发展的艺术村。

乡村游典型案例三ism: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广东省梅县雁阳镇,总面积450公顷。是集茶、果、园林、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景区主要景点:雁南飞神石、雁南飞大道、游客中心及茶情亭、茶艺表演、笑傲江湖瀑布、龙那山生态谷、仙茶亭、高档别墅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20余项荣誉称号。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四:广东顺德长鹿旅游休闲博览园

长鹿旅游休闲博览园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2002年,是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休闲旅游景点于一体的。主要由五大主题公园组成,各有特色、精彩纷呈;分别是尖叫乐园花园、童话动物王国、长芦休闲度假区、农家乐主题公园、动感水上游乐区

吃:岭南特色农家菜

玩:五大主题公园、尖叫乐园、童话动物王国、长鹿休闲度假村、农家乐主题公园、动感水上游乐区

赏析:特色表演有动感四维电影、海陆空行为展示、大型舞台剧场表演、木偶剧院

住宿:特色农家别墅

娱乐: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泳池、药浴、温泉购物:特色商业街,云集各种著名特产从东、西、北、南

乡村典型旅游案例5:成都花舞世界

花舞世界由四川希望农业科技博览园有限公司打造,占地​​超过3000英亩。位于成都市南郊新津县,距成都市仅30多米。公里,是国家4A级赏花、戏水、体验低碳休闲度假的旅游景区。引领中国农业旅游新风尚的花舞天下四大主题花卉让景区四季花开不断。春天看杜鹃映红山,夏天赏荷花清香,秋天赏菊花满山遍野,冬天看红叶染红山。森林。

花舞世界除了赏花,还有四季戏水、金沙沟花海、森林漂流、半山运河、击鼓喷泉、同心池等乡村旅游景点。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6:昆山舟九休闲生态农场

位于昆山市巴城镇迎宾西路,毗邻阳澄湖,占地约占地700亩,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公园设有果园区、动物观赏区、水果温室区、蔬菜区、花艺区、苗木区、烧烤垂钓区、咖啡棋牌娱乐区等九大区域。水面弯曲,游客可以在上面划桨欣赏两岸风景,也可以环岛漫步。他们可以观赏奇花异草,采摘优质水果,享受悠闲的休闲时光。吃:水果和蔬菜是丰富,一月至六月,西红柿、桑葚、南瓜、草莓、桃子等。七月至十二月,梨、葡萄、木瓜、网纹瓜、火龙果、柑橘等。乐趣:钓鱼、赛马、划船、烧烤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7:深圳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是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农场。 ,“彭城十景”之一。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景点有侏罗纪公园、中餐厅、蝴蝶谷、陶艺馆、瓜园、园艺馆、欧式木屋别墅、酒店宾客、游泳池、钓鱼池等。

娱乐:热带雨林、侏罗纪公园、蝴蝶园、水果乐园、果园、森林乐园、花卉超市、游乐场、孔雀园、水上广场

文化体验:陶艺博物馆、榨油坊、环保dly作品、豆腐店、茶馆、竹林茶艺、生态园艺、创意表演

乡村旅游是注重创新、保持地方特色的新型旅游方式。项目更具创意的乡村娱乐项目。

9.旅游项目的内涵与实施

一是了解山西这座城市。一方面,古代先民除了发展城市的政治功能外,还建造城市、发展城市。客观上,它们对城乡人民商品交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护了城市的工商业,促进了城市人口群体的形成和形成。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向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这不仅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城市逐渐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心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摇篮和载体。

人文历史文化古迹,山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所以我们回去开发旅游资源,因为它有它的优势。这里应该有当地的传说或者故事。这可以吸引人群。

这将使它成为一个理想的地方。人类的智慧、文化和历史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一系列的印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不仅具有考古文物价值,也成为我们追寻先人足迹的极其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极为重要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山西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

山西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引文)

1.山西省旅游资源特点

(1)自然旅游资源基础雄厚,但空间组合较差。

山西自然风光优美,主要由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组成,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粗犷而丰富”的风景特色。已开发的名山有五谷山、恒山、鹿崖山、灵空山、绵山、骊山、老顶山、灵帝山、瓜山、天龙山、五老峰山等,还有大同火山群,其中包含近30座第三纪火山第四纪。它们保存完好,是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最突出的天然水资源是大河、泉水和瀑布。著名的有黄河、汾河、桑干河、壶口、娘子关瀑布、汤头温泉、七村、墩村温泉、夏县温泉等,位于运城盆地的运城盐地不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丰富,也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湖泊旅游胜地。此外,山西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博物馆,还可以作为未经人工雕琢的稀有自然旅游资源。

但是,从空间分布来看,n早在山西众多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中,三分之二都位于远离城镇的地方。资源组合较差,相对集中的景点较少。此外,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从而导致旅游景点的吸引力降低,生命周期无法延长。这不仅增加了资源开发的难度,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旅游资源丰富,但很多都是“闺中养”。知识”的情况。

(二)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资源相似,吸引力相对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保存完好的古国内的地面建筑都是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占70%以上。它们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珍贵价值35处,全国保护文物名列全国第三位。有省级重点保护古迹300多处,县级保护文物2000多处。因此被誉为“中国地面历史博物馆”。大部分文物、纪念碑、壁画和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革命地区。目前,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大部分已开发成为瞻仰、祭奠、纪念先烈的重要场所,成为山西省特色旅游资源。

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是不断发展的遗产文化和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山西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寒食节、天苍节、油糕节等民俗节日;剪纸、面塑、皮影、人体戏、民歌、地方戏、社火、灯会、庙会和丰富的地方特产。 ,汇聚成山西民俗风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村落、乔家大院、河边村等三个民俗博物馆,分别反映了省南、中、北地区不同的民俗特色。

从总体评价来看,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在全国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长城和秦女。此类资源具有高度垄断性,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全省文化旅游资源非常相似,并且具有显着的宗教特征。全省有寺庙、殿堂、道观3000余处。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旅游活动水平。 (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协调良好。

由于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历史原因,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往往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在特定环境下,两者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旅游目的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这种综合组合,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奇妙风光,还可以达到考察研究、探索古老奇观、了解优秀传统的目的。通过一景一地的旅游观光,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除一口瀑布外,其余四处都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点缀着宗教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极大地提高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活动的效益,丰富旅游项目的内涵,这是山西旅游资源开发非常有利的一个方面。

2.山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从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视角看山西旅游客源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由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运动等特色旅游转变。这一趋势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更不利于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旅游业。山西的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度假、休闲、娱乐、购物、探奇、探险等各类特色旅游活动的需求。国际旅游需求趋势不断变化。虽然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关部门开始开发多个旅游度假区,但从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和区位条件来看,山西不可能在一年内建成具有国际意义的旅游度假区。短期内。旅游度假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蓬勃发展,观光旅游成为居民消费热点之一,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居民更高的收入。 1996年,第国内旅游区接待游客6.4亿人次,旅游总产值1600亿元。而且,国内旅游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国际旅游业的产值。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950-10.3亿人次。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山西靠近东部沿海,区位优越,“临水楼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旅游业正处于以观光为主的发展初期。也就是说,现阶段居民的出行需求目的地一般是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这对于山西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发展机遇,特色是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二)从客源市场看山西旅游业现状

首先,山西国际旅游在全国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国际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总体呈增长趋势(表1)。 1980年至1996年16年间,全省共接待境外游客70.66万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0.4%。旅游业作为创汇产业,在全省对外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从全国国际旅游发展形势来看,山西国际旅游产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在 30个省、市(不含重庆)、自治区(不含台湾),1986年至1996年,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比例一直徘徊在第24位至第28位之间。即使在有较大增长的1996年,也仅排在第26位,仅超过宁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份。其次,国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 1988年,国际游客在山西停留天数为1.43天,人均购物消费26元(人民币及外汇券)。 1996年增至2.8天,但人均日消费仍低于河南、陕西等周边省份。旅游产品销售低迷是影响山西省旅游外汇收入低的重要因素。

二、山西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前景广阔。与国际旅游市场相比,山西国内旅游市场相对活跃,并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表2)。 1985年,国内旅游人数不足400万人次。 1996年增至1318万。回笼货币量是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2%和30%。国内游客人数和取款金额超过新疆、江西、吉林等省份,接近福建、黑龙江等省份,这说明山西国内旅游产业与国际旅游业相比,仍具有一定地位。国家。

3.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发展及问题

(一)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发展条件

从山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范围分析,由于国际上很少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国家级资源。目前仅有五台山、义口瀑布、大同云冈断崖、解州关帝庙、恒山、应县木塔等景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力。但这些资源缺乏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太武、广西桂林等国际知名景区。一些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尚在开发中,短期内难以吸引大量国际游客。相对而言,山西的旅游资源包括国内和省内的旅游景点服务,特别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区、五老峰风景区、骊山自然保护区、黄崖洞风景区、关浔风景区,目前虽然很难吸引大量国际游客,但能引起国内及大中城市游客的兴趣大力发展全省国内旅游潜力。很大。

从旅游区位条件看,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带,位于京津、西安三大旅游热点与中原地区(洛阳、郑州、开封)之间),这对于山西旅游发展来说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劣势。首先,由于缺乏便利的国际交通口岸,且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从入境境外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来看属于劣势。 1995年境外游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74.2%的访华游客只游览1-3个城市。华北地区,北京、天津、西安和中原地区是国际旅游热点地区。 1996年,这些地区的境外旅游人数北京为218万人次,陕西为51.0万人次,河南为24.2万人次,陕西仅为9.6万人次。xi.由于缺乏与这三大旅游区竞争的高度垄断的旅游资源,山西只能定位于上述旅游区的分流区层面,且分流区市场规模较小且不稳定。预计这种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另一方面,旅游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际旅游业的发达离不开发达经济水平和外向型经济的推动。山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而重,山西“煤炭省”对旅游资源形象和游客心理的影响也成为山西发展国际旅游的局限性。因素。

其次,对于国内旅游客源来说,国内旅游的主体是居民。大中城市方面,山西被京津、西安、郑州、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包围,城市化进程迅速。山东、河南两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太旧高速公路的通车、风陵渡、太阳渡黄河公路大桥的建设以及后西、后岳铁路线的正式通车,山西与京津、河北、陕西、河南之间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太原至原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形成京津冀至晋东的旅游环线。京津冀地区游客利用周末前往山西旅游成为可能。因此,山西近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开发周边地区的客户市场。与南方的旅游资源相比,山西的旅游资源瑞斯资源具有南方所不具备的雄伟深邃、崎岖险峻、惊险刺激的特点。而且,很多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都是避暑、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可以作为山西开发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旅游市场的有利条件。

(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盲目性较大,缺乏统一指导和指导。旅游项目建设指南。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群众通过集资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多,说明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低”的行业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地方政府和群众。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特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盲目性。一些项目重复性较强,质量品味低,不适应市场需求。比如前段时间全国掀起的“人造景观热”,就波及了山西各地。许多地方的人造景观在内容、形式、制作上都显得粗糙、混乱,经不起推敲,使游客眼花缭乱、提不起兴趣。无味。此类景点可能会暂时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生命周期较短,因此不会长久,造成财力的浪费。另外,由于许多人工景观往往依附于原有的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了原有资源的特色和形象。为此,山西省旅游部门紧急要理顺管理渠道,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全面开展可行性研究,真正着眼长远,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和系统的视角来开发区域旅游资源。

其次,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管理机制不畅通,缺乏统筹协调,存在多方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风景旅游区可设有五个同级但互不隶属的管理机构,即风景管理局、文物局(治理)、宗教事务局(司)、旅游局和旅游局。地方政府。景区由于管理体制不同,投资重点和利益不同,投资、建设等方面无法协调。例如,彝口风景区是全国40佳风景区之一。瀑布由风景区局管理,投入大量资金。 “旱地划船”和清代长城均由文物局管理。他们认为只是一般文物,不注重开发,因此景区建设未能整体同步进行,影响了景区的价值。这种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困扰着山西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其次,各旅游区之间缺乏跨区域联系和协调,导致旅游区之间盲目竞争。同时,难以形成畅通的旅游线路,这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四.山西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旅游区域开发仍处于生成性发展阶段。根据经验,现阶段旅游业的重点举措是丰富景区结构、加强景区建设。具体发展战略如下:

(一)按照优中选优、保重点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由于区域开发旅游资源的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采取“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方式。因此,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选择项目投资时,首先应在一些资源质量高、旅游基础好的地区实施择优发展战略。山西有阿博每年可利用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以上。这些多渠道资金要集中用于支持重点景区建设,综合分析研究,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从全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看,以大同、扬州、太原、临汾、运城为主体的八大旅游区格局已基本形成。每个旅游区的资源丰度和发展水平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旅游策略。资源开发模式:

1. “单一腹地”发展模式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地区,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开发一两个场地价值高、水平高的旅游景区,利用集中开发多个旅游点成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自身开发能力的增加和完善,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单一旅游中心——腹地体系的蜘蛛网结构。例如,吕梁旅游区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吕梁山区。旅游业才刚刚起步。今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应纳入旅游区。风景名胜区——北武当风景区是建设配套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影响力的重点投资开发项目。还可以与不远处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发。随着旅游规模的两次扩大,带动梁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

2. “层级序列”发展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旅游区旅游资源价值大、开发程度高的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形成一个或多个多层次的旅游中心,这些中心旅游景区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它对旅游区的功能、规模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这些旅游区的资源开发要立足于中心旅游景区。在不断完善中心景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作为二次增长极,逐步形成旅游中心——二次旅游。中心——在旅游腹地形成网络状的通道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综合发展。例如,在忻州旅游区,五台山风景区是忻州的一级旅游中心。区内其他旅游景点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尚未达到五台山那样的旅游规模。今后,除了继续开发五台山山顶、开通和改造台怀镇至五台山顶的道路、完善各山顶的服务设施外,还要加快观雁山—芦芽山景区的开发。区及代县。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与五台山风景区的联系,形成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大旅游圈,推动新洲旅游区迈向更高水平。

3. “多核共生”发展模式

在一个旅游区内,有多个特色各异、规模相近、功能互补的旅游中心,各个旅游景点应得到充分利用。中央风景区的功能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元旅游中心—腹地网络型中心集合,共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例如,郓城旅游区​​区内就有许多较高级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黎(山)云(蒙山)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景点已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力;其次,近年来与河南省共同开发的“黄河游”项目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因此,运城旅游区要继续完善“黄河游”、“关公故里游”等项目,大力开发五老峰风景区、骊山自然保护区的观光、避难、疗养、科考旅游,恢复永济鹳鹳。唐开元阙楼 蜀国铁牛阁ndu平坂古城;加强各中心景区合作,开发循环旅游线路,共同开发国内国防旅游市场。

(2)选择目标市场,根据市场开发资源、建设设施。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遵循一定的市场原则,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客观实际、有目的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定位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山西来说,与国内旅游相比,国际旅游发展短期内仍面临各种困难。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比国内旅游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未来山西不应再把重点放在国际旅游上,而应从国际旅游出发。结合实际,把重点转向国内旅游市场开发,以国内旅游为主体,重点发展大众旅游,打造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业态和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游客的宣传推介,为广大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同时积极为国际旅游发展创造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山西省旅游资源现状、旅游业基本运行情况以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山西省旅游业的目标市场定位应该是:以国内旅游为主。以国内旅游为主体,逐步培育进军国际市场的配套条件,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发展国际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