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产业集中度

1.黑龙江省土地使用税条例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第二条:本省内的市、县、建制镇、工矿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

“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

“县城”是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建制镇”是指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工矿区”是指工商业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建立镇建制的。

征收土地使用税的工矿区,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的行管机构和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条 土地使用税由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各级财政、土地、城建、房地产、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信息资料。

第四条纳税人使用属于两个以上行政区划的土地的,应当向该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五条纳税人的确定:

(一)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由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缴纳。

(2) 如果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税费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缴纳。

(三)土地使用权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管理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缴纳税款。

(四)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者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缴纳税款。

(五)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各方按照实际使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计税。

第六条纳税人实际占用土地面积的确定,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使用证确认的土地面积计算。

第七条 根据《条例》第四条的规定,我省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如下:

(一)大城市五毛至五元;

(2)中等城市四角至三元;

(3)Fr小城市3元到2元;

(4)二角到县城、建制镇、工矿区1元50分;

(5)经济落后地区1分半到50分钱。

授权省税务局分别规定各市、县、镇、工矿区、经济落后地区的具体征税范围。

第八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第七条规定的原则和省税务局的具体规定,结合当地市政建设条件、经济繁荣等条件,将土地分为四至六级 税额标准报省税务局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根据条例第六条的规定,下列单位的土地免征税额:来自土地使用税。

(一)办公室及领导机构l 经国务院授权的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登记的各种社会团体和军事单位的土地,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

(二)国家财政部门安排资金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或平衡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办公用地、营业用地(不包括实行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用地) -融资))。

(三)宗教寺院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用地和寺观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地。

(四)供公众游览的公园、风景名胜区和管理单位办公用房。

上述单位的生产、经营等使用土地不属于免征范围,应当按照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

(5)Pr直接从事种植、养殖、饲养的职业用地(不含农副产品加工场地和生活办公用地)。

(六)复垦整治土地和废弃土地整治凭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确定,免征土地使用税十年从使用月份开始。

第十条纳税人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必须提出申请,并根据税务管理机关报税务机关审批,定期减税、减税。可酌情给予豁免。

第十一条征用耕地和非耕地,以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征用土地的文件为准。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如果年税额为l1000元以下(含原金额)的,征税期为每年2月、8月;年纳税额在1000元以上的,征税期为每年2月、5月、8月、11月。期限为十天。具体征收时间由市、县税务局确定。

第十三条 纳税人应当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登记。

新征用的土地应当自征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备案;纳税人地址变更、土地面积增减、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应当自变更、增加、减少、转让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备案。三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纳税申报登记,并附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具体申报程序由市、县税务局规定。

第十四条 纳税人违反规定和本细则的,以及对举报人和举报人的奖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黑龙江省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投资企业不适用本细则。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黑龙江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规则自1988年11月1日起施行,即日起施行。土地利用本省此前颁布的收费及其他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2.旅游产业集中度如何计算

随着国民旅游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春节假期休闲旅游。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趋稳,长期压抑的旅游需求持续释放,“周边游”、“乡村游”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根据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旅行预订客户年龄分布数据,18岁以下消费者与46-55岁消费者占比相同,均为9%;近一半的旅游消费者年龄在19岁-25岁,占比45%; 26%的旅行预订消费者年龄在26-35岁; 10%的旅游消费者年龄在36-45岁之间。

3.旅游业集中度低

行业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常用的集中度衡量指标包括:行业集中度(CRn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倒数指数和熵指数,反垄断经济分析中经常使用集中率(CRn)和赫希曼指数(HHI)两个指标。衡量行业集中度的具体方法和相应指标有很多。这里采用绝对集中度(>CRn)和赫尔芬德指数(HI)作为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4.旅游产业集聚

旅游业包括:休闲业、酒店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制造业、营销业、金融业

接待业:接待业包括旅行社、酒店、餐馆、会议等。

娱乐业包括景区景点、主题公园、休闲运动场馆、产业集群、养生保健区

业态 包括集购物、观赏、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购物休闲步行街、专卖店等。

建筑业包括园林绿化、生态修复、设施建设、艺术装饰等。

5.旅游市场集中度

1.无锡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分析

1.工业是无锡国民经济的主体。目前支柱产业包括高端纺织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产业、电子信息及高端家电产业、特种冶金及机械制造等。

无锡是中国纺织工业的传统基地。经过长期发展,无锡高端纺织服装加工业已成为颇具规模、门类齐全的支柱产业。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扭亏增盈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无锡高端纺织服装加工业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观环境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在更广阔的领域。

从经济总量看,高端纺织服装加工业初步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无锡是国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纺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战略的实施,“外贸、外资、外经并举”,为无锡纺织产业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无锡纺织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城市,全国仅次于上海。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无锡纺织工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活力。

2.无锡五年内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9年中国积分榜集成电路产业推介会暨第四届“中国芯”颁奖典礼在无锡举行。五年后,热点地区无锡将成为世界集成电路高地。无锡计划五年内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第一大支柱产业。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1%。 2005年,工业增加值267.88亿元,比2000年增长8个百分点。同时,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前提下,着力打造重点支柱产业。产业集约化和产业集中度显着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初步形成。和集成等产品组年产量较大。 “十五”末“十一五”期间,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6.8亿元,同比增长29%。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两大产业产业集聚站产值约占68%,信息产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区第一支柱产业,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5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1%。

一是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发展势头良好;二是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三是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3.全市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无锡市旅游振兴和世博园区建设工作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k 会议:2011年,力争将全市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主要发展指标跻身全国前十名。

“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快建设‘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城市’,为无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伟泽强调,振兴旅游产业关系无锡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无锡旅游业要以八大世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旅游规划和对外开放,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道路,推动转型升级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中外游客来无锡,让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让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4.无锡动漫:打造新支柱产业

“无锡动漫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仅就产量而言,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二!” 12月22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在2008年全国影视动漫工作会议上对无锡动漫产业给予充分肯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无锡动漫正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力争实现2010年以动漫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6%的目标,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支柱产业。

发展动漫产业不仅是繁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全国影视动漫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将有效促进江苏动漫产业的发展。

6.旅游产业规模

旅游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旅游产业组织、旅游企业规模结构、旅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我国旅游业的组织架构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娱乐等部门。

旅游组织结构是指旅游产业经济运行中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和互动关系。它是旅游业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娱乐等部门。这些部门按照递进关系横向构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业链,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旅游需求。

7.旅游产业产业结构分析前10年是初创阶段。 1978年和1979年,国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总体需要,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诞生就伴随着“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这需要国家从战略上明确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令第80号)n 1981)有两个立场:第一个是双重性。目标是“旅游业既是中国经济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外交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治和经济双丰收”。这是用来确定旅游“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二是经过比较调整后,将旅游置于经济领域。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事业”——这也是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行业重要性的首次精准定位,为旅游业“选对跑道”、“对表”。

第二个10年是工业化进程的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拉长一点,从1年国民经济“七五”规划开始986年至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第一个旅游业发展规划,五年后被纳入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五年的实践,五年的摸索,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最终,这份《规划》敲定了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保障,旅游业开始走上国民经济产业化的轨道。过程。

旅游业的工业化进程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家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步进行。 1992年,旅游业随着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而转型,主动保障了旅游业的发展。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这10年是开启工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的10年。

第三个10年是旅游市场化进程深化的阶段。 1998年至2009年,“假日制度”启动,大众旅游起飞,旅游市场繁荣。

在国家总体转型、经济结构持续深入转型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国务院《2009年关于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民满意”——30年后的又一“双目标”《宁》的出台,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以及首部《全民休闲纲要》的发布,共同体现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强和凸显”作用,也是“深刻体现了旅游对国民生活的重要性”。

第四个10年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旅游业积极与新型工业化结合、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开创新时代。总体格局,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方协调的改革精神,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推进“旅游+”、“大游”过程中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要求,“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形成新格局。 “一国旅游”既是符合旅游业规律的发展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八、综合性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特点。旅游活动以观光为中心内容,为了达到观光的目的,人们还必须吃、旅游、购物、娱乐等。 .消费。因此,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消费。

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需要提供包括吃、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服务。

9.旅游业属于什么密集型产业?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特征:

(1)旅游依赖性;

(2)旅游综合性;

(3)旅游本质脆弱性;

(5)旅游脆弱性;

p>

(4)旅游波动性;

(5)旅游季节性;

(6)旅游驱动性;

(7)旅游业的涉外性质;

(八)旅游业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扩展信息:

旅游业包括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者因接待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性质和作用基本相同。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一般都是从国内旅游起步,逐步发展为国际旅游。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经济建设需要外汇,且大多从m 国际旅游业。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是紧密联系的实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可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旅游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休息身心,强身健体,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并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

例如,促进商业、餐饮服务、酒店、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工艺美术、园林等发展,鼓励这些部门不断完善和完善各项设施。 、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