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中旬杭州热吗?

浙江,简称“浙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以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为界。

所以浙江一般在9月份就开始降温。 8月份,浙江省天气以降雨为主,2022年8月5日星期五,最高气温41℃。

2.八月初去杭州热吗?

最热的时间具体来说是一年中的三伏天,而三伏天是最热的。 2022年中月期间:2022年7月26日(农历六月二十八)-2022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十七)。

进入第三伏后,表面湿度增加,每增加一伏,吸收更多热量,散发更少热量。天。表层的热量不断积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的时候,地面上积存的热量达到了顶峰,天气也正是最热的。而且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高,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干燥空气,这也是造成闷热天气的重要原因。七、八月副热带高压增强。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升温,使天气变得更热。

3.杭州八月中旬热还是冬天热?

杭州是全国名灶。我们先从这里的夏天开始吧。

7月和8月是最热的月份,气温基本在35℃以上。

9-10月受台风干预,天气会转凉,但秋老虎依然强劲ng,基本在25-30℃之间

杭州的冬天是11月-次年1月,杭州的秋天很短。冬天的杭州并不冷,但很潮湿。一般在10-15℃之间。

2-3月是杭州最冷的季节,又称春寒。此时,它可能会降至零以下。

4月至5月杭州较为舒适,气温基本在15-20℃

6月是杭州特有的雨季,炎热闷热

4杭州八月热吗?

近年来,杭州夏季一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已成功晋升为全国“四大热灶”之一。杭州几乎从“五一”就开始升温,炎热的天气会持续到9月底。 “秋虎”要到国庆过后才会退去。

在漫长的炎热日子里,杭州最难受的两个月是七月和八月。然而,由于台风的影响,今年的杭州没有往年那么炎热。七月底一直下雨。月底这几天才二十出头,很凉快。这要看八月份的情况。如果没有台风,气温很容易飙升至35°C以上。

5.八月份杭州天气热吗?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来杭州五年了,经历了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如果要说哪几个月最热,那就是 6 月到 10 月。通常要到 10 月 1 日才会变凉。即使下雨,气温也不会下降太多,而且会很闷热。

我不得不抱怨一下,杭州真的很热。作为一名农民工,只有一进地铁站,我才感受到一丝凉意。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早出晚归,但无论杭州的天气有多热,我还是要告诉自己:来吧n,当工人!

6. 8月中旬杭州有多热

杭州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春、秋季气温在9-15℃之间,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

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76%。每年3月至4月,春暖花开,正是旅游旺季。气温在9-15℃之间,也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天气由晴转雨。 8月上旬至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暴雨。气温在20-26℃以上。这个时候去杭州旅游就应该带把雨伞。 9月至10月,天气转凉,秋气更加清新。然而中秋节过后,常有较强冷空气活动,应多准备衣物。

7.八月下旬的杭州热不热?

杭州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76%。每年3月至4月,春暖花开,正是旅游旺季。气温在9-15℃之间,也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天气由晴转雨。 8月上旬至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暴雨。气温在20-26℃以上。这个时候去杭州旅游就应该带把雨伞。九月到十月,天气转凉,秋意渐浓空气更加清新。但中秋节过后,常有较强冷空气活动,应多备衣服。杭州的冬天和江南其他地方一样,寒冷而潮湿。即使是北方人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服也会受不了。

8.八月中旬杭州热吗?

杭州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76%。每年3月至4月,春暖花开,正是旅游旺季。气温在9-15℃之间,也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天气由晴转雨。 8月上旬至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随后,经常出现大雨。气温在20-26℃以上。这个时候去杭州旅游就应该带把雨伞。 9月至10月,天气转凉,秋气更加清新。但中秋节过后,常有较强冷空气活动,应多备衣服。杭州的冬天和江南其他地方一样,寒冷而潮湿。即使是北方人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服也会受不了。如果晚上想在西湖边散步,也要多穿一些防寒的衣服。

9.八月初杭州热吗

一年有365天,分4个季节:春季是二月、三月、四月;春季是二月、三月、四月;春季是二月、三月、四月;春季是二月、三月、四月。夏季是五月、六月和七月;秋季是八月、九月、十月;冬季是11月、12月和次年1月。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尤其是三伏天。时间每天的三伏天数是根据夏至之后发生的伏特数计算的。每伏为10天。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是三伏天;特殊年份,三伏天数为40天。例如,今年7月16日为夏至后第三天,以初伏为10天,二伏为7月26日,为期10天,三伏为8月5日,为期10天,以夏至结束。 8月14日最后伏。

所以预计今年8月15日之后就不会热了。

但是,由于纬度和海拔的不同,气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纬度越低、海拔越低,夏季炎热结束的时间就会推迟。根据你所在的地理环境,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暑。

10.八月下旬的杭州热不热?

南昌气候概况 1、地理位置 南昌位于江西省中北部,气候东径约115°27'~116°35',北纬约28°10'~29°11';其中,市区位于北纬28°35'~28°55'、东经115°38'~116°03'之间。位于赣江、府河下游,紧邻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全市平原面积平均2651.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8%;水系面积2146.04平方公里,占29.0%;城市西北部以丘陵、丘陵为主,山地面积87.2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2%,丘陵面积879.62平方公里,占11.9%,丘陵面积1637.7平方公里,占22.1%。全市总面积中,除水域面积外,占总面积70%的大部分土地已开发。之中其中:耕地面积402万亩,占总面积的36.24%;园林用地6.9万亩,占比0.62%;林地160万亩,占14.41%;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66.7万亩,占比6.01%;交通运输用地45亩1万亩,占比4.07%。这五个项目合计占全市总面积的61.35%。二、气候概况 1、南昌市气候特征 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市热、雨、光丰富,农作物生长旺季雨热相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它被称为鱼米之乡。但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预报分布收入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寒害、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气温 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1~17.8℃,≥0℃积温6256~6530℃。气温变化较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在-10℃以下。降水 南昌降水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1567.7~1654.7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匀。 4月至6月的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次以上。最高降雨量为1954年235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1963年。仅 1046 毫米。日照南昌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2小时至1845小时,其中七、八月日照最多,二、三月日照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有利于农业生产。太阳辐射 南昌是一座进行总辐射和净辐射观测的二级太阳辐射观测站。 1986—2003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279.02MJ/m2,1992—2003年平均净辐射量为2078.67MJ/m2。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丰富。由于风电受地形、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疆、进贤等地部分地区靠近鄱阳湖,风力较大,属于风能利用区;安义离鄱阳湖并不近,除了地形特殊,风力较小。 ,没有使用价值。 2、季节特征 根据气候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具有春秋短、夏冬长的特点。四个季节虽然长短不一,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多雨。三、南昌市灾害性天气 1、降雨 南昌市雨季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历时3个月左右。但不同年份雨季的长度和降水量差异很大。雨季最短的1987年仅为67天,最长的1998年为119天,相差52天。雨季降雨量最高为1954年1755毫米,最低为1990年449毫米,相差1306毫米。据统计通过对1951—2003年雨季降水资料分析,南昌市经历了8年特大雨洪涝(1954年、1962年、1973年、1983年、1995年、1998年、1999年、2003年)和8年中雨洪涝( 1952 年、1955 年、1969 年、1970 年、1975 年、1977 年、1989 年、1993 年)。除1961年、1990年等少数年份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雨涝灾害。 2、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量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减产的气象灾害。严重干旱还会导致河流干涸,使人畜饮水困难。南昌市秋旱以夏秋两季较多,春旱、冬旱较少。据1951年至2003年秋季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经历了严重的降水天气。连续7年干旱(1958年、1963年、1966年、1974年、1976年、1992年、2003年),一般干旱16年,一般干旱和特大干旱频率为43%。 3、春季寒冷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冷暖气团交替影响江南。这是早稻、棉花、蔬菜等春季作物播种育苗的重要季节。据南昌市1951年至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春寒”发生频率为60%,其中40%为严重“春寒”。有的年份多次出现,如1987年最多出现5次,10年各出现2次。第二次评价。 “春寒”频繁影响南昌地区早稻播种育苗以及棉花、蔬菜育苗,危害极大。 4、小满寒是发生在春末夏初(小满节气前后)的低温冷害。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这是早期水稻穗分化阶段。 “小满寒”的出现会阻碍幼穗分化,造成穗短、小穗或粒小,导致产量降低。据气象资料统计,1951年至2003年(1959年、1975年、1978年、1984年、1987年、1990年、1993年)南昌市“小满汉”仅有7年,出现频率为13.2%,其中达到严重危险标准仅一年(1990年)。因此,“小满汉”在南昌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影响也不大。 5、冷露风发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寒露节气前后)。轻度“寒露风”多发生在9月上半月,仅影响早熟双季晚稻品种的抽穗和开花。严重的“寒露风”一般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仅影响中晚熟的抽穗、开花不仅影响双季晚稻品种,而且还阻碍籽粒灌浆和挂果,造成空粒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败。据南昌市1951年至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冷露风”发生频率为52.8%,大约每两年发生一次。其中,严重“寒露风”发生频率为28.3%,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因此,“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影响不可低估。 6、霜冻:南昌霜冻最早出现在10月,最晚到次年4月结束。年平均霜冻日数为18.9~29.2日,其中南昌最少,安义最多。年平均无霜期255.7~276.2天,其中安义最短,进贤最长。德斯五月和一月是全年霜冻日数最多的月份。初霜会使深秋作物停止生长,终霜则会影响早春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冻害。 7、冰冻冬季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常带来降雪、冰冻天气,对油菜、蔬菜、柑橘等果树造成冻害。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年平均降雪日数8至10天,积雪日数4至5天,最大雪深20至40厘米。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冰冻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最低温度一般为0℃~-3℃。 -5℃以下的低温仅持续1~2天,有的年份可达-7℃。 ~-9℃,-10℃以下的低温极为罕见。结合分析对于越冬作物的冻害指标来说,油菜、柑橘等作物有时会受到冻害的影响。例如,1991年冬季,南昌受强冷空气影响,极端气温低于-9℃,最低达到-12.1℃。这造成柑橘严重冻伤,部分柑橘树被冻死,对柑橘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从冻害区域分布来看,安义相对较重且较严重,新建、南昌、进贤等地较轻且较轻。 8、热害雨季过后,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昌常出现持续晴热天气。如果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持续5天以上,就会发生高温热害。高温不仅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洛佩特。持续高温导致早稻早熟,导致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减少,产量降低。根据历年灾害指标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早稻高温成熟频率为22.6%,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年份为4年(1971年、1978年、1988年、2003年),发生频率为7.5%。轻症病例发生在21年,频率为40%。无高温热害的仅有8年,约占15%。因此,酷暑时期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非常有必要。 9、风力达到8级(等效风速17.2~20.7米/秒)的风灾称为大风。大风不仅影响交通安全,还给人们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和生活。南昌有冷空气大风和雷暴大风两种类型。年平均大风日数2.6~12.4日,其中南昌最多,安义最少。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危害也不容小觑。 10.冰雹灾害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虽然发生概率小、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很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据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南昌市年平均冰雹日数仅为0.2至0.3日,每3至5年发生一次,多发生在3、4月。新建县石岗、西山地区发生较多。 11、雷击南昌是雷电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次数50至60天。一年中每个月都会发生雷暴,但最常见的时期是三月至九月。据不完全统计据省防雷中心统计,1998年至2002年,南昌市共发生雷电灾害50起,其中1998年最多,达15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有的造成人员伤亡。杭州市气候特征 杭州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这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中,随着冬夏季风的反向转换,天气系统、受控气团和天气条件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春季多雨、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干冷的气候特征冬天。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悬殊较大,杭州市光、热、水地理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然而,由于机器的不稳定天气进退时间短、持续强度大,常出现寒、暑、干、湿异常现象,造成灾害性天气。 1、日照和日照杭州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大卡/厘米2之间,日照时数为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一定时期内实际日照时数与理论日照时数的百分比)该地的日照时数)为41-48%。从地理分布来看,平原多于山区。桐庐以北、富阳、萧山、余杭及市区东北部,地势平坦,日照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8大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日照率45%以上。是该市的高价值区域。城市中部、新安江库区、临阿东部河谷平原n县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6-108大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950-2000小时,日照率45%左右。丘陵山区,由于地形遮挡,云、雾、酷暑、雷雨较多,照明较差。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一般在100大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小于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41%。在山脊狭窄的码头,日照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据天目山气象站观测,随着地势升高到海拔500米以下,山区日照和日照时间变弱、变短;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处,由于云雨较多,出现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随着地势升高,它变得更强、更长。杭州日照和日照的季节变化明显。钍夏半年(5月至10月)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大于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其中,盛夏的七月和八月这两个月,阳光强烈、日照时间长。除山区外,全市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2.5~14.5大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0~260小时,日照百分率55~60%以上。冬季,太阳辐射弱,日照短。 12月至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量低于6大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低于150小时,日照百分率低于50%。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为过渡季节,日照和日照量处于中间。相比之下,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各值均比秋季小。嗯。唯一的例外是天目山顶。除七、八月份外,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多。 11月至次年1月,日照百分率超过50%。 2、气温 (1)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杭州年平均气温15.3℃~17℃。从地理分布上看,南部高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区。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南部的新安江库区、寿昌盆地、梅城盆地,气温在17℃以上;城区中部、建德乌龙山以北及分水河两岸河谷平原和东北部平原,气温16.0~16.9℃;临安昌化西北部、于前河谷平原及低山谷地15.0~15.9℃;海拔250米以上山区天目山、榆岭、白芨山、千里岗等地,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全市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天目山顶,为8.9℃。全年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一般为3.0~5.0℃(南北温差2℃左右),山区气温低于3℃; 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0~29.0℃(南北温差1℃左右)。天目山顶月平均气温1月份低6℃,7月份低9℃。春秋两季是气温转换季节,其中4月升温最快,月平均气温比3月高6℃;秋季至初冬气温下降最快,10月、11月平均气温降至5.5℃以上。就温度而言, 1 ,四月、七月、十月分别代表杭州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 (2)山区气温下降速度。山区气温随地形升高而降低,但受地形、坡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中山地区气温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值)一般是低层大于高层、南坡大于北坡、夏秋季节比冬季和春季。但新安江水库附近,由于水体的调节,气温递减率变化更为复杂。另外,山地盆地的冷空气在冬半年容易向下积聚,晴夜辐射降温作用很强,常形成“冷湖”和逆温现象(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天目山南侧全年逆温频率达67%左右。根据高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两个逆温层:第一层,海拔150~500米,平均强度大于0.7℃/100米;第二层,海拔150~500米,平均强度大于0.7℃/100米;第二层,海拔800~1100米,平均强度约0.3℃/100米。米。 (3)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建德、临安昌化是本市两个高温中心。最热月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9℃(1971年7月31日)和41.9℃(1966年8月)。 6)同期,钱塘江两岸沿海平原气温较低,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3℃以下,极端最高气温在38℃左右。杭州市区极端最高气温一度达到42.1℃(1930年8月10日)。西北的临安昌化是全市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1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3℃。但东北平原常出现极端最低气温,南方冷空气可直吹。1977年1月5日,萧山出现-15.0℃的低温记录,比最低气温低近2℃。西北部的丘陵和山谷。新安江水库南部地区最冷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9℃和-8.0℃,是全市冬季最温暖的地区。天目山最热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仅30.6℃;最冷月月平均最低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20.2℃(1967年1月16日)。全市最低。最低的1951年至1985年杭州市区气温为-9.6℃(1969年2月6日)。 (4) 年温差和日温差。杭州年平均气温变化(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23.8~24.9℃。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年气温变化较大,在24.5℃以上;库区和梅城盆地年气温变化较小,一般不超过24.0℃。年平均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为7. 9 ~ 11.0 ℃。此时山脊、山谷较大,临安昌化达到11.0℃;低丘谷地平均,气温9.0~10.0℃;东北平原地区面积较小,气温8.0℃左右。全年月均日差较大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山区的年平均和日平均变化范围通常较小。天目山顶分别为22.5℃、7.3℃,为全市最低。 (5)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杭州平均初霜日发生在11月中下旬,终霜日发生在3月中旬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30~260天。富阳以北的山谷地区,冷空气易侵入。初霜日和末霜日分别比南方地区早5~10天、晚10~15天。无霜期也缩短20天左​​右。尤其是北部临安昌化的山谷和山脊,冷空气的平流降温作用和地表夜间辐射降温作用较强,容易重叠。初霜日早,终霜日晚。无霜期短,只有232天左右。 。贾南部新安江水库附近的日德、淳安初霜日最晚,末霜日最早,无霜期可达254~263天。本市各地霜冻日数一般为23~26日。北部河谷平原多于滨海平原,南部滨海平原多于新安江库区。山区全年气温较低,初霜日较早,终霜日较晚。天目山顶平均初霜日为11月1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平均无霜日仅209天左右。 (6)首日、最后一日积温稳定超过10℃。杭州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首日和末日分别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1月中下旬,持续时间为230~250天;累积温度≥10℃的e为4700-5700℃。新安江水库南部及河谷平原首次≥10℃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0日至25日,持续240多天。 ≥10℃积温5300-5700℃,是城市热力条件最好的区域;中部河谷平原和东北平原≥10℃初日平均发生在3月25日至31日,持续时间235-240天,≥10℃积温5000-5300℃。西部低山和东南低山初日≥10℃的平均日期发生在3月底至4月初,历时230~235天,积温≥10℃为4700-5000℃;西北、西南中低山区平均气温≥10℃。 ℃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平均日期分别出现在4月3日之后和11月11日之前。连续天数s 小于 230 天。 ≥10℃积温低于4700℃,是全市热工条件最差的地区。三、降水量 (1)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数。杭州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至1600毫米之间,每年有130至160天的阴雨天。但受环流和地形影响,各地降水量和雨日数差异较大,其分布总趋势是由西南向西南方向减少,自河谷平原增加和新安江库区为丘陵山区。全市西北、中部、西南部山区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阴雨天数160余天,为多雨区。特别是天目山东西两侧的石岭、双石、北部的马山等地。年平均降水量较多的有榆岭东部、白芨山东侧的陈家村、张村,千里岗的白马、西岭,建德的大坑院等。海拔达到1800毫米以上,降雨时间超过165天。临安、富阳以南沿江至寿昌盆地、梅城盆地、新安江水库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阴雨天数145~155天。东北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400毫米,降雨日数不足150个,是全市最干旱的多雨区。萧山、余杭沿海和水网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阴雨天数不足140天。 (2)降水量的季节分布。杭州全年有两个雨季和一个梅雨期。第一个雨季大约从五月初开始,从六月底到七月初结束。俗称梅雨季。是莫斯这是由于极锋(梅雨锋)北移和江南及长江中下游雨带停滞所致。在此期间,降雨集中,有大到大暴雨。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5~31%。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至西北山区,平均雨面积500毫米以上。第二个雨季从八月底到九月底。它是由台风或极锋南移引起的。俗称台风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约占全年总量的8-13%。多雨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和东北平原。天目山东侧是台风暴雨频繁发生的中心,平均降雨量为f 超过 200 毫米。另外,3月至4月为多雨期,称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约占全年总量的13~23%。七八月和十月至二月是两个相对干燥的季节。上一个旱季是仲夏旱期,即夏旱期。该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风极强,气温高温少雨。除西北地区的天目山脉和中部的榆陵山脉外,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降水量250~300毫米。钱塘江流域至新安江水库一带的东北平原降水量最少,平均不足250毫米。后期旱季为冬旱期。受自蒙古南移的极地大陆干冷气团影响,降水偏多。连续五年获评。月平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占全年总量的20-27%。 (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相对年降水变率。杭州市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变率(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的平均值) )为12%至17%。其中,临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萧山东部等地区大多在15%以上,其他地区在12%至15%之间。全年各月相对变率以3月至6月最小,变化范围为25%至35%,表明春季降雨量和梅雨量相对稳定,而3月至6月降雨量全年相对稳定用水量为全年生产总量的一半降水较多,因此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潮湿。 7、8月降水较少,相对变率较前期增大(35%~50%),易发生干旱。只有在九月台风降水和秋雨的影响下,干旱才能得到缓解或缓解。 10月至次年2月冬旱期,降水量变化较大,相对变率最大(50%~80%)。 “旱冬”或“寒冬”年份经常发生。 (4)大雨日数分布。除冬季外,杭州多地可能出现日降水量≥50毫米的大雨日,平均每年2~5天。六月最多,其次是九月。大雨日数的区域分布以东北地区的河流平原和沿海平原最少,平均每年2天左右;低山山谷和新阿中部和南部的江水库区每年平均有3至4天;山区最多,年均3~4天。 4天多来,多个暴雨中心已达到或超过5天。各地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年平均不足2天。其中,东北平原地区、新安江水库地区均在0.5天以下。梅汛期西部山区日最大降水量可达200​​毫米以上;台风秋雨期间,有超过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多发生在天目山东侧和东部平原地区。 4、蒸发与湿度 (1)蒸发。杭州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至1400毫米。从地域分布来看,南方大于北方。新安江水库附近的建德、淳安有气温在1350毫米以上,天目山南侧的临安镇气温在1150毫米以下。全年蒸发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六月至八月)是一年中最多的时期。七、八月炎热晴朗,少雨,月平均蒸发量高达170~230毫米。接下来是春季(3 月至 5 月)和秋季(9 月至 11 月),月平均蒸发量为 75 至 150 毫米。冬季(12月至2月)最小,1月月平均蒸发量一般不超过50毫米。 (2)相对湿度。杭州年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一般北方大于南方。夏秋季节萧山、余杭、临安、富阳月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淳安、建德、桐庐等地大多低于80%。相对论全年湿度以梅汛期(6月)最高,月平均湿度在80%以上,冬旱季(1月)最低,月平均一般不超过78%。天目山山顶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最为明显。 7、8月高达90%左右,为全市最高; 12月和1月低于65%,为全市最低。告诉我一些你的生活经历。​更加现实一些。 。 。以今年为例,杭州六七八月的气温在34至39度之间,今年多为晴天,很少下雨。其中,8月最热时达到43度左右。现在杭州(10月、11月)气温比往年偏高。杭州冬季最低气温在-4度左右。这是一种又湿又冷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