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要旅游县(日本最大的县)
是
日本有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
本州岛:
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由东北向西南呈弧形延伸,东北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相望,西南隔防滩、关门海峡与九州岛毗邻,南隔濑户内海与四国岛相望,濒临大海。西临日本,东临太平洋。它长约1,287公里(800英里),宽度变化很大,最宽处约300公里。日本近3/4的县都集中在这个岛上,被视为日本的“大陆”。南部地区是日本早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太平洋沿岸是日本的主要经济中心,也是东京-横滨和大阪-神户大都市圈的所在地。主岛面积22.7万平方公里其下属岛屿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1.2%。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0%。海岸线长12182公里。
岛上有日本最高的富士山和最大的琵琶湖。境内大部分地区多山,火山多,地震多。中部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脉,全国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就坐落于此;北部有三连山脉,由北向南延伸,其间有盆地和平原;西南的中国山地和纪伊山地呈东西走向,山间有许多小盆地。平原较小,较大的是关东、努奥、大阪平原,均位于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蛋彩画气温9.6~10.5℃,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初夏有梅雨,秋季有台风。河网密集而短,较大的有根河、信浓河、北上河等,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矿产主要有石油、铜、锌、硫磺、铁等。工业主要分布在京滨、阪神、中京及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等工业区。集中了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的90%左右。近海养殖业和近海渔业也很发达。是国家现代新干线和高速公路交通枢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包括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和川崎。
北海道岛:
北海道岛,北海道(Hokkaido)位于北部日本列岛的大部分地区(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的点)。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面积83,520㎞²(32,247平方英里)。它与邻近岛屿组成行政单位“都”,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1%。西临日本海,南临太平洋,东北临鄂霍次克海;西南隔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俄罗斯萨哈林岛(萨哈林岛)相望。为了控制两峡的战略位置,日本北部边境哨所被称为“日本北大门的钥匙”。它的特点是气候凉爽和新形成的山脉和火山。
九州岛:
九州岛是第三个日本第三大岛。位于日本西南端,东北隔关门海峡与本州岛相望,东隔文阳海峡和丰后海峡与四国岛相望,东南濒太平洋,西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西与中国隔黄海、东海相望。正确的。旧诸州为筑前、筑后、文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故称为九州。 Shu在日语中是地区的意思。主岛面积3.65万平方公里,附属岛屿面积约4.3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本州和北海道,比四国还要大。人口约为1478万(2003年)。
地质构造属火成山系统。南部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九州以其热带植物和丰富的降雨量而闻名。该岛是世界第一山阿苏山的所在地最大的活火山,还有阿苏、雾岛屋久、云仙天草国立公园和著名的温泉胜地别府。北部为朱子山脉,为低缓山地,海拔500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势高峻,九州山脉贯穿其中,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3~16℃,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河流急流多,水资源丰富。森林茂密,约占全岛面积的1/5。岛上火山分布广泛,其中包括著名的阿苏山和雾岛火山。海岸线蜿蜒曲折,海湾、岛屿、半岛众多。南方以农业为主,畜牧业、蔬菜、水果、渔业发达。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产量居全国前列。
四国岛:
日本第四大岛屿。位于日本西南部。北临濑户内海,南临太平洋,东隔鸣门海峡和纪伊水道与本州近畿地区接壤,西隔文阳海峡和丰后水道与九州相望。包括德岛、香川、高知、爱媛4县。面积18,806平方公里(7,261平方英里),其中岛屿面积约19,000平方公里,人口约425万。
地形多山,山地约占全境的80%。最高峰石锤山天狗山海拔1982米。平原面积较小,分布在河流下游或沿岸。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5至17℃。南方多雨,机智h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北部较少,年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河流短小,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吉野川、四万十川、仁淀川。矿产资源贫乏。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果树和蔬菜。爱媛县的柑橘产量和质量位居全国第一。高知县蔬菜园艺、渔业、水产养殖业发达。工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主要有机械、化学、铜冶炼、食品、木材加工和造纸等。濑户内海北部沿岸是新兴的沿海工业区。对外关系主要依靠海上交通。通往本州岛的桥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修建的。
2.日本的几个都道府县首都是东京。一般来说,写文章时应该写“东京”、“大阪府”、“大阪府”
日本的都道府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份。所以东京都包括区。东京都内共有23处。
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新宿区、文京区、台东区、墨田区、江东区、品川区、目黑区、大田区、世田谷区、涩谷区、中野区、杉并区区、丰岛区、北区、荒川区、板桥区、练马区、足达区、葛饰区、江户川区。
3.日本十大都道府县排名1.东京是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一座城市。目前(2017年8月)东京都市区人口达到946万,首都圈人口达到3.1600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区。东京传统上是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 2016年GDP达到9472.7亿美元,超越纽约(9006.8亿)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也排名第三右旋。
2.大阪市是日本大阪府的一个县。它是政府法令指定的城市之一。它也是大阪首都圈、京阪神首都圈乃至近畿地区的中心。城市。该市面积223平方公里,夜间人口(常住人口)约269.5万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白天人口超过353万,居日本第二位。
3.名古屋市是位于日本爱知县(尾张地区)西部的城市。它也是爱知县的县治。它也是中部地区和东海地区的中心都市,也是东海地区唯一的法令指定城市。人口约230万,在日本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东京、横滨和大阪。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中京圈的主要城市原因。
4.横滨市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东部的港口城市。它是神奈川县的县城和最大的城市。它也是政府法令指定的城市之一,下辖18个区。该市拥有373万人口,是日本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集中地区仅次于东京都23区。
5.京都是日本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大约相当于今天京都的市中心区。 794年被定为日本首都,当时命名为“平安京”。随后发展成为日本中古和近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直至1869年迁都东京。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京都和东京都是当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展示地。
4.日本三大都道府县共有31个县(市)日本本州岛,在地理上分为5个区域:
1.中部地区:爱知县、福井县、岐阜县、石川县、长野县、新泻县、富山县、静冈县、山梨县
2.中国地区:广岛县、冈山县、岛根县、鸟取县、山口县
3.关东地区:千叶县、群马县、茨城县、神奈川县、埼玉县、栃木县、东京
4.近畿地区:兵库县、京都县、三重县、奈良县、大阪县、滋贺县、和歌山县
5.东北地区:秋田县、青森县、福岛县、岩手县、宫城县、山形县
5。日本最强都道府县日本全国分为47个管辖区:第一都、第一郡、第二都道府县和43个都道府县都道府县。本级行政区划统称为都、道、府、县。第一个是东京,它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一个是北海道;第二个是京都府和大阪府,它们是关西的历史和经济中心;这43个县相当于我国的省。除北海道外,首都、都道府县分为两种制度:一种是都市制度,一种是农村制度,包括县(地区)、町(町)、村庄。日本有大城市,也有小城市。所谓“省”相当于中国国务院下属的“部”。例如“外交部”就相当于“外交部”。这个词起源于中国元代政府机构的划分。中国行政区划中的“省”是其含义的延伸。例如,“江南省”原意为“管理江南地区的行政机构”,后用于泛指。代表这个区域。
6.日本著名县福冈县、大分县、宫崎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鹿儿岛县、冲绳县等
1.福冈县
福冈县是日本九州北部的一个县。县治为福冈市。是九州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县,也是日本人口最多的三个县之一。是首都圈以外唯一一个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1000人的都道府县,拥有福冈市和北九州市两个指定市(市)。
西北临日本海(响滩和玄界滩),北临濑户内海(周保海滩)东邻佐贺县和有明海,南邻熊本县,东邻大分县。边界。明治时代后,福冈县凭借煤炭资源成为日本四大产业带之一。现在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
2.大分县
大分县位于日本九州东北部,濒临濑户内海,北临树芳海滩,东临伊予海滩、丰后水道和太平洋。雾岛火山带,西北面是白山火山带,多山,被称为九州屋脊。有面向周围海滩的中津平原和别府湾以南的大分平原。这里有很多稻田,被称为“太田”。
大分县总面积6,337平方公里,可居住土地仅占27.9%,森林面积占71%,超过日本全国平均水平(67%),e 九州平均水平(64%)。
气候温和,自然灾害少,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特产。它是“一村一品”运动的发源地。比较有名的有日田杉、丰后牛、香菇等。加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温泉众多。温泉数量和涌出量均居日本第一。
3.宫崎县
宫崎县(みやざきけん)位于日本九州东南部,西与鹿儿岛县接壤,南临大隅海峡,北与大分县接壤。和熊本县。
东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区。它属于山区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因此被称为“日向国”。
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到处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植物。它被称为阳光和绿色的土地。县外群众称其为“生活条件优越的县”。
交通便利,风景宜人,风景充满南国韵味,旅游业发达,是南九州旅游的主要基地,也是日本为数不多的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国际会议度假村”。农牧业发达,工业以制造和建筑业为主。
4.佐贺县
佐贺县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肥前半岛根部,东与福冈县接壤,西与长崎县接壤,南临有明海,北面是有明海。玄潭滩是九州七县中最小的一个县。
总面积为2439.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5.1%,耕地面积23.9%。其主要经济结构为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农林渔业,以渔业和农业为核心产业。海藻的产量居日本第一,柑橘、糯米、小麦的产量也很丰富。是日本重要的稻米产地。
特色产业是陶瓷,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津烧、有田烧和伊万里烧。是日本的“陶瓷工艺品之乡”。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
5.长崎县
长崎县位于日本最南端、九州岛最西端。它由半岛、海角、海湾和湖叉组成。海洋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 25次,机智地形复杂,气候宜人,是美丽的海洋县,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交通发达,铁路已电气化,高速公路连通日本全境,有6个机场。它是日本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国际贸易港口城市。
该县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建成了蔬菜、肉牛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是日本枇杷、柑橘的主产区。
渔业资源丰富,捕获的天然鱼类种类最多,居日本第一;造船业是日本造船业的支柱产业和基础。长崎是第二个被原子弹损坏的城市。
7.日本十大县日本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的阿波利政策而建立的1871年盛封诸侯,设县。一般分为都、府、府、县(广域地区)。公共单位)和市、镇、村、特别区(地方基层公共单位)。
如今,日本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第一首都(东京)、第一都道府县(北海道)、第二都道府县(大阪府、京都府),以及43个都道府县,其中城市被建立。 、镇、村。
一些边远地区、离岛设立了“分所”,作为地、县的行政机构。近年来,它们被改组并更名为“都道府县居民局”、“振兴局”等。与市同级的“县”在1920年代开始虚拟化。他们还具有地址登记、宽行政圈范围、都道府县议会选举、区划等职能。
就进化而言1956年,为了应对大都市的出现,建立了政令指定城市(简称“官营城市”)制度,将一些原本属于都道府县的事务移交给了都道府县。政府。城市。如果根据法令在市下设立“区”(行政区,不具有法人资格),则地址中可以省略县名。
截至2012年,日本共有20个市町村。此外,还有中央核心城市和特别市两级城市,设立标准较低,不允许设立“区”,但仍拥有较多自治权。
所以日本的市政制度可以分为:政令指定城市(简称“政令城市”,人口约50万至70万,可申请批准)、中心城市(有法令规定的城市)人口30万以上即可申请审批)分为四级:报批)、特别城市(人口20万以上可报批)、一般城市(人口5万以上乡镇、村庄可报批)。
8.日本十大都道府县萨摩藩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藩属领地,位于九州西南部,今鹿儿岛县北半部。长州藩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藩属领地。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的萩城(现山口县萩市)。土佐藩在实行废藩置县之前属于土佐国(现高知县)。肥前藩的统称,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今日本佐贺县)。
9.日本最大的县是哪个县富士山(ふじさん,FujiSan)是日本最大的县 山顶处于休眠状态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火山。它位于东京西南约80公里处。主峰海拔3776米。 2002年8月(平成14年),经日本国土地理厅重新测量,为3,775.63米,靠近太平洋海岸,位于东京西南约100公里(60英里)处。
它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它目前处于休眠状态,但地质学家仍将其归类为活火山10。日本最大的县日本东京有 2 个国际机场:羽田国际机场和成田国际机场
1。成田国际机场,简称成田机场。
机场位于日本关东地区千叶县成田市,距东京市中心68公里。它是日本最大的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日本第二(羽田机场第一),货物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国际第三。成田机场是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联合航空和西北航空的亚洲枢纽港。
2.东京羽田机场,即东京国际机场。也称为东京国际机场。
机场位于东京都大田区东南端,多摩川河口左岸。总面积408万平方米。每天约有 230 架次航班抵达和出发,约 460 架次起飞和降落。每年旅客约6600万人次,占全国国内航空旅客(约9300万人次)的一半以上。
11.日本最大的都道府县是哪个?1.东京的历史
东京最初被称为江户城。 1590年,德川家康在此建立幕府。这意味着东京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全国政治中心。在19世纪初,江户人口达到约100万,使其不仅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当时的日本皇室虽然设在京都,但真正的治理权力掌握在将军和武士手中,因此江户是事实上的政治中心。 1868年,明治维新结束幕府统治,迁都江户,改名东京,正式成为日本首都。
1.2明治维新后的发展——国家经济中心功能形成的时代
然而,在日本对外开放之初,东京只是政治中心全国的文化中心,工业生产低于爱知县和大阪。后来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东京的经济地位逐渐提高。日本的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人口、企业中央管理职能向东京集中,东京逐渐从纯粹的政治城市转变为兼具政治和经济中心功能的城市。政治和经济双重中心功能的聚集,为东京未来成为世界城市、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奠定了基础。
不过,在此期间,东京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地位并不稳定。在与大阪的相互竞争中表现出来。 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给东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全国经济中心移至大阪,并一度超过东京。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作为首都的东京再次经历了快速发展,人口猛增。然而二战给东京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o 比地震。在美军的军事控制下,东京人口锐减,经济陷入萧条。
1.3 二战后的发展——强化国民经济中心功能的时代
二战后,东京国民经济中心的功能逐渐恢复。大阪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有三:一是东京的工商企业自明治时代以来一直是政商合一的特点,集中的金融经济政策对东京有利;其次,东京横滨地区面向太平洋,处于与日本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美国在经济交往中占有地缘优势。第三,大量日本最大的工矿企业集中在京滨工业区和京叶工业区,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已经领先于关西了。
这些都决定了以东京为核心的东京圈将在二战后复苏并成为日本的经济中心并得到加强。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产业政策引导下,日本经济开始腾飞。日本获得巨额贸易顺差,增强了东京在国际金融及相关事务中的竞争力和地位。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积累为东京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广场协议》后的发展——世界经济中心时代
1985年的《广场协议》促进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日元升值和美元贬值促使日本加快对亚洲国家的投资,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过去,东京是世界经济中心日本。随着日本资本流向其他国家,包括亚洲、欧洲和美国,日本经济已发展成为跨国体系,东京是这一体系的中心。它的角色也因此转变为整个亚洲经济体系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管理中心。尽管许多日本公司正在全球化生产,但他们仍将总部保留在日本的中心城市,尤其是东京。中央管理职能已成为东京的主要职能之一。
2.为什么东京是国际大都市
2.1 植根于创新的强大综合经济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基础
在日本经济增长并成为世界城市之一的背景下世界三大经济实体,东京经济全面发展,首都经济特色凸显。与纽约和伦敦不同,虽然叔工业发展迅速,东京仍是日本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东京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工业中心。此后,由于工业的迁移,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东京的产业结构体现了首都服务于中央管理职能的特点。印刷出版业和技术密集型电机、通信机械、精密机械和运输机械为主导行业,尤其是印刷出版业,销售额占全国半壁江山。
东京的第三产业极为发达。它是国际及日本的金融和管理中心,也是日本最大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东京的商业(特别是批发业)和金融保险业都非常发达。他们的重要地位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确立的。此后,它们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服务业比重由1975年的16.1%提高到1992年的25.6%,成为第三产业中第一大部门。很大一部分需求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各个公司总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业一直是推动东京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创新是东京产业发展的源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东京的制造业向国外或横滨地区迁移。因此,有人预测东京的制造业将会消失。但事实恰恰相反。东京的主导工业部门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发展大型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日元升值、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客户要求,它们规模较小,一度被政府搬迁。但它们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了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民族制造业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如以大田区为中心的东京南部工业联合体,已成为日本机械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核心。工业与居住和谐共存的工业住宅综合体应运而生,形成了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最终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如果没有创新,东京的制造业就不会像今天这样重要。创新也是东京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源泉。多家跨国公司总部东京政府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大量低水平产业、资金和外围技术。经济活动分散,管理复杂化。因此,为了实现对全球生产和资本的有效控制,跨国公司要求服务业不断创新,产生新的服务业态和新的金融衍生品,以满足控制不断延伸和拓宽的全球产业链的需要。
2.2国家信息中心的作用是东京形成世界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
东京作为国家和世界的信息中心,来自于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信息化是主导东京世界城市核心功能形成的关键因素。东京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政府功能、商业功能和金融/管理功能。流通运输功能、制造研发功能、服务功能、教育科研功能、传媒功能。这些功能有一个显着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与东京作为国家和世界信息中心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为首都,东京拥有重要的中央政府职能——立法、行政、司法,以及代表国家间重要交流的驻日本外交使团。此外,东京还有大量的地方政府。政府机构,政府在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可以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强烈吸引各种中央控制职能向东京聚集。例如,中央政府将国家征收的公共税收的相当一部分花在了全国2/3以上的土地上。财政支出,东京政府将花费所有税收的2/3(包括公共税和地方税)。庞大而复杂的资本流(某种意义上也是信息流)必然吸引各种管理职能向东京集中,同时中央政府作为政策信息源的作用及其审批权也促进了东京的发展。各种政府办公职能和大型公司总部集中在东京。东京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金融、银行、保险、物流、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生产性服务业也因此快速发展。
东京拥有全国 17% 的高等院校、短期大学和 27% 的大学生。东京还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研究和文化机构,其中大部分是国家级的。由于大学、研究机构、文化机构的聚集,与并大力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如政策制定和咨询)和新产品的开发,虽然日本政府曾尝试将大学分散到城市之外,但最终发现人为的分散无法抵挡东京的强大吸引力,特别是那些与首都的活动和产品开发密切相关的科学和工程研究部门。
东京还集中了该国大部分媒体职能。在这里发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信息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信息流,使东京成为全国信息交流最集中、最迅速的地方。因此,东京是日本许多最大、最权威的媒体机构的所在地,例如NHK和读卖新闻。
2.3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发展主要目的是东京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保障
首先,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原因,强调国家战略要求的政治因素在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如前所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融合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因素。正是政治中心强大的吸附能力,使得东京从单纯的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心。尽管经历了地震和二战,仍然无法阻止其进化的趋势。大阪曾经是日本的经济中心,在与东京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许多原有的优势。
第二,东京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主要不是市场效率驱动的,而是日本维护国家自主权的战略考虑。通过全球经济实力。在日本,经济实力体现在民族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而不是季度红利和私人财富积累。因此,日本制造业虽然起源于私营部门,但其国际化进程却得到国家政策引导的支持。
第三,东京的全球控制工具在于公司、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建立的金融和产业政策网络,在国家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执行公共政策。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日本政府的政策强调扩大再生产和就业的重要性,而不是片面追求高利润和个人消费。例如,日本的金融体系是以财务省为中心的纵向统一体系。日本财务省控制着日本银行(BOJ),制定货币政策并监管监管所有金融研究机构。它鼓励企业向银行借款而不是上市经营,同时由商业银行组成Keiretsu网络来监督产业发展,而国家财政部等国家机构则通过控制资金影响网络中的成员银行贷款进一步影响大公司的发展战略。当然,设计这一制度的另一个目的是保护日本企业免受外国势力的渗透,避免短期利润的压力。这种运作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让东京在履行政治决策中心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总之,日本是一个团结意识很强的国家。东京与国家和中央政府密不可分日本的精神。东京通过政治体系中无数的联系与中央政府融为一体。因此,东京实际上是“国家冠军”,是日本在全球竞争中的代表。
2.4 重塑全球竞争力是东京维持世界城市地位的主要手段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随后的经济衰退导致了东京的经济衰退。全国范围受到严重影响,东京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1998年发生的全国金融危机,导致东京主要证券机构和商业银行破产,国家政府无力提供任何救助。许多公民开始对市场的力量感到惊讶。这也表明,日本政府保护民族企业的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日本人开始认识到融入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要性世界化和改变社会价值体系。国家政府对东京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提高城市吸引力、提高竞争力已成为政府将东京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新政策方向。
东京规划咨询委员会的研究报告(2001年3月)指出:“东京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创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国际城市,并鼓励城市之间的竞争。” “在全球城市竞争中,没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家和城市必然面临失败。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改革是完全必要的,如公共管理、产业结构、金融和企业管理等”。为了提高东京作为世界城市的竞争力,东京都政府(TMG)提出了多项新政策和计划,其中包括与复兴相关的政策和计划。城市核心区建设、首都搬迁、机场和滨水区开发。在恢复城市核心区活力方面,新发展战略聚焦于提升城市竞争实力,强调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东京落后于其他世界城市的商业功能;强调核心区商业功能聚集的重要性,推动功能混合,营造宜人便捷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日常发展。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针对东京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地价过高等问题,东京都政府提出在规划中采取区域方式和调控政策,在保持中央政府职能的同时实现效率。这种行动综合的观点对于将东京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至关重要。 [1]
3.总结
所以是否算国际大都市主要看这个指标如何定义,但毫无疑问只有东京是代表日本的国际大都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历史的选择和日本发展的必然。 “如果日本仍以京都为首都”的假设并不成立,即使成立,从大阪和东京的历史竞争来看,最终也只会剩下一座国际大都市。毕竟中国这么大,可以容纳北京和上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