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地区是三个国家的交界处,不属于一个国家。具体来说,是指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交界处。泰国政府在三国交界处竖立了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

扩展信息:

该地区长期以来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主要毒品产地,使“金三角”闻名于世。 “金三角”的范围大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和克钦邦,泰国的清莱省和清迈省北部,以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省、乌多姆赛省和琅勃拉邦省。西部有3000多个乡镇。

1.地貌特征

这里交通闭塞,山峦起伏,总面积约15万至20万平方公里。这起伏的山脉形成了立体的气候。山脚下的人们正在忍受酷暑。那时,山顶上的人们可能不得不聚集在火坑周围来抵御寒冷。相对而言,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人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2.气候环境

该地区平均海拔1500-3000米,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日照时间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促进各种植物的生长。东南亚季风带的变化,造成这里有干湿两季。

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湿热湿气,形成夏季充沛的降雨,形成雨季;干冷季风带从海洋吹来,形成旱季。北方在冬季受到影响。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调节着局部的节奏有机体。

东南亚日照长、纬度低、湿度大的气候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繁殖,从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雨林气候,也促进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3.毒品贸易

金三角盛产罂粟,因通过当地军阀、毒枭生产鸦片、海洛因等毒品而闻名于世。金三角地区与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边境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来源地。

4.生态河流

湄公河是形成“金三角”的另一个重要地理原因。它从中国西北的青海直流南下,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六国,全长4009公里。东南亚的山脉。

再加上山间深谷众多,支流湍急,形成了无数的峡谷和悬崖,形成了大面积的交通死角。由于上述特殊的地理原因,金三角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较少。有关中央政府很难对金三角时期进行长期深入或有效的控制。

然而,农作物生产的良好气候条件,加上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该地区许多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困难。以及各种分裂势力和地区。武力或种族战斗力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生存环境和恢复轮换的地方。

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落后的小盲点不断释放出腐蚀文明社会的能量,并顽固地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复杂的地理、多元的民族、变态的势力,为这里上演的各种神秘故事创造了绝佳的舞台。

参考:百度百科-金三角

“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处的三角形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主要毒品产区,素有“金三角”之称。 “金三角”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和克钦邦,泰国的清莱省和清迈北部省,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省、乌多姆赛省,以及西部的琅勃拉邦省。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位于海拔1以上的高山地区,000米,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罂粟生长。此外,这里丛林茂密,道路崎岖,交通拥堵。这三个国家的政府是力不从心的。罂粟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条件。拍摄于2005年11月4日,位于泰国北部清盛县丛林中的一家酒店。清盛县位于“金三角”的泰国一侧,是过去著名的毒品产地。替代种植政策实施以来,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相关部门还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现在已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到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世界四大毒品产区之一。世界以生产鸦片而闻名。首先,这里成为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多批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涉毒武装在此活动,因此也被称为“冒险家的天堂”。尽管三国历届政府都开展了禁毒工作,但未能有效阻止该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来该地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购买鸦片。 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次鸦片生产高潮,随后是1960年代。到了“黄金时代”,产量从几十吨增加到200吨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初,产量已达到700吨左右。 1988年增至1200吨。 1989年,它翻了一番d 至 2,400 吨。 1991年已达到2400吨。突破3000吨大关。此外,“金三角”地区还有不少海洛因加工厂,大多位于深山密林。大批技术人员操作先进的机械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鸦片品质优良,大部分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 “SEAHEROIN”现已成为高品质海洛因的专用术语,销往世界各地。清莱省一名泰国士兵在罂粟田里持枪戒备在泰国“金三角”地区,居住着世世代代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傈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致富的捷径。因此,从事罂粟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毒品的产量也不断增加。缅甸是鸦片产量最大的国家鸦片种植面积和产量居“金三角”地区之首。这里的居民主要是缅甸少数民族,他们世代靠种植罂粟为生。为了反抗政府、保护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武装起来。这些武装力量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昆萨(Khun Sa)团体。他们拥有一支近3000人的强大且经过军事训练的武装力量。这支部队身着军装,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缅甸仰光缉毒博物馆于2001年6月落成。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缅泰军队加大对昆萨集团的打击力度,多处罂粟种植田被毁。与此同时,联合国控制的药物滥用基金会拨出专项资金,推动替代政策“金三角”地区的谷物和罂粟种植以及咖啡。一段时间取得了成效,罂粟产量大幅下降,使中亚“金新月”一度取代金三角,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但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产量大幅增加,大大超过历史记录,再次成为世界第一鸦片生产基地。每年通过“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全球总量的60%至70%,该地区海洛因年生产能力可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两年的需求。 1996年1月,昆萨领导的武装部队向政府投降。但该地区的毒品生产并未停止,至今仍是继“金鸦片”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