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古色古香的景点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料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地公郎信仰佛教,将村地200亩(13多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寺产。人们感触他的恩德,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周庄”。但当时的贞丰里只是一个集镇的雏形,与村庄没什么区别。 1127年,晋二献公跟随宋高宗南下。搬到这里后,人口逐渐密集起来。元朝中期。沉游,传奇江南大亨沉万三的父亲,从湖州南浔迁居周庄以东的东寨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他经商逐渐富裕起来,给贞丰里带来了繁荣。 ,形成以福安桥为中心两侧的老集镇南北城河。

明代,镇区向西扩展发展至后港街福虹桥和中市街普清桥,并把业态迁至后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密集,西栅一带逐渐成为商铺林立,商业中心由后港街移至中市街。此时,已发展成为江南大镇,但仍称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

其他资料显示,春秋至汉代,周庄地区就有“震动城”之说。相传武王绍子尧、韩越伯君赐此地,使得周庄的历史更加悠久。镇郊太石湖出土良渚文物o 证明这一点。

周庄元代属苏州府常州县。明中叶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属常州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甪直镇的巡检司迁至周庄,辖城湖、黄天荡、独树湖、银山湖、白江。湖区。覆盖了半个县城。

周庄从一个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大镇,这与江南大亨沉万三的繁荣密切相关。沉万三拍广告凭借白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柳河进行海外贸易的优势,使周庄成为粮食、丝绸、丝绸等商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各种手工艺品,促进了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酒等。

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然经历了900多年的沧桑,但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原水乡的建筑风格。镇上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民居和60多座砖雕门楼。周庄民居至今仍保留着古风,最具代表性的是两个是沉伯堂和张堂。同时,周庄还保存有14座独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水岸景观。

周庄历史悠久,造就了古镇众多景点。著名建筑学者罗哲文称赞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瑰宝,也是国家的瑰宝”。直接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