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有多少著名的旅游景点?
1.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一。绵延一公里的石雕中,大的十几米,小的几厘米。巨石横亘,石刻随处可见,蔚为壮观。它们的形式令人着迷。
有的坐在中间,栩栩如生,或击鼓或鸣钟,或手持短笛,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神、供养者的面容、体态、服饰图案,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这些佛像和音乐家雕刻也清晰地流露出波斯色彩。石窟始建于北魏,目的是为了f. 崇拜佛教。最早的是昙曜五窟。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45个,前20个才是重点。
云冈石窟造像宏伟,内容丰富。它们是公元5世纪中国石雕艺术的顶峰,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发掘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点。此外,石窟中留下的音乐、舞蹈、杂技雕塑等也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和北魏社会生活。
2。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悬空寺,悬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之间。是中国仅存的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悬挂式 T寺距地面高约58米,三教殿最高点距地面90米。其建筑特色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悬、巧”。
奇怪 - 从远处看,悬空寺就像镶嵌在悬崖上的浮雕。凑近一看,它就像是要飞上天了。悬——寺内共有亭阁40座。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是由十几根碗粗的木柱支撑着的。事实上,有些木柱根本没有受力。
工艺 - 建造寺庙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悬崖的自然状态来布置和建造寺庙的各个部分,将一般寺庙的平面建筑的布局和形状建造成三维空间。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已被修复历代朝代都曾修葺。北魏将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迁。
古代工匠按照道家“不闻鸡鸣狗叫”的要求建造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髓的体现。悬空寺共有楼阁四十座。它利用力学原理形成半插飞梁为底座,巧妙地利用岩石隐藏支撑梁柱。寺内现存铜、铁、石、泥佛像80多尊。寺下岩石上的“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书法作品。悬空寺不仅外观惊险、奇特、壮观,而且建筑结构独特,形式丰富多彩。檐口有单檐、双层、三层檐。桅杆结构在包括吊梁结构、平顶结构、肘板结构等。屋顶有方脊、竖脊、正脊、穷脊。
整体外观巧妙构筑、重叠,形成了洞中有楼、楼中有洞、半壁堂半壁洞、洞与堂、堂与楼相通的独特风格。 。它将两者结合起来,激发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灵感,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现存的各种铜铸件、铁铸件、泥塑、石雕,很多造型和风格都具有早期的特点,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2010年12月,《时代》杂志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危险建筑中,悬空寺与“世界上最倾斜的人造建筑”之一,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首都之门”希腊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也榜上有名,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3。恒山
恒山,素有“北方名山”之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南部。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山。衡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活动场所。
相传,中国神话中古代道教八孔仙人之一的张果老隐居恒山,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迹和神话传说。
景区以天风岭、翠屏峰双峰为中心,包括天风岭风景区、翠屏峰风景区、千佛岭风景区、温泉风景区、浑源城风景区,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最著名的有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和天风岭南坡半山腰的北岳庙。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之间。素有“悬空寺,半日高,三马尾悬空”的俚语。它以险峻如临深渊而闻名。
悬空寺的六大殿堂、楼阁均由木楼梯相连。由于悬空寺的整座建筑都是由技艺非常精湛的木匠完成的,一旦发生地震,虽然榫卯会剧烈移动,但整体建筑还是会受到保护。物体的完整性及其构造强度都非常高。
4。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
已知的有30多个,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东部,可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域。东区为虚宝、神泉寺一带。西区纸花园和西平北区。南区位于桑干河以南。
北区是大同市以北的一座山区。根据火山的外部形态特征,可分为4类:
一是呈圆顶状,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如孤山、鹅毛角等。
第二种是贝壳状的,由玄武岩组成,如小家窑头火山、大辛庄火山。
第三个呈半圆形,是火山喷发沿山前裂隙喷发,沿山坡流淌而形成的。
第四种是马蹄形,由层间玄武岩流和火山碎屑组成。火山形成后,流水切过火山口,形状像马蹄铁,这样如东平山、金山等。
除上述马蹄形火山已被沟壑切穿外,其余仅在锥体周围有狭窄而浅的沟壑,说明火山地貌仍为在侵蚀的早期阶段。从火山喷发与上覆、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来看,大同火山群是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初期多次活动的产物。活动最早的是北部和东部地区,南部地区最先。总之是西区最新的。
5。大同鼓楼
矗立在大同市中心大南街南段路口。它不仅装点了大同市的面貌,也凸显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古风。
鼓楼始建于明代,历经两次修缮清代顺治、乾隆年间。外观呈方形,面阔,共三层,进深三间。底层由砖石砌成,中间有一横通门,可供行人纵横通行。
这座三檐阁的下两层为木结构,上层有一个大鼓头。昔日,晨钟暮鼓之声震撼古城及周边乡村。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葺。是明代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大同鼓楼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 1978年,对其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和重新粉刷。 1966年4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