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展大旅游(贵州发展大旅游的顶层设计是)
9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大会暨第十六届贵州省旅游行业大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两会”)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铜仁举行。届时,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国际知名文旅企业和文旅产业相关企业、国际旅游相关联盟组织等国际嘉宾将出席会议。
2.贵州大旅游发展顶层设计是哪一年?2021年2月2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贵阳市召开,会议在县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遵循指导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八中全会精神、省委“两个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三五”期间和2020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研究发展思路会议对“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部署,部署了2021年工作和旅游产业化工作。
3.试论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独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和浓郁纯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迷人。贵州旅游有特色主要优点如下:
1.资源优势
贵州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多、形态多的特点。他们是世界上15个发达国家之一。贵州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个类型。贵州风景名胜众多,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荔波、赤水、施秉喀斯特、梵净山)。凭借先天的喀斯特风光和多元化的生态环境,贵州现已成为我国众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一省。贵州拥有5A级景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地质公园10个,少数民族节日1000多个。
2.气候优势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全省气温15℃左右,雨量充沛,紫外线强度低。 ,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誉。贵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成为全国众多游客夏季避暑胜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3.产品优势
贵州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非常独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态”。不仅有荔波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还有世界地质公园——魅力织金洞、贵州高原魂,以及遍布全省的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体验。在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优势。
4.区位优势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东南部。周边省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旅游消费能力较强,客源充足。不仅方便接待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也是内地游客前往沿海开发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过境旅游发展。特别是随着贵州省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框架的建设以及贵广高铁、高速公路、渝黔高铁、上海大通道的开通——昆明高铁通车后,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4.简述贵州发展大型旅游的优势答:贵州的优势在于仍将长期保持资源能源出口大省的地位。最大、最具潜力的产业是旅游休闲度假业。 ,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房地产、生态产业。优势资源:煤炭、磷矿、水力发电、有色金属 民俗风情:侗族、苗族、布依族风情(侗族千户苗寨) 美食:特色多样(麻辣鸡、猪脚、酸汤鱼)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贵州的缺点是不适合工业发展。
5.描述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贵州属喀斯特地形,属云贵高原。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贵州地势较高她在西边,在东边较低。由中心向北、东、南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台阶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二级台阶平均海拔800-1500米;第三级台阶平均海拔低于800米。贵州地势起伏较大。从地表看:最高地区为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为东部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相差1,625米。看点:最高点在赫章县九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黎平县水口河出口处,海拔仅14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落差达2753米。
1.贵州气候条件优势。贵州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气温来看,贵州属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5℃左右,不冷不热,十分宜人;从降水量来看,贵州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属湿润地区;而从日照看,贵州气候独特,多雨少阳光;
2.贵州省主要水系特征.贵州有8个主要水系,分属两大流域。庙岭北部属长江流域,有牛栏河、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元江水系四大水系。庙岭南部属珠江流域,有四大水系,即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流江水系。重点掌握以下水系特征;
3.贵州土耕条件。贵州各类土壤中,黄土面积最大,石灰土次之,水稻土面积最小。贵州土壤耕作条件有以下特点。 :山地丘陵多,平地少,适宜林地广,耕地少;耕地质量差,中低产农田面积大;喀斯特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森林和牧场质量参差不齐,分布不平衡。贵州省林牧业用地中,一类土地占17%,二类土地占33%,三类土地占25.3%,四类土地占23.8%;
4。发挥贵州在生物及能源、矿产资源、旅游等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贵州自然历史悠久,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类型复杂、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其在生物、能源、矿产、旅游四大方面表现突出。
6.探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环境独特,发展潜力巨大。贵州的旅游资源非常集中。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风情是贵州的特色。两张最著名的名片。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1000多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7个。
2.
气候条件优越,可全方位出行l 季节。气候对旅游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旅游体验的质量。因此,良好的气候条件会对旅游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极大地吸引了游客。 3、三位一体的旅游模式 贵州的主要旅游类别是: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风景旅游。
7.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顶层设计是黄果树瀑布海拔600米至1500米,瀑布高度77.8米。主瀑布高67米,瀑布宽101米。主瀑布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又称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又称黄格树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当地广泛分布的黄果树瀑布而得名。
位于镇宁布依族苗寨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奥诺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大榜江支流、科布河支流、白水河下游。它就是黄果树瀑布群。它是中国最大的一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瀑布之一。它以其强大的水流而闻名。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侵蚀裂隙瀑布。
8.简述贵州旅游特色1.最大的瀑布:
黄果树瀑布高78.8米,宽101米。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2.水很大,很吵。雷鸣惊险:
黄果树瀑布位于塔旁河流域激流段。这条河从北向南流。当到达黄果树时河床出现较大的纵坡裂缝,形成黄果树瀑布。过瀑布后,向西绕一条近似半圆弧,弦长500米,向西突出300米。到达刮水器下方的螺旋滩头,恢复自北向南的流向。
3.瀑布流量大:
瀑布河水的流量在水小时只有几流,最多可达1000多流。水势强劲时,瀑布飞溅到百余米高的黄果树街,两三里外都能听到雷鸣般的声音。水小时,河水仍分成四支,铺满整个岩壁,不失“宽大”的气势。
黄果树瀑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地上、地下、水与水的景色相结合。
后半部分瀑布有长134米的水帘洞,由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6条通道组成。置身其中,水幕从顶倾泻而下,雷霆轰鸣,给您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瀑布前有一条深邃的箱形喀斯特峡谷,峡谷中一系列跌水潭相连,各具特色。前面的犀牛池常常溅起水珠,淹没在雾气之中。飞溅的珠子上常常挂着七彩的彩虹,与雪白的瀑布形成鲜明的对比。素有“雪映四川云”之称。
9.简述贵州旅游发展方向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的便利;西江千户苗寨喝一口“山流水”,感受苗寨的陶醉与热情;在万峰林上那会村租一辆自行车,徜徉在田园山水间……
游客在娄山关红军战斗 罗星汉在遗址陈列馆参观时拍摄
<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维护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创建“双一流”目的地和进程中在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大省的背景下,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井喷、多重突破的良好态势。
供需两旺,旅游复苏强劲
2021年“端午”假期期间,返乡探亲、亲子游等多种出行需求叠加、小团自由行让贵州旅游市场不断向好。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三天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
其中,传统节日,施秉、镇远、思南等地举办的龙舟赛,已成为端午假期盛大的民间文化大合唱。青岩古镇、山里江南等景区打造的夜游项目全面开花介绍了贵州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
镇远端午节龙舟赛 龙顺伟 摄
旅游消费的有序释放得益于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
专家指出,从需求侧不断加强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从供给侧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供给质量升级,以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旅游需求。
贵州充分把握旅游产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特点,多年来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定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刘固定旅游包机、专列奖励、景区门票半价等优惠政策,对旅游业“井喷”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推出新项目、新业态588个。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文旅携手共筑诗与远方
6月28日晚,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如期而至。以巨大瀑布为背景,十余场光影互动和真人表演,将贵州的原生态和多元民族文化与山水相连,令人目不暇接,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贵州民族文化的盛宴具有独特的“黄果树风格”。
6月28日,游客在黄果树瀑布观赏夜景。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摄影:陈曦
“以前以为来黄果树只是为了看瀑布,但现在我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游客马祥对这次夜游非常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已经从“有什么有、有没有缺”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有内涵、有内涵”的发展阶段。 “好坏不分精不精”的阶段,旅游产业逐渐从一味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品质转型,其中,文化与旅游一次次携手,
贵州作为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列为“红军长征”的重要一环。长征民族信仰“重点建设区”使命乌拉尔公园由国家管理。今年以来,贵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设计出体验式、趣味性的“旅游+学习”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在铜仁朱砂古镇,千年汞矿因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依赖的华丽转身。古镇的矿业文化成为无数中老年游客重返青春的旅游胜地。在西江千户苗寨,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碰撞,创造出奇妙多彩的山地世界,让每一位游客只要背上行囊,就可以拥抱诗与远方。
一体化发展,展现综合效益
今年30岁的解说员王小野是尧山古村景区的服务明星。在七月1日,王小野在家中接待了著名作家叶欣一行。
“我以前没想到会做这份工作,更没想到我的家乡会成为一个风景区。”曾在广东、江苏、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野,能够在家工作,得益于荔波“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陈辉拍摄罗店大小井美景
在荔波瑶山古村景区,传统村落升级拓展为景区,融为一体瑶绣、陀螺、陶艺等传统技艺变生产技能,农民旧建筑变民宿,农产品、手工艺品变旅游商品,组织群众演出队到景区演出,把农民变成演员。通过这“五个转变”聚焦六大要素旅游包括“吃、住、游、购、娱”,让尧山人民既享受旅游,又拥有更宽的增收途径。
2014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数从3.21亿人次增长到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895.98亿元增长到123188.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文化旅游累计惠及112.43万贫困人口,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渗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动力强。不仅可以通过“旅游+”或“+旅游”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各领域融合发展,形成新产品、新业态;还可以与文化、教育、科学等融为一体科技与其他社会事业也有相互交叉、嫁接、融合发展的基础。
当前,贵州正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并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化”中,“旅游产业化”作为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可以为其他“三化”提供广阔空间,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融合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