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旅游文化特色(贵州旅游文化内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素有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酒之州之称。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目前,一个集观光、度假、深度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和谐旅游新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世界旅游组织盛赞贵州为“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①生态状况:贵州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多种,其中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果子狸、小果子狸、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六大类。银杉、珙桐、旋叶草、贵州苏铁等15种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②文化状况:贵州发现有中晚期“桐子人”、中晚期“水城人”、晚期“兴义人”文化遗址。时期。春秋时期,藏干国是贵州的主要强国之一。春秋末期,夜郎国取代臧干国,日渐强大。如今,在贵州不难发现夜郎文化的踪迹。
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南京等地30万大军驻守贵州,“开通云南”,将江南文化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深山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屯巴文化。
被誉为“中国儒学最后巅峰”、“现代启蒙思想先驱”的王阳明,在“王学圣地”贵州修文隆场“悟道”,开创了一代学术风范,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变革;贵州发生的“遵义会议”和“第四次赤水渡口”,是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最重大的时刻,是“长征文化”的经典。
③美酒之态:以茅台为代表的酒文化的凸显。 “酒”与“游”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贵州酒文化对贵州旅游的影响尤为深远。在贵州的各种文化品牌中,酒文化最为响亮。茅台被誉为文化酒、外交酒、健康酒。
④歌舞之境:顿河芦笙舞g族多由舞者一边演奏一边跳舞。有独舞和群舞之分。参加人数不限。风格简约健康,生活气息浓郁。
在苗族的观念中,芦笙是由“母亲”(第一祖母)创造的。因此,“芦笙舞”也是黔东南苗族最流行的舞蹈,具有祭祀性和自娱性。舞蹈,“六根交错的竹管,长长的芦苇黄铃,短促清脆的声音,按节奏起舞,吹远了,慢下来,苗姑娘苗小伙子,月色满花”。木鼓舞是台江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以反抛木鼓最为著名。番牌村位于贵州省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处,是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的发源地。自从自古以来,番牌村一直世代传承,保留着传统的木鼓技艺。
苗飞歌流行于台江、剑河、凯里等地区。台江石洞一带的歌声最美。延伸资料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解放初期,全省有1个直辖市、8个专区、1个专区辖市、县共79个。 1956年4月,撤销贵定、镇远、都匀三专区,设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凯里、都匀为行署。 1978年12月,撤销六盘水特区,设立地级市六盘水市,辖区三个特区的争议。市政府驻地水城特区,是贵州省第二个地级市。 1981年9月,撤销兴义专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行政所在地兴义。 1983年,撤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县,设立县级市凯里市,为自治州首府。 1987年,撤销六盘水市水城经济特区,设立水城县、中山区,六盘水市政府驻地改为中山区。 1988年,撤销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兴义县,设立县级兴义市,作为自治州首府。 1990年,撤销遵义地区赤水县,设立县级赤水县。ty 成立。合并安顺市、安顺县为安顺地区行政中心。 2003年,析出遵义市红花岗区部分地区,设立遵义市汇川区。 2011年,撤销铜仁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改为碧江区,原万山特区改为万山区。铜仁市辖2个区、8个县。同年,撤销毕节专区,设立地级毕节市。将原县级毕节市改为七星关区。毕节市辖1区、7县。 2013年,实施省级县域试点模式,将原遵义市的县级仁怀市、毕节市划为省直管试点县。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3号),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同年,撤销安顺市平坝县,设立安顺市平坝区。 2016年,撤销遵义市遵义县,设立遵义市亳州区。 2017年4月,民政部同意撤销六盘水市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由六盘水市管理。 2018年8月,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的批复》(民函[2018]107号),经贵州省批准国务院撤销黔西南地区兴仁县,设立县。级别兴仁市。
2.文化特色贵州省贵州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展现“史前文化”的辉煌——观音洞遗址以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引人注目,与全国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渡平起平坐; 1981年,普定川洞出土千余骨角事件引起国内外震惊,被中科院专家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盘县大东旧石器时代遗址无论从规模、文化沉积年代、考古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上都可与北京周口店相媲美。
3.贵州旅游文化的内涵是因为山地旅游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旅游环境载体,山地景观复杂多变,山地水体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动物和植物景观。
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以及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传承至今。贵州拥有这样的地貌,发展山地旅游具有很大的优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4.贵州特色旅游文化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称,拥有发展旅游业良好的资源和区位条件。世界已开发的15大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有山地、高原、溶洞、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个,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目前,世界上已开发的古迹、革命遗址、寺庙、古迹等20大文化风情旅游资源,贵州占了近80%。和教堂。
自然资源优势:(1)山石秀丽,岩石景观较多。 (2)瀑布、峡谷数量众多、气势磅礴。 (3)溶洞类型多、数量多、溶洞风景优美。 (4)有许多美丽的森林。 (5)湖泊、水库较多。
民族优势:贵州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壮族、瑶族等49个少数民族,约占全省人口的35%。这是一个“不是自治区的自治区”。全国近一半的苗族、一半以上的侗族、几乎全部的布依族、仡佬族都分布在贵州中南部。进入贵州省,无论是苗寨、侗鼓楼、洞崖、流水瀑布、草海,都是美丽的风景。
5.贵州文化特色贵州位于祖国西南部。它山多,平地少。有句话说:平地无三尺,天无晴三日。大多为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的山水风光。风景秀丽,风景秀丽,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凉,四季分明。全省南北气候风格差异较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特色浓郁鲜明,人文历史丰富,多彩多姿,自然风光独特美丽,红色遗址意义非凡,为大家所熟悉,如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杭景山、黄果瀑布、荔枝瀑布等自然风光、伯小七孔、织金洞、赤水丹霞地貌、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贵州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夏季:由于贵州山多,海拔高,很多地方风清气爽,体温舒适,适合旅游。比如赤水瀑布景区,不仅山清水秀、景色秀丽,而且还是盛夏避暑的风水宝地。荔波小七孔,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素有小九寨沟之称,这里森林茂盛,山谷幽深,溪水蜿蜒,瀑布高高。它非常美丽、美丽。空气环境好,适宜春、夏、秋旅游。贵州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春、夏、秋季均适宜,冬季稍好。天气有点冷,一般在1-3摄氏度左右。总体来说,我觉得夏天去贵州旅游最好。
6.贵州文化馆牵引1。甲秀楼AAA
2006年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已经真正成为贵阳的象征。著名的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的万岙明矾石上(此石酷似传说中的巨岙)。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即1598年,至今已有400余座……
2.贵阳黔灵山AAAA
景点位置:贵阳市区西北,南至枣山路,东至八个岩路,北至官岛岩。旅游线路:贵阳市内乘坐1路、2路、10路、12路、13路、16路、22路、23路、33路、41路、51路、72路及旅游专线公交车在黔灵公园站下车。景点介绍:黔灵山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黔灵山公园位于贵阳市区西侧。旧址位于息丰县城南6公里处的羊郎坝。地处川贵铁路和贵遵高等级公路之间,紧邻210国道,南距省会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0公里。因其所在地有一个天然洞穴,名为“猫洞”,所以俗称“猫洞集中营”。其中包括西峰集中营司令部和专门用来关押抗日名将杨虎城的司令部……
4。贵阳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畔阳明路。是贵阳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 干明寺始建于民国末年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仙都禅师驻扎于此弘扬禅宗。清末战乱,住僧离散,由士绅舒管理。蜀私自将寺庙更名为“蜀家祠堂”,这……
5.贵阳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沙文乡羊尖坡贵州省贵阳市,羊尖坡位于文笔山脉,海拔1000多米,山顶直径约100多米,有一股清泉从山顶喷涌而出。历史 明末清初,吴老金路过此地,见山形奇特,认为这里是佛教圣地,就请观世音菩萨,就地取材。用石头、木柴和茅草...
6。贵阳文昌阁
文昌阁景点位置:位于东门悦城上的贵阳市区游览线上(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文昌街29号):乘坐4、5、12路公交车、21、54、64、22、24、25、35路到省医疗站、东门站或莲花坡站步行即可。景点介绍:文昌阁,位于贵阳市东角,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占地...
7、文昌阁梁举人父子
梁举人父子墓位于凤柳场乡。这里有一处令当地人敬佩的古迹,那就是梁举人父子墓。梁丹人墓位于梁家寨田坝茶林山上,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 《齐丰县人志》载:梁钜,字梁子敬,字清朝乾隆梁家寨人
7、贵州省重要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如今,“多彩贵州”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正在成为日益亮丽的文化品牌。它的文化内容涉及贵州的方方面面,所以丰富多彩!主要是长征文化、阳明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民族酒文化、茶文化等!
“多彩贵州风情”致力于贵州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与旅游融合,形成贵州文化旅游新模式。
8.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西江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桂村。距雷山县城36公里,距雷山县城33公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由十多个村庄组成。依山而建的自然村落连成一片,四面环山,梯田直通云天。白水河穿村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西江千户苗寨在半山上建造了独特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座吊脚楼顺着地势起伏,形成山峦起伏。西江千户苗寨主要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古藏头架、火路头架、酿酒厂、刺绣作坊、蜡染作坊、银饰作坊、观景台、车库古道、田园观光区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开放式的苗寨。 -航空博物馆,展示了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的大看台奥纳尔文化。
1982年,西江苗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区。 1992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2022年8月消息,西江千户苗寨为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进行5A级认证。
9.贵州旅游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去湖南、江西、贵州的一些苗寨旅游时,常常会遇到山区酒挡路的当地民俗风情。他们用一种古老的酒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敬酒法体现了苗族人民热情好客、善良的传统文化。
每当游客聚集在苗寨门口,就会看到一群穿着苗族传统服饰、佩戴苗族特有的白银首饰、手里捧着装满美酒的瓶子的人们。手。美丽热情的苗族姑娘用牛角杯向远方来村里观光的客人敬酒。
他们向游客敬酒的主要方式是用“山流水”这种传统的敬酒方式。 “高山流水”是指苗家寨地处高山之上,风景无限美丽。苗家物产丰富,生活富裕,幸福美满。就像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一样,这是一段美妙而幸福的时光。光永远长存。这种敬酒方式表达了苗家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10。贵州旅游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贵州每年都有众多不同类型、规模的民族节日;许多民族聚居区都有各种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古迹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有着全国乃至世界独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他们与外界有独特的沟通渠道。贵州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具有贵州特有的特色,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土特产、美味的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族文化等。还有侗族原生态文化、滩涂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相结合,构筑了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然而,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各界人士游览贵州风景名胜区的人数逐年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认可。侗族多声部无伴奏合唱《董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演引起震动;苗族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野跃上世界舞台,以其狂野的风格而闻名:“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誉为“无字史书”;六支索嘎苗族社区以其独特且保存完好的文化,构建了中国第一个生态系统。博物馆;狄剧、傩剧被誉为国际戏剧界的“戏剧活化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以其丰富的习俗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在贵州高原山地的特定地理环境中,各民族继承了自己的传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积淀,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每种文化的经验、智慧和信息库都具有独立性,不能完全被其他文化所取代。这些都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通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并利用旅游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少数民族地区及其人民能够快速脱贫致富。与“信用扶贫”、“民政扶贫”等其他扶贫项目相比,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新的、高效的扶贫方式。它有其理论依据:从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来看,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其发展的出路在于旅游资源;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经济产业,它可以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区域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新思想流动,带动相关部门和整个区域的发展繁荣经济;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富裕的问题。此外,旅游业作为窗口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可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命题不是人为的,而是由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扶贫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中国旅游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我国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将用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中,旅游业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游扶贫将在缩小贫困人口差距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
这行得通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