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装备产业园

推进地标性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到2025年,以市级公共文化艺术场馆为中心,县市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小镇等街道 以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深入挖掘沿江历史文化古迹、工业遗址、古建筑、生态节点等文化旅游内涵,积极参与滨江展示带建设。

02

梵螺山市图书馆功能区将于2022年竣工

一期改造工程将对外开放< /p>

打造具有城乡特色的阅读空间。首批城市自习室将于2021年建成,2022年一期建成梵螺山市图书馆功能区改造工程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到2025年,梵螺山建成集展示、阅读、休闲等为一体的公民学习中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阅读体系。

03

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建设

城东文旅度假区

优化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布局。继续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和城东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发展文旅企业平台经济和总部经济。着力推动文旅消费、数字创意等新业态融合,促进各类文旅消费活动。到2025年,立体复合型现代文化旅游龙头、产业链、支撑平台的立体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04

建设幸福芜湖演艺之城

2022年,完成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演艺功能不断完善,各县市建成至少1个示范演艺场所。 2022年,各县市全面启动“欢乐芜湖周末剧场”演艺活动并定期提供服务。

到2023年,全市建成不少于5个连接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对演艺产业有强劲带动作用的优质演艺场所。城乡公共空间“+表演”模式全面推广,学校、企业等社会主体演艺场所开放活跃。

到 2025 年,形成一种社区类型、景观在城市培育一个、在乡村培育一个开放、高品质、时尚的周末剧场演艺空间品牌,实现宾客与宾客的共享。依托本市高端演艺载体,不断引进国际、国家级优质演艺资源。歌剧、话剧、话剧、交响乐、芭蕾舞等品牌演艺活动引领皖江,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

05

将芜湖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

支持万郡、南岭等地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提升。 2023年,在以可达性、便捷性、生态性为核心功能的旅游走廊建设带动下,各类乡村旅游集群将形成差异化、品质化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到2025年,芜湖将建成长江乡村旅游目的地三角洲地区。

06

动态完善文旅产品矩阵

打造创新文旅精品工程

到2025年,持续完善提升以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通用航空为代表的奇瑞工业旅游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矩阵;以过江头船、新四军革命遗址群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芜湖古城、九子古镇、西河古镇、弋江古镇等古镇和方特旅游区、松鼠小镇、马仁奇峰、大埔村世界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构建了文化矩阵旅游产品特色鲜明、货源丰富、满足多元化需求。

2021年推动创建国家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群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2年,各县市制定文物保护、研究、振兴任务清单,并公布实施。文物保护主体责任、直接责任、监督责任体系更加健全。 2023年,完成“可读建筑”品质提升工程;每个县市至少创建1个“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点。 2025年,夜游、夜购物、夜住宿、夜读书等多种夜间经济消费模式将各具特色、互补发展。

07

加快旅游要素协同创新

支持各类文旅装备制造业发展,发展航空、机器人、房车、3D打印深度体验,打造新文旅融合独特的住宿、餐饮等文旅元素并进行元素协同的ISM空间及示范项目。到2025年,培育一批跨界融合、要素协同的示范性文旅新空间和新项目。

08

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

贴近时代特征和芜湖实际,推进空港一体化、高铁一体化高铁、高速公路、轻轨等城市交通枢纽建设连接景区、文化场馆的交通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畅通重点旅游区内部交通流通体系。

09

打造优质数字服务平台

2021年,持续提升优化市县需求采集、APP等数字化服务功能为城市、乡镇、街道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软预约、在线互动,打造智慧场馆。将文化旅游数字化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平台,实现功能对接、资源共享。到2023年,基本完成全市智慧文旅特色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为游客提供“全景、全链条、全流程”的文旅服务。到2025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10

实施文化基地培训工程

2021年,建成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到2023年,完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特色村等中心村电影定点放映点特色旅游村。推动文化创意融入生活场景,创新社区乡村“嵌入”文化空间建设和服务。到2025年,每个县市建成两个以上文化形态齐全、产业业态集中的文化艺术村,打造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巩固。

11

聚焦质量提升

实施文旅人才扶持行动

汇聚优质品牌示范引领,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注重服务标准宣传推广,芜湖公共文化服务标杆不断提升,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享誉全国。国家。将全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紫云英人才计划”,到2023年建成一批文化旅游服务和产品研发平台。各县市建立文化旅游“名片工作室”。到2025年,重点围绕编舞、作曲、编剧、表演、创意设计等专业,建立一支完整、高水平、专业化的文旅志愿者队伍,在文旅公共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涌现一批领军人才。发展等领域的人才。

12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在各个层面。到2023年,完成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s,美术馆)。到2025年,深入开展公益创投和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委托管理试点,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服务表彰激励和促进机制,打响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全国闻名。

13

增强“欢乐芜湖”文旅宣传联动

到2023年,持续完善新媒体平台对文旅市场的服务功能实体和公共文化场馆,培育高粘性的“粉丝”文化旅游社区。到2025年,实施文旅、商务、体育、宣传等单位平台整合融合,凝聚“幸福芜湖”文旅传播动力,放大综合效应。

2.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装备制造产业园近日落成筹建新能源产业项目——东旭光电新材料及氢电机装备产业园项目。洛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多年来坚持发展制造业,计划将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支撑。东旭光电产业园项目是洛阳市“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得到了市、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3.旅游装备制造业

当然可以。这是评价一个城市的主观性。是商业城市还是旅游城市?就凭主观去说话!

不说国外,就说说国内,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基本上都是以商业为主,但如果他们也涉足旅游业,他们的脊梁骨就更硬了!

各省的财政收入可以扩大。除工业、农业外,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工农业要靠持续发展才能取得成果,旅游业只要有上帝赐予的资源就可以圈起来。收费!短、​​平、快!高效节能!让地方富裕,让人民幸福!

几十年前,人们出行不多。云南、四川、贵州等很多城市,尽管资源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却没有人去欣赏。贫困!现在的人们注重精神生活,想要走出家门,享受生活!一炮而红!有人赚钱了!有人享受它!

许多商业城市现在都在寻找聚焦旅游业的方式,比如建设古镇、推出美丽乡村计划。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瓦你出去!

4.旅游产业基地

红色旅游的目的是通过旅游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首先是让中国人民回顾历史、铭记历史。继承光荣传统,传承民族精神。二是繁荣经济、发展经济。红色旅游可以给旅游区带来不少经济效益。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碑、革命精神为景区,组织接待游客参观,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身体和心灵,并增加经验。红色旅游是将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题旅游新业态。

红t我们的主义具有无与伦比的教育和宣传功能,肩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红色旅游是革命性传统教育理念与旅游产业理念的结合。这既是理念创新,也是行业创新。它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贴近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

5.旅游产业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仅指水、电、路。广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通讯、水利水电、城市供水、排水及供气、供电设施和固定资产等提供无形产品或者服务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 2、旅游配套设施是指为旅游业服务的一切相关设施。除基础设施外,主要指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宾馆、饭店等)、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援设施等。区别:基础设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游客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旅游配套设施主要满足旅游需求,以旅游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

6。旅游装备产品

旅游是放松身心、体验中国不同文化的最佳方式,

7.高端装备制造园区

中文名大同装备制造产业园外文名大同装备制造产业园乡村公园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 电话区号 0352 邮政编码 037000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余东新区周石庄镇云州街 片区 公园规划总面积:32.7平方公里。服务宗旨:招商、保商、亲商、富商。园区公交602路。管理机构:大同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

8.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装备”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传承;

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

三是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投资水平决定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9.旅游装备研究中心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提供一对一的研讨。就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高层对话的平台。海南博鳌是论坛总部永久所在地。

地点:琼海市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举办时间:由主办方确定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邀请全球顶级奢侈品行业巨头、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知名免税商业行业等世界级高端消费品企业巨头齐聚展会,打造多业态、多品类高端交易平台。

地点:海南国际机场海口市最终会展中心

时间:2021年5月7-10日(第一届)

海南国际博览中心休闲旅游博览会

集展示功能、互动功能、交易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博览会,全面展示海南优势休闲旅游资源,促进国际休闲旅游资源对接体验分享、产品展示和销售。

地点:海口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时间:欢乐节期间

< p>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博览会

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汇集海内外美食,汇聚世界美食资源,打造国际食品营销平台。

地点:由主办方确定

时间:欢乐节期间

海南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以“新旅游、新装备、新发展”为主题,打造“陆、海、空”旅游装备设施、出行方式和旅游产业博览会以旅游目的地为主要要素。

地点:海口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时间:每年11月

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博览会

全国唯一的热带农产品展览会,是“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的大力支持,彰显了海南“三农”窗口的重要性。

地点:海口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时间:每年12月

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

聚焦旅游领域热点话题n-旅游传播,汇聚全球顶尖行业专家学者,立足当下旅游发展,以实际经典案例探讨全球旅游传播

地点:琼海市博鳌镇

< p>时间:每年12月

1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主要是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上届进博会期间,“贵安“中国体育云”大数据产业项目”、“贵州广电智慧广电大数据产业园”、“贵安健康文旅”等共20个项目国际城市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据了解,本次进博会期间,贵安新区将签约项目31个,预计总投资额716.41亿元,其中大数据项目25个、大健康项目5个、物流项目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