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有什么特点(新疆旅游资源特点)
那拉提草原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向西连接新源县乃至伊宁市,再直连312国道,向东沿古通道与巴轮台公路相连。此外,横贯天山的独山子至库车公路也通过那拉提草原相连。那拉提草原是亚高山草甸植物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这里河谷平坦,山峰高耸,峡谷幽深,森林茂密,草原绵延,与哈萨克当地的风景相得益彰。民俗风情融为一体,形成集游览观光、科普考察、休闲娱乐、避暑度假、购买纪念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据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位蒙古大军从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军。时值春天,山上却风雪交加。饥饿和寒冷使军队疲惫不堪,不愿翻山越岭。但眼前却是一片辽阔的草原,花团锦簇,泉水氤氲,流水潺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此时云开,夕阳如血。人们情不自禁地喊“那拉提,那拉提”,地名就这样被留下来了。
那拉提草原是在第三纪古冲积层上发育的中山草原。东南与那拉提岭相连,犹如一道屏障。地势倾斜,山泉茂密,溪流纵横。山下沟壑深邃,河流纵横,森林茂密,原野起伏平缓,沟壑旁松塔立柱,蒙古包星罗棋布,牲畜成群。是重要的夏季牧场在巩乃斯草原。
那拉提风景区位于新源县那拉提镇景内,楚鲁特山北坡。以那拉提镇游客接待站为中心,包括周边草原、赛马场等景点。充满了山村的宁静与安宁。河谷阶地明显发育,山势平缓,坡度约11-12度,有茂盛的细茎菖蒲群山草甸。其他伴生种主要包括橘子、假龙胆、苔草、小麦草、羊茅、草莓和百里香。六月至九月,各种野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红、黄、蓝、紫的色彩把草原装点得绚丽多彩。
那拉提草原风景区已初具规模,目前景区正在进一步开发中。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发展要深挖内涵,依靠内涵发挥自然风光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度假品味和品质。
那拉提草原是亚高山草甸植物。它由郁郁葱葱、色彩缤纷的中生杂草和禾草组成。植株高50-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仲春时节,草高,花开,绿草如锦,美丽极了。那拉提年降雨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生长,畜牧能力高。历史上,那拉提草原素有“鹿苑”之称。
每年六月以后,大群的牲畜迁入,进入草原的黄金季节。草原人的各种聚会也在这里举行,所以有人说那拉提是草原聚会的胜地。
我想知道你是否想要这些信息?哈哈,我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导游。旅行者,当然,我的家在乌鲁木齐。那拉最好的季节草原正值六、七月份,此时草原风光最美!从乌鲁木齐出发,旅行社报价:4天标准车游每人500元左右(两天坐车,两天观光,因为从乌鲁木齐到那拉提有700公里的路)。全程不含餐,只含景区首张门票,车费,双人标间,还可以坐。从伊宁市再到那拉提的机票一般为3天1200元。如果人多可以跟旅行社协商!议价最低可以50元。您也可以自行租用越野车。价格因季节而异。新疆旅游季节性很强。那拉提草原分为夏季牧场和春秋季牧场。夏季牧场风景更美。不过,现在景区的管理有点混乱。如果你去的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你走吧,别浪费时间了。钱!尤其是骑马、自驾,都是骗局!!
2、新疆旅游资源特点及类型首先了解一下山西这座城市。一方面,古代先民除了发展城市的政治功能外,还建造城市、发展城市。客观上,它们对城乡人民商品交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护了城市的工商业,促进了城市人口群体的形成和形成。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向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这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城市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城市逐渐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该中心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摇篮和载体。
人文历史文化古迹,山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所以我们回去开发旅游资源,因为它有它的优势。这里应该有当地的传说或者故事。这可以吸引人群。
这将使它成为一个理想的地方。人类的智慧、文化和历史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一系列的印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不仅具有考古文物价值,也成为我们追寻先人足迹的极其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极为重要。
山西省旅游区域发展初探m资源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引文)
1.山西省旅游资源特点
(1)自然旅游资源基础雄厚,但空间组合较差。
山西自然风光优美,主要由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组成,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粗犷而丰富”的风景特色。已开发的名山有五谷山、恒山、鹿崖山、灵空山、绵山、骊山、老顶山、灵帝山、瓜山、天龙山、五老峰山等,还有大同火山群包含近30座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它们保存完好,是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最突出的天然水资源是大河流、泉水和瀑布。著名的有黄河、汾河、桑干河、壶口、娘子关瀑布、汤头温泉、七村、墩村温泉、夏县温泉等,位于运城盆地的运城盐地不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丰富,也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湖泊旅游胜地。此外,山西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博物馆,还可以作为未经人工雕琢的稀有自然旅游资源。
但从空间分布来看,山西众多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中有近三分之二位于远离城镇的地方。资源是屎综合起来,相对集中的景点很少。另外,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降低了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无法延长其生命周期。这不仅增加了资源开发的难度,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也存在不少“养在闺中,无人知晓”的情况。
(二)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资源相似,吸引力相对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国内保存完好的地面古建筑都是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占70%以上。他们都是国家重点c有珍贵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全国保护文物名列全国第三。有省级重点保护古迹300多处,县级保护文物2000多处。因此被誉为“中国地面历史博物馆”。大部分文物、纪念碑、壁画和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革命地区。目前,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大部分已开发成为瞻仰、祭奠、纪念先烈的重要场所,成为山西省特色旅游资源。
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是不断发展的遗产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山西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寒食节、天苍节、油糕节等民间节日;剪纸、面塑、皮影、人体戏、民歌、地方戏、社火、灯会、庙会和丰富的地方特产。 ,汇聚成山西民俗风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村落、乔家大院、河边村等三个民俗博物馆,分别反映了省南、中、北地区不同的民俗特色。
从总体评价来看,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在全国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长城和秦女。此类资源垄断性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2)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相似,具有显着的宗教特色。全省有寺庙、殿堂、道观3000多处。e省。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旅游活动水平。 (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协调良好。
由于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历史原因,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往往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在特定环境下,两者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旅游目的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这种综合组合,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奇妙风光,还可以通过一景一地的旅游观光,达到考察研究、探寻古老奇观、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北武当山壶口瀑布间五老峰除一口瀑布外,其余四处都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点缀着宗教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极大地提高了旅游业。资源的价值和旅游活动的效益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涵,这是山西旅游资源开发非常有利的方面。
2.山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从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视角看山西旅游客源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由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运动等特色旅游转变。这一趋势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对山西国际旅游业更是不利。山西的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然而,有我旅游资源缺乏满足度假、休闲、娱乐、购物、寻奇、探险等各类特色旅游活动的需要。国际旅游需求趋势不断变化。虽然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关部门开始开发多个旅游度假区,但从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和区位条件来看,山西不可能在一年内建成具有国际意义的旅游度假区。短期内。旅游度假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蓬勃发展,观光旅游成为居民消费热点之一,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居民更高的收入。 1996年,国内旅游区接待游客达6.4亿人次,旅游总产值达1600亿元。此外,t国内旅游业产值已超过国际旅游业产值。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950-10.3亿人次。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山西靠近东部沿海,区位优越,“临水楼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旅游业正处于以观光为主的发展初期。也就是说,现阶段居民的出行需求目的地一般是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这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是山西旅游的特色,这无疑是产业发展的机遇。
(二)从游客看山西旅游业现状客源市场
首先,山西国际旅游在全国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国际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总体呈增长趋势(表1)。 1980年至1996年16年间,全省共接待境外游客70.66万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0.4%。旅游业作为创汇产业,在全省对外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从全国国际旅游发展形势来看,山西国际旅游产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全国30个省、直辖市(不含重庆)、自治区(不含台湾地区)1986年至1996年,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比例一直徘徊在第24位至第28位之间。 1996年大幅增长时,排名第26位,仅高于宁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份。其次,国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 1988年,国际游客在山西停留天数为1.43天,人均购物消费26元(人民币及外汇券)。 1996年增至2.8天,但人均日消费仍低于河南、陕西等周边省份。旅游产品销售低迷是影响山西省旅游外汇收入低的重要因素。
其次,山西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与国际旅游市场相比,山西国内旅游市场相对活跃,并一直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表2)。 1985年,国内旅游人数不足400万人次。 1996年增至1318万。回笼货币量是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2%和30%。国内游客人数和取款金额超过新疆、江西、吉林等省份,接近福建、黑龙江等省份,这说明山西国内旅游产业与国际旅游业相比,仍具有一定地位。国家。
3.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发展及问题
(一)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发展条件
从山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范围分析,由于具有国际吸引力导向的国际、国家级资源较少。目前只有五太魔乌坦、义口瀑布、大同云冈断崖、解州关帝庙、恒山、应县木塔等景点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但这些资源缺乏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太武、广西桂林等国际知名景区。一些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尚在开发中,短期内难以吸引大量国际游客。相对而言,山西的旅游资源包括国内和省内的旅游景点服务,特别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区、五老峰风景区、骊山自然保护区、黄崖洞风景区、冠勋山风景区、灵宝山风景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群。综合性好的景区目前很难吸引大量国际游客,但可以激发国内外游客的兴趣省内大中城市,发展国内旅游业潜力巨大。
从旅游区位条件看,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带,位于京津、西安三大旅游热点与中原地区(洛阳、郑州、开封)之间),这对于山西旅游发展来说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劣势。首先,由于缺乏便利的国际交通口岸,且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从入境境外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来看属于劣势。 1995年境外游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74.2%的访华游客只游览1-3个城市。华北地区,北京、天津、西安和中原地区是国际旅游热点地区。 1996年,这些地区出境旅游人数北京218万人次,陕西51.04万人次,河南24.2万人次,仅9.山西6000人。由于缺乏与这三大旅游区竞争的高度垄断的旅游资源,山西只能定位于上述旅游区的分流区层面,且分流区市场规模较小且不稳定。预计这种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另一方面,旅游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际旅游业的发达离不开发达经济水平和外向型经济的推动。山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而重,山西“煤炭省”对旅游资源形象和游客心理的影响也成为山西发展国际旅游的局限性。因素。
其次,对于国内旅游客源来说,国内旅游的主体是旅游。山西以大中城市居民为主,周边有京津、西安、郑州、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城市化进程迅速。山东、河南两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太旧高速公路的通车、风陵渡、太阳渡黄河公路大桥的建设以及后西、后岳铁路线的正式通车,山西与京津、河北、陕西、河南之间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太原至原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形成京津冀至晋东的旅游环线。京津冀地区游客利用周末前往山西旅游成为可能。因此,山西近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开发周边地区的客户市场。与南方的旅游资源相比,山西的旅游资源具有南方所没有的雄伟深邃、崎岖险峻、惊险刺激的特点。而且,很多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都是避暑、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可以作为山西开发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旅游市场的有利条件。
(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盲目性较大,缺乏统一指导和指导。旅游项目建设指南。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群众通过集资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多,说明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低”的行业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地方政府和群众。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特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盲目性。一些项目重复性较强,质量低、品味低,不适应市场需求。比如前段时间全国掀起的“人造景观热”,就波及了山西各地。许多地方的人造景观在内容、形式、制作上都显得粗糙、混乱,经不起推敲,使游客眼花缭乱、提不起兴趣。无味。此类景点可能会暂时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生命周期较短,因此不会长久,造成财力的浪费。另外,由于许多人工景观往往依附于原有的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了原有资源的特色和形象。为此,山西省旅游部门紧急需要理顺管理渠道,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综合论证,真正做到立足长远,运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和系统的视角。区域旅游资源开发。
其次,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管理机制不畅通,缺乏统筹协调,存在多方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风景旅游区可设有五个同级但互不隶属的管理机构,即风景管理局、文物局(治理)、宗教事务局(司)、旅游局和旅游局。地方政府。由于管理体制不同,投资重点和利益不同,各公司重点景点在投资、建设等方面无法协调。例如,彝口风景区是全国40佳风景区之一。瀑布由风景区局管理,投入大量资金。 “旱地划船”和清代长城均由文物局管理。他们认为只是一般文物,不注重开发,因此景区建设未能整体同步进行,影响了景区的价值。这种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困扰着山西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其次,各旅游区之间缺乏跨区域联系和协调,导致旅游区之间盲目竞争。同时,难以形成畅通的旅游线路,这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四。山西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旅游区域开发仍处于生成性发展阶段。根据经验,现阶段旅游业的重点举措是丰富景区结构、加强景区建设。具体发展战略如下:
(一)按照优中选优、保重点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由于区域开发旅游资源的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采取“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方式。因此,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选择项目投资时,首先应在一些资源质量高、旅游基础好的地区实施择优发展战略。的f山西每年可用于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约为2000万元。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要集中用于支持重点景区建设,全面分析研究,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从全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看,以大同、扬州、太原、临汾、运城为主体的八大旅游区格局已基本形成。每个旅游区的资源丰度和发展水平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旅游策略。资源开发模式:
1. “单一腹地”发展模式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地区,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开发一两个场地价值高、水平高的旅游景区,集中利用一批旅游点的开发成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自身开发能力的增加和完善,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单一旅游中心——腹地体系的蜘蛛网结构。比如吕梁旅游区地处吕梁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旅游业刚刚起步。今后,要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风景区作为重点投资开发项目,建设配套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影响。将与不远处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发,两者旅游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
2. “层级序列”发展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头旅游区是旅游资源价值大、开发程度高的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形成一个或多个多层次的旅游中心,这些中心旅游景区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它对旅游区的功能、规模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这些旅游区的资源开发要立足于中心旅游景区。在不断完善中心景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作为二次增长极,逐步形成旅游中心——二次旅游。中心——在旅游腹地形成网络状的通道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综合发展。例如,新洲旅游区,五台山风景区是一级旅游中心r在忻州。区内其他旅游景点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尚未达到五台山那样的旅游规模。今后,除了继续开发五台山山顶、开通和改造台怀镇至五台山顶的道路、完善各山顶的服务设施外,还要加快观雁山—芦芽山景区的开发。区及代县。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与五台山风景区的联系,形成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大旅游圈,推动新洲旅游区迈向更高水平。
3. “多核共生”发展模式
在一个旅游区内,有多个特色各异、规模相近、功能互补的旅游中心,各个旅游景点应得到充分利用。中心的功能特点和资源优势景区形成多元旅游中心-腹地网络型中心集合,共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例如,郓城旅游区区内就有许多较高级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黎城。 (山)云(蒙山)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景点已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力;其次,近年来与河南省共同开发的“黄河游”项目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因此,运城旅游区要继续完善“黄河游”、“关公故里游”等项目,大力开发五老峰风景区、骊山自然保护区的观光、避难、疗养、科考旅游,恢复永济鹳鹳。阙楼 唐开元田顺都平坂古城iu馆;加强各中心景区合作,开发循环旅游线路,共同开发国内国防旅游市场。
(2)选择目标市场,根据市场开发资源、建设设施。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遵循一定的市场原则,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市场,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运作。因此,目标市场的正确定位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山西来说,与国内旅游相比,国际旅游发展短期内仍面临各种困难。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比国内旅游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今后山西不应再着眼国际旅游,但要从实际出发,把重点转向国内旅游市场的开发,以国内旅游为主体,重点发展大众旅游,打造各种受国人欢迎的旅游业态和项目。群众。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游客的宣传推介,为广大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同时积极为国际旅游发展创造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山西省旅游资源现状、旅游业基本运行情况以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山西省旅游业的目标市场定位应该是:以国内旅游为主。以主体为主体,逐步培育进军国际品牌的支撑条件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发展。
(
3、新疆旅游资源类型及特色经营区域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天山天池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天山天池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吐鲁番火焰山;国家4A级景区——伊犁公主解忧薰衣草园景区;国家3A级景区——五彩湾温泉景区。资源开发、索道、观光车、温泉旅游、国际旅行社、食品、农副产品销售、餐饮等。拥有天池景区班车、玛雅山索道、湖游船、餐饮30年特许经营权公司于2020年8月6日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859,是旅游行业第一股。新疆天池风景区已成为新疆标志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天池风景区的主要运营单位、新疆首家旅游国企制造企业,西域旅游立足天山天池,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始终致力于开发新疆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旅游服务。近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省百家重点培育成长型企业、重点支持旅游上市企业、AAA级质量信誉客运企业、国家级上市企业20强、以及5月1日劳动奖状先进集体我有; 2016年、201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星级企业园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公司旗下国际旅行社荣获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企业奖; 2018年,公司被昌吉州上市协会评为“成长性优秀企业”、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交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连续两年被中国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协会评为“
作为新疆首家上市的旅游企业,西域旅游将继续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体目标,按照“ 1+3+3+改革开放”并依托新疆社会稳定、新疆旅游业强劲发展势头和天池品牌影响力,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坚定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强化核心,优化结构,突出主业,发挥优势凭借新疆社会稳定、新疆旅游业强劲发展势头和天山天池风景区品牌影响力,扎实做好自身业务经营管理并保持良好业绩和持续增长,使公司“资源优势+管理运营+市场开拓+服务创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争做“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经营发展的先行者,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具有强劲持续成长性的优质上市公司、专业旅游公司公司,综合性旅游服务企业即“新疆领先、西部领先、全国知名”,以加快实现新疆旅游振兴。战略发挥应有作用
4、新疆旅游资源特点及优势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山地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四周高山环绕,俗喻“三山”。山夹着两个盆地”。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天山横贯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它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里木河全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新疆东部有吐鲁番盆地,最低点-154米,是中国最低的地方。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自然降水量155毫米。该地区山上的积雪融化形成了许多河流。绿洲分布在盆地、河流盆地边缘。绿洲总面积约占整个地区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征。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积温多,温差大昼夜交替,无霜期长,年太阳辐射量仅次于西藏,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新疆现有耕地面积603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12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新疆是全国五个主要牧区之一。三山两盆周围有大量优质牧场。牧场总面积7.7亿亩,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位。新疆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的3%。 2004年,新疆年地表水径流量882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拥有量5146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5倍。地下水可开采量251亿立方米,冰川储量占全国50%塔尔。但由于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受季节因素影响,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地表水蒸发量大,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地方。
新疆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迄今已发现矿产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第一,32种居西北地区第一。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矿、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等储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潜力巨大d 的发展,前景广阔。新疆煤炭资源预测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资源有黄金、宝石、玉石等多种,驰名古今。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标准》的资源分类,新疆至少拥有全国68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的56种,位居全国第一。新疆的自然景观神奇而独特。冰峰与火岛并存,浩瀚大海与绿洲毗邻。自然地貌粗犷,景观组合独特。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新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数百座古城、古墓葬、千佛洞、古农耕遗址等文化景观留下了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新疆的南、北、中干线。其中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蜚声海内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景观,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开发发展潜力巨大。新疆有野生动植物4000多种。有本地和引进农作物品种10000多个,其中许多品质优良。新疆地方畜禽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和耐粗饲能力。新疆还是多种果树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约300个。天然药材如: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雪莲等分布广泛,品质优良,品质独特,特性优良
5。新疆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新疆是西部的一颗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独特的地貌、绚丽的色彩以及众多的热门旅游线路日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正因为如此,那里与大陆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差异。为了让您玩得开心、满意而归,请您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新疆地理位置位于东八时区。北京位于东部第六时区,因此新疆与内地大部分城市有2小时时差,作息时间也相应推后2小时。旅游期间的活动通常安排在9:00至21:00之间。建议游客稍作休息,适应时差。
第二: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因此,游客每天应多喝水、少喝水。 ,不要喝太多。新疆还是水果之乡。在新疆吃水果可以补充身体所缺少的水分和糖分,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但吃水果后不能喝热茶,以免腹泻。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注意的。
第三:新疆日照强,紫外线强。游客应自备遮阳帽、墨镜和SPF指数高的防晒霜,外出时护肤!
第四:新疆昼夜温差较大,大约10-30度。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7月至9月中午以短袖衣服为主。怕晒的人可以穿长袖遮盖。早晚穿长袖或薄羊毛衫。尤其是高山天池、南山牧场、喀纳斯、那拉提草原景区等,早晚温差较大。最好携带一件容易穿脱的棉袄或毛衣,以备御寒。晚上空调开得适度。
第五:新疆旅游线路长、景点分散、行程时间长、难度大。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尤为重要。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另外,与内陆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景区沿线餐饮条件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食品质量都存在一定差距。当地的餐馆主要以牛羊肉为主!
第六:由于气候等原因,去新疆旅游时,携带一些常用药品,预防感冒、头痛、肠胃不适、腹泻等常用药品。 (注:请带一盒冰硼粉,在新疆可以多吃点,吃完羊肉后口中又热又干,这是最有效的。)另外,新疆气候干燥,喉咙发凉容易出现炎症和疼痛。可以准备一些消炎、镇静、舒缓的含片。
第七:新疆具有独特的异国风情,风景秀丽。这里是无可争议的“谋杀”照片发生地。每次外出前请检查您的数码相机、内存、电池和充电器天。 。以免留下遗憾。南疆和北疆的路程时间较长。您可以将数码相机调整为运动模式,捕捉骑行过程中路边的精彩瞬间。另外,当你沉浸在纯净自然的怀抱中时,带上一些色彩鲜艳的衣服,可以在拍照时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心情。
第八:在新疆旅游时,游客发现新疆的英伊莎工艺刀很有名,很漂亮,爱不释手。但请注意:它们不能带上飞机或火车。如果您想带走它们,则需要提前这样做。通过邮局发送。当你不确定购买时,可以向少数民族商店询问价格,但不要讨价还价。
第九:新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禁止游客在其面前食用猪肉制品,禁止谈论与“猪”有关的事情。事情。尊重穆斯林习俗,新疆称猪肉为“大肉”。新疆少数民族也有独特的生活习惯。游客不得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生活行为(如祭祀)上,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游览新疆少数民族景点、在清真餐厅就餐、参观蒙古包时,需要特别注意洗手。请轻柔地洗手,洗完后不要“甩手”。这是少数民族的禁忌。洗手后,可以将手指指向脸盆,交换双手擦去多余的水,然后用纸巾擦干。
第十:新疆市场购物习惯使用“公制”,即:米(米)、公斤(公斤)。食物通常是在旅行期间购买的。当你问商店食物多少钱时,他回答的价格是公斤。购买时以公斤计算。如果小于1公斤,也可以说是半公斤,或者以克来计算。没有两个这样的事。
新疆各地区气候、温差及着装指南如下:
根据季节时间和气温所需着装
乌鲁木齐、奎屯、伊宁、阿勒泰等新疆北部地区春季,3月中旬至6月上旬,5-20℃,厚外套、毛衣、毛裤、长袖衬衫、长裤等。
夏季,6月中旬至9月中旬,15-30℃,厚外套,长袖衬衫,长裤,清凉夏装
秋季9月底至11月中旬,0-20℃厚外套,毛衣、毛裤、长袖衬衫、长裤等。
和田、喀什、库车、罗布泊等南疆地区春季,2月中旬至5月中旬,10-22℃ 、厚外套、薄毛衣、长袖衬衫、长裤等。
夏季,5月中旬至9月底,20—35℃长袖衬衫、长裤、长裤ol夏装
秋季9月中旬至11月中旬5-20℃厚外套、薄毛衣、长袖衬衫、长裤等
寒冷地区春季喀纳斯等新疆最北端地区,4月下旬至7月上旬,0-15℃,大衣、羽绒服、毛衣、毛裤、长袖衬衫、长裤
夏季,7月中旬至8月 中等5-20℃ 厚外套、薄毛衣、长袖衬衫、长裤等(晚上需要租当地外套)
秋季8月底-10月底-5 -15℃ 大衣、羽绒服、毛衣、毛裤、长袖衬衫、长裤
吐鲁番等极热地区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10-25℃ 薄外套、长袖衬衫、长裤等
/p>
注意:冬天南疆和北疆的气候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穿保暖的毛衣和毛裤,再加一件羽绒服或外套。
6.新疆旅游资源特点rces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格 独特的民族风格——新疆民歌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 对新疆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新疆民歌常见的节奏特点;通过比较欣赏蒙古族民歌,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渠道剖析新疆民歌特点【教学难点】学习分段节奏【教学流程】1.热情导入,走近新疆音乐1.组织教学,师生歌唱问候2.学生穿着各民族服饰走秀,背景音乐响起“打鼓唱歌”。二、视听体验、了解新疆风土人情 1、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场各民族的服饰表演。同学们能指出哪一套新疆服饰吗? A告诉我们你对新疆还了解什么?学生: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女孩扎着辫子,叔叔们留着大胡子,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戴着各种做工精良的珠宝,戴着绣花帽子;有天山;还有赛马和节日。抓羊比赛。 2、老师:看来大家对新疆都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想请新疆的小导游更详细的介绍一下新疆的旅游景点。 (见课件) (1)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上。仲夏七月,火光冲天,赤褐色的山脉在烈日的照耀下,砂岩闪闪发光。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到47.8摄氏度。火焰山有其独特之处自然的外观。此外,明末吴承恩写下火焰山阻碍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孙悟空在小说《西游记》中三次借用蕉扇,将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他们一起让她神奇地变得富有。 (2)天池 天池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以东110公里的博格达峰山腰。以天池为中心,包括天池上下4个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总面积380.69平方公里。天池自然风景区是以湖泊、云杉林、雪山为特色的国内著名避暑胜地。 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3、老师:现在请阿凡提叔叔介绍一下他们的风俗习惯。阿凡提:维吾尔人我们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特别是“古尔邦节”。当时,家家户户都要杀羊、煮肉、做各种糕点。维吾尔族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维吾尔族的故事》等。 《阿凡提》、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和维吾尔族舞蹈蜚声海内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赛奈姆舞、莎迪亚娜舞;民间乐器有“大夫”、“杜塔尔”、“热瓦夫”等。 3、视听体验,了解特色新疆音乐 1、老师: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新疆民歌。请听音乐《牡丹汗》并回答问题。 (见课件)这首歌是一首描述_爱情_的歌曲;主要乐器是_Dongbula_和_Tambora_;这首歌的旋律“清朗、奔放、情感丰富”,歌词“寓意深刻”。 2、老师用典型的新疆节奏唱一首《秋天》《帕米尔,我的家乡多美丽》,看课件完成选择题(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do 、亮、re、慢、mi、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do、长而高亢,re、委婉抒情 mi 活泼、活泼 (3)常用的音乐新疆音乐的乐器有(re、mi、fa); do、morinouqin、re、tambula、mi、tambourine、fa、rewafu 3.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乐器4.比较欣赏新疆民歌和内蒙古民歌 1.播放《牡丹汗》歌曲片段、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分组讨论新疆民歌和内蒙古民歌不同的音乐特点节奏自由,句子宽阔,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主要乐器为莫里努琴,师生同台,跳舞画画1.全班学习切分音节奏2/4 ××× ××|××× ×× || 2. 女生看光盘学习新疆舞蹈动作,男生打节奏。 3. 学生分成小组,在欣赏中拓展想象力,画一幅画。 【总结】同学们自己总结,已经升华到热爱各民族、热爱祖国,是不是你想要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