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必吃的十大美食
苏州十大必吃美食
去一个地方旅行,少不了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众所周知,苏州有很多特色美食。下面为大家推荐苏州十大必吃美食。仅供参考,欢迎浏览!
1、莼菜汤:
太湖莼菜汤与紫菜齐名。 《晋书》对此有记载:西晋文学家章邯在北方为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想起了当年的莼菜汤和鲈鱼,于是就放弃了官职,回到了江南老家。 “水盾鲈之思”也成为思乡之情、故乡的典故。明末清初,太湖沿岸居民已开始人工培育水荠,每年清明节至霜节期间进行收获。目前,在冬季和春季,瓶装水盾市场上有售。吴县花果食品厂的瓶装水盾也荣获外贸名优产品称号。莼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补血、清热、润肺、利尿、解毒等功效,是苏菜中著名的汤菜。添加不同的辅料,可制成不同的名汤。比如,除了前面介绍的“莼菜片”之外,还有莼菜汤等等。
2、肥汤:
木渎世家餐厅十大名菜之一,也是苏州传统名菜。飞堂,原名半干堂。该鱼是太湖特产。它看起来像河豚,背部呈蓝灰色,有斑点。由于老虎又名“斑点鱼”,受惊时腹部会鼓起如球,故俗称“泡泡鱼”。鱼长约10厘米顶多是个乡巴佬,但头却很大。如果把皮剥掉,肉质鲜嫩可口。尤其是肝脏用来做汤,是素食佳肴。肺汤是用鱼肝、火腿丝、青菜心等熬制的,肝呈金黄色,菜心呈绿色,相映成趣。肝脏又肥又嫩,入口即化;热汤很好喝,比鸡汤还好。此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肺汤的起源也与于右任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929年,他与朋友在木渎世家餐厅用餐,对板甘汤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即兴诗中写道:“非常感谢你出名。”李根元先生还特意为世嘉酒店题写了“飞堂酒楼”四个字。鱼的季节性很强,每年八月到十月都有,而且肝脏必须从活鱼身上收获,所以这道菜只有吴中才有。这苏州有句古话:“秋吃斑肝好”。
3、碧螺虾:
碧螺虾采用太湖流域的活河虾和洞庭东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浓郁的苏州地方特色。虾,最好是东山地区的白壳虾,从活虾中挤出虾仁,加精盐、蛋清、干淀粉打成浆。当煮熟的猪油锅热至50%时,将虾滑至乳白色。 ,用漏勺沥干油,然后再次用大火翻炒。此时加入提前泡好的碧螺春茶5克和味精。不要炒太多。只要翻动几下就可以从锅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了。同时以泡过的茶叶点缀,绿白相映,鲜香可口。
4.阳澄湖大闸蟹:
据说,背壳上明显的笑脸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标志之一。阳澄湖大闸蟹碧绿的背上仿佛涂了一层清亮的油。乍一看,,类似灰色;仔细一看,灰是绿的,绿得发亮。由于这种颜色鲜艳、干净、诱人,所以又被称为“蟹壳绿”。与其他螃蟹相比,阳澄湖大闸蟹的样子要气派得多,几乎就像一位威风凛凛、耀眼的“铁甲将军”。阳澄湖的螃蟹有四大特点,当地人不用辨别就能一眼认出:一是背青,蟹壳青泥色,光滑有光泽;二是白肚,脐腹甲壳沾满泥土,晶莹洁白,无墨斑;三是黄毛,蟹腿的毛又长又黄,根直;第四个是金爪,蟹爪呈金黄色,坚实而有力erful,置于玻璃盘上,八足直立,两只钳子悬空,肚脐鼓起,威风凛凛。距离阳澄湖仅几公里的枝城湖也出产大量的湖蟹。但由于潮水的影响,肚皮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大闸蟹鲜美。同一境界的湖蟹没有可比性,其他地区的螃蟹就更逊色了。
5、油声鳗鱼泥:
指煮熟的鳗鱼泥上桌时,热油仍在盘中发出“呸”的声音。被誉为著名的特色菜肴。在江南水乡,河道、滩涂、甚至田野、沟渠里,到处都有鳗鱼的身影。以鳗鱼为原料的苏州菜肴有很多。最受欢迎的有鳗鱼管、炸鳗鱼片、炸鳗鱼丝等。因“相友”而闻名。将活鳗鱼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切出鳗鱼丝,将熟猪油放入锅中加热至70%热,加入葱花翻炒,然后加入鳗鱼丝,翻炒。炒匀,加入绍酒略煮,然后加入高汤煮约2分钟,加入精盐、酱油、白糖。盖上锅盖煮10分钟。勾芡后,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时,将鳗鱼泥划出凹槽,加入葱花,姜丝、蒜泥、火腿不要做成三角边。同时,在另一个锅中加热一勺芝麻油。待80%热时,迅速舀出鳗鱼泥立即上桌,撒上胡椒粉。这道菜需要厨师和服务员之间的默契。否则油温一降就没有声音,让人失望给客人。苏州有句民谚:“小蜀鳝胜人参”。六、七月份的黄鳝是颇受欢迎的美食。
6、桂花鸡头饭:
桂花鸡头饭是苏州的传统点心。鸡头饭和鸡肉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苏州凤门南塘种植的一种水。一种稀有特产,又名芡实果。鸡头饭也与鸡肉有关。由于芡实上退化的花萼形状像鸡嘴,人们给它起了一个亲切而又贴切的俗称:“鸡头米”。其肉色玉白,颗粒如珍珠,香甜松软,俗称鸡头肉。它是由农妇手工从果壳中剥出来的。因为需要人工,而且鸡头米本身就是堪比银耳的补品,所以价格比较贵。桂花鸡头肉是用鸡头肉、桂花肉制成的以糖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做好后香甜可口。是一种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甜点。过去,鸡头饭只有在秋季时令时才能吃到。现在,在一些南货店也可以买到一些干鸡头米,方便游客出行携带。
7、常熟叫花鸡:
常熟叫花鸡,又名红烧鸡,是一道驰名中外的传奇吴地名菜。相传明末钱穆斋与柳如是隐居于玉山。有一天,他们走在山路上,闻到一股奇怪的香味,看见一个乞丐在松枝上烤鸡。鸡身上沾满了泥土。烤好后将泥剥去,鸡毛也随泥一起去除。 ,鸡肉经火烤熟,香气扑鼻。乞丐没有合作器具还可以,没有任何调料,用泥巴烤鸡真是太美妙了。钱学森回家后,命厨师用同样的方法烹制鸡肉,但在鸡肚中加入了调味料。柳如是品尝后感叹道:“宁吃一生玉山鸡,不吃一日松江鱼。”后来,常熟著名的山景酒家精心研究,创制了这道名菜。因乡绅认为“叫化鸡”不雅,遂改名为红烧鸡,但人们习惯称其为叫化鸡。叫化鸡采用当地著名的绿源鸡(即四黄鸡)制作而成。宰杀后,除去羽毛洗净,开腋,取出内脏洗净,鸡室内加入干贝、香菇、虾米、火腿片等辅料,还有葱、姜、酒、糖等调料与莲子并列屋檐下用黄布包好,然后入炉煨。食用时,将泥壳敲开,盛入盘中,淋上香油,配上芝麻甜酱、白葱蘸食。焖出来的鸡皮油亮,香味扑鼻。鸡肉酥脆嫩滑,口感清嫩。筷子一放到上面,骨头和肉立刻就分开了。食材都藏在肚子里。其味道极其鲜美,风味独特。叫化鸡不仅是常熟的名特产品,而且被列为江苏省著名特产。
8、樱桃肉:
苏式菜肴讲究“四时不同,按序供应”。以猪肉为原料的菜肴也是如此。冬天,是一道美味的酱菜,春天,推荐“樱桃肉”。五花排骨洗净,锅中加水,大火煮至五花肉熟透。皮软了,取出来,然后用刀在皮上划十字纹,使刀痕深如第一层瘦肉。然后将竹子放入锅中,肉皮面朝下。加入猪肉汤、葱结、姜片、精盐、绍酒、红曲水。盖上锅盖煮30分钟。加入冰糖,小火煮至酥脆。烂,加冰糖用中火勾芡,取出肉,去掉排骨,去掉葱姜,带皮的一面朝下放入有盖碗中倒入腌料,盖上碗放入笼中蒸5分钟,取出盛入盘中。同时,用植物油炒豌豆芽,并在盘子周围放上青豌豆芽。盘子就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樱桃”一样明亮。这道菜形似红枣,皮烂肉脆,入口即化,咸中带点酸甜。
9.P煎饼:
在无棣流传了数百年。 “在苏州,这种民间食品,蒸底金黄,硬脆,体白,软软可爱,咬下去汤汁满口。有时候吃完还想吃……”——这是在毒霸生煎临惇路店的媒体介绍,可见生煎是苏州人的一种享受。说到苏州的生煎包子, ,从口碑和口味上来说,大概就是哑巴煎包了。之所以叫哑巴煎饼,是因为老板是一位诚实善良的聋哑老人,因为他做的煎饼实在是太美味了,食客们渐渐地忘记了他的名字,就叫他哑巴饼吧。哑巴煎饼不仅是苏州著名的小吃,也是苏州家喻户晓的一道美食。这个品牌60年的经营历史,足以称得上是“时代”了。 ——“荣誉品牌”。老哑巴炸d饺子店早年开于阊门高桥头。 “文革”期间迁至东环路苏安新村(工业园区苏安新村24号楼对面)。现在有很多哑煎饺分店,其中包括临顿路(Linton Road)。敦路文家庵12号的分店最受欢迎。人们排队是常事,生意兴隆。
10、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是用桂鱼(又称鳜鱼、鳜鱼)制成的。活活宰杀后,将脊椎取出,放在鱼肉上。它被揉成菱形刀纹,深度足以到达皮肤。沾干淀粉后,在熟猪油中煎两遍。浑身都是金黄的。肉质张开如发丝,头扬嘴张,鱼尾微微翘起,看上去就像一只松鼠。 ,当腌料倒在身体上时鳜鱼趁热,会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就像松鼠在叽叽喳喳一样。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称苏邦名菜的主角之一。据说,松鼠桂鱼是由松鼠鱼鲤鱼进化而来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漫步到松鹤楼时,为了招待皇帝,坚持吃鱼。厨师灵机一动,把祭坛上祭给赵公元帅的鲤鱼煎熟了。后来鲤鱼被骨细肉嫩的桂鱼取代,松鼠桂鱼成为宴席名菜。苏州名厨在烹饪上精益求精。调料有河虾、熟笋丁、蘑菇丁、青豆、猪肉汤酒、醋、盐、糖、猪油、香油、葱、蒜。 、干淀粉、湿淀粉……多达十五六种。松鼠桂鱼被拍摄《中国三味》的日本友人誉为松鹤楼的“第一名菜”。 1983年11月,在全国烹饪大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被列为江苏表演菜之一。唐代有诗云“桃花流水,鳜鱼肥美”,所以品尝松鼠桂鱼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三四月。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