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哪些正宗的当地美食?
位于荔湾广场的“西关人家”可以说是一家集泮塘五秀和西关名吃于一体的店。记得开业的时候,确实吸引了很多想吃遍西关小吃却又不想去各个店的人。辛苦了,吃老广州。
这里有几款顺应时代潮流,改进了传统做法,被新一代厨师赋予了时尚风味的小吃,如德昌咸饼、土豆泥、牛肉月饼,雪影豆沙等
德昌咸饼 “德昌”是一家餐馆的名字。 20世纪80年代与淘淘居、莲香楼、泮溪酒楼齐名。是西关人常去喝早茶的地方。最著名的小吃就是咸煎饼,咸度恰到好处,不会太咸,但味道十足。炸至金黄色,非常酥脆可口。 “西格”的厨师们“阮人家”改变了传统的油和糖的重量,减少了油和糖的重量,使煎饼外脆内软。
土豆泥牛月里酥 牛月里酥是习惯上只放面粉、糖、猪油、鸡蛋等,但师傅又加入了近几年流行的黄心红薯泥,让牛月里酥更加美味。颜色更金黄,至于为什么把紫心红薯换成黄心红薯,厨师说紫心红薯炒起来会变黑,不如黄心红薯
西关粽子,闲日卖200到300个,节假日卖400到500个。粽子重500克,里面有莲子、糯米、绿豆、五花肉,咸蛋等,食材很酷在火上彻底加热10个小时,然后在嘴里融化。厨师表示,这道名牌美食越来越注重食材和腌料的选择,充分凸显它的“味道”——猪肉、咸蛋的咸香,荷叶、莲子的清爽香气、还有绿豆、还有糯米的米香。
雪鹰豆沙可以说是“西关人”独有的小吃。厨师用筷子夹一些豆沙馅,在发酵蛋白、生粉和咸蛋的浆液中滚几圈,然后在70℃左右的油中炸,松软有嚼劲,有点韧性,就像吃棉花糖一样。同事说有点像西式甜点舒芙蕾。
荔湾名吃店
位于市府路99号的“荔湾名吃店”与“西关人家”一样,提供各种西关小吃。例如,南新江创乃、双P伊乃、欧成记馄饨面、饺子面、吴占记和地粥等,价格比“西关人家”稍便宜,而且店面不大,给人一种西关女人小家碧玉的感觉。
南新姜奶霜
姜奶奶霜首创于番禺鱼米之乡沙湾镇。饲养水牛产奶是当地农民的副业。那里出产的水牛奶浓缩度高,脂肪含量高,可制成各种乳制品零食。其中以姜汁牛奶最为著名,遍布广州、香港、澳门的餐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新牛奶甜品专家重新挖掘其潜力并加以开发,使其具有姜味牛奶乳清的特点,同时还有驱寒、健胃、止咳的功效。很多日本和美国的顾客都慕名而来品尝,还有一些老顾客我经常买外卖回家吃,其味道颇受消费者喜爱。
欧成记
据记载,欧成记面馆创建于1940年,原址在广州中华中路(现解放中路)。 1946年,在广州市府路127号增设面食部,销售汤、虾馄饨面、彝面、饺子等小吃。用它做出来的面团皮薄、酥脆、柔韧、不粘手。具有鸡蛋和面条的香气,馅料香甜滑爽。其中以虾云吞面、汤饺面尤为著名。
虾云吞面汤。馄饨面、云吞面是广州最常见、最美味的地方小吃。据一些老手介绍,广州的馄饨面是由外省的“钝”面演变而来。欧正记虾云吞面,汤鲜,面条爽口,馄饨美味s。汤的原料有虾、土鱼、猪骨等。汤鲜香;面条全部采用新鲜食材制成。鸡蛋做成细银面,吃起来有嚼劲;馄饨是用鲜猪肉、鲜虾、鲜鸡蛋等原料混合而成,包着一层很薄的皮,煮熟后呈肉色,鲜香浓郁。 ,故称“玻璃馄饨”。
商汤虾饺面 “商汤虾饺”是由广州中山四路一家名为“福来居”的面店首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集北方饺子和南方馄饨的优点,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欧正记的汤虾饺皮薄肉肥。与面条一起吃,味道鲜美,滑爽可口。
馄饨面
亭子粥
吴占记吉地粥
A一碗粥配一条炒面曾经是老广州人最爱的简单早餐;大热天没胃口时,煮美味的粥、炒面可以开胃。天冷了,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明火粥,身体一下子暖和起来。广州的粥就是这样在广州人的肚子里扎根的。
说到粥,广州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极地粥”的。粥底是用干贝、腐竹、猪骨等原料精心熬制而成的。粥洁白、滋润、色泽明亮,米与水融为一体,味道特别鲜美。粥里特意添加的肉丸,是用70%的瘦肉和30%的肥肉混合而成,所以特别嫩滑。粥里的猪肝、五花肉、猪肉肠也是用当天的新鲜食材制作的,使其味道更加新鲜、更加美味。说说历史:
吴占记极地粥已有5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吴占是顺德人,20世纪50年代初在广州文昌南路文昌横街路口开设了一家父子店。当时,广州四大名酒馆之一的文苑酒家就位于文昌横街,吴占基就在路口。去文苑喝早茶的茶客路过吴占基,看到了它的“生”肉粥的香气。 ,个个胃口都很大。当他们进来品尝时,确实令人难忘。这种“生”肉粥正是吉地粥。 20世纪80年代末,吴占基曾在宝华路上开过一家分店,人来人往,十分繁华。如今,在龙津中路与花桂路交汇处、龙津东路与光复中路交汇处都可以看到“无战记”。负载。
信记冰室
“信记”外观很小,很容易错过。走进店里,映入眼帘的是明亮欢快的景色,西关老屋的外观,青砖大理石,圆圆的桌椅,踏实的店员,老旧的店员,时尚的制冰机和屋内自然的树荫让人感受到它遥远的过去。追溯历史:
相传,陆顺家原本主要以收购旧物为主。 20年代初,冰淇淋从国外传入广州,顿时成为一种时尚的冷饮。当时,虽然冰淇淋摊位不多,但陆顺却正在尝试做冰淇淋生意。他制作的椰子冰淇淋都是手工制作的。冰淇淋做好后,他就到街上去卖,很受邻居们的欢迎。后来,他选择了宝华路79-81号,开设了顺记冰室。从此他名气大噪深受好评,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香芒果雪糕是信记雪糕于1987年夏天推出的独具特色的新品种雪糕,以吕宋芒果肉为主要原料。 1987年在广州美食节上荣获“名优小吃”奖。“十年后,在1997年广州美食节上荣获“传统名优小吃”称号。
凯记——绿豆糊
龙津东路的开记绿豆沙,店主叶建开,又名“豆沙开”,他做的香草陈皮去壳绿豆沙,滑润、甘甜、消暑、排毒,在羊城闻名,叶建凯从小就跟着爷爷经营这种小吃,继承了爷爷丰富的经验,技艺一丝不苟,严格把控三个关卡:选材正确的绿豆沙,控制他和调味料。因此,他的绿豆沙特别受顾客欢迎。 。
陈田吉鱼皮
陈田,顺德陈村人,出身餐饮世家。他制作顺德双鱼皮这一招牌小吃,仍然坚持用祖传的方法:通常使用鲮鱼和草鱼。鱼(鲮鱼容易入味,草鱼口感酥脆),用手去皮,煮熟并冷冻。食用时加入韭菜、自制酱油、花生、芝麻。非常酥脆、柔软、清爽。韭菜是用来掩盖鱼皮的腥味的,酱油是用来给鱼皮调味的,防止鱼皮无味。添加了花生和芝麻,让本来就美味的鱼皮更加酥脆可口。
店铺现位于宝华路十甫三巷2-3号。从长寿路地铁站出来,穿过宝华路,往上下九方向走,你会发现这个店铺。
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来到老店狭小、局促的房子前排队等候。 20世纪90年代初,陈添记已家喻户晓。当时,一箱新鲜鱼皮卖到10元钱,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银记肠粉
朗昌现已成为广州茶馆、餐厅早茶必备。观看师傅们制作肠子,用手左右、上下移动,过程充满节奏感。将米浆放入多层蒸锅或布中,蒸成薄皮。加入肉末、鱼片、猪肝等,卷起切块。不到十分钟,一盘香喷喷的香肠就出现在你的面前了。 。但说起广州最有名、最美味的红烧肠,怎么能不提创立于西关的“银记”红烧肠呢?
银吉老店位于We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恩昌北路.本来只是一个小地方,但因为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人太多了,小店里挤得水泄不通,甚至需要排队等候,甚至霸占人行道来经营。老店重新装修,但依然挡不住人流,生意红火,于是分店逐渐在上九路、惠福东路、东川路等地开设。
这里最有名的是牛肉肠和虾仁肠,尤其是鲜虾、红虾、黄大韭菜,鲜美可口,令人垂涎欲滴。酱油的调味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银记的酱油是厨师专门配制的,在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
南新牛肉三星汤
同济鸡粥
在长寿东路富光里入口处,“同济鸡粥”那个颇为破旧的灯箱早已不复存在。一眼望去,有六个或在不到30平方米的空间内放置七张桌子,严格来说没有任何装饰。几乎每桌都点了鸡肉粥和招牌白切鸡。一碗滑嫩的鸡肉粥5元,一小盘白斩鸡(33元/斤,500克)10元。附送两盘蘸酱,一盘是姜葱拌的自制酱油,另一个是鸡汤。黄芥末味辣,吃干净,皮爽肉滑。它轻盈而丰满。与佐料一起食用,风味不同,味道更加鲜美。
建记长寿面
“东记鸡粥”旁边就是“建记”。柜台上整齐陈列的硕大长寿面,想必是广州其他面店所缺乏的。据说就像西方人过生日吃蛋糕一样,过去的人也会吃一碗长寿每逢生日都会吃面条来表达自己的好意。在长寿路吃它们自然更有意义。长寿面不能放在水里煮,而应该放在汤里慢慢浸泡。吃的时候动作要轻柔,慢慢咀嚼柔软的长寿面,体会人生的悠长多姿的滋味。
牛肉丸鱼皮面
在丰源路和宝源路交汇处,有一家没有招牌的小店。 5块钱卖的牛肉丸和鱼皮面很受欢迎,鱼皮特别脆。 ,牛肉丸好吃,每天一大早就有几十人排队吃。但这家小店很小,只有两三张桌子,很多人把碗放在板凳上吃饭。据说,这家小店原名“日月年”,1986年开业,装修后不知为何没有招牌,但其实惠又美味的产品很受欢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