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美食基本上都是从顺德来的吗?
中国厨师之乡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紧邻广州、江门等大中城市,毗邻香港、澳门。面积806平方公里。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1992年撤县设市,2003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设市被撤出城市建立一个区。全区现有10个镇(街道),户籍人口112人,19万人,流动人口66.95万人,港澳台同胞和华侨40万余人。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河流交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理、文化优势,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元,顺德逐步从农业大县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
199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顺德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城市,要求顺德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509.02亿元(按按现价计算,下同);工农业总产值1288.81。十亿;地方财政收入34.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1元,每100名城镇居民拥有汽车24辆。
2002年,顺德位列全国基本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一名。 1、烹饪文化源远流长 (1)鱼米之乡顺德天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28万亩鱼塘星罗棋布。据说“开门见水,一步登船”、“出水三步,入村遍地池塘”。早在唐代,许多村庄开始挖塘筑堰养鱼,从宋代开始实行先进的池塘生产,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鲢鱼、鲶鱼、鲮鱼、鳗鱼等家养鱼类、黑鱼、鲫鱼。。
近几十年来,数十种鲟鱼、仙骨鱼、淡水鲳鱼、脆皮鲤鱼、桂花、淡水石斑鱼、竹贝鱼、叉尾鱼、中华鳖、翻车鱼、珍珠、虾、鳗鱼等大量养殖,多种优质水产品,贯穿西江、北江的甘竹滩等河段,水产资源丰富。n 江鱼、鳜鱼、甲鱼、舌鳎等名贵河鲜海鲜。近海盛产“水三宝”——草虫和“小春”。安哥拉浮游生物)、蟋蟀种子(卵)。
河边、池塘边的田野上广泛种植香蕉、荔枝、龙眼、木瓜等岭南水果(花果之乡陈村曾向汉武帝“福利宫”供应荔枝)早在公元前111年,龙眼等树苗)以及各种园林蔬菜和花卉,如黑瓜、黑叶甘蓝、大头菜、菊花;许多农场大量饲养白鸽、鹧鸪、斑鸠、珍珠鸡、乌骨鸡、鳄鱼、孔雀等珍禽异兽,生产“滴珠”水牛奶;缫丝厂还提供蚕蛹、蚕蛾雄等副产品,可谓天然宝藏。
所有的这些为顺德创造美味佳肴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二)民富,五福兴盛,顺德自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以来,一直繁荣。是以桑、甘蔗、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区和鱼。顺德虽然500年前才建县,但一直以来经济发达,历来是商贾云集、富民云集的繁华地区。
特别是清末以来,以缫丝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据史料记载,岭南第一家机器缫丝厂于1874年出现在顺德; 19世纪末,顺德有上百家缫丝厂,缫丝工人6万多人,而当时的广东产业工人不到5万。上海和天津不到5万。顺德的产业工人还不到5000人,比上海和天津的总和还要少(参见孙玉堂《中国近代工业史料》)。
清末民初,顺德仍是广东著名银行所在地。容桂地区的银行对广东金融市场具有较大影响。上世纪初,顺德成为广东省蚕桑中心(有大型缫丝厂200多家,蚕茧年产量占全省年总产量的48.4%)和金融中心(全县私营银行多达44家,广州50%的银行家和55%的金融资本来自顺德),享有“南方丝城”、“广东银行”的美誉。
顺德历来是民富之地。是广东最富裕的地区之一g 以及有钱人居住的地方。 (三)文风浓厚、学名兴盛的顺德人“重本尊据,诵质弦,与商交融,故学名兴”。据不完全统计,建县以来,共有322人考取进士,其中状元4人(广东9人)。顺德是粤剧最重要的发源地。粤剧大师中,顺德人占大多数。
顺德的书画艺术享誉全国。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东明清画家作品中,顺德人的画作占三分之一。顺德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其饮食文化的高雅、精致。 (四)烹饪之乡、粤菜之源。什温德是著名的烹饪之乡、“粤菜之源”(《南方都市报》评)、“粤菜发祥地”之一(见《中餐名店》一书),是“广州周边美食之源”(著名美食散文家沉鸿飞宇)。
顺德菜是“粤菜的重要支柱”(用《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编委李秀松先生的话说)。 “所谓广东的美食,其实就是顺德的美食”(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 “近来,‘吃在广州,煮在凤城’这句话已被外界认可”(《顺德县志》)。中国餐饮名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烹饪协会联合授予的最高荣誉,是中国餐饮行业的最高荣誉。顺德有4个。它们是:顺德顺风山庄、顺德东海海鲜酒家龙氏酒楼、顺德凤城。酒店。
顺德人的烹饪技艺和顺德名菜在粤菜发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5)立足顺德,走向世界。清代中叶以来,顺德人凭借发达的商品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凤城厨师更是成为粤菜的排头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