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特色小吃有:

色粉粉

色粉是汉族著名的传统小吃,深受广东人的喜爱。开平、恩平地区的人们尤其把米粉作为中秋节的传统小吃,也是港澳地区的常见食品。江门杜阮凉瓜宴

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为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杜阮地区种植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杜阮地区的土壤多为沙质,非常适合种植凉瓜,而且瓜的形状也与其他地方不同。当地人称其为大顶瓜或“柿基地”。古井烧鹅

古井烧鹅是著名特产,闻名于世。其风味特点是皮脆、肉多、肉甜,深受食客喜爱。外海面

外海面以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而闻名。已成为江门独特的传统食品,在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2007年,外海面技艺成为第一​​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门有哪些特产

1.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又名广东陈皮,是红橘(学名:茶橘)的皮,入药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 《本草纲目》记载:“柑皮厚,黄厚,内有大量白膜,味辛甘,今以广中(今新会)采摘者为最佳。” ”
清朝康熙皇帝所著的《本草纲目》。又有人说“橘皮味苦、辛、性温、无毒,产于粤东新会”。其质轻软,不易碎,有特异香气,醇厚浓郁,味甘凉,微辛而不甚苦。
新会名特产- 新会陈皮,是产于新会的红柑的干燥果皮,因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香料、调味品,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新会陈皮之一。南北贸易中的“广州货”。

2.新会红柑
学名茶枝柑,是新会著名的地方特产,其独特的品质使其畅销各地。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据记载,新会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经过长期选育,我们开发了自己的系列,分为四个品种:大油体、细油体、大蒂、高杜克。果实扁圆形,油润,有光泽,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由绿变红,冬至前后转为鲜红色。橙子果肉脆嫩多汁,甜酸适中。每100毫升含柠檬酸0.71-0.82克,糖10.1-11.3克,可溶性固形物11-12%,单果重约100-150克。
3。大槐细米薯
细米薯学名菱角,属于瓜科。可以用来做汤、糖水。香甜可口。还具有清热除湿、健胃止痢、利尿解毒等作用。影响。猪仔薯学名毛薯,为薯蓣科植物人参薯的块茎。具有健脾止泻、补肺肾之功效s、解毒、疗疮,可入药。恩平当地人通常将土豆蒸熟后直接食用,或煮汤或糖水。


4.杜阮大顶凉瓜
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全省及港澳地区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瓜形肥硕,形似木瓜,顶部平,籽粒粗。它与其他凉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迷人、诱人的特点。当地人称其为大顶瓜,形容为“柿子底、鼠尾”。
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代,当地就已种植凉瓜。民国时期,杜阮凉卦已名声大噪。解放前,有一首民谣唱的是当时江门的名优蔬菜水果:“杜阮苦瓜柿梗,荷塘里的荸荠两头尖,翘头的大甘蔗真脆,江门的白菜是勺子的,荷塘里的羽衣甘蓝有点“磨”。
杜软凉瓜荣获“江门市十大农业特产(一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5。鹤山红茶
鹤山红茶是鹤山著名的土特产。鹤山人自宋代起就开始种植茶叶。该茶以条索紧细、色泽油润、汤色明亮、香气浓郁、滋味甘润、清热解郁而著称。鹤山红茶具有生产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的特点,符合地理标志农产品“原产于特定地区的特有农产品,具有产品质量和相关特征”的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作为工作定位,不断加大对鹤山红茶的关注:
一是制定颁布了《鹤山红茶生产技术规程》,规范鹤山红茶的种植和加工工艺;
二是加强鹤山红茶生产标准化,在鹤山共和来苏村委会建立50亩“江门市(鹤山)优质茶叶标准化”示范区;
三是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鹤山红茶种植的支持力度,2011年以来,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资料显示,物力、人力的投入,为鹤山红茶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考来源:搜狗百科-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