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广西的重要节日,已成为广西法定节假日。那么3月3日吃什么呢?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美食。下面,小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3月3日吃什么。这十道美食千万别错过。 1鸡屎藤。三月初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我们把叶子和米混合,磨成粉,然后做成鸡丝藤面。鸡丝藤粑汤香甜可口,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日。北海人民纪念这位伟人。 2、荠菜煮鸡蛋 民间有句谚语:“三月三日,荠菜当良药”。 “3月3日,荠菜煮鸡蛋。”斯普年轮正是吃荠菜的季节。春天吃荠菜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一天有吃碎菜(荠菜)和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可以祛风湿、清火、缓解腰腿疼痛,还可以预防春瘟。 3、五色糯米: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颜色多样而得名,又称“吴米”。壮族人民视五色糯米为吉祥、五谷丰登的象征。 4、艾草糕:3月3日吃艾草糕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鬼节”。传说在这一天,人的灵魂很容易被游荡的鬼魂所欺骗。简单且诚实的村民认为,必须吃这种有腥味的蒿糕,才能把人的灵魂粘在上面。只有邪气入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这种美好的愿望代代相传,让这一千年习俗延续至今,演变成当地祈求身体健康的习俗。 5、煎饼:三月初三吃煎饼是汤加人的传统习俗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抗清。他多次派兵进攻闽南。清军顽强抵抗,造成人民伤亡惨重。郑军反击后,清军投降,郑军进城。老百姓迎接郑军,并制作煎饼祭祀死去的亲友。后来人们用煎饼来祭祀他们的祖先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6. 三月初三庆祝春饼。三月初三还有吃“春饼”的习俗,就是吃“春饼”。将面条切成薄饼,鸡蛋煮熟,剥皮捣碎。有些人还在煎饼中加入蒜末。卷起来就可以吃了。有的地方回暖较早,已经有葱了。用春饼卷葱即可食用。 7、艾草糯米糕。清明前后,正是艾草生长茂盛、最嫩的时节。由于农历3月3日临近清明节,艾叶糯米糕就成了3月3日必吃的美食。 8、黑米。畲族家家户户都做黑米。全家人一起吃饭,给亲朋好友送礼物,庆祝“黑米节”。腿结局是,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起义军抵抗官军围剿。他用武宁果充饥,军队更加强大。 3月3日,成功突围,连战连胜。为了纪念这一盛事,畲族每年3月3日都要吃黑米、聚对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梧州还有吃黑米的习俗。 9 壮粽 宁明壮粽是用糯米和猪肉煮成的大粽子,是壮族3月3日的特色传统食品。壮族粽子起源于宋代,称“凤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粽子。除夕之夜,姑娘们把煮好的“风魔”从铁锅里拿出来,准备正月食用。 10 朱巴 每年初三农历正月,在安庆太湖县和潜山地区,有吃水枣粑的习俗。水菊花又称水菊花、清明菜、凉食菜、白菜。它在四月和五月开花,带有小花头。生长于我国中部、东部、南部、西南各省份的田野、田间、路边。春季可采摘嫩茎叶,洗净,拌入糯米粉中,蒸或炒后食用。西南各省称其为“清明糕”。

全国美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