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旅游收入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揽、接待旅游者,为游客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务必须由旅游、交通运输、客运和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平稳增长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0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

从2010年到20年19、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0年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6.6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均复合增长率17.36%,同比增长11.06 201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贡献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 2019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创2014年以来新高,由20年的10.39%2019年,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率从14%增至11.05%,稳步提升。

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并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庆八天旅游市场数据,2013年至2019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总体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 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客6.37亿人次c 游客,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来看,河南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9.09%;江西 接待游客6809.75万人次,旅游人数居全国第二位;山西接待游客524人次,6.8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破坏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也迅速恢复。 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它恢复至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江苏、江西、贵州位列全国前三,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分别为367.21亿元和367.21亿元。

中国旅游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国内旅游预计负增长15.5%,同比下降——同比减少9.32亿人;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全国旅游人数预计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下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未来,旅游需求将持续增加,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前景广阔。因此,前瞻性预测,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

2. 2014年至2018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5%,由三部分组成:中国旅游标志——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含义如下:

——下面的镀金铜质烽火台不仅是中国长城的象征,更是一座城堡的象征,表明中国旅游业已城市旅游历史悠久,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位置;

——中间的镀金铜浮雕大地,突出了正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象征着中国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也表明我国旅游城市要面向世界,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努力奋斗;

——青铜“踏马” “飞翔的燕子”高高在上,优雅地飞翔在大地上,象征着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象和辉煌前景,也表明中国旅游业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标牌的底座由红樱桃木制成。正面为镀金铜牌,上书“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颁发”中英文字样。这就是标志。物体识别。

另外,在整个地标的中心,也就是长城烽火台的正面,还刻有这个地标的微缩线图。此图案为“中国优秀旅游奖”标志图案将其嵌入地标中央,象征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也意味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正在从中心城市向全国辐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总高66厘米,寓意“发展顺利”;底座长宽各25厘米,寓意“方圆” 》;净重9公斤,整体结构采用抽象与图像相结合,气势宏大,寓意深刻,庄严明快,造型华丽,体现出权力、权威、高贵之感。不仅是适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的象征,更体现了中国旅游业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范。

好给我加分答案

3. 2014年旅游业

2015年,丽江接待国内外游客3053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14.6%;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443.2亿元,比2014年增长17%。

4. 2014年旅游总收入

襄阳市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畜牧业、工业、房地产等产业。具体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描述: 综合概述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三种产业结构为12.8:57.7:29.5。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1亿元,增长10.1%。三大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2.8:57.7:29.5调整为11.9:56.9:31.2。第一产业 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4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3.7万吨(100.7亿公斤),增长0.2%。棉花产量0.3万吨,下降27.9%;油料作物产量24.9万吨,下降0.4%;蔬菜产量320.8万吨,增长2.5%;茶叶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和128.9万吨,分别增长13.1%和6.2%。 2014年,全市生猪出栏644.8万头,增长3.0%;生猪出栏174.1万只,增长7.7%;屠宰牛70.6万头,增长5.9%;屠宰家禽8780万只,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万吨。 ,增长4.8%。 2015年粮食总产量101.1亿斤,比上年增产0.0%;3.0亿斤,增产0.3%,继续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其中,夏粮总产量46.3亿斤,增长0.2%;秋粮总产量54.8亿斤,增长0.5%。二是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市生猪出栏620.4万头,比上年下降3.8%;屠宰牛71.8万头,增长1.7%;存栏羊177.6万只屠宰量增加2%;屠宰家禽8317万只,下降5.3%;鸡蛋产量28.1万吨。 ,增长3.8%。三是渔业快速发展。全市水产品产量21.7万吨,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可比价格)。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工业产值增长1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2.2%,制造业增长15.2%,其中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9%、9.7%和11.5%。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3.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97.4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利润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2%比上年同期,其中工业用电量82.1亿千瓦时,下降1.5%。第三产业投资 2014年,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5亿元,增长2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48.3亿元,增长22.5%。全市在建建设项目20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13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3亿元,增长7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0.4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1214.4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55亿元,增长26.0%。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30.9亿元,增长9.6%。房屋建筑面积2422万平方米rs,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4.7万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销售额250.9亿元,下降4.6%。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国内贸易 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增长13.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36.3亿元,增长13.5%;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2.6%。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0.8、0.6和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9.9亿元,增长13.2%;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5.2亿元,增长11.8%。对外贸易 201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72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173843万美元,增长21.2%;进口总额22729万美元,增长23.5%。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下降4.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145万美元,增长17.5%。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进口2.5亿美元,增长12%;出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6亿美元,增长24.1%。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交通运输 2014年,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5660.3公里。全年改造县乡公路251.1公里,村道1117.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乡镇设有五级站66个,简易站、迎宾站2294个。新建农村客运线路448条,村村客运通车率达到100%。交通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83.2亿吨公里,增长14.4%;公路旅客周转量47.6亿人公里,增长23.2%。襄阳机场现已开通航线13条,全年共完成运输起降架次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万人次,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388.3吨,增长10.9%。邮电通讯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2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42.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0.6万户。旅游业 2014年,旅游总人数3357.3万人次,增长18.7%。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下降0.6%;国内旅游人数3252.5万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2214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685.5万美元,增长23.4%;国内旅游收入219.2亿元,增长22.4%。金融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67.8亿元,增长20.9%。地方公共预算收入249.2亿元,增长30.1%。其中,税收收入177.6亿元,增长25.6%,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71.3%。 201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62.1%。金融 201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84亿元,比年初增加302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63.6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0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34.0亿元,比年初增加9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 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05.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6亿元。其中,居民存款17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9.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4.1亿元。其中,居民户贷款447.6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当年轧棉;非金融企业和机关贷款124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8.3亿元。 [13] 保险业 全市保费收入55.1亿元,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19.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8.5亿元,增长20.8%。全年薪酬福利支出17.5亿元,增长12.2%。其中,人身保险赔偿和福利支出7.9亿元,增长3.4%;财产保险赔付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20.7%。

5. 201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占比高于上年水平:

泰国主要产业如下:

【农业】2014年,泰国农业产值441.5亿美元。主要农业产品管道包括:稻米、天然橡胶、木薯、玉米、甘蔗和热带水果。 2014年,泰国出口大米1096万吨,出口额53.8亿美元;出口天然橡胶340万吨,出口额59.6亿美元;出口木薯680万吨,出口额15.1亿美元。

【旅游】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00多个景点。主要旅游点有曼谷、普吉岛、芭堤雅、清迈、清莱、华欣、苏梅岛。 2014年接待外国游客2477万人次,同比下降6.66%。旅游收入约308亿美元,同比下降4.93%。

【制造业】2014年,泰国制造业产值为1235亿美元,占GDP的32.6%。主要制造业门类包括汽车装配、电子、塑料、纺织、食品加工、玩具、建材、石化

【建筑业】2014年,泰国建筑业产值95.7亿美元,占GDP的2.5%。

【汽车工业】2014年泰国汽车产量达188万辆,位居全球汽车制造国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