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产业大会

​​2009年十大旅游事件如下:

1.海峡两岸定期直航开通,台湾旅游走红

海峡两岸定期直航航班8月31日正式开航。随着出行条件的放宽、直航的定期以及旅游价格的大幅下降,台湾迅速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今年大陆居民赴台人数将达60万人次,增幅超过200%。

2、上海迪士尼项目已获得国家批准

11月4日,上海发布公告称,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接触和谈判,该项目于2009年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迪士尼正式落户上海。

3.旅游券风靡各地

2009年,“旅游券”、熊猫卡成为旅游流行词。初步统计,今年我国已有数十个省市发放了价值数十亿元的旅游券。其中,成都发行了熊猫卡,北京发行了200万张免费门票。游客网上申请也成为一大亮点。

4.延迟退房打破“12点退房制度”

今年6月以来,携程已与国内700多家酒店合作,在国内主要城市推出延迟退房服务。随着事件的持续影响,行业内实行多年的“12点退房制度”被打破。 2009年8月修订公布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删除了“12点后加收半天房费、加收一天房费”的规定。

五、《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

5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正式实施,旅游零负费、强制购物、更改行程等诸多行业“潜规则”暂停。《旅行社条例》实施以来,旅游行业优胜劣汰。产业加速发展,低价竞争得到有效监管,旅游消费透明化,“品质旅游”进一步升级。

六、东航、上航合并重组民航业

2009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民航业启动了深度行业调整,国有航空公司获得政府注资和兼并重组。 A从7月13日重组方案公告到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东航和上航确认将进行合并重组。

7.四川旅游业全面复苏

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旅游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影响,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实现了增长。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体水平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大部分受地震影响的景区通过恢复重建已超过震前水平。

八、高铁相继开通,冲击中短途航线

2009年,多条高铁开通,与民航密切相关的中短途航线tes.发起强有力的正面竞争。 11月16日,重庆至成都航线正式停运。航空公司开通了更多航空快运航线并降低了票价。对于旅行者来说,出行选择更多,交通成本大幅下降。

9.国务院印发《意见》确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

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

10.甲型流感冲击旅游市场

今年5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对旅游业特别是入境和出境造成重创。绑定旅游市场。为激发游客旅游热情,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推出更多价格优惠,多条出境游线路价格创历史新低。

2.与旅游有关的会议

商务旅游是指商务旅游者以商务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或者国外进行商务活动等活动。商务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洽谈、会议、展览、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住宿、餐饮、交通、观光、休闲、交流等活动。总之,几乎所有与商务旅游者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商务旅游活动。

会议旅游广义上属于商务旅游。也是一种放松n 在旅游景点和轻松愉快的度假胜地举行会议。

3.旅游行业会议介绍 演讲嘉宾介绍

7月17日,2022中国武陵文化旅游峰会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幕。来自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省文化和旅游部门代表,全国文化和旅游企业代表以及文化和旅游行业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峰会主要包括文旅峰会、武陵山文旅营销推广平台上线、高峰论坛、武陵山重大文旅项目推介、武陵山文化旅游产品发布等内容。旅游吉祥物、招商集中签约。

开幕式上,五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签署了《中国《武陵山文化旅游目的地共建规划》。五省市将共同努力,逐步将武陵山地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一流休闲旅游度假区。

当天,武陵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定位为巴蜀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武陵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整合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数据,提供文化旅游场景化互动工具,连接在线交通门户等,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公共服务。

开幕式后,举行2022中国武陵文化和旅游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发言会议以“不失时机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为主题,探讨了武陵山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次峰会由武陵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

4。旅游会议服务

旅游业该行业的主要岗位有:

领队:有权安排线路、出发时间、行程;有权根据安排限制最大出行人数。

导游主要分为中文导游和外语导游。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引导游客体验山水之美,解决旅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方面的协助。

其他包括机票预订人员、签证专员、策划人员、移民运营、会议展览、(旅游运营)等。

5.旅游产业大会要点

1.主题视角下的创新发展

现实中,乡村旅游地区仅仅将乡村体验视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属部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区就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熟景区。 “姜家菜地”作为“五朵金花”的核心景区之一,让城市游客有机会享受乡村旅游。拥有自己的(租赁的)土地耕作、体验农场劳动只是乡村体验产品的最初形式。

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在全国乡村旅游区建设实践中并未得到重视恩特里。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保守,不能因地制宜创新开发乡村体验产品。乡村体验产品的个性化,决定了其规划开发必须遵循当地资源、当地文化、当地市场的三重要求,以主题化、精细化为手段,完成体验产品的组合设计,摒弃一些无关紧要、无处不在的产品。主要产品形式有采摘花卉、水果、钓鱼、骑马等。

主题化是乡村体验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式。主题乡村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宁静的乡村环境,让游客长时间深入乡村体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划和引导,最大限度地维护乡村气息,避免外来文化元素对游客体验质量的影响。ce.对于主题村的规划方法,可以借鉴原有乡村规划的规划要点。

2.加强体验设计,深度参与

深度参与是指游客必须沉浸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参与整个生产过程,有时间消费最终的心理总结。全过程、个人体验是体验设计的关键。每个过程都是紧密相关的。即使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体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消费者满意度也无法最大化。

以深度参与理念设计产品,要求规划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要给产品添加强制,尽量用一定的规则来引导游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采取理所当然,游客已经完成了该计划。稍后你会得到什么样的感觉,但把游客我在环境之中,为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创造条件,让他们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该做什么。以此为基础开发产品,引导游客顺利完成体验过程。游客将全身心参与,最终达到深度参与、深度体验的规划目的。

3.关注产品的心理需求层次

马斯洛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乡村体验产品规划设计应充分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自我实现为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的目标。

因此,乡村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应基于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选择乡村产品主题时,注重文化、乡村、特色等心理层面要求点高。组合;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能充分凝聚游客的体验和感受,让游客回到原来的生活后,长久地看到纪念品仍能感受到旅游体验;注重游客的感官刺激,通过满足游客来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感官需求满足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视觉、触觉、听觉、味觉、感觉等多重感官效果满足游客对巅峰体验的追求,避免产品档次长期徘徊在低水平,导致游客体验下降。

4.调动居民积极性和广泛参与

乡村体验产品的开发必须让当地居民广泛深入参与,实现体验环境的真实性。乡村原住民带着最原始的生活农村的环境和生活态度。他们的存在是乡村的灵魂。没有原住民的村庄只是一个视觉乡村。在乡村体验产品的制作过程中,通过乡村原住民的广泛参与以及语言和动作的传授,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

在规划设计中,驻地控制规划的艺术性、灵活性、科学性是保证乡村体验产品质量的关键。一些乡村旅游区通过居住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和土地集约化管理。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于一般以生产、生活为主要功能的村庄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对于旅游业作为支撑产业的村庄来说,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强行将农村与其原生环境分开实际上忽视了游客真实体验的需求,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失去了产品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