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闽南特色民居

闽南民居的特色之一是砖石建筑

2. 闽南传统建筑

泉州

泉州市< /p>

土坑刘古屋

土坑村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是泉港区革命老区的据点村之一。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15栋。基本上是典型的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

蚝壳屋

蚝壳屋是用蚝壳建造的房子(闽南语中,house是房子的意思,oyster是牡蛎的意思)。分布于泉浦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地区。当地人捡起牡蛎壳,与海泥混合建造房屋。他们一座又一座蚝壳屋。它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有的古老贝壳房屋。其建筑的巧妙和精美,使其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内地独特的建筑形式。寻浦村的蚝壳屋始建于宋末元初。

南安市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桥张里村。 2001年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民居建筑两大奇迹。

石狮市

繁仔楼

养豪楼

景盛别墅

喜宝楼

< p>繁在楼(又名繁科楼)是闽南西式建筑的统称。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大多是民国时期由闽南南阳归来的华侨所建。建筑材料大部分是从南阳直接运来的(“番仔”是过去闽南地区南阳人的贬称)。其中以石狮永宁镇繁在楼的丰富风格和丰富内涵为代表。

安溪县

蓬莱白头阁

蓬莱白头阁是一座华侨修建的古民居。位于蓬莱镇智村。现存较为完整的建筑7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白头阁古民居群呈U字型分布,以新安府为中心,建于山谷两侧,包括和安府、德安府、虞山府、裕安府、廉府等。安侯这些房屋是菲律宾华侨胡殿成及其兄弟于1906年建造的。

永春县

沈家大院

永春澎湖镇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建于1941年。永春的台湾人住宅。同胞、著名企业家沉丰源故居。这座具有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古民居,占地2000平方米。为两层悬山式土石木结构建筑。它有32个房间和5个露台。其工艺精湛,结构精巧。特别是正殿的两根杉木柱上雕刻着左鸾右凤、仙人骑凤、对联等图案。

德化县

星星古街

上涌镇星星古街有鹅卵石几千年前的宋代,这里是交通枢纽;民国时期,这里成为该地区最繁华的市场。古街长200多米,店铺数十家,有布铺、棺材铺,甚至还有银行。

3.具有闽南特色的民居建筑特点

说起闽南十大古民居,闽南古民居以“官式民居”为主,因此也被称为“皇宫”。在很多地区,它也被称为“红砖房”。其形似宫殿,富丽堂皇。是中国古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色是前院、后院,坐北朝南,三开间、五开间,双门卫,红砖白石墙,硬山墙屋顶,双曲燕尾脊。其中:

戴维古闽南第一村民居、蔡氏古民居、老梵志民居、传统建筑工艺代表的复兴堂、红砖建筑典范三罗楼等深受人们喜爱的民居——兰琴古屋、刘湾湾楼-土坑古民居,雄伟壮丽-小三房古屋、李公藏故居-池湖楼、繁子楼、百年老宅-漳州石马洋,大房子都在古民居中出类拔萃闽南地区的民居。

4.闽南特色民居

福建土楼又称“客家土楼”,因为大多是福建客家人建造的。它们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这些独特的山地民居建筑将历史悠久的夯土技术推向了极致。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部吉安地势险峻,人烟稀少。这里曾经野兽出没,土匪横行。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组四座建筑组成,分别是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延祥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华安县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大地土楼群。世界遗产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土楼都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吉庆楼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直径31米的善庆楼只有30年的历史。

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我国元石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土楼之王”、“国之瑰宝”。这是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而闻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闽南特色民居有哪些?

1.地域性

以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红砖房为例。这种建筑深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同样以庭院形式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但在建筑材料、屋顶造型、建筑装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通常以木材为主,而闽南地区盛产白色花岗岩,传统民居建筑也大量使用此类石材;中国传统建筑大量使用青砖、青瓦,而闽南民居则多采用青砖、青瓦。一般采用红砖、红瓦(板瓦、筒瓦)。白色花岗岩和红色裸露砖两种建筑材料的有机结合,使闽南民居的墙体表现形式具有砖石成石的特点,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和谐的效果。闽南民居的屋顶形状一般采用带坡度的凹曲线,两端为高耸的燕尾脊。如果是五间大屋,屋顶上就会多出两条燕尾脊,不同高度的燕尾脊相互穿插。造型和结构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而中国传统建筑很少采用燕尾脊。闽南民居建筑十分注重细部装饰,充分发挥砖雕、木雕、石雕等民间工艺的作用。其墙体、屋顶具有独特的装饰美,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了独特的闽南风格。地域色彩。

2.多样性

闽南建筑类型繁多,堪称建筑文化的聚宝盆。除传统民居建筑外,还有各种欧式建筑、中西建筑、宗教建筑、寺庙建筑等。民居建筑数量最多的是红砖房、土楼和土堡。近代,文南市区也出现了手巾、竹钱等街屋。

6.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及特点

1.皖式建筑

皖式建筑是中国建筑流派中最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其代表风格。中国南方的民居。代表。人们最熟悉的徽派建筑是徽派建筑的一个分支。徽派建筑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皖式建筑的尊严在于其典雅的徽派建筑,沿用千年,青瓦白墙,砖雕门楼。灵气,融合风俗文化的精髓。

2.苏式建筑

苏式建筑是江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园林式布局是其显着特点之一。苏式建筑的高贵之处在于已有数千年历史的苏州园林。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追求它。高脊高角的屋顶,江南风格的门楼,曲折,隐而不露,碧波荡漾。rds 被提高。鱼、石、景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3.闽式建筑

闽式建筑,即福建,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鲜明的代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居建筑,具有防御性。

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程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常见类型有圆形建筑、方形建筑、五凤楼、宫殿式建筑等,建筑生产、生活、防御设施齐全。它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和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福祉。科学技术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物理信息。

4.京式建筑

京式建筑是北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北方建筑。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京式建筑的历史地位。京式建筑中的每一处雕花,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依然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京式建筑是中国北方建筑中最典型的一种;最典型的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它的演变经历了700多年。

历史上,老北京四九城有千余条巷子,京城民居四合院散布在巷子之中。

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与四合院有着密切的关系。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元素之一。它们是普通百姓生活和工作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

5.晋式建筑

晋式建筑的高贵之处在于它的气势磅礴的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绘金饰,砖瓦古旧,楼楼精雕细琢。六进院落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展现了晋商的稳重、严谨、博大精深。

金氏只是一个统称,它不仅指山西,还指晋商。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在某些地区。这些地区中,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因此统称为晋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