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出境旅游年度报告(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第一大国内旅游国、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 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综合贡献GDP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2825万人,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10.28%。
从经济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是世界旅游大国,但还不是旅游强国。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球第17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我们的主义强国。此外,我国旅游业还存在国际吸引力弱、国际部署能力不足、国际话语权小、缺乏较强的国际旅游枢纽和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国际游客人均消费低、旅游缺乏价格优势等问题。旅游产品匮乏。存在科技含量不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压力大、旅游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到2040年将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强”是指旅游经济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产业规模与效益的统一。我国要成为旅游强国,必须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吸引力、旅游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旅游话语权。
首先,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旅游吸引力。
提供优质低价的旅游产品。要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旅游+”战略,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生旅游、游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的旅游产品。借鉴泰国、印尼等国家的成本控制经验,打造更多优质低价的旅游产品。
坚持旅游科技创新。注重产品创新,加速高新技术融合ch工业和旅游业。了解国际游客需求,实现旅游管理、运营、体验智能化发展,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增强旅游吸引力、体验感、游客满意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旅游便利性。
培育国际旅游品牌。可以选择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海南等地建设国际旅游强省(市),加强营销推广,树立中国特色旅游形象;推动“一地一品”旅游产品建设,找准各地区旅游特色。精准发力推动旅游业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推广免签政策入境旅游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探索旅游消费免税优惠政策,拉动国内旅游需求,增强国际旅游品牌吸引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入境。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治理,确保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旅游市场准入规则和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建立旅游诚信体系,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旅游”、旅游欺诈等行为,严守旅游食品安全底线;继续抓好旅游质量管理,定期开展A级景区质量复评,整治旅游景区庸俗现象。加快完善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地推动全区旅游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功能,通过旅游发展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抓住旅游贸易新机遇,加强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完善国际旅游要素配置。
加强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形成国际旅游要素配置中心。抓住旅游客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国际旅游资源和市场配置能力,采取旅游电子商务投资、经营出口等形式、旅游产业园投资等打造区域旅游产业枢纽和地理枢纽打通旅游产业链和地理空间的资金流、客流、信息流,为我国旅游企业构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体系,加快实现全球化布局。
顺应出境客流,投资在线旅游和接待服务,打造东南亚、南亚“产业枢纽”;依托产业园形式,打造中东节庆、会展、购物娱乐的“产业”与“地域”双用投资。中心;跟随产业投资打造“地理枢纽”,投资中东欧旅游接待设施配套;依托资源条件,投资中亚及俄罗斯、蒙古资源开发,打造“地理枢纽”。
积极支持以在线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枢纽向国际化打造国际品牌,形成国际旅游组织中心。大力发展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地理枢纽,形成游客集散中心。
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旅游规则制定,提高我国旅游国际话语权。
扩大对外旅游开放。我国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加大对外开放程度,降低旅游入境投资门槛,鼓励外资“进来”。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特别是与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加快海南岛、平潭岛等国际旅游岛建设土地。大力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合作,倡导国际旅游贸易公平自由发展,树立国际旅游强国形象。
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组织管理和国际旅游规则制定。近年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落户中国并发起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我国深度参与管理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致力于提高响应能力世界旅游治理体系的能力和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中日韩、中俄蒙等跨区域旅游部长会议机制,创新发展一系列旅游年活动机制推动全球旅游合作。实现从被动遵循国际规则到主动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和旅游外交的转变。
积极为世界旅游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旅游业介绍中国旅游扶贫、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旅游集团管理经验,承担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力,总结中国旅游扶贫成功经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厕所革命等,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旅游产业治理。旅游规划、中国旅游案例、中国标准增强了中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引领作用。
2.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1年预计出境旅游人数2562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恢复17%,较2019年同比增长27%与2020年相比,与疫情前过亿人次的出游规模相比,出境旅游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出境目的地结构来看,亚洲继续占据洲际目的地首位,占比95.45%。一般来说,距离较短的目的地受疫情影响较小。赴澳旅游人数同比减少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比例从70%到95%不等。其中,亚洲降幅最小,大洋洲降幅最大。港澳台地区仍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占比超过80%。其中,中国澳门位列出境旅游目的地首位,内地赴中国澳门旅游市场呈现明显复苏迹象。
3.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世纪70年代,国际旅游业已经蓬勃发展,而我国旅游业才刚刚起步。 1978年之前,我国旅游业仅安排接待外宾来访。一些短途旅行。 1978年,我国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80万人次,赚取外汇2.6亿美元,仅相当于现在一个省、一个市的旅游业规模。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旅游业固定资产2147亿元,涉外旅游饭店5201家,客房70万多间,各类旅行社4986家,旅游业直接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外汇收入。 658 亿美元。
4. 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步推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07亿人次,旅游支出89.6美元40亿;全年旅游总收入3.73万亿元。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业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10.19%
5。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怎么写2019年,云南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844.8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7位,占比5%,仅次于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福建等地湖南。从国内旅游接待天数来看,2019年云南旅行社国内旅游接待天数达到2591.87万天,仅次于江苏、浙江、湖北、福建,位居全国第五。云南旅行社接待国内旅游出游天数我们的旅游时间约为3.06天,高于全国旅行社2.39天的平均水平。
6.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1答:中新社2021年11月9日报道,得益于封锁接触和疫苗接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万圣节(10月31日)法国旅游业表现良好假期。
不过,法国媒体也指出,虽然旅游业已经开始复苏,但如果没有中国游客,从旅游景点到奢侈品商店等与旅游业相关的许多行业都遭受重创。
7. 《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图表第一条 为了规范旅行社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活动,保护境外旅游者和境外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目的地国家境外旅游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中国公民前往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公布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国以外的国家旅游;组织中国公民前往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公布的出国旅游目的地国以外的国家旅游。境内涉及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等临时性特殊旅游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条旅行社经营境外旅游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g 国际旅行社资格一年;
(二)经营入境旅游业务业绩突出;
(三)经营期间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服务质量问题。
第四条旅行社申请经营境外旅游业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审核批准后,报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批准;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一切都得到解释。
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批准旅行社经营境外旅游业务,必须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
未经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境外旅游经营资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经营或者变相经营、查验、经营境外旅游业务。
第五条 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公布取得经营境外旅游业务资格的旅行社(以下简称旅行社)名单,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六条 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根据上一年度全国入境旅游业绩,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增加以及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今年2月底前组织出境旅游的人数。汇总后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上一年度经营入境旅游的旅行团在其职责范围内的业绩、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各行政区域,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于每年3月3日月底前核定各旅游团队组织本年度组织出国旅游的人数。
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部门对旅游团批准的年度出国旅游人数安排和组织公民出境旅游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条 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统一印发《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团队》
八、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0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游客2747万人次,同比下降81%,其中入境过夜游客797万人次,境外游客412万人次,境外过夜游客184万人次,分别下降88%、87%、93%入境旅游经历了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萧条。
唯一的市场存量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前十五名入境旅游人数客源市场包括澳门、中国、香港、缅甸、越南、台湾、菲律宾、蒙古、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出国留学、商务旅行等刚性需求较多,成为入境旅游的基本需求。在中菲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菲律宾成为2020年我国第三大外国旅游客源市场。
中国澳门成为支撑我国旅游的第一客源市场入境旅游。自2020年8月12日起,内地开始放宽澳门居民入境,允许符合防疫要求的人员入境,无需隔离。在此利好政策带动下,2020年内地赴澳游客达1364万人次,占入境旅游市场半壁江山。与2019年相比,澳门赴内地游客下降21%,远低于2019年入境内地游客人数。出境旅游市场整体下滑。这也间接表明,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放宽入境限制后,入境旅游市场完全有可能快速恢复。
过去一年,疫情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强烈影响依然存在,但较2020年有所改善。事实上,虽然最好的尚未到来,但最坏的已经过去了。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2021年我国将接待入境游客3198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20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8% 和 23%。 2019 年分别为 22% 和 16%。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