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城旅游景点如何乘坐地铁

线路:66 始发站:同地点 终点站:北国商城 B卡、C卡有效吗?全程单程票价(元) 1 线路长度(单程公里) 首班车时间为6:00,末班车时间为19:00。下行线路经过同一站牌→亚清源社区→塘古南街口→卓达社区→寨英街口→建华街道→裕兴派出所→雨花区政府→裕祥街道→塔墓→清源街口→石銮路口→孙村→ 地音寺 → 欧云公园 → 建设街 → 韩城购物中心 → 淮中路 → 淮北路 → 青少年宫 → 四中路 → 中山路 → 北国商场 → 城管局上行线经过站牌市城管局 → 中山路→四中路→青少年宫→淮北路→淮中路→韩城购物中心→欧云公园→地音寺→孙村→石銮路口→清源街口→塔蓬→玉祥街道→雨花区政府→玉兴派出所→建华街→寨英街口→卓达社区→塘古南街口→亚清源社区→碧通< /p>2.韩城旅游巴士线路

陕西韩城。

前几天去西安旅游,顺便去了一趟韩城。推荐景点:司马迁庙、古城、党家村、黄河龙门。主要是感受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和民俗风情,还有看看黄河。

美食:王军羊肉热闹,古城小吃街有气氛,闽阳夜市有很多烤串、盒子等。这个夜市只有晚上才有,很多当地人去那里,是非常踏实的。

住宿:建议住宿黄河明珠。如果你住在高层楼下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和黄河。

交通:西安到韩城有火车、公交车。时间也差不多。我喜欢火车,虽然火车不多。可以在市内租用当地公交车,租费只要5元。

司马迁庙在城南十公里外,有旅游巴士到达。

晚上去古城,等待天黑。建筑风格与北京相似,是明清时期从北京带来的。由于新城建在单独的区域,故古城保存完好。而且美食街也非常大气,人少,也不拥挤,有种回到过去逛街的感觉。

党家村被誉为东方民居建筑的瑰宝。据说防盗设计很有讲究,整体保存也很完整。多位著名建筑师多所大学均已带队前来参观。

总体感觉城市不大,游客也不多,所以踏足这里,旅途感觉特别踏实。当地文化氛围很好,热情好客。我朋友的家人也是当地人。他们对我如此热情,让我情不自禁。我有点受宠若惊。

最后我想说一下韩城,它是有故事的。一场有味道的旅程。哈哈

3.至韩城路线

自驾路线:总里程约156.0公里。起点:华阴市 1.从起点向西行驶,沿东岳街行驶290米,左转进入太华南路 2.沿太华南路行驶3.3公里进入华南路,右转进入G3103。沿G310 行驶13.7 公里,右转进入S2024。沿S202 行驶29.0 公里,右转进入G1085。沿G108行驶25.2公里,左转6. 行驶860米,往Hey方向行驶往太原方向稍右转,进入未庄立交 7 路,沿未庄立交行驶 390 米。在入口处,进入G58。沿G5行驶78.0公里,在韩城/G108/S304出口下,进入韩城交流道9。从韩城交流道沿行驶1.1公里。经过韩城收费站约80米后,直行进入10号环岛,沿环岛行驶400米。在第二个出口直行进入桥南东路。 11、沿桥南东路行驶860米,直行进入桥南东路。南中路 12. 沿桥南中路行驶810米。经过右侧兆丰电气后约70米,直行进入G10813。沿G108 行驶1.2 公里。经过右侧加油站约260米后,左转进入太石街。西段14.沿太石街西段行驶430米,左转15.行驶70米,左转16.行驶10米并到达终点。结束:韩城市百度地图。该数据来自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结果为准。以数据为准。

4.韩城 有地铁吗?

在西安北站和北广场地铁站乘坐4号线(记得一定要在火车北站和北广场西站乘坐4号线,而不是在西安北站乘坐地铁2号线) 1,如果需要在北大街坐1号线到5号路口就很麻烦了。)直接到5号路口。火车站距离酒店仅一站之遥。公交车很多,或者步行也可以! !

5.韩城必去的旅游景点

1.韩城党家村民居 2.韩城市博物馆-韩城古城 3.司马迁庙 4.古渡龙门风景区 5.梁岱村遗址 6.渭南玉秀桥 7、东瀛寺 8、古城三庙 9、韩城市博物馆 10 、韩城城隍庙

6.阿特拉克

韩城旅游景点

韩城黄河湿地

2008年8月6日,陕西黄河湿地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资料显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韩城地区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南北起玉门口,至河阳界线,以黄河湿地中线为界。东至山西省黄河控制线,西至黄河老崖。湿地总面积1062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韩城市黄河湿地保护区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不可或缺的栖息地,拥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司马迁庙

司马迁庙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处的知川镇东南的一座小山上。是555米东西长,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东临黄河,西枕梁山,四周有止水河。墓前,气势磅礴,景色迷人,堪称韩城名胜之一。

司马迁庙的冠。据《韩城县志》记载:直水原名桃曲水。相传汉武帝在桃曲水之阳采灵芝,改名知水。芦庄村西尚存“灵芝庵”遗址。

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部,距市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以聚会为主,有320户以及贾族1400余人。该村建于约670年前。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陕西省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落”。村里有100多座建于600年前的“四合院”和保存完好的城堡、密道、风水楼、贞洁牌坊、祠堂、碉楼等建筑,还有祖谱和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传统民居”。活化石。村内街道呈“井”字形、“丁”字形、“十字”字形,青石铺地的房屋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文庙

韩城文庙位于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这是一群好人l-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据明代《异通志》记载:“洪武四年韩城县习,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 《陕西通志》记载:“洪武四年县令周继成重修。”虽历经历代修葺,但寺内主要建筑的结构造型基本保持不变。是陕西省现存13世纪以来古建筑群的代表。

韩城古称“龙门”。陕西省下辖的一个副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角。

韩城历史悠久。西周初年,周武王为其子赐名于此,称高丽。战国时期,秦国建立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韩城县。 1984年1月更名为韩城市,1985年被列为陕西省对外开放城市。

7.如何到达韩城市

目前没有直达巴士。可以在韩城站乘坐到铜川的长途汽车,然后倒车到耀州区

8。距离韩城景点最近的游览

大禹庙位于韩城市东北3公里处的周原村。原名大夏玉寺,简称大玉寺。这是一座供奉夏禹的庙宇。大禹庙是为纪念夏禹而建的。

主要建筑有正殿二座,厢房、厢房十二间。占地425平方米,始建于元代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明代重修。 1985年5月被列为重点文物单位在韩城市。

正殿内有泥塑大禹王、郭子仪坐像,两侧还有泥塑小像。贤殿前有两根白砂石柱,石柱上刻有“元大德五年辛丑、孟夏造”。此外,还有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重修禹王庙”石碑一块。 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至1998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广泛整修。旅游道路已铺设完毕。院子已经拓宽了。现已成为韩城市的主要景点之一。

9.去韩城沿途有哪些景点?

渭南韩城党家村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部,该村已有约670年的历史。这里的古建筑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对陕西省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乾隆年间,韩城曾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表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村。

南昌邑村

南昌邑村位于河阳市东部,是根据陈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的拍摄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石,因为电影把这个村庄搬上了银幕,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陕西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村庄。

10.韩城市旅游景区如何利用地铁线路

主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起点和终点

保障改善民生

解决三大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

构建四大产业体系

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

实施五项重大任务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建设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发展和谐,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五项原则

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三个提升

经济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环境保护有所改善

三个实质性改善

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两个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显着提升。社会和谐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数显着提高

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迈向中等发达省份

[社会民生】

全面提升三秦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向低端倾斜——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努力实现教育、医疗、养老、住房。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0万套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0万户,棚户区改造45万户。

全省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3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

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

通过发展社区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完善各项补贴政策、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着力扩大就业,鼓励创业,鼓励群众创业兴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年

加快学前教育普及

实现一年免费学前教育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所有行政村。

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

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2012年全面达到安全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标准的比例达到60%。高中特别是县薄弱高中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4%。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教育系统。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支持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建设,加快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和中央和高校实施西部大学振兴计划,办好西北大学等一批有特色的省属普通高校。

主要卫生指标位居西部前列

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急救救治、采供血、精神卫生等卫生、健康教育、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等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县医院标准化建设。五年内,所有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平安工程”。

“新R“农村合作医疗”力争达到人均300元筹资标准,参合率保持90%以上;逐步加大参合农民住院政策补贴力度。

药品供应全面推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切实降低群众药品支出。

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以申办十三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少数民族杂居,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了视障、听障、弱智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3%。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陕西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城乡社区、优抚安置、家庭等社会服务体系婚姻、收养、葬礼和埋葬。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保障群众权益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普法“六五”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产业发展】

努力打造高端、高质量、高水平高技术产业结构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从“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

现代农业: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

重点支持32个产粮大县建设关中优质商品粮基地陕南优质稻米基地。挖掘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建设全省第二粮仓。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建设大、中设施蔬菜基地中等规模的城市。

能源化工:建设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打造陕北煤炭大型示范、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等“十大基地” 、榆神煤化工园区、渭南煤化工园区等“十大园区”,煤炭、油气产能建设、新能源千万千瓦装机等“十大工程”。煤炭产能达到6亿吨,新增发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石油、天然气产能分别达到4700万吨和3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发挥引导轮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努力突破激光、创新药物、信息通信、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提高产业化水平。

先进装备制造: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

推动重点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型,推动主要产品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基地。

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提高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装备,加快有色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42%

以西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民生物流、生产物流和农村地区。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

现代逻辑学家ICS重点加快“三大平台、五大系统、七大园区”建设。

旅游业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系列品牌,彰显“山水、人文、美丽陕西”形象。

金融业:围绕建设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各项金融制度改革。

房地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比重和土地供应。

商贸流通:加快城市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商贸聚集区建设,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业态发展。

【开放创新】

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态度,建设创新型陕西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优化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地区;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科技:建设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示范基地

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间、高校、机构的科技资源打造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建设一批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园构造的。鼓励支持杨凌示范区、西安经济开发区等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试点。深入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6%左右。

文化:建设充满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省

文化事业依托公共财政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城市“三馆”和县。县内有“两馆”。维戈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文化产业:做强文化演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旅游、民俗文化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网络广告、网络广告等互联网内容产业。动画、游戏和数字媒体。重点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

精神文明培育陕西人文精神,弘扬“勤劳朴实、宽厚包容、尊德礼让、务实进取”的精神品格,树立开放的理念和气度。海纳百川,竞争合作,互利共赢。支持西安、宝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城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人才:全省人才总数达418万人

实施“三秦学者”、“百人计划”、“115人才工程”和“三五”新世纪人才工程,加强和优化人才队伍,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培养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重点为基层培养一批医疗卫生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全省人才总数达41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3万人,高技能人才74万人。

改革:比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

完善“扩权强县”和“财直管县”改革,实施扩权强县改革城市。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按照准入不禁止的原则,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保税,推进房产税等地方税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开放:进出口总额贸易额达900亿美元

打造内陆经济发展开放战略高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年引进境外资本185亿美元。开辟对外贸易新领域,加快西安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深化与“长三角”经济合作、“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合作。

[

基础保障]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能力显着提升

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结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化建设。采取节能减排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交通:市县有快车,县县有高速公路,重点地点有机场

铁路五年投资约2000亿元,2500新建铁路公里数、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提高到65%和75%左右。

公路:五年投资24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2000公里,新建和改造干线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3万公里。

航空工业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建设,建设延安、汉中、安康新机场,实施榆林机场改扩建、推动府谷、定毕建设安、宝鸡、商洛和壶口等支线机场筹建工作。

水运 建设汉江安康至白河段国家高等级航运通道。

城际轨道交通初步打造“V型”西安北站-机场、西安-阎良-富平-铜川等重要路段,实施西安-临潼、黔陵——法门寺轨道旅游专线打造 做好阎良至韩城、西安至商洛等线路前期工作。

管道储运:建设神木至蒲城水煤浆长输管道,完善榆林至西安、关中环线天然气管网,新建西安至安康、西乡至西安。镇巴输气管道,在西安建设油气储存设施;煤炭、石油、天然气年运输能力分别突破1100万吨、2500万吨、130亿立方米。

水利:取得重大进展推进“汉引渭”工程

五年来重点水源工程投资超过300亿元,新增供水能力18亿立方米。积石室引水、榆林王阁堵水等重点水源工程,力争开工泾河东庄水库、榆林大全引黄、月河补水、城固焦堰等重点工程建设。其中汉渭引水工程是为了修建三河口水库,水库贯穿秦岭隧道。

电网:推进“陕电输出”,打造三大煤电基地

全面建设陕北、宾昌、安康三大煤电基地,外送能力超2000年 万千瓦。推动骨干网络升级,全面建设关中环网,连接北上广深陕西电网,实现省内南北互供电和跨区域调度。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低压改造覆盖率达到100%。继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努力实现县域电气化。

信息化: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陕西”

统筹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覆盖全省、畅通快捷的高速信息网络。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45.84万公里,宽带用户数达到700万户,数字化用户数达到700万户。电视用户突破550万户 深化“数字陕西”建设实现全省全覆盖基本地理信息。

生态环保:构筑“三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

五年治理造林2300万亩,面积3.25万亩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43%,森林蓄积量达到4.7亿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市、县、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

按照筑堤、治河、滩涂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对渭河进行全线系统治理,确保渭河稳定;建设渭河两岸生态林带,打造横亘八百里的绿色屏障管中;统筹建设 渭河城市段打造河、林、田、城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功能区。

秦岭: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和执法,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加强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修复。努力创建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打造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

低碳示范省树立低碳理念,引导低碳消费,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全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等手段减少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5%,d 五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碳封存能力每年增加约2%。

【强化支撑】

全面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计划”工程

综合交通网络全面建设,水利和农业现代化、现代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城乡功能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障十大富民工程强省总投资5.2万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完成4万亿元。

聚焦“58123”工程

>

民生工程、油气产能、大型发电项目等5个超2000亿元项目能源供应、新能源、物流园区。总投资11.95亿元。

神华陶氏循环经济榆林煤炭综合利用、煤制甲醇制烯烃、榆林盐化工、煤炭产能建设等8个超千亿元项目、油气化工、秦岭生态旅游、军民融合工业化、城中村改造。总投资10012亿元。

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境内)、汉中站改扩建、干线及乡村道路改造等10个超500个亿元项目项目、西安地铁骨干网建设、电网保障项目等,总投资5739亿元。

这20个超200亿元项目包括西安软件新城建设、关中城际铁路网一期工程,新材料、钢铁改造、现代农业创新示范项目等,总投资5922亿元。

超200亿元项目30个,百亿元项目包括汉江引水工程、铜川董家河环线等经济示范园区、陕西现代中药产业园、西安(沣渭)奥体中心等,总投资3310亿元。

【美丽家园】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美城、强县、做强集镇、建好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形成A功能定位清晰、土地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西安(咸阳)国际大都市:建设世界东方文化之都

用智慧以建设大西安、引领关中、引领西北的目标,构建“一轴、一河、两带”的都市基本结构,形成“一核、四集群、和七个卫星城。”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和西咸新区高标准建设,打造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宜居生态园林城市、西部新地标。到2020年,主城区建设面积控制在850平方公里以内,城镇人口1000万以上。

城镇化:构建“一个核心”的城镇发展新体系“四极两轴两带”

加快宝鸡-蔡家坡百里城市带建设,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和周边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推进规模扩张、设施建设榆林、汉中、渭南等城市的提升和产业发展,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百万人口的跨省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延安、安康、商洛等城市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设50万以上人口的地区中学中心城市。创造条件推进杨凌建市。加快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建设西部地区领先、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关中城市群。

城乡统筹:五年将转移转化600万户籍农民

实施水、电、路、气、住房和互联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三化一林”绿色家园工程。鼓励和支持村组搬迁合并,按照社区标准建设中心村。支持西安城乡统筹,积极推动延安率先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区。启动移民安置和扶贫搬迁工程,全面完成280万人搬迁任务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力度加大,278万人脱贫。试点“城镇户口证”、“城市居住证”制度,“十二五”末城镇化率提高到57%。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管理

完善城市道路、给排水、天然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街区、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地铁方面,西安地铁2号线、1号线、3号线已建成,4、5、6号线加快推进,运营里程达到100公里。能源方面,2012年底全省所有市、县(区)实现气化,2015年50%以上重点城镇实现气化。供热方面,实施供热改善工程城市供热设施,加快县域供热设施建设,扩大集中供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