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方案

2021中国农业农村服务博览会

开始时间: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

结束时间:2021年-10-24日周日

主办城市:北京主办城市:朝阳区展览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产业农林牧渔

主办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展览协会馆

主办单位:北京农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面积:20000平方米

展会介绍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回顾总结我国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历史和成就,交流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创新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案例,并积极宣传2019年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 2021年11月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展览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服务业发展论坛”,定于2021年5月18-20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 12号。

同期活动

(1)举办中国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论坛及数十场专业分论坛

(2)发布“中国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论坛”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论坛《服务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名录》

(三)组织开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论坛《服务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名录》全国农业农村服务业技能大赛等。

展品范围

1.农业生产力服务

农业物资供应、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操作与维护、农产品初加工、防灾减灾等;

2.农产品加工服务

粮食加工、食品加工、榨油、酿造、制糖、制茶、烤烟、纤维加工以及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 ;

3、农产品流通服务

分拣包装、仓储运输、冷链库存等物流服务;农产品传统营销服务;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服务;

4.迪数字乡村建设服务

农村网络设施建设、信息终端及服务供给、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市场监测系统、质量监控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农业自动驾驶技术、机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等;

5.农村金融服务

存款、贷款、结算、保险、期货、证券等服务;

6.农村人居环境管理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厕所粪便管理、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村道、公共环境整治、村屋整治、绿化覆盖;

p>

7。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服务

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服务中、高等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培训等;

8.规划设计服务

战略咨询: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等;区域规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域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园区设计:农业设施景观设计、旅游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

9.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土壤测试与分析、土壤修复监测、服务土壤修复功能材料、土壤修复管理与修复工程设计;

10.全面赋能行业商协会/院校、农业联盟、媒体等

专题展区:

典型案例se展示区:展示近两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展区:展示服务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优质企业,主要展示16个省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有财政补贴的企业

;

数字农业展区: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前沿技术。

2.农旅融合之路

《无题》

~李白池

1.保护绿水青山

2.合理利用资源

3.学习农业知识owledge

4。体验生活的乐趣

5.缓解生活压力

6.加强城乡一体化

7.促进农业发展

8.深度挖掘资源潜力

9.懂得勤俭节约

10.解决农村留守孤独问题,

让城市孩子学习和了解粮食、瓜果、蔬菜都是时令的,不是超市和库存里生产的,以及如何摆放自己的米碗在自己手里。乡村是一座伟大的课堂,探寻的起点在哪里?在用心体验的课堂上,书本和互联网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深入现实去发现和领悟更多的未知,知识才来自于生活的创造……

原创文章2019年11月16日

3.农业与旅游融合及未来展望

众所周知,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态;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从相互关系来看,首先从农业角度:农业可以说为旅游业开辟了新的战场,空间广阔。农村可以在农业方面大有作为。旅游;同时,引进乡村旅游可以增强农业产业活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其次,从农村角度分析:农村为旅游业提供劳动力的同时,旅游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了农业收入和就业;再次从农民角度来看:农民开展乡村旅游,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城市旅游不仅限于旅游名胜、名胜、城市。同时,在旅游的带动下,农民也能感受到乡村美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农村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更加宜居。

4.旅游与农业结合

农业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利用农业景观和乡村空间吸引游客参观的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是以林、牧、副、渔业等多种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又称观光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

农业旅游是农业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开发形式。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城市,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捕鱼、养殖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也称为观光旅游。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生态化,

5。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

我国农业跨境融合发展有四种形式

一是农业内产业重组整合,如种植业与旅游业的结合。配种。

这种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它依托优势农业资源,将种植业、养殖业的部分环节甚至整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农业内部的紧密协作、循环利用和一体化。发展经营模式。

第二个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整合。

即农业经营组织,以农业为核心,向前向后延伸,将种子、农药、化肥的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者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的生产连接起来。农产品,或形成一站式农产品产供销。

三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如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的结合,极大拓展了传统农业功能,使农业从卖传统产品向卖风景(观赏)、卖感情(参与)、卖绿色转变。 (健康),农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提升。

四是先进要素的渗透融合r技术走进农业

“互联网+”平台下,农业走向线上化、数字化,农业生产经营网络化在线监控管理已实现农产品网上预约结算、线下化交易和销售(O2O)。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大大缩短了供需距离。

6.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我曾经带客户去过荔枝基地。会员们现场品尝后,在微信群里发布了团购,回来后购买了一批荔枝。一周后我团购了,组织了一次采摘之旅,然后坐巴士回来,甚至还节省了运费。这个可以做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有一个系统可以帮助和集团领导整合和联系r的实体店,效果会更好。

7.关于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1.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布局

10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得到专门部署。主要有两个中央文件:一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另一份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近10年来印发了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除2012年,每年都会有相关政策。

2、旅游有“热点”,关键在“文化”

1、核心文化与形象的概念融合:“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近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打造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旅游等,任何一个发展创新领域,涉及到旅游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这个核心概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指创造性转化、创新开发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不仅仅是文化资源。

2、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体验旅游、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文化支持的游学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支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现场旅游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进“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村镇。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3.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带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览、重要文化活动、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强化智力加强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业街区,鼓励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重磅开发旅游目的地,为全球旅游消费者培育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尚周等为载体,提高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举办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与周边国家(地区)合作 共同发展互联互通国家级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消费。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校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创作特色鲜明、艺术水准较高的专题演出。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和会展旅游。充分发挥地方、民族特色传统节日的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 (同上)

3.文化和遗产旅游。科学杂志利用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美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旅游。 (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戏剧、演艺、游艺、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同上)

5.娱乐产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新技术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完善主题公园旅游功能,打造一批主题公园品牌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信誉良好。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5.建设文化旅游新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自然景观和齐全的区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共20个),打造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发展增长极。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打造国家品质旅游带。重点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中华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长城旅游带,有藏羌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级精品旅游带。 (《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6.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独特作用。全面实施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完善和创新红色旅游宣传展示方式;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精品创作。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区考察团。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开展考察旅游。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投资与消费》国办发[2015]62号)

三、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的扶贫作用。(《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四、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使之更好地满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功能。(《关于印发《旅游经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发展改革社[2017]245号》

7.乡村旅游的特点是文化旅游

p>

1. Adh乡村旅游向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 。注重民族村落、古村镇保护,建设一批具有历史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乡愁、留住乡愁。怀旧之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启动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培训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支持100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乡村旅游创业。鼓励文化、艺术、科技领域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到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创业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成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平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村。 (同上)

3.实施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公园、森林家园、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8.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创意设计,增强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鼓励优质特色旅游产品进入主要港口、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以及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产品销售。适当增设口岸入境免税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产品。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老字号旅游产品、民族旅游产品推广力度。 (同上)

3.实施中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高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9.文化旅游扶贫

1.乡村旅游扶贫。加大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推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帮扶。 2015年,重点扶持560个建档乡村旅游扶贫村。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支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每个重点村实现年乡村旅游经营收入100万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发挥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红色旅游的重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实施方案》)

3.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合理利用,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于传统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汁原味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使其成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靠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独特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藏羌彝族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实施方案》)

8.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的趋势是什么:

简介

乡村旅游是指一切以乡村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地点在乡村,以乡村景观、文化、产业、元素等为景点,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他的背景。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经营相对繁荣,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开发主体类型多元化,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当前,乡村旅游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向更多适合开发的区域拓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人数从2012年的8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30亿人次,年均增长30%;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000亿元,年龄年增长27%。 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到15.1亿人次,同比增长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总数886万人,同比增长7.6%。可见,乡村旅游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拉动休闲农业经济、带动社会就业、促进文化环境的作用日益显现。

2019年6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乡村旅游重点基地建设的通知》村名录》旨在落实振兴战略,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优化乡村旅游供给,评选一批村庄(含行政村、自然村),建立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9年7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农业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共同推进新时代乡村旅游,重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会得到实施。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推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乡村旅游重点村。

同时,在强劲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乡村旅游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投资内容从旅游农业等相对单一的产品向综合性业态发展,休闲农场、特色小镇、乡村民俗、精品酒店等投资快速增长。这充分展现了乡村旅游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投资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形态和规划原则,然后介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发展现状。随后,报告对全国重点地区乡村旅游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投资状况和前景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投资产业研究院、中国投资产业研究院市场研究中心、旅游行业协会、国内外重点企业。出版物等渠道提供权威、详实、丰富的数据。同时运用专业分析预测模型,科学预测行业核心发展指标。如果您或您的单位想对乡村旅游产业有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来说,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9.农业与旅游结合

乡村旅游一端连接市场,另一端连接民众。产业链长,产业要素多。我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全产业融合发展,走高质量、品牌化发展道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前景更加美好、群众参与度高、受益面广,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书写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彩贵州模式”。

以我的家乡威宁为例。目前,威宁已成功建设千云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总建设规模5000亩,其中核心度假村工业种植规模2500亩。亩,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占地2500亩,总投资3亿元。观光园位于该县草海镇民族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内。是集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度假于一体的综合配套项目。

威宁千云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紧密依托草海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优越的区位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立足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休闲农业旅游园区。增值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产园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园区内打造集旅游度假、创意文化产业、香草副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业示范园区。发展香草产业的基础。就会形成良性的建立第一、三产业高度融合、互补机制,打造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基地,成为贵州省现代农业农旅互动发展示范园区,体现威宁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扶贫。

如今,威宁千云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已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市民拍摄婚纱照的好去处。

以上事实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