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部综合旅游(我国综合旅游现状)
综合旅游的意义是什么?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旅游业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
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提高旅游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新消费热点。
(二)协调发展方面
全域旅游发展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实施,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的发展结合区域特色,促进景区内外协调。 ;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同;有利于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与质量协调。
(三)绿色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将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连接资源与产品,保护与开发统一,转化生态环境优势。以旅游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四)开放发展
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区域行政区划,打破各种限制。坚持走全面开放道路,形成开放型整体发展格局。
(五)在共享发展方面
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可以带动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业人口的福祉;还可以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市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地区的旅游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地区的综合环境决定。这就要求我们优化旅游环境从全局和全旅游过程出发,支撑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群众“更好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供给和厕所、交通等公共服务呈现爆发式井喷格局。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企业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与游客承受能力和期望不相适应等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解决。
四川盛京文化旅游:十里桃花生态旅游规划
3.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有效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人口流动。大城市向明星旅游。特色鲜明的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可聚集热门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与农副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可以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成为当地公民。
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直接融合,让农民开阔视野,提高文明素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4.全面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y 的旅游业。
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率超过10%,早已成为世界重要产业。当今世界,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国家旅游战略。
2.发展全域旅游在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将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连接资源与产品,保护与开发统一,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在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大格局。
在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可以带动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民生人口;它还可以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市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全球旅游业趋势 一是优化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全域旅游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景区、酒店的配置上,更应注重资源的有效重新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使之宜居宜游、风景秀丽。到处都可以旅行。
二是按照景区标准统筹全区规划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要推倒景区“围墙”,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注重游客体验,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遵循全区域景区建设与服务。标准,推动多规融合,统筹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全流程。
三是构建区域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系。
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地区,整个区域的管理制度设计应有着力适应旅游发展“两个全面”即产业综合发展和综合执法需要,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治理。
四是全域旅游+功能开发。
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业;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升旅游生态,将旅游发展从“围绕景区建片区、设门收门票”向“片区风光与产业融合”转变,促进旅游与产业融合。其他产业,产业链全球化,旅游业辐射带动整个区域。
第五,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目的地,需要一个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一个充分具备旅游相关要素、充分满足游客需求的开放型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是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的,这就要求全地区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的道路。
4.我国综合旅游现状分析综合旅游示范区标准要求
包括四项基础标准和八项验收标准。这四个基本标准是: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旅游管理和执法能力全面提升旅游系统建立,厕所革命等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旅游数据中心。验收标准包括当地政府重视和推动、旅游发展、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要素、环境保护、旅游安全、文明文明、游客满意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
(一)推动区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效果(130分)
得分点:
(一)推进综合协调体系建设旅游发展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员会或类似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二)综合旅游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建立旅游政策e、旅游巡回法院、工商旅游局或类似职能机构。
(三)推动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球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四)推动旅游用地政策(含海岛、海域、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五)推动多规融合全区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六)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等体制改革等,创建全国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专项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2)关注全域旅游创建与发展(130分)
得分点:
(1)建立领导推动全域旅游推进机制,建立创建全域旅游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 (30分)
(三)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考核监督(30分) 。
(四)召开全域旅游创建推进会并开展相关培训宣传(20分)。
(五)制定全域旅游创建支持文件,设立支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得分点:
(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当地GDP占比综合贡献(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业对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财税的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业对脱贫攻坚的综合贡献(20分) )。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5%;旅游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数是当地常住人口的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自旅游收入;旅游税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
(四)旅游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产品(120分)
得分点:
(1)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市场号召力 强大的核心景点(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
(二)当年接待游客人数、过夜游客人数及比例(30分);
(三)旅游产品和业态的多样性、丰富性、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及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20分);
(5)不同季节旅游产品的时间组合(10分);< /p>
(六)全球旅游品牌整合推广 推广强度和品牌知名度(10分)。
(5)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得分: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利程度(30分);
(3)旅游厕所覆盖程度(3)旅游流通体系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 )旅游识别系统和自驾服务系统。 (20分)
(6)旅游服务要素支撑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得分点:
(1)旅游住宿设施完备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设施完备程度(15分);
(3)旅游设施完备程度旅游购物配套设施(15分);
(四)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6)导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7) 程度发展旅游+新业态(40分)。
(7)旅游安全、文明有序、游客满意度(120分)
得分点:
(1)旅游安全(30分)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管理等)(30分);
(3)文明旅游水平(30分)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8)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120分)
得分: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能力确定与控制(20分);
(4)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及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 p>(6)环境卫生系统干(20分)。 5.一站式旅游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一体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形式、新理念、新模式。它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对于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带动全区旅游业发展?这6个方面可以实现全域旅游!
1.全域旅游发展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点适应旅游发展两大综合需求(产业综合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众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旅游产业振兴、旅游扩大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
2.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必须改革创新,不能遵循传统的规划理念。
3.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
6。中国一体式旅游的现状如何一体式旅游规划的三个基础:
1.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打造全域旅游,必须在综合研究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两方面入手和旅游目的地。对发展维度进行重新诊断,一方面要立足现状进行定性评价,比较全产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空间整合六大特征。活动丰富、旅游体验丰富、社会福利丰富;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价标准进行系统评价,以量化评分的形式确定区域全域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从而明确全域旅游的重点任务。区域旅游规划。
2.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打造核心景点,明确功能空间划分
结合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划定各功能区公共景点集聚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限制开发区域(农田、滩涂、草原、林地等生态脆弱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城镇)船舶、村庄、度假村及荒山、坡地、荒地等具备建设条件的区域)等空间划分,重点划定区域边界,明确用地性质和条件,分析区域空间结构,确定重点发展空间并对区域内的旅游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各功能区内容重点围绕如何建设片区核心景点、如何整合引领新项目、如何完善现有项目、如何配置片区旅游产业、如何测算环境承载力、如何提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
3.创新旅游发展规划,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遵循传统思路,需要创新规划。要把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局,创新旅游规划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区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仅仅是景区、酒店的规划,还需要对景区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旅游理念,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各级政府和本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创新旅游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顺应新趋势旅游业发展。建立业态、新特征、新趋势评价体系。
7.我国全域旅游存在的发展问题全域旅游是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定位、新的发展路径。其意义在于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我国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情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