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旅节庆活动

1. 2022年6月1日至9月30日,管仲纪念馆、姜太公庙、齐故城排水渠、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门票半价(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连续节假日除外)。

2. 2022年9月12日至9月18日齐文化节期间,管仲纪念馆、姜太公祠、齐故城排水渠、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门票可在网上购买,票价1元。

2.谈文化旅游节联欢晚会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吹,不放火。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除了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自信:比喻熟练和自信。 “有信心”和“心中有计划”都是“心里有计划”的意思。不过,“有信心”注重提前对问题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方案,或者因为心中有想法而从容淡定地行事; “自信”重在对客观形势的认识和确信。

3.必胜:比喻必胜的意思。

4.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永远不会出错。

5.做好准备:摆好阵型,等待即将进攻的敌人。描述了完整的准备工作。

6.我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为什么还不肯走?

3.文化旅游节活动主题

即日起至10月31日,木兰天池·森球趣生活旅游季、木兰花寨赏花月季、木兰草原野生豪华露营派对、烟雨花博会九大特色节庆活动及惠智金秋花月夜、枫洼古村第二届金秋等活动秋菊文化旅游节、紫薇田园生活季相继来临。

这场浪漫美丽的旅游盛会

全城共享的旅游盛会

4.文旅节活动策划方案合集

5月5日诚邀您参加龙舟比赛

9月9日与您一起种山茱萸

5。文旅节活动概要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以“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民共享”为主题,口号为“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及千家万户,关系你、我、他人”、“保护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美好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艳介绍了五项重点活动:

一是“百年艺术·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1个主会场+5个分馆”模式,回顾中国传统工艺百年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和检验中国传统工艺成就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展现了传统工艺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从6月12日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国家和文化和旅游部将于6月1日召开纪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结法治经验贯彻落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在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司局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中国科技网等平台将重点巩固结合脱贫攻坚成果,拉动社会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各地还将举办线下“非遗”活动“时代购物节”在满足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在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产品展示等活动。

四是旅游非遗·形象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演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等八个网络平台联合举办“云游非遗·形象展” 、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微博,汇聚各类非遗图像资源进行公益展示,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百姓。

五是寻找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布革命故事、红色歌谣新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出倡议,邀请各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开展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搜寻活动。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湖南、湖北等8个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率先启动。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中心编辑出版了《革命故事——中国民间故事选集》和《红歌谣——中国歌谣选集》。 6月6日,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搜寻活动启动暨革命故事、红色歌谣新书发布仪式会议将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

6.文化旅游节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全面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暴发流行,迅速切断感染传播途径,制定本应急预案。

1.演练目的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疫情防控16项措施健全应急工作预案、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各项技术操作。

2.应急响应演练领导小组及参训人员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长)(医院感染科主任、护理部主任) )

成员:办公室主任、后勤科长、相关医务人员等。

(一)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工作以及演练的进展情况,并在结束后发表评论。

(二)负责组织开展本院感染控制、消毒和疫情报告工作。

(三)负责应急演练装备、器材、防护物资、消毒用品、转运车辆的准备。

2.参加演练的人员

COVID-19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预检分诊人员、医疗指导人员人员、保洁人员等

3.演习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1年10月9日

(2)地点:一楼大厅预检分诊科室

< p>(3)演练内容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预筛查分诊应急预案;实施预筛选和分诊工作流程;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职业防护指南;落实部门、岗位防控措施指导意见;对发热患者、疑似病例、接触史、中高风险地区患者、个人红码等落实隔离转运程序;落实相关环境、场所、物品、运输工具消毒的责任和程序;落实部门清洁消毒职责和程序;多部门联动:医院办公室、医疗部

四.钻孔过程

1.启动应急处置

(1)患者到医院一楼入口预检分诊室就医,进行“一站式应急”看、化验、专人引导您前往发热哨点门诊,将患者安置在观察室,并向医务科报告。

(2)医务科通知医院办公室院办安排交通,拨打120救护车,准备防护消毒用品,安排保洁,对环境、场所、车辆进行消毒。

2.就医

复查体温,经我院专家会诊判断,结合病情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表示,该患者将被转运至上级定点发热门诊医院。

3.最终处置

7.文旅节活动策划方案

2021第二十二届广州性文化博览会

时间:2021年10月30日-11月1日

地点:广东南丰国际会展中心成人用品市场

门票价格:50元

报名入口:广州性文化节小程序

作为中国首个性文化、成人用品、保健品以产品为主题的博览会——广州性文化博览会(广州性文化节)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在广州举办,已成功举办了22届。

广州性文化博览会自创办以来,聚集行业资源,依托丰富的办展经验,组织了大量的现场活动,为展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拥有专业的展示平台,展会人气高,拥有庞大的追随者。快速打造参展品牌知名度,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满足买家与展商一体化需求,促进合作与成交。展会效果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高度认可,是业内人士齐聚的年度盛会。

8.文化旅游节活动流程

一是对民歌的真挚热爱。民歌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民歌大多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好政策、追求美好爱情为主题。它们充分体现了防城港人民的道德教养和感恩思想感情。有男女个人二重唱,也有男女团体二重唱。对唱歌手个个唱得好,口中唱出歌曲,风韵十足动作优美、协调自然、对唱流畅、歌声甜美、吐字清晰、声音悠扬,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大坑村的一首情歌,有一种缠绵又心碎的意味:

姐姐有心,哥哥有心,

你不怕风,不怕雨。下雨,

p>

下雨时,他们共用一把伞。

当他们流泪时,他们共用手帕。

第二个是用陀螺旋转地球和山脉。陀螺运动是山区同胞最喜爱的运动。每逢节日,当地都会举办陀螺仪比赛,让人们追寻童年的美好时光,让年轻人感受前人传承的欢乐。 3月3日,是群众文体活动的聚集时刻。本次活动,有多支队伍参加了陀螺比赛。赛场上,他们手里拿着陀螺,摇着绳子,满头大汗。他们有的面带微笑,有的咬紧牙关,在场上大声比武,气势如虹。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活动的活力和感染力。各队充分发挥看家本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打破了以往的纪录。

9.文化旅游节的主题是感恩

1。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的人民英雄

【人物事迹】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全国首家定点医院治疗患有新牙科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都是重症、危重症,都是抗击疫情的前线。作为医院院长,张定宇日夜坚持,果断决策,处理好情况。带领全体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张定宇本人就是一名患者。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全国“人民英雄”荣誉称号

2。陈露:消防员在洪水中救人群众

【人物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省庐江县将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 7月22日,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指导员陈路带领大队连续奋战5个乡镇,成功转移2665人。救援过程中,缺口突然扩大,救援队的橡皮艇陷入急流翻船。 36岁的陈露壮烈牺牲。

“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庐江”是陈鹭对父亲的承诺,也是承诺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3.张桂梅: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慈善校长

[人物事迹]

2000年,张桂梅在云南省儿童之家工作,她看到了很多人的不幸贫困的农村家庭。她希望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年,张桂梅成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8年,华坪女中成立。这是唯一一所针对贫困家庭女孩的免费高中。建校12年来,大山里共有1645名女生考入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

当花屏姑娘们取得巨大成功时,张桂梅的健康状况却恶化了她患有10多种疾病。 “当我听说学生毕业后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觉得这是值得的,他们过得比我更好、更幸福就足够了,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仪式上,张桂梅的双手因关节疼痛而贴满了膏药;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要吃五种药。 。 。主持人白岩松说:“姐姐,这是孤注一掷。”张桂梅说:“一点点就够了,现在感觉就像当妈妈了……”

4。万佐成、熊庚祥:打造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

【人物事迹】

万佐成、熊庚祥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妻。他们今年60多岁,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家露天厨房。从2003年开始,这里也是联合“癌症厨房”。

起初,老两口经营一家油条店。都在肿瘤医院旁边的巷子里。每当摊子关门的时候,病人家属总会来借炉子做饭,夫妻俩从不拒绝。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万作成夫妇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有时,每天有近300人前来做饭。由于设备是大家共用的,厨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维持“抗癌厨房”,万作成夫妇开始收取少量费用,做饭费为0.5元。后来煤球价格和电费上涨,他们难以养活自己。为了保持收支平衡,他们每道菜收取1元钱。每年春节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万雄夫妇的初衷很简单:“有些病无法治愈,但可以帮助患者吃下赌注”

厨房的墙上,写满了电话号码,这些都是留下来的。身后是使用厨房的患者家属,为了表达谢意,他们邀请老两口到家中做客。

5、志愿军英雄王海

【人物与事迹】事迹]

王海1944年5月参加革命,1946年6月入伍,1950年入伍,成为战斗机飞行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率领年轻的人民空军第一旅与所谓的“世界王牌”美国空军进行了80余场激战,击落敌机29架、敌机9架,由于他们的突出贡献,该旅后来被命名“王海大队”。

志愿回国后,王海贤先后担任师长、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曾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时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架米格15战斗机,上面有9颗红星。这是王海曾经驾驶过的一架功勋飞机。

2020年8月2日,95岁的前空军司令员王海在北京逝世。

6.王勇:疫情志愿服务和医疗服务的使者

【人和事迹】

武汉市防疫工作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王勇的服务区域。 2020年除夕夜,王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们无法回家车,于是他上网寻求帮助。他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看着这么多医护人员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王永新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元旦那天,他送30名医生和护士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会动员自己的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短缺太大,王勇联系了很多公司,终于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出行问题解决后,王勇联系多方将便利店重新开业,解决了多名医护人员的就餐需求。疫情期间,王勇成立了专项医疗服务组。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王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就会出来照顾他们。

7.谢军:北斗三号总设计师

【人物事迹】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于成功发射一颗卫星,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星座全面部署。

谢军和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 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加入航天事业。他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航天重大工程,并用三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使用了自主研发的精密原子钟。 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的量产。短短1年零14天,19颗导航卫星被发射入太空,创下了航天发射史上的新纪录。

8.叶嘉莹: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

【人物事迹】

叶嘉英,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20世纪50年代,叶嘉莹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诗歌和音乐。几经波折,叶嘉莹于1979年回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老师。

70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不仅擅长传统诗词,还融汇中西文化知识。与她的前辈相比,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

几年来,叶嘉莹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资产逾3500万元,设立“嘉陵基金”,支持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研究。额外的文化。

9.毛祥林:脱贫致富致富的“当代愚公”

【人物事迹】

重庆市巫山县朱仙村村委会毛祥林导演。

43年来,毛祥林一直在偏远山村打拼。他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砍石筑路。花了七年时间,才铺设了一条8公里长的“悬崖路”。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动风土人情改造,提振信心雄心,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改变了村民的贫困状况。由于落后,他们过着富裕、文明的生活。毛祥林冲破悬崖、铲除贫困根源的故事传遍全国,赢得广泛赞誉。曾荣获苏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时代模范”、“最美战士”、“国家扶贫奖”。

10.第一支国家测绘队:冒险丈量祖国山河

【人与事】

2020年5月,第一支国家测绘队第七次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珠穆朗玛峰最新海拔最终确定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测绘技术的伟大成就。

南极2次、珠穆朗玛峰7次、内蒙古荒野39次、无人高原52次、沙漠腹地52次。 。 。自1954年成立以来,第一支国家考察队徒步行程超过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考一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国考第一队的英雄史生命的极限。自球队成立以来,已有46名员工去世,其中许多人下落不明,连墓碑也没有立起来。地球是他们一生传奇的唯一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