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旅游村简介

不准入内,每日开放时间:8:00~18:00。

西双版纳傣族园由曼江、曼春曼、曼听、曼查、曼嘎五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落组成。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宾广场,热情的傣族人民跳着迎宾舞,唱着贺词,洒水祝福。 ·公园内还有满春满古佛寺,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庙里每天都能听到诵经声。 ·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在傣族花园的泼水广场,每天都能感受到泼水节的热闹景象。

2.最美傣族村落

我走在彩云之南,美丽与我同在。更不用说东江湖的光彩夺目、长沙黄兴路购物美食的繁华、广州热闹的大排档夜市、云南无数蝴蝶组成的澜沧江蝴蝶会、种类繁多的热带植物,傣族的竹屋……光是傣族姑娘的风情,还有泼水节的狂欢,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3.云南旅游傣族村寨

25个边境村寨。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获悉云南将全面推进现代化边疆小康建设沿边村庄,覆盖25个边境县(市)110个,延边乡镇有374个延边行政村(社区)。

4.简介傣族村寨

在傣族村寨购买。他们都是骗局。只需询问您报名的旅行社即可为您取消行程。如果他们摆布你,让你自己联系店家或者联系导游什么的,如果他们拒绝帮助你,就向云南省旅游局投诉。一旦您投诉,他们会立即处理。

5.傣族古村旅游景点

1洛特村

在基诺山茂密的树林深处,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村落,背靠基诺山杰卓山,是部落的发源地,地处高山地貌区。村庄掩映在树林中,周围青山环绕。风景宜人。这是洛特村。 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 2013年初,被列为省级生态古村落和全国重点保护古村落之一。e“美丽的村庄”。洛特——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村名,实际上是地名学的瑰宝之一。它的本义是石头山脚下的村庄。

位于洛特老寨村,山高1400米,路途遥远,谷深林密。这里气候宜人,季风频繁,日照强烈,雨量充沛。登上“杰卓山”体验雨林气候,穿梭于地下古茶树下,眺望山脚。云雾沉睡在千山万水之上,辽阔的平原上山水相连。嫩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亮。基诺族的发祥地是洛特老寨村山顶的“杰卓山”,这说明洛特老寨是尚未迁徙的原住民部落的文化标志。

进入村庄,你会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这是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山水画。是一座绿色栏杆式建筑。地板由木框架支撑。它以粗木为梁、柱,以榫头为框架。不需要金属连接。地板和四壁均铺有木板或竹片。该村群山环抱,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洛特老寨村依山坡而建。村庄隐藏在树林里。房屋依地势分布在主干道两侧。没有明显的方向。主干道沿主干道排列,方便交通。

2扎鲁村

扎鲁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这是一个纯正的基诺族村落,舞台、陀螺场、鼓礼室、铁匠室等设施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气息。第一村历史亩基诺山乡的文化就诞生于此。

这里的基诺乡是中国六大古普洱茶山之一的游乐山的发源地,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族是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承认的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乡历史悠久。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茶文化。根据零散的史料和现存的古茶园分布,可以推断,明代初期,右乐茶山至少有茶园4000亩。许多村庄仍然有茶园。剩下的两千亩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3八坡村

八坡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如今这里的发展融合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色彩原始的宗教文化,纯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的基诺族房屋、服饰以及向游客展示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令人流连忘返。

4巴卡老村

巴卡老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乡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纯山区基诺族村落。这里是基诺族古歌文化的繁盛之地。

5满春满村

景洪市勐罕镇满春满村。在傣族人心目中,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液之源。丰富的水资源是傣族选址建村、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满春满集团也不例外。该村位于澜沧江沿岸。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为村民种植水稻、蔬菜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食物。

独栋房屋,各有一个庭院,庭院里种满了热带果树。这就是戴家。从建村至今,村内戴干栏式建筑保存完好,村庄布局基本保持不变。村组 是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傣族村寨之一。

6曼飞龙村

景洪市猛龙镇曼飞龙村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傣族古村落。它位于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满飞龙村。飞龙塔使这个村庄远近闻名。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生产方式、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信徒和游客。

曼飞龙塔是西双版纳著名的塔群。因为佛塔群拔地而起因其形似竹笋,故称“竹笋塔”。因其洁白,被称为“白塔”,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塔群始建于公元1204年。共有9座塔楼,包括1座母塔和8座副塔。塔基呈重瓣梅花形。主塔周围有分布在8个角的8座小塔。塔正南面佛龛下的原岩上,有一人脚踝印,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足印,故建塔。曼飞龙塔在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国都很有名。每年都有不少信徒不远千里前来朝拜,虔诚地献上礼物,表达对佛陀的崇拜和尊敬。

满飞龙村制作傣陶的历史悠久,至今仍有不少村民从事着制作傣陶的生意。 《达人的慢轮陶艺制作技艺》

7半坡老寨

半坡老寨位于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村,是世界第一古茶村。说:“南糯山哪家茶店比较好,半坡老寨最好。”南糯山的“南糯”二字在汉语和傣语中都有柔和的意思,尤其是翻译成傣语,就是“笋酱”据说,很多很多年前,哈尼族人因进贡美味的笋酱而受到西双版纳土司和傣王的赞誉,由此,他们自豪地将自己居住的土地命名为南糯山。

南糯山有古茶园12000余亩,这里的茶树​​最早是布朗族先民种植的,后来布朗族因故迁离南糯山,剩下的茶树都是哈尼族继承的,至今,这里的古茶园面积为云南最大。名列古茶山之首,半坡老寨是南糯山古茶树最多的村落。

这里的茶人仍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平静。走在村子里,生命似乎随着时间而停止。

走在村子里,感觉时间都静止了。那么,行走在茶山之中,你会感觉时间是永恒的,充满生机的。千年古茶树、茶树上的青苔、勤劳的茶人,构成了南糯山独特的山韵。

8曼麦寮村

曼麦寮村位于勐海县,属拉祜族村寨。它生活在海拔1600多米,隐藏在大山深处。有古茶林7000余亩,部分古茶树被认定为古茶树。经专家鉴定已有800多年历史。

曼麦寮村有100多户拉祜族家庭。男子姓查,女子姓那。他们住在木高跷上。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神灵,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灵静静地守护着万千人。百年古茶园。

十字街村9号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义乌乡。狮子街村不大,却以普洱茶闻名。数百年来,这里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茶庄。从外面看,古老的茶馆不起眼,但推门进去,却充满了沧桑的故事。

清代中期以来,其兴衰与整个普洱茶的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值得关注的是,家大院村里的古酒馆是义乌贡茶进入北京的起点。保守党。就像古罗马斗兽场的公共花园一样,榕树枝繁叶茂。数百年前,每当贡茶来到北京,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如今,虽然昔日商队的马蹄声已渐渐消失,但这一传统依然存在。

狮子街村户数不多,分散在山坡上。茶马古道贯穿其中。主要街巷呈“Y”字形。房屋和茶铺大多呈南北向或垂直于道路排列。义乌自古就是六大茶山之一,狮子街村是一个自然村落,拥有众多古茶坊和茶文化遗存。马帮运往西藏的普洱茶和进京的贡茶都起源于这里。穿过原始森林,向北行驶。普洱茶昔日的辉煌与往事也浓缩在木匾“日公天朝”。

10孟景来村

“中缅第一村孟景来”位于打洛镇东南2公里处,距国家级打洛口岸2公里。该村靠近缅甸,靠近昆洛公路。它位于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游客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个傣族村寨。在傣语中,“京”的意思是城市或人们居住的地方,“来”的意思是追逐。景来村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追金鹿发现的城,或者是追金鹿发现的地方。

走进孟景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傣族生态自然村。村子依山傍水,竹林环绕。村里古树参天。村周边水资源丰富,为饮用水、生产灌溉、生活用水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静来村的人和动物。村庄坐落在广阔的平坝稻田之中,被翠绿的竹林、婆娑的铁杉和各种热带植物紧紧包围。村里鲜花盛开,古木参天。当你置身其中,你会感到陶醉。

孟景来村现有108户,保留了99.05%的传统吊脚楼式建筑。这里保护性开发了边陲古镇、孔雀河、村心、村神、百塔林、城楼等。河流、千年菩提树、象树、情人树、神泉、佛寺、民俗市场、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展示区等。游客可以了解傣族传统手工艺,如布染、压糖、线材制陶、编织等、造纸、打铁、酿酒、傣锦、高笙、纺织等手工业。

6.傣族村寨

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子、头发乱糟糟地进村。进入傣族竹屋,必须在门外脱鞋,轻轻地走进屋内。 ;不能坐在火坑上或火坑对面,不能进入主人的内室,不能坐在门槛上;火坑上不能移动鼎,脚不能踩火;在家中禁止吹口哨或剪指甲;不使用衣服作为枕头或坐在枕头上;晾晒衣服时,上衣宜高处晾,裤裙宜低处晾。进入佛寺要脱鞋,忌触碰小和尚的头部、佛像等佛教圣物。

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每年的dar,都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僧侣、亲友,人们泼水,互相祝贺。泼水节期间,除了丰富的酒菜外,还有很多傣族风味的小吃。傣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有闭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的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和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7.傣族旅游村落介绍

云南之旅——傣族风情。站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你会看到一个绿色的世界。到达傣族村寨,看到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尖尖的屋顶上覆盖着青瓦,穿着民族服装的村民来来往往。

达i建筑已经历了三代,有竹楼、木楼和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

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木吊脚楼——据说竹楼已经没有了——地板、墙壁和屋顶都覆盖着茅草和瓦片。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堆放农作物。整个建筑空间高大,墙壁和地板都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这有助于保持房间干燥凉爽。

8.傣族旅游村简介

傣族民俗风情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兄弟姐妹一家人,五十六种语言组合成一句话。

五十六朵花齐放。每种花都有不同的民俗风情。最吸引我的是傣族。对于我这样的业余“吃货”来说,第一件事就是品尝傣族特有的小吃——竹筒饭。切o取新鲜竹节,将糯米放入竹节中,用水浸泡数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塞住管口,放在火上烘烤,然后将竹管放入在平坦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就得到了圆柱形的米粒。傣族美味的竹筒饭食谱,将糯米放入竹筒中烘烤,将糯米和青竹的香气融为一体。是一种色、香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之外,就连他们住的房子也是竹楼。使用竹子是因为它可以防止极端的高温和潮湿。如果你在公历4月13日到4月15日去傣族旅游的话,可要小心了,因为这是傣族的新年——泼水节过节了,一不小心,你就会变成“泡水老鼠”!泼水节期间,傣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挑着水,先来到佛寺沐浴佛像,然后开始互相泼水。祝你好运、幸福、健康。每个人都溅起水花,互相泼水。到处都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歌声,朵朵水花在欢笑。泼水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能歌善舞,泼水节期间自然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典雅、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势为基础。在美与美的再创造中,凝聚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还有很多舞者享受即兴表演,有的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有的甚至一边跳舞一边喝酒。这种酒醉人又不拘一格,即使连续跳舞几天也不觉得累。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和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9.傣族文化村旅游

【交通】

橄榄巴傣族花园距离景洪市约27公里。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傣族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洪客运站有到勐罕镇的班车。票价约8元,车程约1小时。如果乘坐出租车或包车,费用约为80元。

【景点】

兰仔坝以佛教寺庙和傣族竹楼为特色。其中以曼查佛寺、曼春曼寺​​、曼听曼寺最为著名,可以参观。兰兰坝傣族园里的村子不咋样r 彼此相隔,可以步行。如果觉得累了,还可以乘坐电瓶车,20元/人。另外,和动物合影是要收费的,10元/次。

距橄榄坝傣族园14公里的曼麦桑康,每天都有傣族民间表演,包括泼水节、赛龙舟、傣族舞蹈等。每天有两场泼水表演。下午 2:30 和 4:30。

10.傣族旅游村落介绍

傣族花园,全称西双版纳傣族花园。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兰兰坝。

景区内有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落5个,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成。

一期投资4200万元已完成旅游购物征地、道路建设、地下水管、电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建设了旅游景区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等。包装、乡村旅游线路、河滨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所、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等。

1999年8月1日开业。

傣园二期工程预计投资6000万元,建成民俗旅游度假区和大型游乐园。

自景区恢复营业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人员、警察人员均可享受免票政策。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8年4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 2010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风景区”;省级文化厅授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13年9月被云南省社科联命名为“社会科普示范基地”; 2018年8月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销售示范街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