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月份适合去敦煌莫高窟旅游

如果只单独游览敦煌莫高窟,一年中任何季节都可以参观。但根据西北河西走廊冬冷夏热的气候,夏秋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古城等景点也很多。

敦煌夏季和秋季的夜市种类繁多。如果冬天来敦煌,就不会夏天和秋天满街都是烟花的味道

2.什么季节去敦煌莫高窟最好

敦煌最美的季节是秋天,金黄的杨叶,蓝天无云,黄沙山,灰蒙蒙的戈壁,还有甜甜的葡萄。空气清新,心情绝对好!

每年5月至10月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敦煌很深内陆,被高山阻挡,远离潮湿的洋流。属极其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1月平均气温9.3℃。常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巨大。这里每年春天都会有两种自然灾害:干热风和黑沙尘暴。如果此时前往,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淡季去敦煌旅游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此时敦煌所有景点(阳关博物馆除外)门票价格减半(如莫高窟:旺季国内客人160元,国外客人180元,其中20元为讲解费;80元)国内客人淡季外宾100元)。还可以在景点内讨价还价购买娱乐项目,这在旅游期间是绝对不可能的。AK 季节。不过淡季去敦煌购物比较困难。不仅路边摊几乎绝迹,就连一些较大的商店也不再开门营业。另外,部分景区专线(如前往莫高窟的专线巴士)将停运,只能选择包车。如果您独自旅行,找到可以共乘的人会更加困难。

3.哪些月份适合去敦煌旅游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最佳旅游时间。

六月和七月非常干燥炎热,所以最好五月和九月去。昼夜温差很大。如果六、七月份去的话,还应该带一件长袖外套。无论什么时候去,都要带上墨镜、帽子、纱布、防晒霜、润唇膏、遮阳伞等。去敦煌的时候,记得骑骆驼,非常过瘾。另外,如果想看鸣沙山日落,请爬上去晚上19:00之前到沙山,最好18:30左右。由于沙子很软,很难爬到山顶,而且日落也很快。这么快,我宁愿早点去

4。去敦煌莫高窟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去敦煌莫高窟的最佳时间是初秋,即九月或十月。这个季节,天高气爽,气温舒适,风沙轻淡,不那么干燥,植被茂盛,一切都舒适。不过现在是旺季,所以门票、住宿、交通、食物都会比较贵。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的统称。是我国四大著名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距莫高窟25公里敦煌市东南部,鸣沙山东麓悬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上下五层。高低交错,鳞次栉比。它的形状像蜂巢和鸽舍,极其壮观。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沙门乐和尚来到此地,看到鸣沙山上金光万千,形似千佛,于是产生了挖掘。经过不断修建,成为佛教圣地,命名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5.敦煌莫高窟淡季时间

旺季与旺季的区别莫高窟淡季:旺季 1.提前预约。

2.门票价格高,3.每天参观人数有限。

淡季:不需预约,票价低,人数有限。

6.敦煌莫高窟最佳旅游月份

初秋时节,游览莫高窟最佳月份是九月和十月。这个季节,天空晴朗,气温舒适,风沙少,不那么干燥,植被丰富。我看的一切都感觉很舒服。不过现在是旺季,所以门票、住宿、交通、食物都会比较贵。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和西千佛洞。是我国四大著名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7.敦煌莫高窟什么时候去最好?

我那天刚从敦煌回来昨天之前,目前正在青海访问。我想如果你想带孩子去旅行,只能选择7月到8月的暑假。虽然天气炎热,但老少皆宜。如果您不带孩子旅行,九月初是个好时机。避开了夏季高峰,天气也有秋高气爽的感觉。不过早晚温差有点大,需要及时多穿衣服。

总之,敦煌非常值得一去。鸣沙山的驼队和月牙泉,可以让你忍受高温,听驼铃,欣赏日落时的月牙泉,感受和张骞出来时一样的氛围。西游西域,开辟中国丝绸之路,艰难险阻;同时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了解奥秘从简单到深奥的莫高窟和世界瑰宝。

8.敦煌莫高窟最佳游览时间是什么时候?

5月至10月是游览敦煌莫高窟的最佳时间

9。参观敦煌莫高窟需要多长时间

感谢邀请!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是丝绸之路上最神奇、最壮丽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们都是此生必去的终极旅行目的地之一。虽然分属两个景点,但都在敦煌市内。两者相距不到20公里。两个景点一日游正好。早上去莫高窟。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直射进洞里。慢慢逛完景区需要3、4个小时!看完后返回市区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并稍事休息。然后下午4点左右进入鸣沙山(最好是o 带干粮和晚餐的矿泉水),这样就不会太热,还能欣赏风景。沙漠日落的壮丽图景。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沙丘上等待月牙泉映月,或者凝望远处的璀璨星辰!

一早吃完早餐,我们从敦煌市出发,沿S314公路向南行驶至S217公路。十几公里后,茫茫戈壁中,干涸的荡泉河边,连绵的沙山下出现了一片绿洲。陡壁上,依稀可以看到残缺不全、破败不堪、被洗劫一空的石窟佛龛,无声诉说着辛酸和悲伤!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吗?

从地图上看,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月牙泉鸣沙山东麓悬崖上,东靠三危山险峻的山峰,雄伟的三危山坦向南。祁连山西接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戈壁草丛、黄沙古塔,风一吹,尘土漫天,远方的重压和荒凉让人喘不过气来。站在这里,心中顿时涌起永恒的仇恨,一片凄凉。试问古今英雄,兴衰谁主?

三危山是敦煌第一圣地,又名北宇山。三味是史料记载最早的敦煌地名。有学者甚至推测三危山就是老子去世的地方。因为它与莫高窟相对,所以可以将千佛洞的景色尽收眼底。地方志将其列为敦煌八景之首。相传先秦高僧乐尊路过此山,忽见一金光。光芒闪耀,如万佛现世,于是他在岩壁上挖了第一个洞穴。此后,法良禅师等人继续在此筑洞修行,称“莫高窟”,意为“沙漠高处”。后人因“莫”、“莫”的通用,改名为“莫高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莫高窟现存彩壁洞窟492个,其中开放参观的仅10个。拥有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尊、飞天雕像4000余尊。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瑰宝”。它们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窟。布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宝库ddhism 和洞穴艺术。

不少去过的游客对这座艺术宝库有着不同的看法。当然,他们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有人认为短短2小时的行程、指定的路线、能看到豹子的景点,不值得花160元门票参观。有人认为精美的壁画和巧夺天工的佛像是难忘的回忆。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只是一个太出名、必须到此一游的景点。莫高窟自元代以来鲜为人知,几百年来基本保留了原貌。然而1892年,一位落魄道士王元禄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座艺术宝库的命运。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王元禄无意间揭开了花蕾的秘密迪斯特经洞。这座莫高窟最大的灵塔是他的弟子和后裔为他建造的。墓志铭上写着:“当沙子在墙上裂出一个洞时,似乎就有了光。当墙破了,出现了一个小洞,突然就有了光。”心旷神怡,有唐静,里面有千卷古物,名目众多,大多见之为奇,闻之为圣。”

王元禄发现的宝洞,就是著名的“藏经洞”,里面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即五朝十六国至北宋)的文物,有五万多件。纸画、丝画、刺绣等文献和文物,然而这些奇珍异宝却是由来自西方的英裔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发现的。追随唐僧东来取经的脚步,仅用四锭马蹄银就骗取了王道士两万多卷经书!

藏经洞陈列馆下层改造是原莫高窟的寺庙,展示了与藏经洞相关的文物,包括遗失在国外的敦煌遗书、绘画复制品,以及藏经洞发现和被盗的历史回顾。回望一百年前的黄昏,夕阳如血,骆驼商队载着大量经书消失在戈壁中。那一刻,斯坦因贪婪的眼眸中闪过狡黠的光芒。那一刻,古老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流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古老国家的耻辱和悲哀!

可悲的是,从1905年到1915年,有英国人斯坦因,有法国人伯希和,有日本人米兹菊花和吉川晃一郎。 、俄罗斯奥登博格等相继到来。他们以极低的价格从王元禄处获取了大量珍贵典籍、壁画,并骗购了近四万件古代文献资料。它们被偷运出中国或散落在民间,严重损害了莫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相传,为了躲避西夏的入侵,避免战乱,莫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留守莫高窟的僧人编撰了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学科书籍5万余册。文献资料和实物被封存于藏经洞的流沙之中。至于这位担任千年宝洞“守护圣人”并亲手毁掉这件国宝的王道士,敦煌学和西北道教历史注定会因为他的功过而集中。最后一个

莫高窟南北长1600多米,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其位居中国著名佛教石窟之首,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立体艺术宝洞尤其引人注目,其壁画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 “藏经洞”是20世纪初中国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其出土文献大部分为手稿,少数为刻本。文献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教经书、儒家经典、小说、诗歌、史记、地籍、账簿、历法、契据、书信、证书等,其中不少是绝无仅有的绝迹抄本。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及中亚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从此,著名的衍生出“敦煌学”。

莫高窟是集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最大的溶洞有2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不足1平方米。洞窟主要造型有禅宗石窟、中心塔柱石窟、佛龛石窟、佛坛石窟、涅槃石窟、七窟等。佛窟、造像石窟等。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像、权贵像等。

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夸张的手法色彩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表情。不同的。丰富的内涵,堪称中国古代佛教彩塑的千年历史。壁画内容丰富,品种多样,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社会,为人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或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建筑、服饰、音乐、舞蹈和民俗风情。它被誉为“墙上的博物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和跨越数千年的“图像史”。

中国画家张大千在遭到各国土匪的洗劫和掠夺后,两次前往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他在临摹壁画时,发现有的壁画有里外两层,于是他把外层去掉了。从内层来看,这种破坏性的做法后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至今仍在争论中。

张大千剥落的壁画约有30幅。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洞内佛像高26米,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的剥离壁画位于入口走廊。他先剥去了西夏壁画的第一层,又剥去了晚唐壁画的第二层,只留下了盛唐时期的残缺壁画。走廊的墙上,清晰可见他剥落的画作。据记载,这座石窟的修建历时29年,平均每年挖深一米。但张大千却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典型的壁画被剥掉的洞窟有108窟、454窟等,太可怜了!一代宗师的名誉,彻底被毁了!

敦煌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为九层华盖,又称“北大像”。洞号为96号,该洞开凿于唐初。洞内大佛高35.5米,膝间宽12米。它是莫高窟最大的佛像。第一佛。它位于悬崖的中间f洞,高临悬崖顶,雄伟壮观。其木质结构呈土红色,峰峦高耸,飞檐错落,铁马叮当作响。其中有高35.6米的彩石泥塑弥勒佛坐像。它是继乐山大佛、容县大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坐佛。

据敦煌遗书《莫高窟志》记载,这座巨佛是武则天正圣元年(695年)由灵隐禅师和居士印祖所建。相传,悟照自称是弥勒转世,弥勒是佛教王国三代中的未来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因此,武周时期,佛教兴盛,弥勒佛尤为盛行。由于多次重建,这座大佛已经失去了唐代雕塑的原貌,但仍然保留着其磅礴的气势。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莫高窟第148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是莫高窟的大型石窟之一。据前室《唐陇西李府功德修碑》记载,此洞为唐代敦煌大家族所建。大历十一年(776年)李大彬发掘。正房佛坛上有一尊涅槃佛像,长15米。佛陀右侧卧,丰腴祥和,双目微闭,左手自然放在左腿上。衣服质地柔软光滑,随着身体的起伏而变化,仿佛安详地睡着了。

几千年的积累,列强文化盗贼却打着考古勘探的幌子,毁掉了大量价值连城的丝画和文物。短短几年时间,堪称国宝的麻画。各种文字的布画、木刻版画、经文和手书被洗劫一空,成为各国博物馆的藏品。佛经洞的发现,也让敦煌文物像圆明园一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得到它是幸运的,失去它却是痛苦的吗?院内古树挺拔,树影婆娑,九层佛堂十八风铃声清脆可闻。莫高窟久违的骄傲似乎在回响,但民族苦难和屈辱的泪水绝不能再流淌!

中午一点左右我们回到市区。吃完午饭,我们在客栈休息了两个小时,就兴致勃勃地进入了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与艺术家融为一体莫高窟的地貌景观。它们是敦煌南线连成一线的“两大奇迹”,是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响沙湾、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并称为我国四大鸣沙山。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处,因沙声响而得名。购买120元门票进入景区后,远远就能看到绵延不绝的骆驼和游客,摇摇晃晃地向鸣沙山走去。

虽然骑骆驼有点心痒,但还是先去了月牙泉。山坳中一潭碧水,形状如新月,如翡翠般镶嵌在鸣沙山群峰环抱的绿色盆地中。金色的沙丘与碧玉般的泉水相得益彰。这是克瑞斯分月泉。水与火向来是不相容的,沙漠泉水很难共存,但月牙泉却能在黄沙中生长,犹如一个谜。

“月牙晓”是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又被誉为天下第一沙漠泉水。这座石碑也是很多千里迢迢来这里游览的游客的打卡地。

月牙泉背靠流沙构成的鸣沙山。沙子分为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汉代称沙角山、神沙山,金代称鸣沙山。山体东西长40多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岭相连。沙峰起伏。阳光灿烂地照耀着金色的l对了。沙子又细又软,像丝绸一样。

月牙泉旁,有雄伟的月泉阁,青砖青瓦,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斑驳沧桑的感觉。

月牙泉最像初五时镶嵌在黄沙中的一弯新月。泉水清凉、甘甜。千百年来,它静静地躺在沙山的怀抱里。尽管有狂风沙尘的侵袭,但依然温润如玉,不为恩惠所辱。又相传,春天生长的铁背鱼、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又被誉为“药泉”,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

望着高耸的鸣沙山,最游客不是选择骆驼去旅行,而是默默地用汗水换取自己想要的风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旅行者的感受:与其为了省力而被绑架在别人设定的路线上,不如用脚底去触摸沙子的刺痛和灼热,去感受冒险带来的挑战给我们,并满足我们不可阻挡的欲望!来尝尝征服的快感吧!

鸣沙山的沙形就像众多沙漠中的佼佼者,因为月牙泉周围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风从东面吹向周围山体洼地会向上移动,沙子在风的作用下总是会沿着山脊和沙面卷起,所以沙子不会被风吹走。到了泉水边,沙山始终保持着山脊的形状,一刀,形成沙与泉共存的奇观。此时已近黄昏,即将西下的红日已经斜斜。金色的余辉铺满了黄色的沙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画。

夕阳西下,神奇地展现出它的魅力。这种完全自然的美当然是人类无法创造的。在这席卷而来的华丽震撼面前,人们似乎只有敬佩之情。剩下的只有崇拜和钦佩。

金光扫过沙丘,依次掠过月泉阁和沙漠绿洲。在绚丽的金光下,沙丘的起伏幻化成明暗的褶皱,华丽又古朴,纯净得让人难以忘怀。

看着夕阳,许多游客聚集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日落的最后一刻。眼前的沙丘依然以其蜿蜒的起伏划出美妙的弧线,夕阳的光芒为这幅精美的素描画上了金色的色彩。

为了找到一个完美的观赏日落的地方。小伙伴们急于想抄近路去月牙泉后面的沙山。据说这里的景色天下无双!爬沙山真是一件辛苦的事。不知道和滑落的流沙一起翻来覆去折腾了多少次……抬头一看,只见几位雍容华贵、身材超好的女神沐浴在金光之中!往下看去,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和毁灭意志的沙丘!回首,只剩下两行孤独的脚印,向前走,依然是一望无际的沙坡……

孤独的鸵鸟总是独自奔跑。虽然顽刀已是弓弩的末端,但他仍然迈着大步,赤着脚奔跑。金色的沙丘上,他骑着马踏着尘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的蹄子在飞扬,沙子在飞行。他只是让死寂的沙漠复活了:沙漠是孤独的,太阳正在长河上落下!

天空中飞翔的滑翔伞似乎正在奔向美丽的金色夕阳。它没有七彩凤凰飞翔的翅膀,但它有清醒的头脑!这让人想起《特工学院》中的结局:周星驰双手转动螺旋桨,和刘嘉玲一起飞向太阳。一部喜剧能有如此理想化又温馨的结局,也算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虽然我无法理解那种感觉,但此刻我至少可以用我的相机捕捉到这份美好。

我不再休息,只为脚接触沙子的美妙和细沙滑过脚的刺痛。温暖而感性的气息,通过敏感的神经,迅速传入我的灵魂。于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冲上了这座高大的沙丘。

我们将到达山顶并看到大山小山一览无遗!与鸣沙山并肩而立,鸟瞰月牙泉!鸣沙山和月牙泉确实是戈壁滩上的一对仙人。 “山因有灵而知歌,水因有灵而秀美”。无论是在山顶鸟瞰,还是在泉水中畅游,都会为之着迷。确实有“鸣沙山怡人,月牙泉清心”的感觉。无需人工雕琢,有沙泉相伴,堪称大自然的完美奇迹,天才的杰作,充满诗情画意。这一刻,万千毛孔突然迎风张开,多巴胺大量分泌,给我一种毒品般的快感!啊!欣喜若狂!

“鸣沙山夕阳下,云映月牙莫”的美景《春暖花开》定格在你的眼前:夕阳融化了金色,绚丽的晚霞为大漠拉上了高贵的帷幕。红日落下沙丘,鸣沙山此刻坚定。紧紧拥抱月牙泉,她彻底进入了神圣而美丽的恋人状态。你会发现,美丽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个陪衬,而这个陪衬,就是莎与泉的爱与恨、生与死!

巡航的直升机从天空上空掠过,螺旋桨气流卷起细沙,沿着沙坡缓缓滑下,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传说中的天籁之音,以及对面沙子的轰鸣声。当它响起时,猛烈如万马奔腾,细腻如断弦,虽转瞬即逝,却足以直达心底。

大多数游客开始了随夕阳慢慢散去。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最终的结局。但我们留下来是因为我们目睹了太阳创造的无数奇迹,领略了大自然创造的无数奇迹。我看过无数月牙泉的照片,却从未见过月夜星空下的泉水。因为它被称为新月,所以只有当它与地平线上的新月融为一体时才是最美的。华灯初上,平静的湖面倒映着纯净的夜空。湖边的阁楼以刚毅的线条勾勒出轮廓。一轮新月照耀在舞台上。点点灯火终于点缀了这个宁静又充满艺术美感的地方。图片。见证歌沙落日与新钩月泉的美妙邂逅,这应该是我心爱的大自然给予我的恩惠和补偿吧!

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夜幕下的鸣沙山又恢复了应有的宁静。琼台玉宇之美,秋波荡漾,唯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欧普莱陶醉了。试想,如果没有这潭碧水,鸣沙山将显得苍凉、肃穆;如果没有背后的金山,这潭碧水就只是一个蓄水池而已。我无法说谁成就了谁,谁创造了谁。我只知道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同时把它们放在这里,供我们欣赏和珍惜。昏暗的黑暗中,自然风形成的沙沟从我眼前滑过,天然利刃划出的沙纹在我眼前张开。我知道,他们终将被新的风沙掩埋,连同我们粗糙的足迹……夕阳在沙山中歌唱,月亮映在月牙泉里。啊!敦煌!今晚注定无法入睡!

希望回答对没去过或者想去敦煌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