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较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估计,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11%,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我国旅游市场质与量双增,人均出游近3.4次。

2016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继2015年首次突破40亿人次后,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年将突破44.4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也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16年将达到3.9万亿元。

入境旅游人数摆脱多年来的犹豫,实现正增长连续两年增长。这是前预计2016年将达到1.3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增长3.8%和5.6%,其中接待外国人2815万人次,增长8.3%。

出境旅游呈现健康发展态势。预计2016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出入境旅游总人数超过2.6亿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超过出境旅游人数1600万人次。

我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第四大入境旅游东道国的地位。

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5%,预计高出20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什么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民间旅游投资积极性很高,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并继续占全国一半以上。

旅游综合效应更加凸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率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2. 2017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

国家统计局2005年确认的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029万人次,外汇收入旅游业达292.96亿美元。其中,国内旅游人次达到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7686亿元,公民出境人数达3103万人,各项统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一、入境旅游

——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2029.23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0.3%。前一年。其中:外国人2025.51万人次,增长19.6%;香港同胞7019.38万人,增长5.5%;澳门同胞2573.41万人,增长17.6%;台湾同胞410.92万人,增长11.5%。

——2005年,入境我国过夜游客468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

——2005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2、国内旅游

——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城镇4.96亿人次居民,增加了比上年增长10.0%。增长8.1%;农村人口7.16亿,比上年增长11.4%。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支出365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6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旅游支出436.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737.12元,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227.62元。

三、旅游总收入

2005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四.出境旅游

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其中:58863万因公出境人数n,比上年增长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个人原因出境2514万人,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

3. 2017年中国各省入境游客人数

20世纪70年代,国际旅游业已经蓬勃发展,而我国旅游业才刚刚起步。 1978年之前,我国旅游业只是配合外宾来访而安排的一些旅游活动。 1978年,我国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80万人次,赚取外汇2.6亿美元,仅相当于现在一个省、一个市的旅游业规模。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旅游业固定资产达214.7比尔涉外旅游饭店5201家,客房70万余间,各类旅行社4986家,旅游业直接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累计外汇收入。 658 亿美元。

4. 2016年中国入境游客人数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由外国人(含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三大部分组成。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l)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世界第18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4位。

(二)入境游客数量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游客始终占据绝大多数。例如,1978年占86%,2016年仍占79.68%。

(三)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基本形成桌子。除美国为我国旅游主要客源地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韩国、日本、俄罗斯游客为主。 。

(四)随着我国入境游客数量增加,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长,世界排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5年。 4 位。

5. 201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与出境旅游人数对比

1)开拓阶段(1949-1977年)

标记:

1.新中国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是“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两个旅游组织的成立。

2.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以“国家旅游局”的成立、中国旅游资源的转移为标志。客源市场、游客构成的变化。

(二)改革振兴阶段(1978-1989年)

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一系列正确的旅游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不断改革,我国旅游业突破了长期以来以外事接待为主的模式。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事业的性质得到肯定,已成为极具活力的产业。新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三)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居世界第4位、第5位,成为世界上旅游大国。亚洲第一旅游业大国。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三大市场的发展。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星级饭店12751家,旅行社17957家。全国设有旅游系(专业)的高等旅游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有学生734,900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71万人。

6.关于201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与出境旅游人数对比的问题

2021年,预计出境旅游人数2562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恢复17%,与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27%。与疫情前过亿人次的旅游规模相比,出境旅游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出境目的地结构看,亚洲继续占据洲际目的地中排名第一,占比95.45%。一般来说,距离较短的目的地受疫情影响较小。前往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的游客同比下降70%至95%。其中,亚洲降幅最小,大洋洲降幅最大。港澳台地区仍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占比超过80%。其中,中国澳门位列出境旅游目的地首位,内地赴中国澳门旅游市场呈现明显复苏迹象。

7. 201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高于出境旅游人数

1。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作用

预计,在经济增长其他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将带动国内旅游消费增长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约1个百分点。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作用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0%左右。旅游服务贸易约占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的30%。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也将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三、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

乡村旅游,农民收入可以大大增加,耕作方式可以转变,思维可以转变。观念和生活方式,农民收入水平、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四.在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方面的功能性作用

由于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支出较多的国家很多属于对华货物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欧盟一些主要国家)。因此,通过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问题。

5.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8. 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

截至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进入恢复通道。 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1.39亿人次,同比增长0.8%,其中国外入境市场同比增长3.6%。过去中国主要靠差异化吸引游客,现在则靠美好生活和优质服务吸引游客。如今,许多国外游客来华购物、休闲、度假、求学、就医。

中国入境游客主要客源国包括韩国、越南、日本、缅甸、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 、法国等国家。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中的活跃度持续增强。

9. 201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高于出境旅游人数

2020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2747万人次,同比下降81%。其中,入境过夜游客797万人次、境外游客412万人次、境外过夜游客184万人次,分别下降88%、87%和93%。入境旅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你几十年了。

唯一的市场存量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前十五名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澳门、中国、香港、缅甸、越南、台湾、菲律宾、蒙古、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出国留学、商务旅行等刚性需求较多,成为入境旅游的基本需求。在中菲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菲律宾成为2020年我国第三大外国旅游客源市场。

中国澳门成为支撑我国旅游的第一客源市场入境旅游。自2020年8月12日起,内地开始放宽澳门居民入境,允许符合防疫要求的人员入境,无需隔离。受此利好政策带动,2020年内地赴澳游客达1364万人次,占澳门游客总量一半入境旅游市场。与2019年相比,澳门赴内地游客人数下降21%,远低于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降幅。这也间接表明,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放宽入境限制后,入境旅游市场完全有可能快速恢复。

过去一年,疫情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强烈影响依然存在,但较2020年有所改善。事实上,虽然最好的尚未到来,但最坏的已经过去了。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2021年我国将接待入境游客3198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20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8% 和 23%。 2019 年分别为 22% 和 16%。

10. 2017年中国出境游客人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旅游绿皮书》预计,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增长4.5% ;入境过夜游客预计突破6000万人次,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或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增长9%。

11、201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比出境游增加了多少万人

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以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国际旅游业人士认为,旅游业甚至超越了旅游业。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 2010年,第十届世界旅游与出行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会议主题是“旅游业,世界第一大产业”。据统计,2011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为9.1%(同期汽车制造业占8.5%,银行业占11%)。旅游业雇用了2.58亿人,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3%。从国内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主要体现在:旅游业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加突出。第一,带动经济增长。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GDP的4%以上,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有110多个。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泰德工业。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二是促进社会消费。 2010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达12.58亿元,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9.4%。三是促进社会就业。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50万人,其中旅游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8000万人。从全球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011年,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575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85亿美元狮子。 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 2011年,人均出游次数2次,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1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7025万人次。出境人员中,因个人原因出境6412万人,占出境总人数的91.3%。 《世界是平的》一书称“中国游客将改变世界旅游业”。中国对全球旅游业的贡献逐渐加大,特别是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国际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11年中国对全球入境旅游的贡献率超过30%。战略支柱产业是指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们不仅本身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广泛的推动作用。角色。国际上普遍认为,一个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家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主要思路是促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以文化、金融、交通、商业、医疗、体育等产业。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旅游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热门产品仍集中在少数知名旅游景点,旺季一票难求。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与急剧上升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中西部地区一些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可达性差的问题依然突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提供便捷旅游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国内旅游市场秩序与人民群众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旅游民事规则有待完善旅游活动管理不健全,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市场诚信缺失,区域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综合执法机制不健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不少领域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一些地方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旅游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业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待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旅游开发。特别是缺乏符合两个战略目标要求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投资创业人才。目前,外语导游、专业景区解说员、酒店领班等都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全国开设旅游教育的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有1968所,旅游专业在校生109万人,但没有真正的名牌大学。真正的旅游大国应该创建像美国康奈尔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大学。摆脱“门票经济”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走出去,就是告别过去靠卖票、靠涨价、甚至一次性买卖的模式,做出切实可行的转变。推动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