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指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揽、接待旅游者,并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等服务的业态、餐饮、购物、娱乐等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务必须由旅游、交通运输、客运和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平稳增长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0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017年国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游客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比2018年增长8.43%。
2010年至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0年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6.6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均复合增长率17.36%,同比增长11.06 201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贡献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 2019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达到创2014年以来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
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并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庆八天旅游市场数据,2013年至2019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总体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 2020年,计数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来看,河南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9.09%;江西 接待游客6809.75万人次,旅游人数居全国第二位;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破坏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也迅速恢复。 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分别为48.29亿元。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江苏、江西、贵州位列全国前三,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分别为367.21亿元和367.21亿元。
中国旅游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国内旅游预计负增长15.5%,同比下降——同比减少9.32亿人;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全国旅游人数预计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下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不断增强,旅游需求将不断增加,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前景广阔。因此,前瞻性预测,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
2. 2016年旅游总收入1.中国出境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出境旅游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增速已经放缓。 2011年以来增速持续下滑,2016年增速仅为4.3%。今年上半年略有回升,同比增长5.03%,但仍保持2014年以来个位数增长水平,出境旅游增速放缓的局面难以改变。短期来看,弱复苏期间中短期增量市场空间有限。
华人数量的变化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旅游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16年,我国出国旅游人数出境游客1.22亿人次,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82%。对比各国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出境旅游人数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我国人均GDP水平,与韩国、俄罗斯出境旅游发展轨迹相比,我国目前出境游客占总人口比例较低。目前,我国持有普通因私护照的人口比例约为10%。出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中长期正在向好。
出境旅游人数与人均GDP部分国家
东亚国家作为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普遍增速较快,其中泰国因基数较高,增速较低;韩国因外交关系增速较低,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锐减近一半;另一个东北亚国家日本接管了部分中转客流,前三季度增速达11.1%;香港增速低,台湾旅游业下滑,美国、加拿大稳定增长;欧洲正逐步摆脱恐怖袭击阴影,强劲复苏,整体增速达29%,其中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热门目的地增速均在50%左右。
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变化受几大因素影响,包括g 目的地安全(负面)、外交关系(正面和负面)、签证政策(正面)、热门影视剧的综艺效应(正面)影响力优先。
中国公民如何出国旅游
2.出境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设立旅行社和出境社的门槛不高,旅行社之间出境游领域竞争激烈。
境外自助游要求游客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能力。更多游客选择跟团游,尤其是在出境游盛行、二三线城市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的当下。发展阶段。 2016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5588万人次,约占出境游客总量的46%,与2010年的29%相比,仍有大幅增长。从长远来看,出境跟团游发展向好,增长空间巨大。
行业整体复苏乏力与结构性机会并存。出境游领头羊凯撒旅游业绩稳健,深耕欧洲旅游。欧洲旅游业已走出恐怖袭击的阴影,出现反弹并呈现增长潜力。东欧逐渐成为新兴目的地;我国与韩国关系的恢复带来了韩国旅游业的复苏。凯撒旅游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大陆独家票务代理商。凯撒旅游预计将受益于行业增长,并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3. 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1. [四川]
四川:世界遗产最多、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著名旅游胜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历史悠久,深受游客喜爱。汉文化影响较大,主要有成都、乐山、青城山、都江堰等地的古迹。
2. 【云南】
云南:多彩的云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的自然风光,云南是旅游的好地方。多彩的民族风情、令人难以抗拒的自然风光、明媚的阳光、悠闲的氛围……这一切造就了“七彩云南”的美誉。
3. [海南]
海南:避寒胜地、休闲旅游胜地、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是南海一颗璀璨的明珠,仅次于台湾,为全国第二大岛屿,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
4. [浙江]
浙江:丝绸之乡、鱼米之乡、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哲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国东部沿海最东端。省会是杭州。
5. 【湖南】
湖南:芙蓉国、九州粮仓,湖南的景点少不了历史印记和民俗风情。长沙、凤凰、张家界有著名的风景区,湖南的姿态万千。
6. 【江西】
江西:名山秀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源地,江西可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7. 【贵州】
贵州:“天然公园”“八山一水一田”盆地美景,彩洞景观,贵州以彩洞闻名,是著名的山水旅游省份千姿百态的风景,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奇妙的野生动物,还有文化和革命遗迹。
8. [西藏]
西藏:我的秘密而西藏,天上的阿里,地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西藏是一个美丽、独特、神秘的地区。西藏拥有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迷人的神山圣湖,波涛汹涌的原始森林,雄伟的布达拉宫,独特的寺庙建筑。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4. 2014年旅游总收入襄阳市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畜牧业、工业、房地产等产业。具体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描述: 综合概述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0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三种产业结构为12.8:57.7:29.5。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1亿元,增长10.1%。三大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2.8:57.7:29.5调整为11.9:56.9:31.2。第一产业 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4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3.7万吨(100.7亿公斤)),增长0.2%;棉花产量0.3万吨,下降27.9%;油料作物产量24.9万吨,下降0.4%;蔬菜产量320.8万吨,增长2.5%;茶叶产量1.2万吨,水果产量128.9万吨,分别增长13.1%和6.2%。 2014年,全市生猪出栏644.8万头,增长3.0%;生猪出栏174.1万只,增长7.7%;屠宰牛70.6万头,增长5.9%;屠宰家禽8780万只,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万吨。 ,增长4.8%。 2015年,粮食总产量101.1亿斤,比上年增产3000万斤,增长0.3%,继续稳定在100%以上。其中,夏粮总产量46.3亿斤,增长0.2%;秋粮总产54.8亿斤,增产0.5%。二是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市生猪出栏620.4万头,比上年下降3.8%;屠宰牛71.8万头,增长1.7%;生猪出栏177.6万只,增长2%;屠宰家禽8317万只,下降5.3%;鸡蛋产量28.1万吨。 ,增长3.8%。三是渔业快速发展。全市水产品产量21.7万吨,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可比价格)。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汽车工业、农产品产值CT加工业突破2000亿元。汽车工业产值增长1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2.2%,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2%,医药化工、电子工业产值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2.9%、9.7%和11.5%。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3.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97.4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利润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t 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2%,其中工业用电量82.1亿千瓦时,下降1.5%。第三产业投资 2014年,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5亿元,增长2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48.3亿元,增长22.5%。全市在建建设项目20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13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3亿元,增长7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0.4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1214.4亿元,增长16.3%;第三级工业完成投资11355亿元,增长26.0%。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30.9亿元,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2422万平方米,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4.7万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销售额250.9亿元,下降4.6%。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国内贸易 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增长13.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3.6%30亿元,增长13.5%;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2.6%。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0.8、0.6和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9.9亿元,增长13.2%;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5.2亿元,增长11.8%。对外贸易 201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72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173843万美元,增长21.2%;进口总额22729万美元,增长23.5%。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下降4.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145万美元,增长17.5%。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进口2.5亿美元,增长12%;出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6亿美元,增长24.1%。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交通运输 2014年,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5660.3公里。全年改造县乡公路251.1公里,村道1117.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乡镇设有五级站66个,简易站、迎宾站2294个。新建农村客运线路448条,村村客运通车率达到100%。交通安全服务冰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83.2亿吨公里,增长14.4%;公路旅客周转量47.6亿人公里,增长23.2%。襄阳机场现已开通航线13条,全年共完成运输起降架次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万人次,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388.3吨,增长10.9%。邮电通讯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2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42.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0.6万户。旅游业 2014年,旅游总人数3357.3万人次,增长18.7%。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下降0.6%;国内旅游人数3252.5万人次,同比增长轻松15.2%。旅游总收入221.4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685.5万美元,增长23.4%;国内旅游收入219.2亿元,增长22.4%。财政 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67.8亿元,增长20.9%。地方公共预算收入249.2亿元,增长30.1%。其中,税收收入177.6亿元,增长25.6%,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71.3%。 201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62.1%。金融 201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机构经费2484亿元,比年初增加302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63.6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0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34.0亿元,比年初增加9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 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05.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6亿元。其中,居民存款17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9.5亿元。国内与国外的平衡金融机构外币贷款16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4.1亿元。其中,居民户贷款447.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非金融企业和机关贷款124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8.3亿元。 [13] 保险业 全市保费收入55.1亿元,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19.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8.5亿元,增长20.8%。全年薪酬福利支出17.5亿元,增长12.2%。其中,人身保险赔偿和福利支出7.9亿元,增长3.4%;财产保险赔付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20.7%。
5.总共多少钱l 2014年全国旅游收入是多少?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的便利;在西江千户苗寨,喝一杯“高山流水”,感受苗寨的陶醉与热情;在万峰林上那会村,租一辆自行车,徜徉在田园山水间……
娄山关游客参观红军战役遗址陈列馆 罗星汉 摄
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前进指明了方向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维护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创建“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建设多彩贵州旅游省的进程中,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井喷、多重突破的良好态势。
供需两旺,旅游复苏强劲
2021年“端午”假期期间,返乡探亲、亲子游等多种出行需求叠加、小团自由行让贵州旅游市场不断向好。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三天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万元。亿元。
其中,传统节日,施秉、镇远、思南等地举办的龙舟赛,已成为端午假期盛大的民间文化大合唱。青岩古镇、山里江南等景区打造的夜游项目,都繁荣了贵州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
镇远端午节龙舟赛 龙顺伟 摄
旅游消费的有序释放得益于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
专家指出,从需求端看,要继续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从供给侧看,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供给升级。 ,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品质旅游产品。
贵州充分把握旅游产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特点,多年来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定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推出旅游包机专列激励、景区门票半价等优惠政策,为旅游业“井喷”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推出新项目、新业态588个。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文旅携手共筑诗与远方
6月28日晚,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如期而至。以巨大的瀑布为背景,十余个光影交织在一起动作和真人表演将贵州的原生态和多元民族文化与山水相连,令人眼花缭乱,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独具“黄果树风情”的贵州民族文化盛宴。
6月28日,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观赏黄果树瀑布夜景。摄影:陈曦
“以前以为来黄果树只是为了看瀑布,但现在我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游客马祥对这次夜游非常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已经从“有什么有、有没有缺”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有内涵、有内涵”的发展阶段。 “好坏不分精不精”的阶段,旅游产业逐渐从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品质转型,其中,文化与旅游一次又一次交织在一起。n.实践,催生了一系列受大众欢迎的文旅融合产品。
贵州作为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赋予了长征“重点建设区”的使命国家文化公园。今年以来,贵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设计出体验式、趣味性的“旅游+学习”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在铜仁朱砂古镇,千年汞矿因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依赖的华丽转身。古镇的矿业文化成为无数中老年游客重返青春的旅游胜地。西江千户苗寨,古老的民族l 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碰撞,创造出精彩纷呈的山地世界,让每一位游客只要背起行囊,就能拥抱诗与远方。
一体化发展,展现综合效益
今年30岁的解说员王小野是尧山古村景区的服务明星。 7月1日,王小野在家中接待了著名作家叶欣一行。
“我以前没想到会做这份工作,更没想到我的家乡会成为一个风景区。”曾在广东、江苏、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野,能够在家工作,得益于荔波“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陈辉拍摄罗店大小井美景
在荔波瑶山古村景区,传统村落升级拓展为景区,融为一体瑶绣、上衣、特拉制陶等传统技艺变生产技能,农民旧建筑变民宿,农产品、手工艺品变旅游商品,组织群众演出队到景区演出,把农民变成演员。通过这围绕“吃、住、行、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的“五个转变”,让尧山人民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有了更宽的增收途径。
2014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数从3.21亿人次增长到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895.98亿元增长到123188.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文化旅游累计惠及112.43万贫困人口,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旅游业渗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动力强。不仅可以通过“旅游+”或“+旅游”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各领域融合发展,形成新产品、新业态;它还可以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相融合,也有相互交叉、嫁接、综合发展的基础。
当前,贵州正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并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四化”中,“旅游产业化”作为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可以为其他“三化”提供广阔空间,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融合。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说。
6.国家2014-2019年旅游总收入东北三省通常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大省份,都是旅游大省,冬天就像开了滤镜一样,白雪皑皑晶莹剔透,美丽迷人。。除了美丽的雪景,这里还有很多著名的湖泊。吉林有天池,黑龙江有镜泊湖。那么辽宁有哪些著名的湖泊呢?
天池又名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海拔2189.1米,最深处达373米,集水面积21.4米。方形是公里。天池风景迷人,群峰环抱,白云缭绕。湖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相映,美不胜收。镜泊湖是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海拔351米,蓄水量16.25亿立方米,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春天,满山飘香,湖水繁花。杏花水;夏季,绿树成荫,可以泛舟逐浪,可以散步避暑。秋天,层层叠叠的染林,果香扑鼻。冬天,山上有白雪,可以滑雪、滑冰。
至于辽宁省,境内似乎没有特别出名的湖泊。与长白山天池、牡丹江镜泊相比湖,并不是很出名。然而,它也有自己的湖泊,而且数量很多。辽宁省主要湖泊有卧龙湖、新民小西湖、本溪湖、环龙湖、玉龙湖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卧龙湖、本溪湖、新民小西湖。
卧龙湖湖位于沉阳市西北康平县城西1公里处,是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也是东北第二大内陆平原淡水湖。素有“沉阳北海”、“北海明珠”之称。卧龙湖风景秀丽,泉水天上,夏水碧绿。荷花在阳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独特的红色,秋天的芦花流水里满是蟹鱼,冬天的雪景格外迷人。这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任何人都可以参观。它的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作为旅游胜地来参观的人。也是辽宁省的生态屏障和沉阳市的“绿肺”,意义重大。
7. 201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4.69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由外国人(含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三部分组成。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l)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世界第18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4位。
(二)入境游客数量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游客始终占据绝大多数。例如,1978年占86%,2016年仍占79.68%。
(三)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外,国外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亚洲和东南亚地区,以韩国、日本、俄罗斯游客为主。 .
(4)跟我来随着入境游客数量的增加,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长,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4位2015 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