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木卡姆风情园

乌克捷列克村不需要门票。

乌克铁热克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克孜尔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周围有破城子古城遗址、民俗村落风情园、克孜勒沙尔城遗址、萨伊图格曼墓群、阿克布拉克草原、科科雅人工湖、塔格拉克墓群等。景区有刀郎木卡姆、新疆库尔勒香梨传说、新疆曲、罗布淖尔维吾尔民歌、锡伯族西迁节等民俗文化,以及冰糖苹果、温宿米、古墨靴刀等特产、温素薄皮核桃、温素核桃、东陵、温素红枣。

2.十二木卡姆文化中心

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大型古典音乐组曲《十二木卡姆》正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二穆克《am》是维吾尔族集歌、诗、乐、舞、唱、打于一体的大型传统古典音乐。

3.十二木卡姆在哪里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西方音乐融合时期。经过多次整理、标准化,就成了今天的“十二木卡姆”。木卡姆的第一个规范是在公元 16 世纪。这一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邦叶尔羌汗国的拉希德汗掌权,他的妃子阿玛尼沙汗精通维吾尔音乐和艺术。

她与当时的木卡姆大师卡迪尔汗一起,邀请各地熟悉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对民间流失的木卡姆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

这部作品将维吾尔木卡姆与其他民族的木卡姆区分开来;首次确定了十二木卡姆的音阶;并形成了木卡姆独特的琼乃合曼。 Dastan和Mesilaif的三部分结构;也重新定义了木卡姆的歌词。

第二次标准化是在19世纪清朝光绪年间,由当时喀什著名木卡姆艺术家阿里木塞利姆和莎车民间艺术家塞提瓦尔完成的。 。

他们对喀什地区流行的木卡姆进行了整理和规范,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古典音乐舞蹈组曲,产生了“喀什十二木卡姆”。

4.十二木卡姆坊

就地域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是“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这四大派系。其中,“ 《喀什木卡姆》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因其由十二组组成,故又称“十二木卡姆”。

5.十二木卡姆图片介绍

十二木卡姆是大型木卡姆的一种。维吾尔族传统古典音乐,集歌曲、诗歌、音乐、舞蹈、歌唱和演奏于一体。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多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灿烂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悲欢离合。当时。

6.十二木卡姆博物馆

哈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松林、牧场、牛羊成群,镶嵌着鸣沙山,怀抱蒲垒海,如画白石。 “一日游四时”、“绕灶吃西瓜”,天山南北完全不同的气候,赋予了哈密南北自然风光的主要特点。同时,哈密是一个由28个民族组成的地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俗风情各异。哈密​​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哈密王陵。哈密​​王陵是中国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族王及其家族的陵墓。俗称“惠王墓”、“太子墓”。他们位于哈密市西南郊的会城。该墓是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圆底,总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典雅、庄严。第二部分为南侧五座小亭式木结构建筑,东西排列。是历代徽王的陵墓。现在只有其中两幅被完整保存。第三部分是阿提卡清真寺。寺院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面积228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崇拜的对象。寺庙的天花板由108根雕花木柱支撑,四壁饰有花卉图案和阿拉伯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哈密​​游乐馆收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石器、青铜器、陶器、木器、铁器、毛织品、清代服饰、木乃伊等文物1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级)17件。文物按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北朝、隋、唐、元、明、清各朝代进行历史展示,展现哈密悠久的古代文明。通史陈列还包括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五堡和烟堡。布拉克有两个主题展览。展厅陈列各类文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享誉国内外的五宝木乃伊、精美的古代呢绒、属于北方青铜文化的铜鼎、鹿头青铜刀等珍贵文物。展品大部分是历年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全面更新,处于新疆国家级博物馆的顶级水平。哈密​​好玩的地方:五堡古墓和哈密古尸 位于新疆哈密市五堡乡,距市区70公里,这里的古墓群面积约5000平方米。 1978年开始发掘,这里出土了被誉为“金发女郎”的哈密木乃伊。已发掘墓葬29座。墓形为单人埋于竖坑中,身体侧向,四肢弯曲。出土了三具完整的木乃伊,一男两女,估计距今2900年至3200年之间o。比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年代还要久远900-1000年。 1986年,出土古尸50多具。还出土了皮衣裤、草靴、毛织品、骨器、木器、陶器、青铜器等。古墓设有陈列室可供观赏。哈密​​好玩的地方:木卡姆的传奇传承中心不仅为木卡姆传承人提供排练、演练的场地,也是游客欣赏木卡姆艺术的小场地。西半部是哈密木卡姆展厅,致力于展示哈密木卡姆的产生、传承、发展过程及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四层主要作为展示场馆,展示哈密地区已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建筑造型设计主要凸显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思想理念上圆下圆。建筑的顶部覆盖着巨大的维吾尔手鼓,下面是最夸张、放大的哈密木卡姆。经典、最具特色的乐器都由哈密支撑艾克和哈密热瓦。手鼓顶部底部有12根轴,从圆心向外辐射,代表哈密麦斯热甫特有的轮舞的象征意义。12根轴代表维吾尔木卡姆的十二组曲;顶部的手鼓向上放置,底部平坦,顶部凹进,象征着盛放哈密特有的嫩芽的托盘。哈密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白杨沟佛寺遗址,遗址散落位于白洋江两岸的高土崖上,河东有洞窟3座、宝塔1座、大型佛寺1座,大佛残存高度8.2米,整体高度估计编辑长度超过15米。大佛寺正殿高五层,当时已是高层建筑。白洋江上游至中下游60多公里,还分布着一系列佛教遗址,还有坎儿井、延布拉克古墓、拉夫措克古城、埃斯克沙尔古城堡等。 。白洋江是一条灿烂的文化河流,其流域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延布拉克文化”。哈密​​好玩的地方:哈密魔鬼城。在魔鬼城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城堡、宫殿、宝塔、纪念碑、人物、动物等景观,陡峭的悬崖令人眼花缭乱,砾石中还混杂着色彩斑斓的玛瑙。木化石和新鲜枝叶的植物化石随处可见。偶尔,你可以得到像恐龙蛋化石和鸟类化石这样的小圆石。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到鬼魂的惨叫声还有狼,所以叫这个地方。对于《恶魔城》来说。事实上,这里有真正的古城堡建筑和古房屋遗址——埃斯克萨尔古城堡:一座长方形的夯土建筑,建在距地面约六米的风蚀平台上。高约五米,正面有门窗。 ,相传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驿站,还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夜幕降临,有时能听到鬼哭狼嚎的恐怖惨叫声,故有“魔鬼城”之称。向南几公里就是天山北坡。距东天山主峰卡利克峰较远。山顶白雪皑皑,雪线下是茂密的松林。平地上有红松树。北边是白云笼罩的巴里坤北山,左右是一望无际的伊野银儿草原和巴里坤草原。夏秋季节,草木葱绿,野花竞相开放,泉水潺潺,景色令人陶醉。羊群像飘浮的白云;松树林里点缀着蒙古包。晚上,牛羊回圈,炊烟四起,奶茶飘香。景区内还星罗棋布着许多古刹和古文化遗址。古寺庙遗址有天山寺(关帝庙),古代文物有天山唐碑,位于天山寺东三十余步。松树堂内有汉代任尚碑和烧陶碑遗址。大型冶炼遗址与天山唐碑相得益彰,“冰雪千载,其中有汉石唐碑”。距白石头十公里,柳河河畔,千公顷蓝色草原上,鸣沙牟ntain 的呈现非常精彩。它是中国仅有的四座鸣沙山中最完美、最有声音、最美丽的传说和神话的鸣沙山。山之一。哈密​​好玩的地方松树堂,年平均气温-0.4℃。六月下雪,八月常霜冻。它是一种新的军马品种,主要用于驮运,兼具牵行和骑乘功能。义乌马是原产地。松树堂南邻巴里坤山,北接碧绿的巴里坤大草原。冲积扇的缓坡、山腰和河谷上长满了茂盛的松树和冷杉。森林覆盖了山坡,云杉树延伸到了平原。据统计,仅巴里坤县的原始森林面积就达5.6万公顷,山顶终年积雪。鸣沙山,哈密的一个好玩的地方。辽阔的草原上,一座沙山大约五公里长,由石英长石构成的东西,神奇地出现了。山势自东北走向西南,西平缓,东陡。一条小河在我脚下蜿蜒流过。人们从沙山山顶滑下时,可听见山内传来声响,如万马奔腾,海潮汹涌,故名鸣沙山。哈密​​鸣沙山的声音之大,雄踞全国三大鸣沙山(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包头响沙湾)。哈密​​有趣的地方是巴里坤草原山谷,这里风景秀丽,山峡谷蜿蜒曲折。山路蜿蜒,进入谷底,豁然开朗,悬崖峭壁,碧绿珠帘,奇花异草,洞天一色,又因谷中药材丰富,山谷里弥漫着芬芳。即使是大雪纷飞的严冬,山谷里的草依然碧绿。 ,鲜花盛开,云松遮天,春意盎然。传说黑沟里住着一条黑龙,常年往返于龙宫,带来东海春色。尖山子位于巴里坤湖南岸。清晨,草原还在灰色的晨雾中沉睡,但山峰已被染上了鲜红的光芒。这一幕被称为“尖山黎明”。山顶巨石上,刻有一首篆刻诗:“东主有心,光照山顶”。相传唐代玄奘与弟子西天取经,来到这里,用手指挑出原著。哈密​​好玩的地方巴里坤湖距离18公里位于巴里坤县西北部。是一个海拔1585米的高原湖泊。周围群山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具有“神秘海市蜃楼覆盖山峦”的独特奇观。盛夏时节,这里的湖光山色显得格外迷人。牧民在湖边游牧,蒙古包随处可见,牛羊成群,田园歌曲悠扬。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哈密​​怪石山最奇特的就是满山的小石窟。这些洞窟大小不一,有的圆形,有的方形,如佛龛、蜂窝、羊肚。近距离看,这些小洞穴并不是很深。 ,非常光滑,就像人工旋转打磨一样,小孔的直径为1米左右,长10米左右,大孔称为“盒子”,可容纳十几人。几座山从山顶到山脚都是千疮百孔。有些是有的称为“蜂窝崖”,有的称为“千佛洞”或“万佛龛”、“千洞崖”等。水帘洞。风景太棒了!

7.莎车县十二木卡姆风情园

阿玛尼沙汗纪念陵位于新疆喀什莎车县莎车县。占地1050平方米,包括王陵、宫殿、阿尔金山、清真寺等。连接为一体。陵墓高22米。建在高2米、宽10米、长10米的方形基座上。陵墓顶部呈花园塔状。陵墓内,陵墓墙壁上镶嵌着十二套“木卡姆”。歌名。阿玛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8.十二木卡姆故里

1.藏戏的藏语名称是“Ajilam”,意思是“仙女姐妹”。相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表演,剧目内容多为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因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公元8世纪的西藏宗教艺术。 17世纪,它从寺院的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歌唱为主,结合唱、诵、舞、表情、说、技巧等基本程序的生活化表演。

藏戏的唱腔高亢有力,音乐基本由人定,每句唱腔都有人声支撑。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集歌、舞、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古典音乐艺术形式。音乐。它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泛分布。尤其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南疆地区和北疆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的大歌,侗语俗称“嘎老”。 “嘎”是歌曲的意思,“老”是宏伟、古老的意思。是一种“皆低而一人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演唱。复调、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鸣、虫鸣、山峦流水等大自然的声音,是其一大特色大歌的创作,是大歌之声的天然来源。

其主要内容是歌颂自然、劳动、爱情和人类友谊。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流行大歌的侗族村寨很少。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夜不归宿,路上不拾东西”,正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

4. 《格萨尔》是一部极为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风格的英雄史诗。这是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藏族人民集体智慧在漫长岁月中创作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斯)尔》又被称为《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据说口中说格萨尔王下界斩妖除魔,抑强扶弱。 ,统一各部,最终回归天界的英雄事迹。

史诗《格萨尔》被誉为西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史诗。那曲被誉为“格萨尔之乡”,目前有说唱歌手103人,为西藏最多的城市。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3月,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藏族课堂。

5.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行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以追溯到t古代朝鲜王朝春播种秋收的祭天仪式中的“踏神”。农乐舞蹈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粮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朝鲜族农乐和舞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热贡艺术(民间艺术)

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广泛的流派。它始于15世纪,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龙乌河流域。数百年来,大批艺术家在这里从事民间佛教绘画、雕塑艺术。艺术家之多、团体技艺之精湛,为其他藏区所罕见。因此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铜仁地区是最著名的藏区之一。中文称为“热贡”,所以这种艺术统称为“热贡艺术”。

7.玛纳斯(史诗)

2006年5月20日,玛纳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当地传统民间文学《玛纳斯》新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玛纳斯》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的事迹。 “玛纳斯”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8.长调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蒙双方共同提交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土道”,意为长歌。其特点是词短长调、音调高长、舒缓自由,适合叙事,善于抒情;歌词一般,上面两句,下面两句。大部分内容描述gra草原、马匹、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河流、湖泊等。

蒙古族长调讲述了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风情、道德、哲学和思想的认识。其艺术以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

9.呼迈(民间音乐)

呼迈(图瓦语:Х֩ψмей;蒙古语:Х֩ψмий,意为“喉咙”),又称喉唱、双声唱、复调唱或浩林朝尔,是多民族的一种歌唱方法阿尔泰山周边地区,并不是蒙古族独有的。

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建国之前,它就已经流传到广大地区:歌唱者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同时唱出两个声部。 Khumai 零件关系的基本结构nship 是持续低音和其上方流动旋律的组合。又可分为“泛音呼迈”、“颤音呼迈”、“复合呼迈”等。

10.甘肃花儿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还流行于陕西宝鸡西部、四川若尔盖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它是一首汉族民歌,深受回、回、东乡、保安、撒拉、土河、藏、裕固等民族喜爱。

大多数人认为花卉在明代就开始传播。 《花儿》又称《青春》,又称《民间歌子》。因对歌时男方称女方“花儿”,女方称男方“少爷”而得名。

花是西北人表达喜怒哀乐的最好方式。无论是田间收割的哥哥,田间拔草的小妹妹,还是去外地旅游的人们为了谋生而从事长途贩卖的花边、黄河上的椽子漂流、猎人、牧羊人等等,他们都是花的创造者和歌唱者。人们放开嗓子,唱起嘹亮的民歌,抒发感情,抒发真情。尽管生活艰难,但他纯真的情感,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爱情的渴望,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压迫而磨灭。这是一首流淌在高原人民心中的歌曲。

11.羌年

羌族的传统节日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有羌年、小年、丰收节、恢复节等多种名称。

都以庆祝丰收、感恩许愿为主。他们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每天都会庆祝,在十月初一举行农历r月,持续三至五天。有的村子要持续到农历十月初十。

12.赫哲族伊玛干说唱

赫哲族伊玛干说唱是一种独特的无伴奏口述,以叶韵、散文的形式进行。在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赫哲族中,依玛坎的口传也是记录这个民族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的唯一方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习俗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被誉为“北亚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 201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赫哲伊玛干说唱”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十二木卡姆的故乡

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自古以来,许多民族兄弟人们繁衍并居住在这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无限的智慧,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楼兰古城、精绝古城、交河古城……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天池,英俊多情的周穆王遇见了女神西王母;高温的火焰山,留下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精神;昆仑山下,留下了玉美人的美丽。传奇;新疆流传着天女造化的美丽神话;阿玛尼沙罕公主收集编纂了十二木卡姆,给我们留下了神奇的国宝;口耳相传的史诗《玛纳斯》也给我们讲述了民族兄弟姐妹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的故事……一个个神话,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它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美丽的新疆,让人无法猜测。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传说中的楼兰古城、精绝古城都已化作尘埃,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令人着迷的废墟,还能展现出当年的繁华!胡杨林死后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胡杨林依然诉说着千年的往事!美丽的新疆给我们留下了令人惊叹的风景。美丽的天池水永不干涸,神奇的博格达峰有千年不化的冰雪,雪山尽头盛开美丽的雪莲。慕士塔峰代表着忠诚的战士,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埋葬了多少英雄的梦想。天空晴朗,田野晴朗广阔无垠,牛羊出现在风吹过的草地上。伊犁草原和那拉提草原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铺满了新疆大地。色里木湖、博斯腾湖、喀纳斯湖、天鹅湖就像一颗颗珍珠散布在新疆各地。美丽清澈的湖水令人着迷。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新疆的山河里、新疆的沙漠边缘、新疆广阔的草原上!流淌在每一个新疆人、每一个在新疆奋斗过、奋斗过、生活过的无数人的心里!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承载着各族兄弟姐妹的血与泪、爱与恨。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他们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灾难,却用自己的身体洗刷着战争留下的痕迹。在太平盛世的岁月里,它给草原带来了茂盛的绿草,喂养了马、牛、羊,让它们变得肥硕。和坚强。沿河两岸的农田里,万里金黄的麦浪,伴着各种果香,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张骞、班超出使西域,苏武放羊,郑吉驻扎新疆。中国古代汉唐政府曾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由于战乱,土尔扈特部落被迫离开家乡。在他们的首领沃巴席罕的带领下,他们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在黎明时分回到了家乡!左宗棠带领潇湘弟子,在各族群众的配合下,赶走了背叛祖国的大大小小的和卓兄弟。千千万万新疆兄弟姐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张洽班超、苏武、郑籍、左宗棠、林则徐、窝巴西,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昙花一现。但他们却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历史的丰碑上!让为这片热土繁荣昌盛不断奋斗的各族兄弟姐妹有归属感,成为伟大祖国的一部分。王震将军的到来,让这片土地长期沉浸在和平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曾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线的第359旅10万余名战士脱下军装,举起锄头,拿起铁锹。从此,殖民、守卫边疆就成了他们的使命。 “你把青春奉献给生命,你把生命奉献给子孙后代”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已经成为了新的生力军他们为新疆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在那些严寒酷暑的日子里,他们手里的锄头、铲子像钢枪一样紧紧握着。工厂纷纷建成,广漠戈壁遍地开垦出良田。他们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带头人;放眼望去的草原上。零星散落着几座白色的蒙古包。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穿过溪流,越过高山,照耀在草原上时,年轻的牧民接过长辈准备好的食物。他骑着心爱的马,赶着牛羊,踏着朝露,向远方走去。牛羊马在牧民的赶着下,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渐渐渐行渐远……。周围地区喧闹的蒙古包渐渐安静下来。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蒙古包周围,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和对来年的希望,或者在蒙古包周围与刚出生的羔羊和小牛玩耍。小孩子们牵着他们的小狗绕着蒙古包转圈。不时传来孩子们兴奋或愤怒的叫喊声。傍晚时分,白色的蒙古包里升起炊烟。老人为辛苦了一天的牧民准备了晚饭。小孩子们看到父母早早就骑马回来了,就疯狂地带着小狗冲向父母。年轻的父母已经看到孩子们狂奔,大声呵斥孩子们别跑得太快。藻姬则从马背上跳下,双手迎接孩子的到来。吃完晚饭,老人拿出他心爱的乐器,奏起了欢快的音乐。年轻的牧民在欢快的音乐中扭动着矫健的身躯。讲述了他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年轻的女孩和男孩坐在蒙古包不远处的草地上,仰望星空,互相交谈。远离城市的喧嚣,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堡已经完全包围了这里。人们只能看到太阳从建筑物的缝隙中一点一点地跳起来。连接各个点的道路已经车水马龙,行人正奔向不同的目的地。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混杂在一起,充斥着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巷。这个时候,这座城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安静的社区,熙熙攘攘的街道,公园一角悠闲的老人,呼唤着朋友,其乐融融,旁边的孩子们笑声如银铃。繁忙的商场,和谐的超市,安静却忙碌的书店,无数奔波在岗位上的白领蓝领,一切都显得那么有秩序、有秩序。忙碌了一整天的城市在傍晚时分慢慢平静下来,灯光开始亮起。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依然行色匆匆。街上的商贩早已不见踪影。公园里的老人坐在灯下,静静地守护着孩子们的归来。顽皮了一整天的孩子们已经睡熟了,嘴角微微上扬,仿佛投入了妈妈的怀抱。在那个安静的午后,是谁向我们兄弟姐妹举起了屠刀。谁让这座安静、平和、进取的城市刀光剑影、血流成河。谁让我们的亲人泪流满面、痛哭流涕,谁毁掉了兄弟姐妹多年来团结一致的丰硕成果。他们是暴力恐怖分子,他们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他们利用无知的人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他们擦去亲人的泪水。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恶行和所作所为。他们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丝绸之路的驼铃消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尽头。消失在辽阔的白色雪山中,消失在辽阔的草原中。人们再也看不到骆驼队,也听不到悦耳的驼铃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国内外,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这一次不再是古老悠扬的驼铃,而是汽车的轰鸣声和火车的汽笛声。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放眼新疆,放眼祖国,它日益繁荣昌盛。戈壁不再荒凉,沙漠不再孤独。在兄弟姐妹的帮助下勤劳勇敢的新疆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建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美丽的乌鲁木齐、喀什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城市。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看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片连接欧亚大陆的土地上,在祖国西北的门户,我们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前辈们曾经为这片土地的繁荣而奋斗。他们的青春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容颜也已苍老。他们用生命探索新的方向,他们用生命点燃漆黑夜空中的火炬。点亮我们新的征程!我们看到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繁荣,也看到这片土地过去的苦难与衰落。那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辉煌、繁荣和不堪的衰落!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新疆这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我们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祖先的旗帜,我们的肩上担负着新疆开发建设的重任。我们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脚踏实地,踏上新的征程。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这片热土,将为我们谱写新的传奇、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