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特色旅游资源

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

1.地貌复杂,著名景点众多。

2.人文荟萃,文物精彩。

3.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旅游业淡旺季明显。华东旅游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旅游区名山圣水集中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山,以雄、险、奇、雄而著称;九华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山”;高大秀丽的庐山;以及以“奇”“秀”山而闻名的浙东。名山有雁荡山、被誉为“海天佛光”的普陀山。华东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我们景区独特,旅游诚信,古典园林享誉世界。著名园林有拙政园、豫园、网师园、个园等。

2.中国特色旅游资源包括

云南特色旅游资源有哪些?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但我认为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

1.雨崩村位于云南梅里雪山东麓德钦县云岭乡,四面环山,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为什么说雨崩独一无二呢?由于没有公路通往雨崩,必须徒步或骑毛驴才能进入雨崩。雨崩村风景秀丽、独特。雨崩冰湖、神瀑布、小农大本营、梅里雪山等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2.虎跳峡

虎跳峡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它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以险峻而闻名。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虎跳峡。站在观景台上,激流汹涌,犹如猛虎猛扑,决不回头。这种气势,让我震撼不已,我拿起相机按下了快门,但没有一张照片能够表现出虎跳峡的气势。

3.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为何如此独特?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气候。西双版纳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没有四个季节,只有旱季和雨季。 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月至10月为雨季。 ,大部分风景西双版纳景点以热带雨林为背景,如望天树森林公园、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热带雨林谷、勐鹿大佛寺等。

3。中国特色旅游资源有何特点?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向游客提供的旅游景点和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的构成主要包括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可达性和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从游客的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产品,是相关旅游企业为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和。大多数游客在前往某个目的地旅行时做出购买决定时,他们不会只考虑一种服务或产品,但要考虑多种服务或产品的组合。例如,度假游客在度假目的地选择旅游点或游览点时,还会考虑住宿、交通、饮食等一系列设施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产品是综合性的群体产品或集合产品。国外一些经济学家表示,旅游业是所有产业的综合体。这个说法有道理。旅游产品比任何经济部门都更广泛。任何一个部门(即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整个产品滞销。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是各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无形部分在旅游产品中起主导作用。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是根据消费者的印象和感受来评价和衡量的。 (三)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的不可转让性d、他们的产品仍然固定在原来的定位上。游客只能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地消费。这一方面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也使交通运输成为实现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游客购买旅游产品后,这种买卖交易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而仅涉及使用权的转移。 (四)时效性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后,旅游企业仅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相关产品的使用权。买家一旦未能按时使用,必须重新购买,并承担因无法按时使用而给卖家造成的损失。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旅游产品的效用无法累积以供后期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自然会消失,永远不会再存在。因为当新的一天来临的时候,它就会展现出新的面貌。w 值。因此,旅游产品的效用和价值不仅在地点上是固定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固定的。因此,旅游产品呈现出较强的时空性特征。 (5)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旅游产品一般是在游客到达生产地时就生产出来并交付给游客的。服务活动的完成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共同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在同一地点发生的。同时,游客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也是旅游企业生产和提供旅游产品的过程。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或不可分离性是旅游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 (六)需求弹性高、替代性强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在t旅游市场存在淡季、淡季和旺季的差异,导致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较高。旅游产品的强替代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旅游虽然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但它不像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在我国,旅游仍然是一种高端奢侈品。如果你想旅行,你就必须放弃另一个需求。 第二个层次是指游客可以选择旅行路线、目的地、酒店和交通。 (7)后效 旅游者只有在消费过程结束后才能对旅游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游客对旅游产品质量的理解是其期望质量与体验质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期望质量是游客根据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在实际购买之前获得的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如果预期的体验质量高于实际的体验质量,顾客就会不满意,不会重复购买,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口碑。因此,旅游企业不能把对游客面对面服务的完成视为整个销售活动的结束。 (八)脆弱性旅游产品的脆弱性是指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由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决定的。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质量和数量比例,提供各组成部分产品的部门或行业也必须协调发展,否则将对整体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产品。此外,各种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

4.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特点:

1.种类。全国有各种峡谷、各种山峰等自然形成的自然景观,也有各种古建筑等历史文化形态。

2.不可转让。某种独特的旅游景观只有这里才有,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所以游客游遍世界各地。

3.季节性。大多数旅游景点都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受季节影响较大。

5.中国特色旅游资源有哪些?

内容分类

游览欣赏类型:美丽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遗址园林、现代城市景观、莫山野、河流、田园,主要是以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

知识型:主要关注文物、博物馆展览、科技、自然奇观、文学艺术作品等。

体验型:主要关注民俗风情、社会时尚等、节日、风味食品、宗教仪式等。

休闲类型:主要是文化体育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工乐园等。

自然分类< /p>

观赏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休养(疗养)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

其他分类

按照传统的旅游资源概念,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美食资源、文化资源和手工艺品资源,和城市

按照现代旅游产业资源概念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旅游资源、度假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滑雪、登山等特色旅游资源、探险、狩猎,以及美食、教育、医疗等特色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照质量和水平分类旅游资源概况

扩展信息

资源特征

1.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资源多样化,有自然形成的、历史的和当代新形成的。这与旅游目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2.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即不可转让性y:人们常把旅游业称为“无形贸易”、“风景出口”。事实上,正是依靠这些各种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就像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的长城一样,在其他国家是看不到的。正如很多游客所说:“来中国,不去北京,就不算来中国;来北京,不参观长城,就不算来中国”。到北京。”

3.旅游资源的季节性:除了会议、商务等旅游形式外,观光旅游受季节制约最大。在沿海城市尤其如此。每年夏天,前来避暑的游客都蜂拥而至,造成这里过度饱和。吃、住、行都存在问题、旅游、购物、娱乐等等,以至于有人说“花钱”。 “你必须为你的罪孽付出代价并受苦”。

10月到次年5月来这些旅游胜地,游客很少。因此,旅游的季节性造成了旅游业的淡季和旺季。旺季时间越长,旅游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游资源的民族性: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条件,因而其生活方式、服饰、风俗习惯、民居建筑、小吃等也各有不同,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比如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的竹屋、北方的四合院、傣族的泼水节、佛藏族的沐浴节、侗族的烟花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歌会等等。在这些盛大的民族节日和活动中,各族人民身着色彩缤纷的服饰,载歌载舞,气氛十分热闹。这些活动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非常有吸引力。

主要特征

特征1

6.中国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区域分异特点:旅游资源是引起旅游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如果没有景观的区域差异,就不可能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的控制,而前者的控制更为直接和明显,如e 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

场景组合的特点包括:类型上的相似组合和综合组合;空间上的群体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来说,有不同规模的组合,包括本地或近场的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多样性、各种吸引游客的因素就是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需求千差万别,概括起来就是:“求美”和“求异”。纵向上,他们对遥远的远古遗迹充满了敬佩。横向上,他们对异国的陌生环境和事物着迷。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在面对大自然创造的美丽风景时心旷神怡。 ,对体现人类追求并凝结的人工创作有着深厚的热爱人类的智慧。

2我国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我国旅游资源的八种基本类型是: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天体气候景观、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产品、文化活动

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

1.游览欣赏类型:美丽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遗址园林、现代城镇。主要是山水、山水、田园、祈福宗教寺庙等。

2.知识型:主要是文物、博物馆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美的文学艺术作品等。

3.体验型:主要以民俗风情、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美食、宗教仪式等为主。

4.休闲类型: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为主,康复保健、人工乐园等。

7.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

1.贵州气候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亚热带地区,云贵高原山坡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属东南季风区,终年湿润。其中一半处于无明显干湿季的东南季风区向干湿季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靠近海洋,领土中部升高,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地处四川盆地、重庆山地、丘陵、广西丘陵之间,山峦纵横,河流纵横。地形蜿蜒曲折,使得地形十分复杂,导致气候复杂多样。虽然气候在米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山区、河谷气候垂直变化尤为明显。冬半年,由于北方秦巴山脉的阻挡,南方冷空气多绕行两湖盆地,从东北方向侵入,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静止锋。西部的威宁、盘县经常在前面,所以冬季晴天多。全省中东部地区紧随前线,因此冬季阴雨天气频繁。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部地区常出现持续晴雨和干旱,而西部地区则频繁出现暴雨。当副热带高压北跳时,雨带也北移。此时,全省旱涝交替。通常全省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气温3℃至6℃,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2℃至25℃。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毫米,相对湿度常年在70%以上。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暖风,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阴天少日照,湿度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明显。气候,无霜期长,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夏季省内微风多,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凉风习习,再热也不会感到闷热。是全国罕见的亚高原度假胜地。贵州湿度方面,夜间下雨较多(白天晴)。该省的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ng 水蒸气。夜间降雨后,白天略有蒸发。一般来说,人体最适宜的湿度条件是45%至70%。 %,贵州夏季平均湿度在65%左右,非常适合人们出行,走到哪里都会感觉清爽。据科学研究表明,当周围气候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45%到70%之间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显然,贵州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持续整个夏天。由于受贵州、云南静止山峰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贵州夏夜湿润凉爽,白天晴朗多云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紫外线的侵入,防止游客被晒伤或晒黑。女性皮肤白皙、水润,而男性皮肤则中等健康。气候资源类型:特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贵州独特宜人的气候。贵州气候从北到南横跨温带和亚热带两大气候带。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四种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旺谟和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地区。 ≥10℃积温大于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10℃、4500-6000℃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0--5℃。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积温≥10℃和3500-4500℃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是2-4℃;年极端最低气温-20--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 ≥10℃积温小于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2℃;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20℃。气候资源优势:贵州夏无酷暑,春暖秋凉,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夏季,这里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9%,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旅游休闲度假。春夏季节,全省月降水量是在100和150毫米之间。充沛的降水不仅使全省山区溪流源源不断,而且山泉终年不竭,雨水的变化使喀斯特山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气象景观 1)大气中的光现象。光主要指太阳光和月光,包括朝霞、旭日、晚霞、彩虹、光晕、绽放等,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光图像。 2)雨雪景观。在自然降水过程中,可产生云、雾、雨、雪等各种景观。 3)与风有关的气象景观。游客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它的美。例如“春风柳”、“红枫秋月”、“妙岭松”等会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气象类型 1)避暑气候:贵州省避暑旅游区可分为:分为三种类型,即A山型,如梵净山、雷公山、斗篷山; B湖滨​​型,如威宁草海、红枫山。湖、百花湖; C高原类型,如龙里草原无炎热夏季,成为避暑胜地。 2)贵州气候夜间多雨,白天晴:6-9月贵州多夜间下雨,白天晴。夜雨有利于休息,晴天便于游览。气象和气候的特点 1)变率和快速变化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不断变化的。所谓“一山有四时”、“十里有不同天气”,都说明了气象、气候的多变性和快速变化。它多体现在雾、雨、闪电、光等元素上。典型的场景有日出、霞光、日落等,只有抓住机会,游客才能享受到哦,美丽的风景。 2)背景和风景气象要素虽然具有直接的观赏价值,但很多时候它们不像地貌那样具体、实质性,也不像水景、花草树木那样直观、可体验,因此往往成为人们将其他风景视为风景的一部分。背景并将其用作借景。此外,气象气候还具有适宜风光和培育风景的功能,即在不同的气候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气象气候具有培育风景的功能。 3)节奏和方向 由于气候每年、每月的周期性变化,旅游活动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出现淡季和旺季的节奏变化以及客流方向的变化。例如,夏季,炎热地区的人们迁移到高原凉爽的地区;在冬天,人们我n 较冷的地区迁移到较温暖且阳光充足的地区。这种客流方向是气候节律变化的结果。季节 1) 春季 贵州的春季为三月至五月。春天来了,树木复苏,鲜花盛开,到处都充满了生机。春季,光照、气温、降水同时增加,草木茂盛。尤其是春雨过后,江湖即将泛滥,树木长出嫩叶,翠绿的山峦倒映在青山之中,一片宜人的蓝色。这是人们外出游玩的最佳时机。 2)夏季 贵州夏季为6月至9月,以晴天为主,气候温和宜人。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间气温温和,昼夜温差较大。 3)秋季 10月至12月是贵州的秋季。虽然气温比夏季低,但天气依然很好。所在省份本土植物为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许多落叶乔木。色彩缤纷的红叶点缀着贵州的秋景。 4)冬季:贵州冬季为一月至二月。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还不算严寒。现在仍然是旅行的好时机。 2、自然资源 贵州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资源优势极为突出。尤其是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能源资源丰富。水、电、煤等多种能源可供利用。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与火相辅相成。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容量1683万千瓦狮子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差集中河段较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资源储量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个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和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煤化工和“煤制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带动下,电力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贵州电网统一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d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时。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76种。许多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排名前列的是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和冶金用矿物。砂岩、饰面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第二位包括磷矿、铝土矿、稀土等;第三位包括镁、锰、镓等;此外,煤炭、锑、黄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品质好、产量大。是三大铝土矿之一中国地区。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为矿石26.8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晶石位居中国第一,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黄金储量23.33万公斤,居全国第十位。是我国又一个新兴的黄金资源基地。生物有很多种。全省野生动物资源有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金钱豹、白颧、黑鹤、黑颈鹤、秋沙鸭、金雕、白颈鹤等1000多种。肩雕和白尾海雕。 、秃鹤、蟒蛇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其中:穿山甲、黑熊、水獭、大果子狸、小果子狸、林麝、红腹雉、白冠长尾雉、红腹红腹锦鸡等,占同类总数的25.7%国内的动物。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六大类。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4.9%,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活树总蓄积量达到2.11亿立方米; 70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蓝杉等4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有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三级保护植物有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3700余种,占全国中药材品种的80%。 “夜郎无闲草,贵州良药多”。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人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GFDA3、爱那香(天然冰片)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乌玉、黄柏、党参、何首乌、胆、芦笋、英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芪子、黄精、灵芝、艾粉等被誉为道地药材。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植物约600种,主要是纤维、鞣革、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食用植物约500种,主要是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料植物;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和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种; 40多种具有抗污染能力的环保植物。贵州农作物种类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等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籽。主要经济林木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柳马桐油”为贵州著名土特产品。主要畜牧业有30多个全省饲养各类农作物,有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迷人的自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美丽,景观千姿百态,溶洞景观多姿多彩,野生动物奇葩,还有著名的文化革命遗迹;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金蓼、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一串串璀璨的宝石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第四渡赤水遗址等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举世闻名,令人驻足流连。致敬并记住它。悠久灿烂的多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贵州概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桂。位于我国西南部。战国时期,楚黔中与切兰、夜郎地区分设楚、黔中郡。秦时设黔中县、项县。汉代设荆州、益州。黔中路始建于唐代。明朝设立贵州布政使。清代设贵州省。现辖3个自治州、3个地区、3个地级市、10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50多个市县及黄果树风景区向公众开放。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省会是贵阳。梵净山、荔波茂兰喀斯特林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经济 贵州有耕地面积超过2800万亩,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两熟制。粮食作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主要是水稻和玉米;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油菜籽和烟草。其他经济作物还有棉花、苎麻、甘蔗、甜菜等。该省是我国四大烟叶产区、四大蚕桑产区之一。贵州烤烟以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全省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清水河、独流河、池涌河流域和梵净山区域。主产杉木、松木,是全国重要的杉木产区之一。锦屏杉闻名全国。主要水果有菠萝、柑橘、苹果等。全省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汞、煤、磷、铝、铅、锌、铁、锑等。著名传统工艺品有玉屏笛、岑贡氏“泗洲石砚”、民族花边、南瓜壶桶、蜡染、大方漆器、平塘县崖州陶等。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汞、二氧化硅、压电晶体储量居全国第一,磷储量居全国第二。全省86%以上的县有地下煤炭。全国19个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中,贵州就有两个。一是六盘水-攀西开发区,将带动能源、冶金机械等重工业发展、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化工品;二是乌江盆地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区,是贵州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还有希望。贵州葡萄酒、贵州烟草、军工企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