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搞旅游业(厦门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厦门高科技园区,主要发展轻工业。近年来,污染企业逐渐迁出岛外,有的还迁往其他地区。另外,厦门旅游业尚不发达,有必要建设油轮城,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2.厦门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21℃左右,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每年5月至8月降雨量最多。风力一般为3~4级,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较大,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4~5次,多集中在7~9月。
厦门最适合春秋两季旅游,冬季相对温暖。厦门全年阳光充足,花草树木茂盛。厦门整体气温较为温和,年平均气温20.9℃,最低气温4℃。这里的夏季较为炎热,7月至8月气温一般在30℃以上。当然,夏天和冬天也各有特色。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样。这个海上花园总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月:天气总体寒冷干燥。是一年中二月之后气温最低的月份。日照多,云雾少,风速大,天气稳定。
2月:天气与1月相似,但年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2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度左右。这也是降雨开始的月份。
三月: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也升高。云层覆盖我是全年最高的月份,平均日照量仅次于二月份,为全年最低的月份。雾天是一年中最常见的月份。
四月:东北季风逐渐消失,东南季风开始出现。地温急剧升高,平均升高4、3度。这也是去年冰雹天气较多的月份。
五月:雨季。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仅次于6月份,达到84%。五月是真正的夏季的开始,气温和降雨量持续增加。这是一年中降雨量变化最大的月份。这是台风最早出现的月份。
6月: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也是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大雨最多的月份,主要发生在梅雨期间。由于下雨,平均气温为 t他是全年最低的。
七月:是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天气晴朗炎热,易发生干旱。但有时会出现雷暴或阵雨。本月台风发生频率有所增加。同时,平均水蒸气压为全年最高。
8月:天气与7月相似,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8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8度左右。同时,8月是台风次数最多的月份,也是历史上台风次数最多的月份。
9月:气温小幅下降,降水明显减少。
10月:冬季风盛行,气温明显下降,降雨量与10月相似。1月最少,晴天较多,空气干燥。
十一月:与10月份一样,冬季风全面盛行,气温进一步下降。从十一候开始,气温已降至20度以下。 11月份降水量和日降水量均为年内最少。
12月:气温持续下降,但最低气温仍有14度。由于降水较少,无降水天数仅次于11月,达到26天。其他方面与11月类似。
3.旅游业对厦门的影响福建目前3900万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一个城市必然会成为像温州(很快还有烟台)一样在省内落后的城市,而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城市会是泉州。泉州的前景主要取决于台湾、厦门和福州。
如果台湾问题能够顺利解决,海西足以容纳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一样。那么福泉就不会是零和游戏,泉州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
否则,泉州就得像漳州一样死守厦门,将福建三中心变成两中心格局。泉州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淡出闽东南,扩泉州湾”,但似乎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但目前来看,闽三角的分工已经基本完成。第一产业在漳州,第二产业在泉州,第三产业在厦门。城市一体化的提出已经很多年了。泉州此前曾担心成为厦门的卫星城市。有人担心,但目前,厦门不能也不想挖走泉州城市基础的制造业。有实力大胆与厦门融合并充满自信。事实上,厦门对经济腹地也有迫切的需求,所以2017年才开通了地铁,2019年就迫不及待地修建了通往漳州的地铁。泉州是比漳州更好、更大的经济腹地。泉州还需要乘坐厦门的地铁快车,需要厦门的政策,需要厦门吸引大品牌入驻,需要厦门留住闽南人才,需要厦门提高知名度,振兴旅游业(当然,厦门不能把闽南的一切都揽到自己身上)),泉州愿意做厦门的绿叶,这对闽南各方来说是双赢。事实上,无论泉州企业总部是什么样的厦门吸泉州企业,如果不去厦门,必然会迁往上海、深圳。一旦到了长三、竹三,就和泉州没有关系了。既然无法保留t,还是送给兄弟比较好。
如果台湾不能顺利回归,泉州就要和厦门大战,泉州就会被福州淘汰。作为以漳州为腹地的小而精的经济特区,厦门的地位不可动摇。福建还需要一座大城市,要么是省会福州,要么是规模最大的城市泉州。在成为强省会时代,福州迟早会彻底压倒泉州。有受访者回答,泉州的GDP与福州的差距还在拉大,但福州的综合实力比泉州更强,而且越来越大。泉州GDP位居全省第一,但政府财力却十分有限。首先,泉州的GDP依赖大量的民营企业,其中很多是大企业,但大企业总部已经外迁,更多的是小企业会话。税费应该是免税的,不像福夏那样,那里有大量的国企和总部。其次,泉州GDP有多少,晋江、石狮、南安等非城市有多少企业?管辖权。 (2018年泉州财政预算收入为442.3亿,远低于厦门的696.8亿和福州的634亿。)财力不足意味着泉州的城市建设注定离福州越来越远。事实上,泉州现在就像一个大县了。 。如果没有钱、没有政策,泉州就无法与福州竞争。如果连GDP都压制不了福州,泉州就将告别中心城市。
归根结底,未来还是存在很大的变数。泉州的经济前景还可以期待,但政治地位已经被搁置了。做厦门的小弟,对大家都有好处。
还有一个ng:指望厦门衰落、泉州崛起,确实不现实。在中国,地级市只能看别人的眼睛。这是最终的结论。唐山是个实力雄厚的地级市,有苏溪、有佛山、有东山,烟泉温泉,大腿都抱不紧。唐山即将被廊坊超越。谁不能是弟弟呢?
我再补充一点,因为我说泉州想做厦门的小弟,被太多老乡诟病。或许泉州可以找到一条更有利的方式与厦门平等融合。那是最好的,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厦漳泉一体化对泉州是最有利的。平等或从属可以单独讨论。但泉州与厦门的定位差异阻碍了城市一体化。个人认为泉州可以牺牲一点很难适应这种趋势。
4.旅游业对厦门经济的影响厦门四季皆可来。如果你在3月到5月初来厦门,你可以看到,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厦门的一些街道会看到一侧两边。嫩芽从树枝上冒出来,但黄色的叶子却在另一边落下。五、六月份,天气开始转热,晚上也变得更加热闹。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来厦门,只想去帆船、游艇。 11月或12月来厦门比较舒服。无论是想看看网红景点还是体验厦门文化,这段时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时的厦门,正是秋高气爽的一天。
5.厦门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旅游业加速了厦门城市的发展。
6.有哪些有利条件厦门要发展旅游业?1.兰蓉铁路建设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物资出口,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铁路对沿线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南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⑤改善西南地区交通条件,加强西南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为灾后重建提供服务; ④促进民族团结等。
2.向周详解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的意义掸邦的区域发展。
交通更加便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港口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宜居城市。
3.厦门港发展的不利自然因素有哪些?
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海水具有高度流动性和腐蚀性;海上易发生大风大浪,特别是夏秋季有台风,冬春季有寒潮。
4.简述厦门港的区位优势:纬度低、港口常年不冻、海湾风浪小、港口经济腹地广阔、配套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端口已完成。
5.简述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济意义: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出口,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发挥铁路的经济辐射作用,促进西南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和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脱贫攻坚步伐;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区位分析:①合理布局交通港口网络,打通西南地区通往沿海地区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②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脱贫攻坚步伐; 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七、厦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1、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们厦门最大的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平板显示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半导体等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
2.旅游服务业
近年来,厦门的旅游业发展良好,得益于厦门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成为宜居城市。也有不少北方人成为候鸟,来到厦门冬天看海。此外,厦门毗邻金门,海峡两岸三通,是游览台湾的最佳起点。以商业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3.对外贸易
厦门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港口航运。
厦门港(厦门港)于1843年开港,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厦门市和漳州市。位于九龙江入海口,面临东海,濒临台湾海峡,紧邻台湾、澎湖。诸岛隔水相望,是我国东南沿海的要害、福建的门户。厦门港包括厦门市、漳州市十大港区,自然岸线总长约899公里,规划码头岸线约94公里。主要港口资源分布在各地厦门湾、东山湾。
8.厦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几项措施 主要问题:旅游资源有待深入开发,旅游业尚未做大做强 1、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重视不够。尽管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将旅游业确定为全市支柱产业,但目前全市旅游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8%左右。该市的GDP。近年来,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滞后于金融业、信息产业等其他行业。与兄弟省市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 2、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深入,缺乏特色旅游资源我们的主义项目。当前,厦门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城市向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在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旅游产品组合包装方面,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仍符合高端游客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相关娱乐、消费等配套产业不发达,缺乏面向高端游客的重量级商圈。目前,厦门的娱乐消费产业有些单一化。主要由传统酒吧、夜总会、温泉等项目组成。缺乏高端购物场所和针对高端白领的特色休闲娱乐项目。厦门商圈虽多,但都存在产品低端、同质化的问题。缺乏h真正能够吸引高端游客、体现厦门特色的重量级商圈。 4、文化旅游还不够完善,戏剧亟待发展。厦门虽然拥有爱乐乐团、小白鹭民间舞团、南音音乐、歌子戏等文化景观,以及郑成功、林尔甲、林语堂等名人文化资源,但尚未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丽江的能力。 “纳西古乐”、西安“唐宫乐舞”、杭州“宋城千古情”、桂林“印象刘三姐”等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5、鼓浪屿人文底蕴衰落,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功能的退化和高素质人口的流失,鼓浪屿的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其文化艺术气息也逐渐淡化。多年来,鼓浪屿一直处于半日游状态,大量游客来来往往。六、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潜力巨大。与梅州、漳平等周边城市相比,厦门当前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普遍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还停留在简单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阶段。七、旅游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厦门的旅游资源分散在各个地区,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一些知名景区分别隶属于旅游局、园林局、鼓浪屿风景区管委会、同安。区政府、路桥集团等 对策建议:在专业上下功夫旅游、文化旅游、涉台旅游。 1、统筹推进发展,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研究报告建议,厦门按照建设西海岸经济区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重新规划,着眼于世界级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项目打造。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是厦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尽快出台水、电、税费、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多渠道增加旅游投资,使旅游投资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构建旅游大格局。目前我们可以先把市旅游局和鼓浪屿结合起来区管委会合二为一,一套人,两个牌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市委、市政府整合市级相关旅游企业,成立厦门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搭建厦门电子旅游信息平台,加强厦门旅游产品推广。主要景区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增强居民对旅游项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挖掘资源优势,推广特色旅游 1、充分挖掘海上旅游文化资源。利用厦门得天独厚的海洋沙滩资源,积极倡导举办厦港帆船拉力赛、海岛海上马拉松皮划艇挑战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跨越台湾海峡等大型赛事,带动各类赛事的聚集游艇消费行业;计划宁吉德海岛求生、休闲垂钓、海钓、冲浪、皮划艇、滑翔伞、帆伞、沙滩排球、游艇娱乐赛事、探险旅游和体育文化旅游成为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人感兴趣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海洋活动,将水上运动视为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花园博园娱乐消费配套项目,打造水上嘉年华。建议有关部门规划建设高端超级休闲购物中心,吸引国外知名品牌入驻,吸引周边高端游客到这里消费。完善主题公园建设,增加园博会娱乐功能,将园博园培育成为海西新的旅游热点。 3、利用五缘湾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建议借鉴澳大利亚情人港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规划将五缘湾打造成为中国的情人港;大力发展厦门大型音乐厅、水上运动中心项目;开展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对接台湾文化等。四、挖掘温泉旅游资源,打造海峡西岸温泉旅游知名品牌。温泉是厦门最大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之一。建议及时制定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温泉产业地方行业标准,增加温泉旅游文化内涵,凸显温泉文化特色,提高温泉品质提高温泉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让温泉更受欢迎。旅游已成为厦门的品牌。 3.探索邪教打造闽南文化旅游大剧 1、突出文化特色,打造鼓浪屿金牌旅游项目。一是打好“音乐牌”,突出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包括钢琴、管风琴)、摩崖石刻文化、领事馆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效应,形成鼓浪屿的旅游特色。二是加强历史名人故居旅游的推广和发展,使之逐步成为鼓浪屿的著名景点。 2、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打造“印象厦门”演出。一是可以将“郑成功文化”作为厦门文化旅游第一品牌进行宣传营销。建议举办具有闽台特色的文艺演出,不断更新,常年演出。邀请知名导演、演员参与创作表演内容可以表现郑成功抗清复台的功绩、鼓浪屿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交织、海峡两岸的渊源与交流等,形成类似“印象漓江”的高知名度文化旅游品牌。二是融合南音、高甲戏、布袋戏、闽南歌等闽南印象元素,精心策划,依托各区每年举办一次闽南文化节,成为“一区、一种产品”。 3、建设一批闽南文化街项目。建设一批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街,形成知名品牌。如鼓浪屿情感文化街、中山路步行街、乌石铺油画街、环云荡湖咖啡吧特色商业街、湘“安闽南民俗街”、“同安竹坝华侨农场休闲农业南洋风情街”等。 4、丰富完善一批特色夜游项目。建议借鉴法国“红磨坊”的表演和管理方法,打造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借鉴台湾夜市旅游经验,规划建设一批夜市旅游项目,形成以“听南洋音乐、品尝小吃、逛夜市”为主要内容的闽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市场,享受音乐和舞蹈”。 5.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要尽快推进我市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各区4A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建设,以“住农家乐”活动方式、吃农家饭、干农活四、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涉台旅游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厦门赴台旅游中转项目开发力度。经厦门前往台湾本岛,转乘“小三通”,可节省500至1000元团费,厦门应利用价格优势,加大该航线的宣传力度,吸引游客,扩大厦门客源台湾与大陆经厦门转机,争取降低厦门至晋江航线票价 2、争取台湾旅游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中央为厦门提供对台扶持政策力争早日开通厦门至澎湖包机航班;力争开放大陆居民经陆路自由行前往金门、澎湖的政策厦门港来自部分省市;争取遵循边境旅行惯例,允许外省代表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全国性展览或会议在厦门旅游,现场办理前往金马棚地区旅游的相关证件。三、努力实行更加开放的特区旅游政策。厦门作为海峡经济区唯一的特区城市,应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比其他城市更加开放的旅游政策。争取更加开放、便利的特殊出入境政策、旅游购物优惠政策,争取开放海洋旅游、开放旅游相关产业的相关政策。五、培育高端旅游,加强区域旅游联动 1、大力发展游艇旅游。投资35亿元的厦门象山游艇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奥利迪度假村。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辟海上游艇旅游线路,开展一些游艇休闲、竞赛项目;与海洋文化、海洋自然保护区相结合。 2.发展会展旅游,培育高端旅游市场。有关部门要推动会展与旅游有机融合,在管理体系、营销推广、客源预测、配套服务、场馆后续使用等方面实现利益互补、联动发展。 3、大力发展高尔夫运动,带动厦门高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让高尔夫成为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建议在海沧、同安、翔安等偏远荒山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鼓励私营和台资、港资企业投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国内和国际高尔夫赛事将在厦门举办。 4.推进区域旅游中心建设,打造城市“大旅游圈”。建议进一步落实以赣州至厦门红色旅游线路为核心的旅游合作规划。以厦门为平台,联合泉州、漳州、龙岩等城市,与武夷山成立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打造厦漳泉2小时旅游圈。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