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区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我国山清水秀的地方很多。示例:

1.河南白云山

河南白云山,位于嵩县南部,是著名风景区。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216米。 1993年开业,在《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白云山被评为“媒体大众组”排行榜第一名。

2.四川九寨沟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该地区还是中国著名风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ge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3.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紫禁城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安徽黄山

黄山市隶属于安徽省。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素有西南“三省之纵”之称,与景德镇市、婺源市接壤江西省开化县,东南与浙江省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接壤。安徽省宣城市东北的绩溪、旌德、泾县。西北与池州市石台、青阳接壤。 ,东部毗邻县城。 1987年,惠州建制撤销,以境内山名“黄山”设立地级市。

5.贵州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就是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又称“黄阁树”瀑布或“黄觉树”瀑布。因当地广泛分布“黄阁树”瀑布而得名。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科布河下游支流大浜河白水河水系的一段。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大的一级瀑布。 ,是世界著名的瀑布之一。它以其强大的水流而闻名。瀑布高度77.8米,其中主瀑布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布顶部宽83.3米。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侵蚀裂隙瀑布。

6.云南丽江

丽江历史文化古迹众多。比较有名的就是丽江五大寺,分别是文峰寺、富国寺、普济寺、玉峰寺、智云寺和北岳寺,白沙古建筑群、三圣殿、龙泉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藏族文化的特色影响。丽江还荣获国家级丽江玉龙雪山称号田风景区。景区内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和众多的古刹;有海拔5596米雄伟的玉龙雪山;有举世闻名、最深最险的虎跳峡;石鼓,被誉为“长江第一湾”;以高山植被和丹霞地貌奇观为主的老君山、黎明等大面积地质景观……此外,丽江还有以纳西族为主体和白族、傈僳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民族风情和文化。丽江也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东方瑞士”。

7.江苏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又名“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他们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近处复天下”的美誉。中国园林文化的引领者和骄傲,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8.新疆喀纳斯

喀纳斯风景区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黄金地带,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始终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被誉为“人间净土”。

9.上海外滩

外滩(英文: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该地区被划为英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货市场的真实写照。o 老上海租界区和整个上海现代化城市的起点。

10.江西庐山

庐山市,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县级市,原名星子县,隶属江西省直辖,由九江市代管。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市。两个县级市以风景名胜命名。

2.地理与文化景观

景观地理学中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河流水文特征。

3.地名、人文景观研究

考察调研、询问当地村民

4、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教材分析

旅游是人们休闲、娱乐、探亲访友的旅游方式或商业目的非定居旅行的总和以及发生的所有关系和现象正在旅行。

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产生的、具有游览观光、休养、娱乐、体育等作用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可以是单一要素,也可以是单一要素组合。 ,也可以以某种要素为主要要素,辅之以其他要素,形成旅游资源。

地理景观——山地景观、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景——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流、冰川、沿海地区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天体景观——适宜疗养的气候和特殊的天象,如泰山日出、云水潭等庐山的云海、黄山的云海,以及其他可遇而不可求的现象。峨眉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比较频繁。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古今人类创造的、能够吸引人们从事旅游活动的物质实体,或者神话传说等。以传说、神话传说为载体。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看得见、感性、可感知的特殊民间仪式。

宗教文化资源

: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以旅游为主的宗教建筑艺术,如祭坛、庙宇、寺院、寺庙以及带有个人神的大型宗教建筑。雕像以及装饰品,sc赠送给他们的雕塑、壁画、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品本身所创造的宗教活动场所。例如,各宗教的神职人员传教求法,也有大量的现代游客专门参观宗教寺庙、道观,求神拜佛。

城乡风光:

视觉形象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现代都市风光、清新纯朴的田园风光、古镇古村等。

< p>现代人造设施

:有特色、有规模、有特殊意义和影响的大型工程和文化设施。

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文化赛事:

美食购物:

包括各种特色当地美食、特产、特色市场和名店等.旅游资源分类

2.划分依据旅游活动内容

旅游欣赏类型:

旅游资源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遗址、园林为特点,主要包括现代城市景观、山水田园、以及以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

知识型:

主要关注文物、博物馆展览、科技、自然奇观、精美文艺作品等。

体验式

休闲型:

主要以民俗风情、社会时尚、节日、风味食品、宗教仪式等为主。

休闲型:

以文化、旅游为主。体育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工乐园等。

3.以旅游活动性质为分类标准

观赏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休息(疗养)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和特别的旅游资源。

4.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按照旅游资源的传统概念,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美食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和手工艺资源,

◎按照现代旅游产业资源概念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旅游资源、度假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滑雪登山、探险旅游、狩猎等特色旅游资源,以及美食、教育、医疗等特色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q分类旅游资源质量与水平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发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价》国家标准。根据旅游资源质量、旅游交通、游览观光、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年游客人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我国旅游区分为一、二、三、四级水平。 。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质突出,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大意义,或者资源具有珍贵、稀有、特有的程度它们在该国是独一无二的或罕见的。景观。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质优良,历史悠久价值、科学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性,或者其资源珍贵、稀有、奇特,是国内独有或者罕见的景观。 。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质突出,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中具有代表性,或者资源珍贵、稀有、独有。它们在该国是独一无二的或独一无二的程度。难得一见。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质突出,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大意义,或者资源珍贵、稀有、独特。它们在该地区是独一无二的或独一无二的。难得一见。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5.地域文化与城市和乡村景观

。华东地区是政治上的划分,而不是人为和自然上的划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行政区,当时是一级行政区。 1954年撤销。其中,华东行政区所辖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台湾。管委会设在上海。当时江西省属于中南行政区。

1961年,中央设立华东经济合作区,不属于行政区划。是全国六大经济合作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等地。 1后取消978.

如今,“华东”仍被用作地区名称,名义上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台湾省。福建省和台湾省成为华东和华南两个概念的重叠地区。虽然在某个时候,福建和台湾名义上被划入华东地区,但实际上福建和台湾却属于华南地区。两省在文化、人员流动等方面均趋向于华南板块。尤其是福建省闽中、闽南地区的华侨文化与广东省西江流域(广东省)、东江流域(会甲)的华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海岸(潮州)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表现特征;国家普遍重新福建、广东为重点侨乡。其中,台湾省因其特殊性,在全国排名垫底,一般不纳入统计数据。

华东地区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面积79.83万平方公里,2010年底人口3.93亿,占全国的29.3%。 2009年GDP为136345.28亿元,占全国的39.7%(以上数字不含台湾省)。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科技水平最高的经济区。轻工、机械、电子工业占全国主导地位。铁路、水运t、公路、航运四通八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在中国的领土上,华东地区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既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不仅有壮丽的自然奇观、名山大川,还有著名的人文景观、著名的园林、著名的风景。中国东部以其美妙的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诗人和作家。

6.基于区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与分析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指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体现出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由于社会文化、宗教等原因而形成的。要求,以及由环境影响和周围环境组成的独特景观onment。

人文景观最重要的表现是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特色体现在城堡、宫殿、各种宗教建筑景观上,具有历史意义。

文学定义:

【定义1】人文景观是指由历史形成的、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有关的景观。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轶事等。人文景观是社会、艺术和历史的产物,受到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的印记。具体包括历史遗迹、文物艺术品、民俗风情等旅游活动。

【定义2】人文景观是指文物古迹、宗教胜地、民族风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古迹。据《三国·魏《书豪记十八记》:“庞德常骑白马羽(关羽),军中称其为“白马将军”,皆惧之。”

[定义3]所以-所谓文化景观,是指主要以人类事件和人文因素为基础的、可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成果的景观。

[定义4]人文景观是指旅游资源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价值。文化景观给游客带来的是形象美与意境的统一。1.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特殊的历史、地域性、民族特色或异国他乡的特殊情感。

7.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简介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指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某个特定区域的今天还在玩。它是特定地区的生态、民俗、文化遗产。传统、习惯和其他文明表现。它与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环境融为一体,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一要素,也可以是多重要素。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却相对稳定。例如: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环境中文化与环境相融合并以地域为标志的独特文化。它是独一无二的。特色1.方言文化;

2.饮食文化; 3、民间信仰; 4.建筑; 5.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形成 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件事情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尤其是在交通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不同自然环境产生的文化差异很难消失,会长期保存下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你看,这么大的一个区域,包含了很多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高一是世界屋脊在中国。我去西藏这样的地方,有的县海拔都快4000、5000米了,但还是在那里。低的是我去吐鲁番的时候,海拔是-100米。低于海平面许多米。有山脉,但也有大片平原、峡谷,你看,还有盆地、沙漠、丛林,是土地和各种不同的景观。那么在这样不同的条件下,它的物质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也不同,气候也不同。一种文化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它的物质基础。当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例如,我们谈到建造住宅时,不同地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是不同的。 ,如果一定要一样,做不到的话怎么办?这很重要。所以自然条件不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8.区域文化景观保护研究电子

截至目前,我国1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总数和覆盖范围均居世界第一类型。首先,它已成为点亮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提升了世界农业文明,也为全球生态农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这些来自中国遗产地的丝绸制品、桑叶茶、生态稻米和特色农业文化展览展示,再次展示了中国农业文明,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的魅力。 15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地(GIAHS)带您领略壮丽美丽的中国。

1.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6月)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田”之称。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青田县志》中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田鱼有红、黑、杂色,土人养于稻田、圩池”。水稻为鱼类提供遮荫和有机食物,而鱼类则耕田除草,松土肥土,提供氧气,吃掉害虫,维持系统自身循环,保证生态平衡。

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之一,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遗产。

2.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系统(2010)

红河哈尼梯田系统于2010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辖区包括元阳等4个县攀枝花新街镇、小新街、嘎娘、牛角寨、红河宝华、甲寅、乐余、绿春三盟、大水沟、锦屏阿德波、马安地等12个村镇,梯田总面积约5.47万公顷,有1300多年的开垦历史。哈尼梯田拥有独特的灌溉系统和奇特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集河流、梯田、村庄、森林为一体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3.江西万年稻作体系(2010)

江西万年稻作体系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的万年县境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在县城东北部大源镇群山环抱的仙人洞里,发现了距今一万年的水稻植硅体标本。这一发现为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的原产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证据,万年又被称为水稻的原产地。米。考古界认为它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之一。 2010年6月,江西“万年稻作文化体系”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2011)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广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地区是丘陵地区。当地侗族是古代百越族之一。他们曾长期居住在东南沿海。因战乱,迁徙至湘、贵、桂边境地区定居。虽然远离江海,这个民族仍然长期保留着“饭、汤、鱼”的生活传统。稻鱼鸭制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最初源于灌溉河流的溪流ce 字段。稻田里生长着随溪流而来的小鱼。秋天,侗族人民一起收割稻米和鲜鱼。长期传承下来,演化成稻鱼共生系统。后来,他们适时将鸭子放生到稻田里,当年就收获了。米鱼鸭。 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体系(2012)

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古玉兰化石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以普洱市为中心的澜沧江中下游少数民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民族茶道、茶艺、茶文化等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以及茶的习俗。

普洱市作为中国的一处作为普洱茶的起源地,拥有40多个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7.8万亩,其中包括树龄2700年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古老的人工栽培古茶树。面积1,178,000英亩。还有茶园和距今3540万年前的阔叶木兰化石。这些都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茶树资源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

2012年8月,“云南普洱古茶园及茶文化体系”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6、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体系(2012)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体系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这里有美丽的山川河流和无边的沃野。它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汇处,有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有“旱作农业的发祥地”的兴隆沟遗址。兴隆沟的考古发现证实了粟、黍的种植。已有八千年历史。

敖汉旗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杂粮生产是其主导产业。盛产黍、小米、荞麦、高粱、杂豆等绿色谷物。其中,小米是最大的谷物作物。 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批准敖汉旗旱作农业制度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7.河北省宣化市传统葡萄园(2013年)

宣化市传统葡萄园宣化公司位于河北省宣化市古城,具有130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宣化传统葡萄园仍采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法。漏斗式框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框架样式,因其框架呈漏斗状,呈放射状向上倾斜30~35°而得名。 “内方外圆”美观独特的漏斗架,适宜观赏、乘凉、放松,独特的漏斗架造型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013年,成为全球首个都市农业文化遗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地。

8.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2013)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绍兴市中南部的会稽山山脉。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平方公里,有健壮香榧树10.5万株,其中百岁以上古香榧树7.2株。共有树木一万多棵,其中数千棵树龄超过千岁。两千多年前,绍兴先民就人工选育野生香榧树嫁接,培育出优良品种香榧。由于人工嫁接栽培,现存的香榧古树很多基部都有明显的“牛腿”嫁接痕。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依然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育种嫁接技术的“活标本”。 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9.陕西省佳县古枣园(2014年)

佳县古枣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洼镇泥河沟村省、“中国红枣名镇”。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各龄古枣树1100多棵。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第一枣村”。

郏县已有3000多年的枣树种植历史。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一直被人们视为“救命之树”、“铁杆作物”。源远流长、浓郁的红枣文化气息渗透到郏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枣树具有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壤和养分等生态功能。黄河沿岸坡地,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尤为重要。

10.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系统(2014)

茉莉花原产波斯湾,汉代传入中国,定居福州。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聪明的福州人将西方的茉莉花与东方的茶叶相结合,创造出了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着共生共荣的不解之缘。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孕育了清香幽静的茉莉花和醇厚清淡的山绿茶,也造就了精湛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术。尤其是闽江两岸种植的茉莉花品质最好。 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体系”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1.传统江苏兴化垛田农业体系(2014)

兴化地处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自古地势低洼,湖泊纵横,历来水满。食物。受洪水影响。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堆土,逐渐形成叠田,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方法。

夺田的传统农业制度是在湖泊、沼泽地里堆土成堆,在堆上耕种,既可以抵御洪水,又可以美化景观。大的有二三亩,小的有几厘米、几厘米。田野四面环水,互不相连,就像海上小岛的平台状高地。多田物产丰富,独具特色。面积目前有6万多亩,分布在垛田、岗谷、黎中、周芬、西家o、临湖、沙沟等镇。核心区为夺天镇。岗谷乡千亩田地和千岛菜花风景区。作为我国湖泊、沼泽地区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景观。 2014年,年兴花夺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甘肃迭部扎嘎纳农林牧复合系统(2018)

嘎纳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伊瓦乡,距离28公里来自迭部县。早在3000多年前,畜牧文明的萌芽就出现在这里。蜀汉时期,名将姜维在这里引进了先进的汉族农耕文明。吐谷浑时期,汉族农耕文化与藏族游牧文化相互融合。明清“杨土司”时期历朝历代,农林牧复合体系逐渐发展起来。

农田、河流、房屋、寺庙与周围的山林草原相互映衬。农林牧业循环复合,使扎嘎纳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游牧、农耕、狩猎、伐木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独特的生态区位促进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扎嘎纳农林牧复合体系。

13.浙江湖州桑园鱼塘系统(2018)

湖州桑园鱼塘系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部。目前有6万亩土地桑树地和15万英亩的鱼塘。是我国传统桑园、鱼塘系统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湖州桑鱼塘体系的形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千百年来,该地区劳动人民发明发展了“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粪养鱼、鱼粪施塘”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 、塘泥采桑”,最终形成了种桑与养鱼相辅相成,桑田与池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江南水乡典型的以桑为主的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

14.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山东省(2018)

山东省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位于山东省夏津县西南部黄河故道范围内。德州市.遗产总面积33000余亩。夏津县桑树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最盛时,夏津有桑林8万亩。史书记载:“此地树木茂盛,树可攀二十余里”。

在平原地区,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树群落是非常罕见的。但由于古桑树历史上多次遭受灾害,遗址内仅存古桑林1500余亩,其中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桑树12000余株。

15.中国南方山区的水稻梯田系统(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哈克梯田)湖南新化紫雀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2018)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尤溪联合梯田是中国发掘最早的大型古梯田之一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自宋代以来,村民们团结起来,使用木犁、锄头等工具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险峻的金鸡山上创造出神奇壮丽的梯田,成为数百年来村民的主要生存方式。 。梯田横跨整个中高山区的连河、连东、连南、连西、东边、连云、云山、下云8个建制村。最高海拔近900米,最低260余米,垂直落差600余米,面积10717亩,规模宏大。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崇义客家梯田位于赣南最高峰齐云山脉,总面积3万亩。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海拔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有62级梯田。大多是只能种植一两行农作物的“带丘”和“蛙跳三田”。片。它是“中国三大梯田奇观的‘美丽天梯’”,并被上海世界基尼斯认证为“最大的客家梯田”。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西部山区。它们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紫鹊界梯田为中心,共有梯田5.6万余亩,其中连片梯田集中在2万余亩,海拔500米至1100米不等。紫雀界梯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它们是我国苗、瑶、侗、汉等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们是山地渔猎文化和稻作文化的融合。这些历史遗迹也是古梅山地区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距桂林市77公里。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梯田群,共有水田223976.85亩,坡度超过6°。 96%分布在龙胜海拔200米至1450米之间的各个乡镇和村庄。当地有100余亩连片梯田320处,2000余亩连片梯田9处。其中,龙脊地区连片梯田数量达到10734亩。龙胜梯田高差较大,最高可达1100多级,连片梯田最大高差超过860米。线条流畅、自由、流畅;规模雄伟、壮丽,有“天下梯田之冠”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