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游记书籍

1.游记

作者:春风杨柳更新日期:2013-01-05

2.超越视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图片集)

作者:国家地理杂志出版者:中国旅游出版社更新日期:2012-02-22

3.撒哈拉之泪:三毛传

作者:朱云桥更新日期:2012-12-28

4.印度的诱惑(全文)

作者:海帆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更新日期:2012-12-20

5.一个小气姑娘的欧洲旅行日记(570欧还可以游西班牙、葡萄牙)

作者:小米的森林 出版:万卷出版社 更新日期:2012-12-07

6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作者:新世纪图书公司出版者:科学出版社更新日期:2012-12-07

7.隐秘——西藏秘境大时光之旅

作者:行者六九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更新日期:2012-12-07

8.尼泊尔(微笑星夜)

作者:曹操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更新日期:2012-02-22

9.去最幸福的四个国家幸福(国家地理记者丹·比特纳代表作)

作者:【美】丹·比特纳出版者:中信出版更新日期:2012-12-07

2.国外游记书籍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好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分为四册。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主人公格列佛,一位英国外科医生,以及他周游“小人国”、“大人国”和“飞岛国”的冒险经历。

全面讽刺和批判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批判了当时议会和司法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英国人的反叛精神。工作人员。 ,具有鲜明的民主思想特征。

作品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讽刺尖锐,语言质朴,措辞简洁。本书将虚构与真实细节完美结合,具有深厚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它是英国文学史上开创讽刺传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3.欧洲游记

本书是朱自清1931年留学英国,游历欧洲,回到中国后所写的作品。全书共收录11篇游记,其中《西游书信》为附录,记述了朱自清游历欧洲的经历。 ,再现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欧洲国家的风景和民俗。

从圣马可广场的钟楼上望去,到处都是一簇簇的鲜花,一片片在碧波荡漾中。在远方从此,水天相接,一片广阔。这里没有烟尘,天空洁净;在温和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透明。中国人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初夏从北欧赶来的人,在这里仍能清晰地看到春天的背影。海水是那么的绿,那么的浓烈,它会带你去你的梦想。

4.北欧旅行书籍

《行者无国界》是余秋雨的旅行随笔,记录了作者在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旅途中的全部感受。这是一本考察西方文明的散文集。本书分为南欧、中欧、西欧、北欧四卷,共80篇文章。余秋雨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成熟,能够将古典传统与现代文明、个人自由与社会伦理融为一体。”

余秋雨荣获2002年中华文明奖凭借《无国界行者》获得 iwan 白金作家奖。

5.欧洲旅行小说

拜伦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柴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反暴政、反侵略)第一章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经历,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我的主要兴趣是风景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辉煌的过去,感叹其如今的懦弱,希望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 抒情英雄的形象超越并最终黯然失色。致敬滑铁卢战场,歌颂拿破仑的命运,批判神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卢梭。

第4章 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清晰起来他以对自由的崇高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争取独立。雨果(法国浪漫主义的将军和领袖),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的生平和创作:《柴尔德·哈罗德游记》(1812-1818)。柴尔德形象的意义:一个忧郁孤独的流浪者,“世纪病”家族的一员,反映了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失重感。

6.读欧洲游记的感想

朱在这篇游记中说,瑞士海拔5000多英尺的安静的利基山上有一些悠闲的牛群。有时他们真的堵车,人们“我花了很长时间对他们大喊大叫才把他们哄走,但没人着急,他们只是微笑着就走了。”读者看到这里,不禁“微笑”。这个笑容传达了一种心境:感觉自然可爱,难得找到一份宁静与安宁。悠闲的心情。

旅行、写游记,似乎需要这样清晰的心态。避开尘世的喧嚣,淡泊世间的功利,静静地行走在山水自然之中,或许能够超越种种限制,真正聆听天籁大地的声音,吸收山水之灵气。当我读到《瑞士》这篇文章时,我可以暂时抛开荣辱功利,投入到文字之中。 在那种“忘我”的状态下,我仿佛瞬间变得干净、聪明起来。

在一篇散文中创造出这样的意境并不容易。以朱先生的《瑞士》为例,我认为它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思而成的:

第一,作者平易近人的态度。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炫耀,不故作世故。与读者的心相连。艺术文章开头说:“瑞士被誉为‘欧洲公园’,一开始我以为只是这美丽的风景;到了那里才发现,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似乎除了美好什么也没有。”风景。”从平凡到惊讶,一句话更进一步,一步跟进,然后慢慢地,又从惊讶到平凡。惊喜也是普通的惊喜。一开始就为本文定下了基调。然后他说:“游山的滋味,确实比游湖的滋味更好。”他还说,“看风景流连忘返是优雅的,但眼花缭乱地看到过去,新的境界层出不穷,仍然充满喜悦。”这些都是顺应了游客的意愿,基于游客喜欢变化、喜欢惊喜的普遍心理而说的,让他们感到身临其境,让人产生亲近感。时间这也应了那句古话:文学似乎只看山不看平。

第二个是哲学。散文中的哲学也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一种到达终点的理解。王安石在《宝蟾山行》中感叹“天下奇观奇观,往往都在险要偏远的地方,而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使得这篇文章厚重且发人深省。本来就到此为止就好了,但接下来他又接着长篇大论地讲了“故无去无以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是一种负担。毕竟是政治家的作文,带着启蒙思想。我觉得游记里的诗词哲理只适合理解,不适合文字。更好让读者在阅读时有所推论,有独特的理解和回味那里,这里,现在。一旦作者或者别人指出来,就会觉得多余,走样,吃力不讨好。在这篇文章中,朱老师谈到了“磨孔”、“磨石”、“死亡之舞”、“承载万年历史的沉默的石头”,以及美国的实用价值游客们,它们都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但都是感性与理性的无缝相遇,没有任何强加或刻意的痕迹。

三是口语化的写作语言,是口语与优美文笔相结合的雅俗文体。精致典雅,古朴含蓄,却有着宏伟的背景。比如“也是古老的”、“无论怎么看都不会穷”、“让爱游山玩水的人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就是口语,以及“疏散并分散”。有盖的房子es”、“沙沙流淌”、“绿油油的”,有一种优美的动感,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说一下文章的结构。这篇游记是根据旅途中,但细节各有不同,选择也很严格。总结起来,我游览了三个湖:卢坎湖、焦湖、森湖。这才想起叶圣陶先生后来写的一篇《游三湖》的文章,但他游的是中国的湖而不是瑞士的湖。

7.有关欧洲游记的书有哪些?

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主要有法国启蒙文学、英国启蒙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18世纪文学

国外名

启蒙运动

起源时间

18世纪

阐释

启发

包括

法国启蒙文学,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德国民族文学

简介

“启蒙”:

(1)启蒙,原文是“启蒙”的意思。

(2)启蒙知识分子认为,起初,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凭理性生活,人人幸福,一切顺利。然而,随着封建文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发展,原有的永恒理性和和谐幸福被破坏了。于是,社会变得黑暗,人们的心灵变得愚昧和麻木。因此,要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让每个人都幸福,首先必须用永恒的理性和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彻底铲除专制存在的土壤。 - 对世界的无知,彻底破除统治者和宗教迷信制造的无知我们的谎言使世界瘫痪;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在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努力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和建立在自然人权基础上的理性国家。斗争。

(3)启蒙论本质上是夺权论(为什么夺取、如何夺取、夺取后做什么);启蒙运动本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先于新兴资产阶级从封建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的理论。舆论的大准备。

概述

英国

1.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人、温和的启蒙作家,被誉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对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典型的英国商业资产阶级,歌颂积极进取的精神资产阶级的权利。鲁滨逊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创举,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美术方面,采用第一人称主角自述,描写真实,语言朴实。笛福因其对小说的创造性发展而被授予“小说之父”的称号。

2.斯威夫特的代表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通过奇幻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讽刺和批判了英国的政治、法律、议会、党派纷争和哲学。尤其是对于代表贵族利益和代表大资本的保守党来说,生动地揭露和辛辣地讽刺了辉格党争夺权力、与无产阶级利益相互攻击的丑恶状态。全书生动有趣,充满童话色彩以及深刻的反讽、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斯威夫特开创了英国文学的讽刺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菲尔丁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代表。代表作《汤姆·琼斯》是欧洲文学一流的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小说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人生经历和爱情曲折,概括地描述了18世纪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和虚伪。菲尔丁将英国和欧洲的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的形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十九世纪。

4. “感伤主义文学”:(1)1860年代至1880年代末英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不得不依靠艺术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对现实的逃避。 (2)感伤主义文学思潮使欧洲在文学形式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强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也可以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 (3)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受为载体,与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射相融合的叙事方式。感伤主义因斯汀的小说《感伤之旅》而得名。

5.前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伯恩斯和布莱克。伯恩斯是一位农民诗人,他的诗质朴、自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法国

1.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书信》《波斯人》是一部书信体哲学小说,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法国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上层阶级的傲慢和种种恶习。作者还描写了波斯贵族的里屋生活,谴责了违背人性、毁灭人性的一夫多妻制和宦官制度,塑造了敢于反抗暴政的罗克珊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叛精神。封建思想。尖锐的讽刺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它是18世纪哲学小说的开山之作。

2. “哲学小说”:(1)哲学小说是法国启蒙时期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类型。 (二)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各方面的描写,融叙事、议论、抒情、讽刺于一体,表达作家对政治、法律、道德、文学的启蒙观点,富有哲理。 (3) 斐罗哲理小说有:《波斯书信》、《拉莫的侄子》、《老实人》、《无辜者》、《爱弥儿》等。

3.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老实人》是他最好的哲学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王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最后一句名言“栽好我们的花园很重要”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

4.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法国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修女》、《拉莫的侄子》和《宿命论者雅克》三部哲学小说。

5.狄德罗的《拉莫的侄子》是一部对话式的哲学小说。主人公拉莫的侄子是个“怪人”,是“阿罗的混合体”。高贵与卑鄙、聪明与愚蠢”,是一个有才华却甘愿堕落的畸形儿的典型。马克思称这部小说为“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其为“辩证法的杰作”。 /p>

6.“戏剧”:(1)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2)戏剧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教育作用戏剧的风格,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用散文描述真实的社会斗争和人民日常生活,以第三阶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角,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等。

7.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学小说。书中的各种教育主张和措施都是根据他的思想提出的。 “ret”的哲学思想晚年写的《自白》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不仅为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而且为教育学和心理学提供了“研究人的第一本参考资料”。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露易丝》堪称情感小说。该作品让读者从公开的情书中得出结论:圣普勒与于莉之间的爱情纯洁高尚、真挚而志同道合。冷酷的社会现实摧毁了这朵爱情之花。展现了作者激进的反封建精神。

8.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

9.《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武打喜剧。伯爵追求苏珊娜,试图为农奴新娘恢复贵族的“初夜权”。长期的放弃,造成了全剧的矛盾。它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腐败,赞扬了第三阶层的聪明才智,反映了第三阶层对贵族的胜利。

德国

1.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和民族文学的创始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2.莱辛的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了诗歌与绘画的界限。他认为诗歌表达的是连续的行动,是性格形成的过程;而绘画和雕塑只是人物。因此,完成或包容的时刻,诗比画更有表现力。

3.莱辛的公民悲剧代表作《艾米莉亚·加洛蒂》,通过艾米莉亚和女儿的“抵抗”行为,描写了贵族的暴政和公民的软弱,表达了德国公民的不满和反抗。

4. “狂野冲刺莫vement”,即该运动的思想和艺术特征:(1)1770年代和18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文学运动,这就是狂野奔腾运动。(2)一大批文学青年,受英法启蒙思想影响,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解放个性,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尊重自然和自我。(三)名称由来出自克林格尔的同名戏剧《速度与激情》,理论代表是赫尔德与歌德合着的《德国的风格与艺术》,代表作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德国的风格与艺术》。 《少年维特之烦恼》。(4)席勒和歌德参与了这场运动。

5.《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费迪南德和路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关于公司三等平民与特权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第一部带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带有政治倾向的戏剧”:(1)剧本勇敢地将当时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戏剧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老百姓一边,维护老百姓的尊严,谴责权贵。

7.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称“魏玛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晚年的席勒和歌德。

8. “魏玛古典时期”即魏玛古典主义德国文学的繁荣:(1)1790年代是德国文学史上“魏玛古典主义”的繁荣时代。席勒和歌德都被邀请到王子魏玛的平等经过10年的合作,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形成了(2)。德国古典文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继承启蒙运动的优良传统,实现“人文主义”的最高理想。 (3)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义,主张通过美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人格;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以“高贵的朴素、宁静的伟大”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完整、和谐。 (4)歌德、席勒的一系列作品和论文促进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形成了18世纪欧洲文学的顶峰。

歌德

1.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其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2。歌德的抒情诗是德国现代抒情诗的开端。诗歌的特点:(1)歌颂自然,(2)讴歌爱情和友谊,(3)暗示对专制和暴政的强烈不满,(4)充满积极健康乐观的精神。如《五月之歌》、《相遇与告别》等。

3. 《维特》:这就是为什么歌德的书信体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作品? (1)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毫无价值,精神崩溃自杀了。 (2)维特是时代的觉醒者,是对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的专注来反抗,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德国现实的丑陋。他的悲剧就是时代的悲剧。 (三)也正因如此,它感染了各地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世界上有同样疾病的人。他们在其中找到共鸣。很多人不仅模仿维特的衣着,还模仿维特的自杀,暂时形成了“维特热”。

4. 《浮士德》的素材和创作过程:(1)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传说他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以寻找新的生路。 (2)整个构思过程历时近60年。歌德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故事进行了全面改造。他一方面强调了浮士德形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改变了原故事的悲剧结局,赋予了浮士德传奇新的意义。 。全剧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讲述了他探索生命本质的一生。

5. 《浮士德》的情节和结构:“基本情节可以是概括为:一幕前奏,两场赌局,一生追求,五幕悲剧。 ①《天国序曲》是全剧的开头,也是全剧的思想纲要。 ②天帝与魔王的第一个赌注是“世界观、人观”——人能否实现人生理想、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第二个赌注是对魔鬼梅菲斯特的“浮士德对生活是否满意”。 ③一生的追求,五幕悲剧:追求知识和知识的悲剧;追求感官和爱情的悲剧;追求权力和权力的悲剧。政治的悲剧;追求美与追求美的悲剧;追求事业与事业的悲剧;心灵的悲剧。线,各部分密不可分,其庞大而复杂的内容是由一个内在因素维系起来的,并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他的内在因素是浮士德精神发展的历史。诗剧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出他探索生命真谛的人生经历。

6.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作品。其主要思想价值是诗剧意义:(1)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弘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促进摆脱中世纪的愚昧,战胜人性的内在和内在。外部矛盾造就了资产阶级理想国度的启蒙思想。 (二)诗剧肯定创作和劳动,要求人们“每天探索生活和自由,才能享受自由和生活”。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人生就是追求,追求的过程是循环的。 (三)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前进的路上,人会克服一种或另一种障碍。但你最终会找到生活的真相。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也就是说,人总是与外界发生冲突,失败和灾难在所难免,但主人公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他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的基础。性格。

7.梅菲斯特是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其形象特点:他是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他在诗剧中以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梅菲斯特是生活中愤世嫉俗虚无主义的典型例子。他是情欲的化身,是“恶”的代表。他也是一个象征性和寓言性的形象。

8.歌德的世界意义:(1)歌德是德国伟大诗人,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戏剧和小说,成为德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代表诗剧《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世界、关于人生的作品。它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诗剧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类一直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之中,失败和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主人公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他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歌德在《浮士德》中揭示了生命的真谛:“你必须每天都发展生命和自由,然后你才能享受自由和生命。” (3)歌德首先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推动了全球文学一体化的进程。

8.欧洲游记是谁写的?

它让西方人了解东方并对东方充满向往。这一切从而为资本主义的扩张提供了对象。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史书中虽然偶尔提到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但都是含糊不清的。在阿拉伯历史学家和旅行家留下的众多记录中,有不少提到中国的内容。这些记载陆续流传到欧洲,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和东方仍然非常陌生。

中世纪晚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十字军东征的展开、新公民阶层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出现,新的机遇出现了。带来了历史的发展。公民开始进入史学领域,世俗志、都市志、世俗人物传、游记也相应出现。其中一些作品是关于东方文化的其中,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又译《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邦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吉拉库拉·波罗和叔叔马修·波罗都来自威尼斯。富商们,他们在把马可波罗带到中国之前都来过中国。

1271年,马可·波罗与父亲、叔叔一起出发前往中国,并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和林。从1275年到1292年的17年间,他们的父子、叔叔与侄子一直生活在元朝,担任客卿,深得忽必烈等人的青睐。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除了主要在京城任职外,还经常奉命巡视各省或出使海外。据说,他还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并在东南各地居住多年。三年了。

1292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叔奉命护送元朝公主阔阔镇远从海上嫁给波斯汗王(即旭烈兀继承人伊尔可汗),并他们得以西行,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他们因从中国带回的大量金银财宝和奇物而在威尼斯致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他的国家对抗其商业敌人热那亚的战争。他在海战中战败被俘,被关进热那亚监狱。作为一位见多识广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意大利早已家喻户晓。因此,他在监狱里也受到了优待,经常被要求讲述自己在东方的一些见闻和经历。也许是因为厌倦了一一回答,他将自己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的所见所闻口述给了一位名叫鲁斯蒂亚诺的狱友。一位写作大师,他用的是当时欧洲比较流行的词语。他用法语写下来,就有了后来的传世之作《东方洞察》。

《东方洞察》被称为“世界一大奇观”。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马可波罗东渡途中所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亚美尼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中亚、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风情。

第二部分:描述元朝初年的政治事务和忽必烈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描述大汗朝廷和北京、西安、南京、洛阳的威严、开封、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繁荣发展。

第三部分:介绍一些与中国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朝鲜、缅甸、越南、老挝、暹罗、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和斯里兰卡。此外,还提到了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

第四部分:讲述蒙古汗国之间的战争以及成吉思汗死后俄罗斯的局势。

《东方洞察》广泛介绍了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情况,为欧洲知识界开辟了新天地。例如:描述了当时中国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繁荣,记录了中国完善的邮政制度和昌平仓制度,还提到了中国已经使用的纸币(交子)和烧制用的“黑石”。这些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都是极为新奇的,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因此一经问世便不胫而走,几个月之内就传遍了意大利,并很快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既然是起源由于手稿的流传,在翻译和抄写的过程中难免有得有失,以致出现了50多个不同的版本,因而对“东方知识”的解读也成为一门专门的知识。

《东方洞察》是一部研究中西交通史和世界文化史的重要著作。它的影响是巨大的:14、15世纪的欧洲地理学家绘制最早的世界地图时,主要依靠的是《东方洞察》提供的地理知识;欧洲商人通过它了解了中国和东方的繁荣,探险家通过它进一步激起了前往东方的愿望,其中哥伦布就是最典型的。早年,哥伦布仔细阅读了《东方视听》,并在书页上做了许多注释。 1492年的那次航行中,哥伦布最初是带着南太平洋国王的国书来到中国和印度的。他来到了中国皇帝和他的计划,但他意外地到达了美国。然而,哥伦布本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坚持认为他已经到达了。他经过的大陆是印度,登陆的岛屿(古巴)是日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哥伦布是在马可·波罗的影响下发现了美洲。

然而,马可·波罗在《东方视野》中很少提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文物,甚至没有提到长城和大运河,也没有提到中国已经是一个遗憾的是印刷被广泛使用。

无论如何,马可·波罗是第一个周游东方世界并留下重要文献的欧洲人。从新世界的发现及其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来看,马可波罗1271年的东方之行无异于走出中世纪、发现新大陆的举动。

9.欧洲游记书籍

于光钟先生,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1928年10月21日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他在文坛从事诗歌、散文、批评、翻译半个多世纪。他涉猎的话题非常广泛,被称为“艺术上的一夫多妻论者”。他的文学生涯漫长、博大、深刻。他是一位诗词大师、散文大镇、当时的诗人。著名评论家、优秀翻译家。余光中的欧洲游记散文是《西欧的夏天》。

10、欧洲游记推荐书籍

答案:《欧洲民间故事》、《欧洲神话》、《荷马史诗》。有①三个傻瓜②。玫瑰树③杰克如何碰运气④醋先生⑤退伍军人汉纳福德⑥拉什帽⑦小人⑧杰克与豆茎等。

其中,英国民间故事似乎更多地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风格。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最典型的,花了很多钱叙事技巧的时间。大多数故事总是有一个沉重的主题。历史痕迹、幽灵骑士、殉难的圣人、走私者的爱情、黑龙……

德国的故事总是很有趣,而最有趣的恐怕就是《布拉格王历险记》(或译为《布拉格王历险记》)。 “布拉格国王的冒险”)“明希豪森的奇异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