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兰察布红色之旅

免费。

济宁战役红色纪念公园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包括济宁战役纪念馆、胜利广场等21个烈士纪念设施和旅游体验景点。现为“全国烈士纪念设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爱军人”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国最佳创新景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营业时间:其中,济宁战役纪念馆的营业时间为夏季:周二至周日09:00至17:00(闭馆)周一);冬季:周三至周日09:00至16:00 30(周一、周二休息)

2、乌兰察布旅游指南

《乌兰察布旅游指南》可在乌兰察布市政府官方网站获取。您可以登录网站查看。

3.内蒙古红色旅游

故事一: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员

说起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就不得不提位于西城区小石的村庄,北京胡同里的一座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曾经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

建校之初,学校是一所招收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孩子的民族中学。 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时,更名为蒙藏学校。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暂时停办因经济困难而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

这一年,曾在该校学习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奥诺尔是一名早期学生,广泛动员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学习。 。吉亚泰、多松年、云泽(即乌兰夫)等30余名蒙古族学生赴京学习。

这是当时北京最大的蒙古族青年聚集群体。这些蒙古族青年学生大多出身于贫困家庭,或者参加过一些早期的爱国运动。他们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刻苦。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他们开始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1923年秋,任中共北区委员会领导当时的中国统一党,李大钊先后派邓中夏、赵士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弘扬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亲自走访蒙古族、藏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寻找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是从蒙藏学校点燃的。

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蒙古革命青年中的领导分子多松年、李玉之、孟春、奎碧、吉亚泰、赵成、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林、朱师傅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党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

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年轻的领导者领导群众进行英勇斗争的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难、不畏牺牲,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觉醒。

故事二:齐心协力建设包钢

1959年10月16日翻开《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包钢坚守一号高炉”开铁仪式”的消息。

那一年,在新中国建设急需钢材的时候,包钢正式投产。周恩来总理亲自视察工厂并参加庆典仪式。

1959年10月15日16时,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口开启。一片火光和硝烟中,一股金色的铁流涌出,结束了内蒙古的“徒手”战争。这段历史也为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

当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全国各省区市的人员和大量建筑材料赶赴包头。庞大的交通工具有飞机、火车、汽车,甚至有马车、驴车。车队成为包钢建设初期最壮观的风景。 8万多名企业家齐聚祖国北疆,露天生活,手挽着手,在荒无人烟的海滩上筑起一座钢铁城,在乌兰察布草原上写下“各族人民筑钢铁,筑钢铁城”。白云敖包献宝。”感人的章节。

从第一批铁水的生产到年产数千万吨钢,包钢见证了共和国建设和民族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并用浓墨重彩描绘出“守望相助”的形象

故事三:三千孤儿走进内蒙古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缺粮而陷入困境,3000名年幼患病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善良而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张开双臂。 3000名等待食物的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把他们养在蒙古包里。

当年,草原上的牧民骑着马,赶着车有的还从几百里外赶来,到幼儿园申请收养“农村的孩子”。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有的家庭收养了五六个。 “祖国”回到蒙古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在这些草原牧民的心中,没有“孤独”,只有“亲人”。

几十年来,在草原牧民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健康成长。如今,他们已走进各行各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4.乌兰察布旅游

乌兰察布文化旅游的标志是夏天,人们统称避暑胜地。还有一个最近很受欢迎的火山口。经常路过,看到一些穿着宇航服的人在火山口拍照,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网红必去的地方。当然,夏天也更美。

还有黄花沟草原、骑马、临湖古村、四子王旗蒙古包等。

5。乌兰察布红色旅游景点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

乌兰察布(2张)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是国家首批命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是乌兰察布市和自治区主要草原旅游景区之一。

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

辉腾锡勒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察哈尔右翼中旗克布尔镇以南。

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

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属于乌兰察布市后山区,察哈尔八旗之一。右翼为正红旗、正黄旗驻地。由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阿贵乌拉旅游区、八号岩画岩画旅游区、火山岩四个旅游景点组成地貌旅游区。

苏木山森林公园旅游区

苏木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以南45公里处。

黄旗海旅游区

6.乌兰察布市红色旅游

乌兰察布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崖口,因清初在红山关举行(因呼和浩特市东北大青山麓而得名。

乌兰察布,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39°37′至43°28′位于东经109°16′至114°49′之间,东西长458公里,南北宽442公里,总面积约5.45万平方公​​里。

7、指南乌兰察布红色旅游景点

临湖古赛成人票,临湖古赛门票+观光车+动物园套票,110元。

临湖古赛旅游st片区位于卓资县大榆树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以山水生态资源为基础,以临湖部落文化、红色文化为引领,以休闲体验为核心。该载体以生态养生、养老产业为规范,是集观光、体验、休闲、养老、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知名景观休闲旅游目的地。

8.乌兰察布旅游线路

乌兰察布目前没有5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现有5A级旅游景区6个,但乌兰察布市辖内无一处。乌兰察布市现有4A级旅游景区11个,风景迷人,有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岱海、格根塔拉草原、临湖古赛等景区,有山有水有草原。如果夏季去乌兰察布旅游,这些景点都是不错的选择。

9.乌兰浩特红旅游

成吉思汗庙推荐

成吉思汗庙位于乌兰浩特市北侧含山山顶,含山公园内。地址:兴路82号乌兰浩特市安北大路。该寺始建于1944年,是全国唯一一座供奉成吉思汗的寺庙。这座寺庙是由艺术家内勒设计的。它融合了蒙古、汉、藏三个民族的建筑风格。采用汉族古建筑常用的轴对称布局方法。建筑主体呈方形穹顶,绿帽白墙,具有典型的蒙藏建筑特色。在这里还可以俯瞰乌兰浩特市全景。

成吉思汗庙坐北朝南,底部呈圆形。寺庙呈“山”字形。正中为正殿,高28米。东西两侧为配殿,高16.62米。共有9个尖塔。由绿色玻璃制成。大殿穹顶中央悬挂着一块蓝色长方形匾额,上书“成吉思汗庙”(蒙汉文)。寺庙建筑面积822平方米。大殿内有16根鲜红的漆柱。殿堂正中的大理台上,矗立着一尊高2.8米、重2.6吨的成吉思汗全身铸造铜像。两侧陈列着元代兵器。东西配殿陈列元代服饰、简牍、器物。三大殿的天花板都绘有古老的蒙古图案。正殿和走廊的墙壁上有成吉思汗的格言字画和当代画家斯钦绘制的大型壁画。

成吉思汗庙周围是灰顶白墙,高2.8米,周长1000多米。整个宫廷rd占地面积68000平方米。从殿堂下来有81级台阶。台阶两旁种满了青松、青榆、山杏。东侧有蒙古包。蒙古包前有一个马厩,里面饲养着一匹象征成吉思汗征战英勇的白马,被称为“神马”。西侧有一座东方形、西圆形的房屋,面积200多平方米,与山顶的寺庙完美融合。 。沿着台阶向南走,就看到高大的山门,由三座朱红色的大门并列组成。山门两侧相距30米,有东、西门。

10.乌兰察布红色文化

“乌兰察布”蒙语意为“红色山口”。公元1633年,四子王、茂名安等六个蒙古部落在此聚集结盟。从那时起,第是北方各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 1627年至1636年(清天聪年间)正式定名为乌兰察布盟。

1958年,乌兰察布盟机关由固阳迁至济宁。此时,乌兰察布盟辖18个县级地区:1市、6旗、11县,即济宁市、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四子王旗、土木特旗、察哈尔右翼前旗。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丰镇县、凉城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务川县、卓资县、兴河县、托克托县。萨拉奇县、固阳县、乌东县。此后,撤销乌东县、土默特旗,设立并分离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增设商都县、化德县,增设固阳县、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城里进出,冯镇撤县设市。 1995年至1996年,和林县、清水河县、务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达尔罕茂名县安连连旗划归包头市管辖。

2003年12月1日,撤销乌兰察布盟、县级济宁市,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市人民政府驻在新设立的集宁区察哈尔东街。乌兰察布市设立集宁区。原县级济宁市的行政区域为济宁区的行政区域。乌兰察布市辖原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卓资县。 、凉城县和新设立的集宁区。县级汾原乌兰察布盟广州市,直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