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来青岛旅游(德国在青岛)
嗯,我在德国。整天跳舞的年轻人不知道,但成年人还是很多
每一份历史文献都提到帝国在青岛
2、德国在青岛的殖民历史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使团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3.德国在青岛留下的炮台1897年11月14日,德国侵略军强行登陆青岛栈桥,武力占领青岛。青岛从此成为“殖民地”。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点,700多名德军以借地为名登岸。迅速占领山头要地后,下午3点前向清军发出照会,要求清军撤出努古口、崂山。外部。清军守将张高远限时退至四方村。德国占领青岛后,在北部建立了永久堡垒青岛山以南。南炮台配备4门野战炮,北炮台配备2门野战炮和2挺机枪。山上建有地道洞室,炮台地处高处,与太平山炮台、楚水山炮台形成防御屏障。
1898年11月14日,德国为纪念德国占领青岛,在青岛立碑,命名为迪特里希纪念碑。
1998年,我市将11月14日定为“警报测试日”,以唤起公民国防意识,牢记国耻,居安思危,永葆青春。警钟长鸣。作为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青岛决定每年组织一次防空警报试验。
4.德国在青岛多少年了?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立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建青岛。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使团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京政府收回青岛,并将其辟为商港。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立青岛特别市,更名为青岛市1930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 [138]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最后一个解放的城市,成为山东省辖的直辖市。
5.德国在青岛留下了哪些建筑?青岛中山公园,喷泉和儿童水雕建于1974年。始于德国占领时期的青岛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为了给青岛的外籍人士提供一个优美、轻松的环境,开辟了植物园当时在惠前村。后来德国战败,日本占领清朝后第一次和第二次,他们继续绿化和种植植物园的植物。日本樱花树逐渐使公园初具规模。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主权后,称其为青岛第一公园。国民党时期,为纪念孙中山,更名为中山公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6.德国占领青岛数年青岛德国建筑
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的青岛市区。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德国殖民者侵占胶州湾。次年,他们强行租借青岛,将其改为军商港口。后来被日本占领,1922年被我国收复。残存的德国建筑大部分在今市南区八大关一带青岛市。主要遗址是市南区胶澳德国总督故居。又名总督府、石楼。位于信号山南麓龙山路26号。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城堡式建筑,采用花岗岩建造,建于1905年至1908年。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是一栋四层大型花园式住宅楼,气势雄伟,陈设丰富。南区还有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观海山南坡沂水路11号。建于1903年至1906年,呈凹形,砖石混合结构,红筒瓦屋顶。注重对称,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青岛八大关现代建筑
位于胶东南部青岛市南区南部山东省半岛。它分布在以古关口命名的八条道路上,因而得名。这里的建筑最早是由德国建筑师在20世纪初设计的。后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师相继设计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基本竣工。形成了由20多个国家300多栋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组成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风格、尖顶屋顶的哥特式风格、装饰粗放的西班牙风格等。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会”,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7.锗青岛外资企业青岛高新区外资企业有
日本奥林轮船株式会社青岛办事处
新加坡曼裕(私人)有限公司公司青岛办事处
胶南韩国投资企业
日本济阳青岛办事处
韩国仁川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办事处
Edward ,英国;
Steele,德国;
Lecken,德国;
Rickawe,德国;
Maler Behr,德国;
Maler Behr,德国;
美国泰科;
美国伊利诺伊州;
意大利比琴;
意大利马斯基奥;
庞巴迪、IFE、
杜蕾斯、诺玛、
辉门、大宝等
p>8。德国在青岛有领事馆吗?
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将对山东的主权和利益作出最终裁决发出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并纳入日本与德国签订和平条约。至此,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外交彻底失败。 1月28日中日辩论后,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交了多项关于山东问题的议案,希望以门户开放的态度打破日本对山东的垄断。五国会议讨论山东问题时,美国提出德国在华利益暂由巴黎和会管理、五国共同管理,山东开放后归还中国。商埠。日本多次表示反对。
随后,意大利因未能满足其领土要求而退出和会。日本也趁机威胁,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退出会议。在此情况下,英国、美国、法国先后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并满足日方要求,并于4月30日采取上述措施。5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受权将此决定转达中方代表,中方立即提出强烈抗议。 6日,中国代表出席同盟国会议,并观看了中德和约全文。他们再次提出抗议,并宣称有“义务保留”山东条款。
此后,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9.德国在青岛的权益割让给日本电视剧《觉醒的时代》第22集,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于2007年举行。 1919年名义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同盟国为了战后世界和平与秩序而召开的会议,实际上却是由美、英、法三国主导的分享战利品会议有利于集团利益吃权力。
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同盟国成员,也参加了巴黎和会。派外交部长卢正祥为团长,顾维钧公使、南方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法国公使史肇基、比利时公使魏晨祖协助的五人全权代表代表团赴巴黎。
顾维钧,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被誉为“中华民国第一外交家”。在这次会议上,他为中国的利益辩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弱国无外交,列强直接无视中国利益,直接将本应从德国归还的山东半岛主权让渡给日本。
中方代表最终拒绝在续约上签字行为,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
10.德国在青岛修建的排水系统1.日本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像一座60米深的宫殿。日本是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其免受台风雨水灾害而修建的。该系统于1992年动工,2006年竣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为“五至十年一次”。它由一系列混凝土坑组成,地下河深60米。 (来自:魅力的世界)
东京的“地下寺庙”,走在里面显得好小。作为历史悠久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这是一个独特而伟大的项目。垃圾上没有黑水流淌,也没有各种充满恶臭的腐烂物体。 (来自:魅力世界)
2.法国巴黎:古老的排水渠道。据悉,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出现过因积水而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巴黎的下水道全部位于巴黎地下50米处。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蜘蛛网,全长2347公里。规模远大于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达地面后很快就消失了。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成为巴黎继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之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来自:魅力世界)
古老的巴黎下水道(来自:魅力世界)
3.英国伦敦:舰队下水道成为风景。伦敦今天使用的下水道系统建于 150 多年前。 1810年,英国人开始采用隐藏管道进行排水,改变了城市的排水状况。有趣的是,该机构的成立英国的下水道系统与霍乱疫情密切相关。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1865年工程竣工时,实际长度超过设计计划,达到2000公里。伦敦地下的下水道纵横交错,伦敦的污水全部排入大海。 (来自:魅力世界)
伦敦舰队下水道,这里已经成为伦敦城市探险者拍摄的经典地点(来自:魅力世界)
4.澳大利亚:勘探排水渠。澳大利亚的地下排水道被热爱城市探索的人们称为洞穴。 (来自:魅力世界)
澳大利亚下水道(来自:魅力世界)
5.古罗马:下水道建于2500年。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就要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仍在使用罗马。 (来自:魅力世界)
11、德国在青岛留下了什么地理历史 青岛,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商贸城市之一,荣获“企业家满意奖”。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青岛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2005年,青岛荣获“中国公众最向往的城市”第一名。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主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城市之一开放城市和国际会议城市8个。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是一座独特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度(含岛屿海岸线)87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4。海岸蜿蜒,散布着岬角和海湾。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人。3百万。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和东南季风、洋流和海洋水团的影响,市区具有显着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气温适中,四时分明。春季气温上升缓慢,比内陆晚一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气高凉,降水少;冬季,风大,气温低,持续时间长,但没有严寒。历史沿革 青岛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 6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即墨建城,是当时山东第二大镇。秦始皇之后统一中国后,他曾三次访问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朝时,徐福曾率领一支船队从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步骑山“祭神人角门宫”,并在胶州湾畔的女孤山设立九间明堂,祭天祭祖。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繁华城镇,原名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筑城,标志着青岛建设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使团案”为借口,出兵占领青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军事殖民地青岛的统治。 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就是由“光复青岛”引发的。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成立胶澳商港督办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7月,青岛特别市成立。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1986年,青岛市被单独纳入国家计划,并赋予相当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经济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青岛已形成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16.9%,为1994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三大产业比例为6.5:51.9:41.6。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0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6.34亿元,增长35.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3.06亿元,增长23.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865.91亿元,增长15.8%。 2005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级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194.22亿美元,增长23.1%,进口额136亿美元,增长21.4%。 2005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530个,增长4.4%,合同外资95.45亿美元,增长42.1%。外商直接投资36.56亿美元,增长13.1%。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底,共有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项目142个。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享誉国内外。青岛海域港口众多,幅员辽阔滩涂、土壤肥沃、饵料丰富。这里栖息繁衍着多种水生生物,如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寨鱼、虾、扇贝、海参、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万份)吨)粮食 315.02,其中:小麦 153.55、玉米 147.86、花生 50.39、蔬菜 579.21、水果 73.73、肉类 81.94,其中:猪肉 28.07、家禽 45.55、牛羊奶 50.82 鸡蛋 38.63 作为全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之一中国,青岛拥有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善的基础设施、有保障的人身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奖”。青岛拥有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一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香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七力集团等。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著名品牌企业。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的青岛,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证书。管理奖。青岛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金融从业人员3.5万余人。全市有中资金融机构20家,其中营业性金融机构1180家。机构和储蓄网点;银行类外资金融机构9家,其中营业机构6家,代表处3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各 1 个。本外币存款余额2849.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8.1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232.8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亿元。全市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39个,证券服务部3个;期货经纪公司2家,期货经纪营业部5个。境内上市公司10家(已发行股票11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 12家上市公司合计募集资金124亿元,股票资金交易额563.6亿元;国内有18个好玩的全市设有保险分公司、保险分公司(下设营业部64个)、营销服务部82个;保险经纪公司21家,保险代理公司45家,保险公估公司12家,外资保险分公司2家,代表处3家。全年累计保费收入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2%。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机构。国家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中国海洋大学就坐落于此。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人才辈出的城市。打造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精心打造人才整合高效整合模式集人才、智力、融资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吸引人才、助航功能。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119个,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大学软件控制有限公司、青岛天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人才引进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产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 ;共有5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6名专家荣获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名专家荣获青岛市“琴岛奖”。中国青岛·国际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已举办连续4年以招才引智促招商引资,加快构建高效的“人才(人才)-项目(智力)-资金(融资)”国际化人才创业一体化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项,正式签订合同116个,其中投资项目14个,外资总额9085万美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岸,背靠环渤海经济圈。是建设“大青岛”战略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点。开发区成立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该区的世界最大亿吨级港口前湾新港,拥有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和连接世界各地的100多条远洋航线。开发区努力营造适合现代人们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32平方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等称号。 2004年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投资总额超过9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多家在这里投资了50多个项目。开发区围绕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建设,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 、仓储物流、高新技术。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54个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估值指数位居全国前四。分类指标中,社会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人力资源、供给水平、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均位居全国前三位。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无比美丽的海滨风光和迷人的风景令人难忘。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正式启动。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于1993年3月29日正式运行。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是黄河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内关外通”的特点,实行“海关自由”。 “证、免税、保税”专项政策,主要发展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展览、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自贸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投资自由区”和“投资自由区”。完全自由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获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一直备受瞩目不断提升,从全国保税区垫底进入先进行列。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家。 2005年,青岛自贸区以国务院批准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并实施了“区港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国际贸易市场。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和开放示范带动作用; 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闭园运营。青岛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青岛自贸试验区将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港口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展览及市场体系建设为动力。将发展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努力建设保税港区,加快迈向自由贸易港区,打造桥头堡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开放。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2001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先进区; 2002年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认定; 200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国家创业服务中心认证,软件园通过“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创业服务中心; 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化竞争”原则,以“错位发展”为原则,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以软件为核心的产业确立为产业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吸引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肯特生物、奥海生物、黄海药业、金谷镁业、迪科液晶、汉缆集团等骨干企业。新引进朗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测评中心、Diendi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高校软件控制研发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25等39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加上青岛大学、中国与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等高校云集,青岛高新区已成为科技资源相对集中、独立自主的区域。创新能力强,青岛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布列斯特高科技园区、韩国京畿道科技园区等国际高科技园区合作。另一方面,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建成创业大厦、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生命科学学院、软件园等8个综合性专业孵化器,孵化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创业体系。青岛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位于青岛对外开放前沿城阳区。城阳区是青岛的航空、陆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基地,是国家生态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青岛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等8部委联合验收。核心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大、高、外资”项目。加工区实行“国内海关通关”特殊政策出境通关”,采用“一报、一检、一放行”的通关模式,使货物通关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大进、大出、快进”的出口加工企业。青岛加工区自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基础设施达到“ “九连一层”,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美国泰科电子、德国斯蒂尔电动工具等一批大型项目。2005年,青岛出口加工区规模扩大招商引资达3亿美元,在全国同批13个加工区中排名第二,跻身出口加工区57强全国已有10余家企业投产。重点发挥青岛出口加工区的优势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红岛集团在青岛“三点布局”城市框架中的发展。城阳区依托出口加工区核心区规划,设立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生活服务区,实施四位一体、配套联动、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发展模式,力争用3-5年时间将其建成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环胶州湾产业带和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和重要基地。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成立于1999年3月,经商务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它是全国唯一位于县域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水平测试区。先行区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先行区中心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加工区位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内,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70公里,距青岛交通70公里。青银高速公路、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先行区坚持出口食品加工定位,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建设粮油、水果、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先进技术成果吸收的聚集地。消化中枢。该片区规划包括食品加工区和综合工业区两大片区。其中,综合工业区设有电子工程、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项目区,适合各类项目建设。自成立以来,试验区已投资2.6亿元,完善9.8平方公里中心启动区的道路、供水、污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有22万伏变电站一座和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本厂有能力承接各类项目。目前,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客商已在区内投资项目60多个,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利用内资6.6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设立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六大开发区设施基础完善,投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吸引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办厂。交通通讯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我国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交通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码头,有97条航线通往450多个港口。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2005年,青岛港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居全国第一;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位居中国第一;外贸吞吐量1.4亿吨,位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位居中国第三,并继续保持全球前15名;港口出口导向度达75%,位居全国第一。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 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已开通直飞东京、大阪、福冈、首尔、釜山、大邱、巴黎(经停上海)、欧洲7国(经停北京)、新加坡、曼谷、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青岛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至此,清道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柳、西柳、下商、未来、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全省公路总里程的六分之一。目前,青岛高速公路的数量、长度、密度以及占全部公路的比例均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沿海高速公路是青岛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凤城考老坝东端,途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 204国道李镇柳树地村附近。沿海公路全长约169公里,项目总投资总投资约37亿元,建设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青岛邮政、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亿元,增长32.4%。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完善。 2005年,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4.3万户,增长27.7%,使用时间达到275.6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0.16万门,增长6.28%;市话用户数达到227.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增加到383.64万户。 \ 旅游观光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东部地区,境外游客进出中国的主要口岸。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特殊的历史积淀。青岛早在20世纪初就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海滨风光,起伏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光,典型欧式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青岛这座山、海、城融为一体的中西合璧的城市,已成为中国最美的海滨风景带和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旅游胜地国内外商务和展览目的地。历史、文化和欧洲风格受到保护a 秀丽风光中隐藏的众多文化遗产,承载着青岛百年沧桑、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城市多元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街、欧式别墅区以及众多充满海情调、韵味、浪漫的海湾、沙滩、浴场,形成了独特的欧式风情区。青岛历史上留下了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了欧洲风格的城市景观。代表性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海军上将大厦、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八大关别墅区等。每座建筑都书写着一段历史,诠释着一个故事。许多中外电影、电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春、秋、冬、夏,一对对身着婚纱的新婚夫妇在八大关、海滨长廊漫步,拍照留念,拍婚纱照。继承人“海誓山盟”,留下蜜月浪漫温馨的回味。日新月异的东部城市旅游区 东部新城是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市政府大楼、新城区标志性建筑五月风、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馆均在此区域。横亘东西的旅游滨海长廊、东海路、香港路、澳门路连接汇泉广场、中华文明雕塑街、五四广场、音乐广场、雕塑园等一系列景点,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海城市旅游景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拥有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坡平缓的海滩、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文化中心等。文体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已开工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游艇帆船俱乐部等项目建设,使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集观光、度假、节庆、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性爱度假村。崂山国家风景区 崂山风景区位于青岛东部黄海之滨。由9个风景游览区、5个风景修复区和外陆海风景区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为中国大陆海岸线最高点。该峰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道教名山”。是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文明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旅游景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崂山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这里曾是中国道教传播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世界道教第二丛林”。岩石造型独特,千姿百态,堪称“天然雕塑”。 “公园”;树木茂盛,生机勃勃,古树名花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矿泉水、海底玉石等享誉国内外。青岛市郊旅游资源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十分丰富。古琅琊台是龙湾赏月、观浪的名胜之地。始皇帝三下东游,大喜而去,再也没有回来。越王勾践台盟诸侯成立,徐福东航日本;天横岛,西汉五百烈士的英雄事迹,令人回味;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和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包括马山石林、春秋战国齐长城遗址等。 2005年,青岛接待境外游客68.4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1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49.0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2.6亿元;旅游总收入256.6亿元。生活与环境 青岛新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现已成为青岛市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昔日的破旧房屋已被优雅的住宅区和现代化的住宅区所取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指定的国家级保护城市,青岛秉承“创造优美环境,建设宜居之所”的理念,实现了城市综合发展。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住住房等,创造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秀美、环境洁净、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先后荣获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模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 H名誉称号。青岛已成为人类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0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支出9883元,增长9.8%,恩格尔系数37.6%。农民人均纯收入5806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7元,增长11.4%。社会工作者平均工资15616元,增长16.1%。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9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9.54平方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