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1.剪辫换衣——生活方式现代化
1.剪辫子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剪辫子运动兴起。剪辫子成为返璞归真的象征。
(二)孙中山发出限时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
(三)剪辫子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社会生活。促进美发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2.彝族服饰
(1) 1911年辛亥革命后:西式服饰流行。
(2)民国初年:男士正装——西装、礼服;女式正装——礼服裙。
(3) 20 年代后:男性服装有西服、中山装、礼服,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士的正装。女装——旗袍。
(四)彝族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和不断革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2.更改称谓,废除跪拜——个人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更改称谓
< p>(一)孙中山颁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中的“师父”、“师父”称号,官员之间以“官”互相称呼。位置”。人们称他为“先生”。或“君”。
(二)影响力:以官职、先生、先生代替师父、先生作为头衔,是以人格平等代替地位的不平等。 ,其影响遍及全社会。每个角落。
2.废除跪拜
(一)清代常见礼仪:跪拜、问候、交接。
(二)民国成立后:制定了“礼制”,其核心是取代跪拜等旧礼仪并以鞠躬礼、脱帽礼进行礼拜。
(3)中外人交往时开始使用握手。
(四)影响:废除跪拜是民初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等级观念礼仪中的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
3.禁止缠足与倡导女权——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
1、禁止缠足
(1)西方传教士:成立天足会,反对缠足。
(2)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
(3)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下令各省禁止缠足,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解放足运动。地方,导致“解放脚”的出现。
(四)影响:使妇女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使她们更容易参与社会活动,成为倡导社会主义的先锋。妇女权利。
2.倡导女权
(一)清末民初,部分人受西方思想影响,妇女开始勇敢起来走进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参军、参政;在教育方面,他们上学、出国留学、上男女同校;在婚姻中,他们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和商业。正式婚姻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风俗变迁的最典型事例。这意味着1911年辛亥革命铲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陋习,改善了生活。道路开始现代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