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有哪些节日?
阿昌族不是彝族。火把节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阿昌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祈求五谷丰登、牲畜兴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庆祝阿昌火把节。节日期间,宰杀猪、牛。前来参拜。和阿昌族的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阿昌族的火把节也十分隆重。
阿昌族火把节
阿昌族是我国众多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主要以农业为生。她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擅长制作长刀。阿昌族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歌曲、古老的时代、传说等,也有许多传统习俗。斯蒂瓦尔。阿昌火把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6月24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会做火烧肉拌米线与大家分享,晚上还点着火把在村里游来游去。
说到火把节,就不得不说到火。火把节是一种古老的火崇拜活动。它是人们对炎帝和火的记忆。在中国的历法中,有一种记录方法,叫做火历。现在在中国北方也有一些地区使用这个历法,这是十个月历的记录。其实我们发现,火把节的庆祝活动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杀猪、杀羊、斗牛。每逢节日,大家都会回忆起刀耕火种时期的农事情况,寄托着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最隆重隆重的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7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火。祭祀祖先,驱邪避邪,祈求牲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休息时,主人要用好酒好茶招待他。吃饭时,应有礼貌地入座。如果客人年纪小、年纪大,可以拒绝坐在侧座或坐在最下面。敬酒、奉茶时,不要无礼地接受。
阿昌族有这样的习俗为客人提供膳食。不管会喝酒、会喝茶,客人都忌讳不接受邀请。吃饭时,无论碗是否满,都应伸出双手接碗。视情况双手接碗或起立行礼。要尊重。通常,请菜的目的都是象征性的,真正的原因是通过表达感情和感情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甚至唱山歌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阿昌族解除婚约和誓言时,必须归还誓言的照片和头发。请勿焚烧照片或头发,否则相信照片和头发被焚烧后,人们会得重病,甚至发疯。
阿昌族忌同姓婚姻。有招女婿的习俗,来家里的男人一定要变他的名字改为女人的姓氏。婚礼举行了3天多。婚礼时,新郎新娘挨桌奉糖、奉茶,客人喝完后,在杯子里放几枚硬币。
阿昌族青年男女结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请新娘的叔叔入座,并摆上一盘用猪脑做的凉菜。宴会结束后,叔叔会给新娘一条约4.5公斤重的后腿,带猪尾,称为外家肉,寓意新娘永远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阿昌族历史上曾有过抢劫、逃婚的习俗。抢婚一般是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的:一是一男一女深爱着,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同意男方抢婚,这就造成了既成事实既成事实和力量女孩的父母同意了;另一种是订婚后,女孩反悔了。男人不甘心,只好强行抢走女孩,逼迫女孩就范。逃婚通常发生在父母双方意见不合的情况下,情侣为了获得婚姻自由而不得不逃婚。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上述习俗已基本消失。
阿昌族的婚姻是按照长子、小子的顺序进行的。如果大儿子没有结婚,二儿子和二女儿就不能结婚。如果姐姐没有结婚,妹妹和弟弟就不能先于姐姐结婚。如果弟弟妹妹先于哥哥结婚,就要举行过桥仪式,并给哥哥一些钱,以表达对哥哥的歉意和尊重。
当年轻的阿昌族结婚时,必须请两名动作敏捷的伴郎帮忙撑伞。因为当新郎即将进入女家正房时,女方村里的少女们就会从阳台两侧向他泼水。如果新郎被淋湿了,他就会被人瞧不起;如果新郎不湿,连伴郎也会被人瞧不起。会感到自豪。
据说,这把伞是保护新郎免受伤害的工具。很久以前,阿昌族有一个小妹妹,名叫拉米。她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靠哥哥维持生计。她十六岁时,两个兄弟分居,她和大哥住在一起。
有一天,外村一户名叫拉娜的人来向拉米的哥哥求婚。因为要娶拉米的年轻人通常都是娇生惯养的,脾气暴躁,甚至不知道如何计算开支。为了娶拉米,拉娜一家给了她一份非常慷慨的礼物。兄弟俩算了算,除了嫁妆之外,还剩下一些钱,就爽快地答应了。
拉米鄙视这个年轻人。她喜欢一个名叫拉什的年轻人。二重唱后,两人交换了定情信物,并商定了下次见面的日期。拉米的两个兄弟知道拉舍绑架了他们的妹妹,拉舍的家人也给了他们所有的礼物,所以他们感到非常不舍。两个嫂子看到拉米找了这么一个英俊有能力的年轻人,心里嫉妒不已,于是就火上浇油,于是兄弟俩就想杀了拉舍。
婚礼当天,时间还很早,拉什就到了拉米的村子。但拉米的两个兄弟不肯让他进去,说拉舍晚上带人走了,天黑后才能让他进去。
终于等到天黑了,拉什的朋友们放鞭炮、吹唢呐,热闹地走进了拉米家。内。拉舍高兴地走到小山丘上,正要躬身行礼,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一盆盆冷水从廊檐两侧倾泻而下,两道白光在他眼前闪过。拉什惨叫一声,摔倒在地。拉米得知消息后自杀身亡。
后来,人们为了保护新郎的人身安全,当新郎到达新娘家门口时,都会撑起一把伞来为新郎遮风挡雨。这就叫:伞保护新郎的身体。因此,这把特殊的伞实际上是阿昌族新郎的护身符。
丧葬
阿昌族举行丧葬活动。少数因重病或难产而死亡的妇女必须先火化,然后入棺安葬。死在寨外的人,不得被抬回寨内。人死后放入棺材时,禁止人、猫、狗等动物跨过尸体。德塞亚sed可以带他或她最喜欢的东西去埋葬,但禁止带金属物品,所以死者的牙齿也必须打掉。
阿昌族举行葬礼时,通常以活袍主持。他们彻夜念经、敲锣打鼓、奏哀乐、唱孝歌。葬礼结束后,禁止搬锣、携带丧杖等,否则认为村里又要死一个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