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十分重视礼仪。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会杀鸡宰鸭,热情招待。如果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习惯先喝角酒招待客人。
2。吃鸡时,应将鸡头送给客人中年长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客人中年龄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家中长辈用筷子将鸡心或鸭心分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必须将鸡心均分在场的老人之中。
3。如果客人酒量不大,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如果主人不强迫,而是吃喝不够,就会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淳朴、诚实的民族。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简单的礼仪和传统的道德习俗。
尊敬长辈、尊老是苗族社会的一大美德。日常生活中,晚辈要避免直呼长辈的名字,要按照辈分打招呼。当长辈或同侪进门时,年轻人起身迎接,给他们让座,敬茶、递烟。长辈都在,晚辈不许说话,不许指手画脚。路上遇到长辈,年轻人都会主动让路。如果长辈肩上的担子很重,他们就主动去帮忙,不让前行。在宴会和公共场所,老年人应先坐在主桌。逢年过节,宴会上给长辈奉上鸡肝、鸡锥。
扶贫济困、互帮互助是另一回事苗族的社会习俗。农忙时节或建房地基时,家里有困难,亲友熟人都会主动帮忙。当某个村庄遭遇火灾、洪水等重大灾害时,邻近村庄积极捐款捐物,帮助重建家园。当某户人家办丧事时,全村人不分远近,都尽力帮忙,不计报酬。
苗族重感情,热情好客。他平时很乐意接待过路的客人,并用油茶、酒菜招待他们。每逢重大节日,每当外来芦笙队来到村里,全村人都会出来迎接,热情接待。客人离开村子时,家家户户都会打包午餐,作为礼物送走客人。
苗族讲究礼仪、讲信用。主人不能走来走去在客人面前随意活动,客人不得无礼。在路上遇到行人时,无论认识与否,都要主动打招呼。与人分手,温馨告别。平时上山的时候,会遇到柴火、木头、还有标有稻草痕迹的蜂窝。它们被认为是他们自己拥有的,不能被移动和篡改。苗族有结婚喜庆敬酒、送礼的习俗。当天宴席结束后,主人家又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摆着12个碗,一筐筐的酸鱼、鸡肉、鸭肉。主人坐在餐桌旁,旁边是家人。兄弟们周围都是前来祝贺的亲友,主人从舅舅、女婿、舅舅开始,然后到其他亲友那里一一敬酒。过去,人们使用的是硬币。客人们把压岁钱放进酒碗里递给主人用双手。主人喝了一点之后,递给了旁边的族兄。然后又以一碗酒还客,递上酸鱼和酸肉。一般送一条酸鱼,多送几条或一篮酸鱼就更厚重了。如今,人们使用的是纸币。客人喝完后,客人将纸条握在手中,放入碗中。然而,主人不可能把每一碗都喝完。他只喝了少量作为标志,然后给旁边的族兄弟喝了。然后他接过礼金,放在桌子上。
每逢苗年,村里吹芦笙,或逢年过节到邻村走亲访友时,小伙子们也要向主人家的姑娘行此礼。行礼后,双方坐下来互相唱歌,常常通宵达旦。青年男女逢年过节时有互相送行的习俗。他们正在约会。途中分手时,男方会给女方硬币,女方则回赠一条自制的丝带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