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服饰

壮族男子服饰以朴素为主,女子服饰则较为丰富多彩。壮族喜欢在鞋、帽等上用五色丝线,刺绣图案、人物、鸟兽、花卉等,使衣服更加丰富多彩。

2.特色美食

五色糯米是壮族地区的传统小吃。它由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的糯米组成。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很多广西家庭都会做这道传统美食。

3.择偶

在广西壮族的一些地方,青年男女谈恋爱,至今还流行着抛绣球、对唱情歌的活动。这种抛绣球、唱情歌择偶的习俗,是过去非常流行的择偶方式。在t歌场上,壮族男女分成几组,先互相唱一首山歌,彼此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女孩把准备好的绣球花扔给心爱的男孩。

新娘过河

广西桂北地区龙胜自治县壮族流行的一种婚礼习俗。桂北山区,本来只有40至50里的山路,却要涉水五六次河,过三四座桥。因此,结婚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着。抬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为未婚青年。

过河时,三炮鸣响,号角齐鸣。 “水手”双手压膝,弯腰,才能过河、过桥。携带新娘时,必须支付特别费用注意文明礼貌。你的行为不能粗鲁,更不能取笑你。因此,抱新娘的人大多是品德最好的人。过河时,“迎亲新娘”(未婚少妇饰演)在新娘身边撑伞,为新娘遮阳。约五十、六十米宽的河面上,迎宾队伍排成一排,热闹非凡。

落地后,乖巧的“瑛娘”把伞放得很低,以免别人偷看蒙头纱的新娘。龙胜壮族婚姻要求过“三关”,进“十门”。必须先恋爱,然后订婚,才能结婚,这就是所谓的“三关”。

迎宾,唱对歌,走出去,走过村寨,过河过桥,进屋唱曲,归家,回家,入洞房,这就是所谓的“十门”。 “跨过河“礼”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过了“十门”才能进入洞房。

壮族的民族习俗如下:< /p>

1、音乐:壮族人民在壮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2、壮族正月初一忌杀生;部分地区青年妇女忌吃牛肉、狗肉;妇女忌初三(有时是初一)外人入内。

3、在配饰方面:壮锦是壮族流传下来的独特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又称“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宋锦”苏州锦”、“中国四大名锦”。

4、客人回家时,我们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最好的食宿,尤其热心老人和新人。用餐时,必须等最年长的人坐下后才能开始用餐;年幼的人不得先吃长辈没有接触过的菜肴;

奉茶时给长辈和客人送饭,必须双手捧着,不能从旁边开始;食物要在客人前面递给客人,不能从后面递给长辈;先吃完的人离开餐桌前必须对长辈和客人一一说“慢慢吃”;晚辈不能在餐桌上的人都吃完后才吃饭。

主要介绍:

壮族(壮族:Bouxcuengh,英语:Bourau),原名侗族(zhuàng),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在中国的独特性。属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族。

壮族起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休”、“落越”族。壮族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分布在南方,东至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北边,南边也有北边。

以上内容请参考百度百科-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