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们都知道汉族(又称华夏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是古代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所以被称为炎黄子孙) 。汉族历史悠久,绵延不绝。那么,汉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又为何被称为汉呢?

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各有不同的看法。已故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著的《先秦史》记载:“汉人之名,源于刘邦称帝之后”;已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石振宇在《中华民族简史》中说:“汉族自汉武帝、汉宣帝以来,称为汉族;更多的理论说,从汉代开始。不过,也有人认为上述说法不太准确。他们认为汉初的中国人只被称为“汉人”。他们不叫“汉人”。

华夏人才是真正的汉人,他们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扩张到几乎全中国领土,经历了几个过程.

华夏族经过炎帝、黄帝、蚩尤部落的激烈战争,再经过夏、商、夏的战争和迁徙,融合为“中华民族”。周(春秋战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华夏部落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汉朝建立后,中国人开始被称为“汉人”,有时也被称为“汉人”。但当时的汉族主要分布在中原和长江流域,不包括少数民族。南越(包括今天的广东、广东、海南、福建等)和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民族矛盾不断。三百多年来的迁徙,导致了民族大融合的形成。北方的鲜卑、拓跋、介、氐、羌等民族已与中原各民族充分融合。经过宋、夏、金、辽的大融合,汉族已基本形成,但仍没有“汉族”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由于蒙古族人数较少,蒙古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削弱其他民族特别是人口众多的汉族的反抗意识,将领土控制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人民分为四个阶级: 蒙古族汉族、色目族、汉族、南方人。生活在沙漠南北的各个蒙古部落(包括乌鲁、芒乌、克勒、扎拉依尔、塔塔尔、奥依拉等部落)称为蒙古人;回回、回鹘、康黎、阿苏、吐巴、唐乌、哈茨鲁、吐蕃等部落称色目人;原在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契丹族被称为中华民族,女真族、渤海族、高丽族以及较早被征服的四川、云南省份被归为汉族;

后来,为了与蒙古族的名称对称,“汉族”也被称为“南人”。元朝在一些官方文件中开始使用“汉人”一词,“汉”的称谓开始广泛传播。因此,从元代开始,汉族才真正被称为汉族。

杜尔明朝时期,“南方人”的称号也被取消,与汉族一起并称为“汉人”,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汉族”主体。

自古以来,人们就靠水而生。 “汉”指的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汉水的发源地是汉中,是当时重要的文明地区。它位于四川盆地和渭河平原之间。由于地势原因,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秦末项羽曾封刘邦为汉中王,目的是困住刘邦,封杀刘邦。而刘邦却秘密进攻陈仓,侵入渭河平原,夺得了天下。古人通常根据封地名称来命名王朝,因此刘邦创造的时代就成了“汉”,这个时代的人就成了“汉人”。

汉朝灭亡后,拉尔平原被分割。以匈奴为主的“五胡”试图重建历史。到了隋唐时期,他们如愿以偿,唐朝的名声远播。但毕竟汉族无论前进多久,他们的辉煌都无法抹去,所以现在大家都说中国是“汉唐”。

其实,古代并不存在“汉”这个词。他们一般指汉族或胡人,强调文化认同。只要遵循同样的秩序,认可礼乐文化,即使是胡人,也属于中华民族。

真正重视“民族”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胡人逐渐失去了信誉。重文化、克制武力、排外政策,造成了宋朝不可逆转的变化。元朝时期,蒙古人东征西讨,将弱国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明朝清朝完全排斥蒙古,而清朝则融合并明确区分了满族和汉族。近代以来,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国开始厘清疆土,努力救亡图存。因此,它自称为“汉人”,是第一个伟大时代的遗产。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族本身就是巨大融合的产物,不仅是文化,更是人。这也是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