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习俗:

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梁朝人萧子云的《结芽》诗。南朝:“四齐元旦,长寿始今朝”。元,是开始、最初的意思;旦是一个会意的字,上面的“日”是太阳,下面的“一”是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

家家户户都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着采购物品。年货有鸡鸭鱼、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果水果等。过年走亲访友时,要买足够的东西,准备一些礼物。孩子们过年时应该买新衣服、新帽子。节前,写下新年贺词屋门上贴着红纸黄字,就是红纸写的春联。屋内张贴着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了漂亮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如果掉落,则表示福气已到。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给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元宵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被推崇为“法定节日”的传统节日。又称正月上旬、上元节、元宵节。元宵节习俗有观灯、包饺子、敲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代。元宵指的是饺子gs,用糯米粉包成实心或包馅的饺子。可以配汤吃,也可以炒着吃,也可以蒸着吃。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期间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的习俗。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一天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概起源于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于是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就会打团,扫墓,祭奠祖先。

端午节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它起源于荆楚百越地区。原指仲夏节正午,又称“端阳节”。在这一天,崇拜龙图腾的氏族有划龙舟祭祖的习俗,后人将其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节也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一些纪念伍子胥等人的地区。端午节期间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七夕节

七夕节中秋节是古代妇女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可以盛装打扮,走出家门,聚会、玩耍、展示手艺。

中秋节

< p>中秋节也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自古就有拜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等习俗。

重阳节

九月重阳节农历九日。古时又称“登高节”。这一天,有登高赏秋的习俗。人们还有植山茱萸、赏菊、品菊酒等习俗。

冬至

冬至的时间为12月21日至23日至23日,冬至又称“冬节”、“安井”。它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用来确定月份和闰月顺序的节气。从这一天开始,阴气逐渐退去,阳气逐渐上升。这一天,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