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你家乡有哪些过年习俗消失了?
感谢邀请!
1.磕头。过去,晚辈给长辈拜年,都要跪下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小时候谁磕头多,得到的压岁钱就多,这意味着来年他可以支配的零花钱就多了。现在拜年的时候,只是几句问候,最隆重的就是鞠躬。下跪磕头的情况很少见。
2.放鞭炮。鞭炮声辞旧岁,梅花迎新年。这对春节情侣在一年级的课本上就出现过。放鞭炮已成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习俗。不管家里多穷,还是要买几根鞭炮,驱走过去一年的遗憾,祈求来年的好运。豪维r,从前年开始,家乡就禁止放烟花爆竹了,所以新年悄然来去,年味也淡了许多。
3.早起。以前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早起,到各家各户去捡鞭炮。年轻人会早起去水里煮饺子。老人们也会早起,为第一批前来拜年的村民做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往往是一大早就包的。两三点就放进锅里了。现在,人们开始睡懒觉,七八点钟才起床。有些年轻人甚至不从床上醒来。他们睡觉直到自然醒来。
4.扔火把。农历七月初八是给火神的送礼的日子。小时候,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我就开始寻找做老馒头,把麦橙卷进去。到了初七,我就把它们带到空旷的地方,生火扔掉。扔得越高,火神就越远。希望你来年远离火神,平平安安。如今,一年一度的扔火把的习俗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俗被抛弃,但不变的是人们的亲情和对团圆的热切期盼。
社会变了,农村的年味越来越少了。以前每年都有狮头拜年,现在没有了。现在过年就是吃喝玩乐赌,完全没有农村的年味。
如果你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你的生活习惯会改变吗?大学四年期间?感谢邀请,这里是班主任的星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
说起大学,其实我刚刚毕业不久。
我对这个问题也有同样的经历。所以,我认为这是值得回答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来自广西百色。我高中时在广西读书,但高考后,我遇到了选择申请的问题。我的家人都希望我留在广西。广西有一些不错的学校,比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远离家乡。那个地方就是天津。
我当时的想法是跨越长江、跨越黄河。所以,我还是坚定了去北方读书的决心。当时我还给自己说了一句话,是:
无论你在哪里学习,都不会太远。因此,上大学后,我一般一个学期回家一次,有时打工的话,一年才回家一次。
从广西到天津可以说是非常远。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从未离开过本省。一口气穿越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很长很长的路。从南宁飞往天津约需3小时,乘坐火车至北京再转机至天津约需30小时。一般来说,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是不可能坐火车的。所以,基本上我都是坐火车。记得当时北京到南宁还没有高铁,买不起。节假日期间,门票尤其难买。记得有一次,我坐临客车43个小时,直到我晕倒了,车里也没有水了。每个人都蒙蔽了双眼。所以,应该算是离家较远。
从南方到北方上大学,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最大的改变就是洗澡。
北方洗澡叫搓澡,南方洗澡叫淋浴。我的宿舍有6个人。除了一名四川人外,其他人都是北方人,两名内蒙古人,两名甘肃人。我们的生活习惯根本不同。他们每隔两三天就洗一次澡,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有时,冬天我每周洗一次。而我呢,每天都要洗澡,不然会不习惯。因为在家里,夏天有时候真的要洗好几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晚上睡觉前一次。我在百色读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我很不习惯一天不洗澡。于是,我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另类。没办法,这只是生活方式。
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那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在北方,洗澡必须去澡堂。澡堂里,每个人都赤身裸体。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怎样才能适应呢?所以一开始我都是穿着内衣洗澡,因为没有单独的隔间,我实在不习惯。每个看到穿裤子洗澡的人都会感到奇怪,知道只有南方人才会这样做。后来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就被同化了。当我进入澡堂时,每个人都赤身裸体。
我们北方吃的基本都是面条,蔬菜多是土豆。我在天津上学的时候,吃的都是面条,当然还有米饭。宿舍里的北方同学每天吃面条,还加了很多辣椒。我不吃面条,也不吃辣椒。不过基本上所有的菜都是辣的。还记得刚开始去的时候,第一天就胃部不舒服。几个月以来,我的胃经常不好。但没办法,我就学着适应,买了一些药,就点了一些不太辣的。宿舍里的四川室友也吃辣。每次我们宿舍出去吃饭,几乎都是辣的。慢慢地,我有了免疫力,开始有能力吃辣了。现在,我之所以能吃辣,完全是因为我在大学时得到的锻炼。北方饮食中,除了辣菜、面食、包子外,还有小米粥、手抓饼、煎饼和水果等,也不错。有时吃一下。然后蔬菜还是比较少的,最多就是土豆和大白菜。几乎每次出去吃饭,都有土豆。
北方人还是很热情的。我很高兴能在天津上大学。其实除了生活习惯有些差异之外,人都挺好的。日常沟通与学习e 很自然。虽然一开始他们听不懂我的南浦,但渐渐就习惯了。每个人都喜欢打球、学习和外出。毕竟,我来自世界各地,这所大学还是不错的。那时我在大班教学,性格比较活跃,也比较健谈,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平时也很开心,过得很充实的大学生活。
……更不用说生活习惯了。
我觉得大学就是这样,让我们认识一群人,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不同的生活习惯,共同成长。非常棒。
人是会改变的。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是很好吗?尤其是女孩子,刚进大学时是村姑,毕业后却成了女神。哈哈哈
四年的大学生活肯定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哈点滴,但要完全改变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在家乡生活了十多年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
当你收拾好行囊,离家去上大学的时候,在陌生的环境中,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还是会有些不适,因为水土养人。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那里的生活习惯可能不适合我们,但毕竟我们要在这里读大学四年,我们要学会慢慢适应和改变自己。
当我们适应、接受当地生活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解、融入这座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可以说,随着逐渐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已经融入了家乡和学校的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独特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浓浓的家乡色彩,也有很多学校的情怀。
可以说它变了,也可以说它没有变,因为它们原本是相互包含的,无法再分开。
我是孟志凡,一个热爱文化的年轻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