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西藏人民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游客来西藏应该尊重。
敬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礼仪。热情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跪拜接受;进入普通藏民家庭时,切记不要用脚踩门槛;当你想称呼一个人的名字时,你通常会在名字后面加上“La”这个词,以表达你的尊重。对方的尊重和善意。如果主人请你坐下,你可以盘腿而坐。不要伸直双腿,脚底面向人。另外,不能随意用手触摸藏族人民的头部。

三饮一杯是藏族人民待客最重要的礼节。喝三饮一的步骤大致是这样的: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表示对天、地、祖先(或三地)的敬意。佛法僧宝藏),然后喝一口,主人将杯满,再喝一口,主人再满杯,喝三遍,最后将杯中的酒全部喝完。

在西藏,从不吃马肉、驴肉、狗肉。有些地方的藏族人甚至不吃鱼。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人道的,不能吃;驴被认为是非常不洁净的东西,不能吃。所以,在西藏千万别提吃驴肉、狗肉。

西藏的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向游客开放的寺庙很多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族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转身的时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勿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长老做礼拜的时候,身后都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的羊。这些羊被称为“自由羊”,这些羊不应该受到骚扰。同时,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触摸寺院内的佛像。未经许可,不得在寺院内录像、拍照。

藏族人伸出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彼此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双手合十,表达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生活习惯与发明

西藏最好的
最早发明的快餐(糌粑);
最早发明球类运动(马球发明于公元6世纪);
最早驯马养野牦牛(原始社会);
最早有模型的(公元779年桑耶寺建时,帅哥并从西藏各地挑选妇女制作模型雕像);在位时间最长的王朝(吐蕃王朝从公元前约825年的尼日赤赞布到公元923年的末代吐蕃王白克赞,共经历了45个王朝);种植玉米、大麦和小麦);
最早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公元630年左右,吞米桑布扎等青年被派往印度、唐朝等国留学);
金沙江上最早架设的可跨千军万马的铁索桥(藏族于公元670年在今云南维西塔城乡修建),修筑了铁索境内金沙江大桥);
最早制作彩陶,可在陶器上装饰1000多种图案;
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藏医学(公元7世纪至9世纪,有人体解剖学、胚胎学,阿夏医生用金刀盲眼手术、人体教学挂图等)、冶炼技术和建造技术(如拉萨安多、曲贡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的青铜器和公元前八世纪至七世纪左右建造的青铜器)。公元世纪)。雍布拉干、降巴敏九林、布达拉宫、文祥九层石墙宫等);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佛像(扎什伦布寺江巴佛总高26.2米,佛手长达3.2米,手指长1米);
世界上最大的布画(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巨幅唐卡);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传》(共140多部);
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藏戏(公元7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快餐

藏族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藏族人民的饮食在牧区和农业区略有不同地域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爱好,都喜欢吃青面、酥油茶、牛羊肉、奶制品。过去,牧区粮食很少,肉类、奶制品相当匮乏。腐竹也被粗磨。他们不吃蔬菜,视蔬菜为野草。他们生活在水中,没有固定的饮食。他们饿了就吃,累了就喝。旺季要吃好喝好,淡季也要吃好。如今,牧区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富裕,主要看粮食储备量,而不是肉奶储备量,因为这些东西是丰富的,并不稀有。牧民喜欢用白水煮肉,将大块的带骨肉放入锅中,煮至半熟时捞出食用。吃的时候,一手抓肉,一手握住刀,然后把肉切成片,留下干净的骨头。用胸肉和肋骨间的肉招待客人。盘羊的尾巴要隆起,以尊敬尊贵的客人,并在尾巴上留一座象征吉祥的白毛塔。牛羊的头和腿留作家庭食用。肩骨上的肉是给牙齿不好的老人吃的。如果小伙子在女朋友家里吃这块肉,就说明女方已经默许了他们的婚姻。
藏族的代表食品:
青客面,藏语称枣包。它是用青木炒磨而成的细面粉。其颜色洁白,味香。出远门时,总是需要带上酥油和渣滓。这种面条可以直接吃在嘴里,称为干西巴。在家吃糯米糕时,将奶茶煮沸后倒入碗中。添加酥油(一种土制黄油)并牛奶残留物。融化后加入年糕粉,迅速用右手四指摊开。搅拌均匀,搓成小球。一边做丸子,一边吃喝奶茶。
古图是藏族年夜饭,在藏历腊月二十九日吃。它的本义是“腊九粥”。粥的原料有麦粒、杏子、毛线、辣椒、瓷片、内捻线、外捻线、豌豆、木炭等九种东西。每种物质都有其意义。吃羊毛的人,来年心肠软;吃羊毛的人,来年心软。吃辣椒的人,不会饶恕;如今,吃这种年夜饭已经不再是它原来的意义了。这只是一个玩笑和组合。只是为了好玩。有的地方用牛羊肉、面皮和一些调料做汤菜。
突波即粥。这做法是将牛(羊)骨头捣碎于石臼中,加盐、姜粉、野菜粉、白萝卜丝熬汤。钢打开后,加入年糕粉,搅拌均匀,煮。清香爽口,非常适合冬天的晚餐。喝几碗后,你会感到全身温暖。
在古代,巴刹魔原本是僧人的食物。做法是在碗中打入两个鸡蛋,加水、盐和野香草粉,用它揉成面团,做成小圆块,加水煮熟,取出放入碗中,倒入融化的酥油,撒上奶渣、糖、五香粉、辣椒油即可食用。
巴拉饼原本是一种从四川巴塘地区传入西藏的大锅盔。它是一个大的圆形蛋糕(直径30厘米,厚约10厘米),用鸡蛋、苏打水、糖和面粉烘烤而成。食用时切成三角块。香甜、松脆、耐储存。
八强是个sna出去吃草时吃零食。用西巴和酒曲制成,味道香甜柔软。哲强。它是用大米制成的干糯米。它柔软不粘,味道酸甜可口。
烤猪肉。林芝地区盛产一种小而瘦的藏猪。宰杀后,将皮切成两指宽的长条,撒上盐和调料,挂在屋顶上,地上生火。肉变成意大利肉,连皮一起吃。将其面朝下放在一堆木柴上直至煮熟。吃的时候配上糯米、酥油茶一起吃。
风干牛肉是藏族人喜爱的生牛肉。每年秋天都会制作。将新鲜牛肉切成条,扎成串,撒上盐、花椒粉、辣椒粉、姜粉,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其味道酥脆,酸甜可口。咀嚼时不会有残留物堵塞牙齿。在西藏的高寒地区,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不易发霉、变质,除去水份,保持新鲜。因此,时至今日,吃风干牛肉的风潮依然很盛行。
Sagan Chamen是乳制品的一种,简称Sagan。流行于藏东南察隅地区。当地盛产“怪树”。将树枝剥皮,将15根放入挤奶桶中,倒入新鲜牛奶,树枝周围就会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奶饼,称为“沙雨”。 “它很鲜嫩,不宜久放。取出来与肉一起煮,加调料,制成萨干肉;锅中加入酥油,加热后,加入萨干,加少许糖或盐熬成萨干汤,有补血益气的功效;将萨干放入煮中,取出,放凉,加入辣椒、香菜、野葱、酸奶,即为凉萨干。与肉拌成馒头。
卜鲁(Bulu)是过年食品。用牛奶、面粉、鸡蛋、酥油制成糊状。发酵好后,像豆腐一样倒入热油锅中,搓成圈。炸完后又香又脆。
酥油茶。煮好的茶中加入少许酥油和盐,放入酥油茶桶中搅拌数次。水和油调和后,倒入锅中加热(不要煮沸)即可饮用。如果早上喝足够的酥油茶,即使不吃午饭也不会感到口渴。酥油茶是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
除了酥油菜,藏族饮料还包括其他茶类,如用牛奶煮的奶茶;用牛奶、红茶、白糖煮的茶称为甜茶;不加任何添加剂的茶称为黑马茶。青客酒也是必备饮品,那就是青客啤酒,酒精度低,颜色黄绿色,酸甜可口,不易醉人。一旦喝醉了,就不容易清醒了。还有一种液体或用青树酿造,藏族称之为“阿雷”。酒精度高达65度,香气浓郁。几乎每个家庭都能做到。
藏式餐具是木碗和刀,通常随身携带。吃饭时注意不要把食物塞得足够多,咬东西时不要发出声音,喝水时不要发出声音,夹食物时不要越过盘子。
藏族人招待客人通常以酥油茶、糕点和肉类为主。给客人奉酥油茶时,客人必须喝三碗。第一碗不能吃完,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喝完3碗后,如果不想再喝,可以把茶渣倒在地上,否则主人会一直催客人喝。 。有些地方,如果客人无意告别,不想再喝酒,主人就会把碗装满,留在那里,直到他或她准备好告别并喝完酒。一口气把所有内容都写下来。主人劝客人喝酒时,客人应将无名指浸入酒中3次,向空中弹3次,并在饮酒前给予祝福。第一碗必须吃完,接下来的三碗也必须吃完。如果客人喝不完,主人必须唱首歌劝客人喝酒。歌声一结束,客人们就得一口气喝完。逢年过节,他们都要喝醉了才休息。有的地方要求客人自带干粮和餐具,主人只提供饮料。
藏族人喜欢庆祝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例如,藏历正月初一吃卓索切玛(用麦穗、炒麦花、年糕、酥油等制成的供品)代表吉祥。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十八日三月为“节多”节;四月十五是“萨迦达瓦”节(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并有外遇的日子);初五是“结夺”节。 “占卜林吉桑”节(又称烟节);七月是望国节,祈求丰收; 12月29日是古土节等,节日期间一定要改善饮食。
藏族不吃马、驴等奇蹄动物的肉,也不吃五爪鸡、鸭、鹅、狗、兔、水獭。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不吃鱼、禽肉。它们吃一切偶蹄猪、牛、羊、鹿等动物的肉。藏族有着爱护鸟兽鱼虫的优良传统。除了狼等少数野生动物危害畜牧业外,野生动物资源很少受到破坏
此答案来自官方南北旅游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