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上半叶,蒙古鞑靼人入侵东欧,并于1240年占领基辅。乌克兰大部分地区被蒙古金帐汗国征服。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期间,各公国内部形成许多小公国,封建割据进一步加剧。然而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并没有遭受蒙古人的统治,并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公国之一。一。

10世纪至11世纪的基辅罗斯正处于古罗斯国家的封建割据时期(12世纪至13世纪),诸侯之间分裂与结盟不断。由此出现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为俄罗斯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各公国同时形成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群奠定了基础。

乌克兰国家是在基公国的领土上成立的ev、佩里亚斯拉夫、北切尔尼戈夫、沃林和加利西亚。以基辅为中心的第聂伯河中游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乌克兰民族的形成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14、15世纪,乌克兰民族的形成过程仍在继续。这一时期,乌克兰民族形成了独立的民族共性——拥有自己的语言、领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经济生活。特征。 12世纪和13世纪南罗斯公国使用的“乌克兰”一词原意为“边境地区”,指的是南罗斯加利西亚的沃伦地区。然后它开始具有国家意义,这个称谓逐渐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地理和语言概念的国家。

根据资料记载,乌克兰人属于东欧类型欧罗巴赛跑。他们自古就生活在欧洲前苏联西南部草原地区——乌克兰草原地带和森林低地。位于东欧,东与俄罗斯接壤,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接壤,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壤。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欧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汇点。它也是前苏联最大的少数民族。据1979年统计,有4234.7万人,其中约3650万人。人口居住在乌克兰,占该国居民的73.6%。其余分布在俄罗斯约365万人、哈萨克斯坦近100万人、摩尔多瓦60万人、白俄罗斯25万人、吉尔吉斯斯坦15万人、乌兹别克斯坦14万人。它使用乌克兰语,分为西南、东南、北方三大方言。它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有一些基于西里尔字母的文字。信仰东正教,西部地区部分居民信仰东正教与天主教相结合的教派,乌克兰有很多美女。乌克兰是世界重要市场之一,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工农业较为发达,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

由于乌克兰土地在历史上经历过战争和政治军事变迁,许多乌克兰人生活在世界各地。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在国外,有 500 人在美国、澳大利亚和西欧。有数万人,其中独联体国家和波罗的海三个国家有500万至1000万。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乌克兰人被迫登记为其他国籍。俄罗斯的“绿楔”、土库曼斯坦的“灰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别列斯季什纳”等地,都居住着乌克兰侨民。

乌克兰民族的形成历史,相传10世纪左右,东斯拉夫各部落联合,在现在的乌克兰境内形成了古罗斯部落,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 12世纪至14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古罗斯部落逐渐分裂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三个支系。大约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成为一个拥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

17世纪至19世纪,现代乌克兰民族在中游形成第聂伯河沿岸,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不同,乌克兰民族可分为北部地区的利特温人、波列舒克人,以及西南山区的古楚尔人、博伊克人、伦克人等支系。从13世纪到15世纪,乌克兰人抵抗蒙古人、德国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先后受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等国统治。 1667年,东乌克兰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18世纪末,乌克兰西部被并入俄罗斯领土。 1917年底苏维埃政府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1922年底加入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再次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