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泼水节有哪些习俗?帮助
傣族习俗——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则散居于云南全境。
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系傣语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也很常见,如祭祀村神鬼怪、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神物崇拜等。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节日,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每年农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是“麦日”,与农历除夕类似。傣语称“万朵伤寒”,意为送别旧时光。这时,人们就要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准备年夜饭和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楚日”,“楚”是“空”的意思。按照习俗,这一天既不属于前年,也不属于明年,所以称为“空日”;第三天称为“空日”。迈帕亚万玛”,相传这是帕亚万英雄精神带着新历回归人间的日子。人们习惯把这一天视为天王降临,是农历新年。傣历。
泼水节起源于印度,是古代梵天的仪式尼主义。后来被佛教吸收,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不断加深,泼水节已成为一种民族习俗,并传承了数百年。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了泼水节更加神奇的意义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远古时期,傣族地区有一个妖怪。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应对。后来,魔鬼附身了七个民间姑娘为妻。女孩们看到同胞们的悲惨生活,决心寻找消灭恶魔的方法。聪明的第七姑娘发现了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了恶魔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只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能杀死他。一天晚上,当魔鬼喝得醉醺醺的,陷入沉睡时,女孩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地绑在他的脖子上。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就掉了下来。但他的头刚一落地,地面就燃起了大火。眼见灾难即将发生,少女们立即捡起人头,火被扑灭,恶魔也消失了。为了防止大火重燃,祸害百姓,姐妹俩决定轮流举着魔鬼的头,每年更换一次。每年更换时,人们都会给抱着头的女孩冲水,以洗去成年后的血迹和疲劳。后来,为了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女性,傣族人民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互相泼水。从此,傣族人民就形成了一个隆重的节日:辞旧迎新——泼水节。
B泼水节祝福
“麦日”,一大早,人们就会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祭拜,并提着清水“浴佛”——洗净佛像的灰尘。 “浴佛”结束后,开始集体互相泼水。一群群年轻男女在街上装满了各种容器的水,互相追逐,把水泼到每个人身上。 “水花一开,戴家发疯”、“浑身湿透,幸福一生”!象征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天空绽放。人们尽情地泼水,欢声笑语,心情无比愉悦,全身湿透,精神抖擞……
C泼水节爱
泼水节也是一个美好的时光未婚青年男女找love并培养幸福。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玩“丢包”游戏。女孩手中的花布精心制作的花袋,就是定情的信物。扔包的那天,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提着花伞和小花袋到“私人区域”,与两边的男生排成一排,相距三十或四十步,开始扔。互相送花袋。如果小伙子接不住姑娘扔来的花袋,就必须把事先准备好的花插在姑娘的头发上。如果女孩接不住小伙子扔来的一袋花,她就必须把花放在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小伙子逐渐选择了对方,一系列浪漫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D 泼水节的力量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活动之一。这是经常发生的举办“泼水节”Maipayawanma”(第三天)。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聚集在澜沧江、瑞丽江畔观看龙舟赛。河面上停泊着一艘披着绿色、色彩缤纷的龙舟,船上坐着数十名身强力壮的水手。一声令下,整装待发的龙舟如离弦的箭般向前飞去。顿时,整条河里充满了锣鼓喧天、欢呼雀跃的声音。声音来来去去,声音相互对应。节日气氛在这里达到高潮...
傣族泼水节舞蹈
傣族能歌善舞,泼水节期间自然少不了舞蹈。泼水节初三主要安排大型舞蹈,如象脚舞、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孩子到七十八十岁的老人,大家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广场参加集体舞。象脚舞热情、稳健、奔放。舞者们围成一圈,随着锰锣和象脚鼓的节奏翩翩起舞。他们边跳舞边欢呼“我,我”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飘逸、抒情。它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势为基础。在情趣与美感的再造中,凝聚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还有不少舞者将即兴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有的甚至一边跳舞一边喝酒。他们醉得狂野,可以跳几天几夜也不累。
泼水节F《高笙》
《高笙》是泼水节另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花。竹竿底部充满了火药等配料,放置在竹制的高架上,并用引线连接。常在夜间出发。当它高高举起时,点燃导火索,火药燃烧,就会产生强大的推力,像火箭一样将竹子推向高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