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来垂头送布老虎”的民俗是怎么来的呢?
我是尚武老师,我来回答吧!
在陕西、山西的一些地方,当孩子满一个月时,一些亲戚朋友会带上各种布老虎来庆祝。然而,那些布老虎看起来很幼稚,并不像真老虎那么威严。
布虎虎广泛分布于陕西、山西。山西历侯县的布老虎最为有名。 2008年,离猴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布老虎大多是用红、黄布缝制而成,里面塞满锯末,然后在表面绣上各种图案。老虎的形象并不凶猛、凶恶。它有一张方脸,大大的眼睛,带着微笑的表情。它童趣、可爱、天真、活泼。
在陕西、山西,除了满月送老虎,孩子一岁、端午节、春节也送老虎。有的地区还赠送老虎以表达美好寓意g 驱邪祛病。而且,布老虎还可以分为几种形状。例如,平安虎的鼻子形状像瓶子。 “瓶”字谐音“平安”之意。希望老虎能够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富贵虎做成元宝形状,上面饰有鱼和铜钱,希望孩子发财,衣食无忧。叔叔在侄子一个月大时送给他的布老虎,一般是用黄布做的。他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像老虎一样强大,进门就折断老虎的尾巴,希望孩子长大后不会遇到麻烦。 ,安全流畅。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摸一摸虎头,衣食无忧;摸一摸虎口,可以辟邪;摸一摸虎头,可以辟邪。”虎身,你将步步高升;摸虎背,财源广进;摸虎尾,会发财致富;摸到老虎的尾巴,你就会幸运。完美。”除了虎布,人们还流行送老虎枕头。它既可以当玩具,又可以当枕头,人们希望老虎能保护熟睡的孩子。送虎头帽子就是为了希望孩子穿上它,就如虎一样勇猛有力。送虎头鞋,就是希望孩子穿虎眼鞋,一生走正路。
那么,为什么人们送布老虎而不送布龙呢?其实,这种送虎的习俗源于民间对虎的崇拜。老虎图腾的出现甚至比龙图腾还要早。
在古代古时候,人们害怕老虎,称其为大虫;另一方面,因为猛虎的阳气最强。动物中的能量,人们相信老虎具有强大的阴气可以驱鬼。 。 《山海经》记载了神荼、玉垒的传说,并提到老虎有驱邪之力:茫茫大海中,有独硕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翅膀弯曲三千英里。东北称鬼门,是诸鬼出没的地方。其上有两位神祇,一位是神荼,一位是玉垒,掌管众鬼。恶鬼攀附芦绳,吃老虎。 “正是因为老虎阳气旺盛,所以两位神仙抓到的鬼魂都喂给了老虎。而人们在门上画神荼和郁垒的门神时,旁边也会画一只大老虎。”所以,虎也成为了治家、平安的象征,正是因为这种对虎的崇拜和信仰,才有了虎的剪纸、版画以及老虎的出现。玩具老虎、布老虎等也广受民间喜爱。那些活泼可爱、方头圆眼的布老虎,体现了人们对老虎辟邪、避灾、保家卫国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老虎能够摆脱危险,不再伤害自己。这种看似矛盾的想法,其实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
在河南,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似乎都有一只黄布老虎。这只老虎是用粗棉布做的。脸上的五官、身上的图案,都是用不同颜色的针线绣出来的。它有不同的尺寸,可以拿在手上或放在枕头上。较小的孩子也可以直接骑在上面。
当时我总觉得我的布老虎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可能是妈妈的香味,也可能是我自己熟悉的味道。无论如何,这只布老虎会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孩子。 ,决不允许他人侵犯。至于不呼呼,他会一直陪着他的小主人长大,然后乖乖的退下,静静地待在角落里。
长大后才知道,这种大家都珍藏的布老虎玩具其实叫万福虎,起源于河南浚县。在当地,虎的制作方法不同也分为不同类型的万福虎。老虎。有直接在虎头上画耳、眼、口、鼻的“画虎”,也有用各种颜色的布剪出虎耳、眼、口、鼻的“剪贴虎”。 ,还有刺绣技法。绣有图案的“绣虎”,无论是哪一种万福虎,都代表着吉祥,可以说是虎中之王。虎王之称不仅源于其含义,还源于其复杂的制作工艺。
我有很早就听妈妈说,做一只万福虎一共需要24块布,因为它象征着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也寓意着平安吉祥。看看小布老虎,缝制的时候也是很仔细的活儿。每一针、每一线都要缝得严密,才能保证老虎不被损坏、开裂。虎皮缝好后,最后一步就是用木屑、棉絮、米糠等填充物填充下腹部的开口。万福壶的整个制作过程,从选料、裁剪、到包装、到喷漆,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需要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
听妈妈讲述万福壶的艰辛制作过程,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的军县姑娘坐在院子里一边闲聊,一边缝制手中的万福壶。 ,院子里的老人开心地笑了,孩子们围着院子跑来跑去。成年人。女孩们手中的每一根针,都代表了她们对整个家庭安宁和谐的渴望,以及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真诚祝愿。
但这只属于河南人儿时记忆、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布老虎却突然消失了。如今,儿童玩具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相比之下,简单的布老虎正在逐渐消失。在浚县田庄村,布老虎第十二代传人黄桂莲仍在日夜不停地制作布老虎。这位有着“大虎王”之称的黄桂莲,家里到处陈列的都是万福虎,但她却从不卖自己的作品。她从亡母的遗物中翻出万福壶,按照自己的风格缝制而成,不断创新。对她来说,这些衣服不是商品。每一块钱都代表了她对家人的渴望和牵挂或她的母亲。
是的,这个万福湖是黄桂莲想念的。在我们这些和布胡一起长大的河南人眼里,那并不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我只是看着屋角那只不再被捡起来的老虎,听着黄桂莲的话:“我不仅制作了这只老虎,而且还要求下一代孩子们学习如何做以便他们将来能够致富并从中受益。” , 我感到惭愧。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不只是让我们写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让我们真正去关注它们、传承下去。
黄桂莲表示,她的计划是花几年时间,精心制作一套以布老虎为内容的儿童虎服,希望在央视春晚上向亿万观众展示。 2022年虎年,相信在我们共同关注和传承下,黄桂莲的心愿一定会实现一定会成真。这只万福虎,承载着我们河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热爱和骄傲,一定会在2022年给全国人民带来吉祥、平安和最衷心的祝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