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习俗,中国元旦习俗,元旦的起源与习俗
1.元旦的由来
“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黎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是一年的第一天,又称“元旦”、“公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年的元、月的元、时的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使夏正正,故沿农时,又以西历为基准,故便于统计”,决定采用民国元年公历(实际上是在1912年使用的),并规定公历(Gregorian calendar)的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27日,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还决定采用世界范围内的公历,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将第一天定为“元旦”。农历正月改为“春节”。
世界各国元旦习俗
▍德国
德国的新年习俗与中国的春节非常相似。 12月31日午夜,绚丽的烟花点亮夜空,一如中国的除夕之夜。就连燃放烟花这一传统的起源也与中国“年”的故事如出一辙。
相传,日耳曼人相信12月31日会有恶鬼神出来作恶。为了赶走他们,德国人会将燃烧的木轮滚入山谷。此外,人们还用花盆、拨浪鼓等发出声音来驱赶鬼。sts。后来又增加了鼓和号,猎人当晚也可以开枪。
渐渐地,燃放烟花驱鬼已成为德国的新年传统。德国法律也对此开了“绿灯”,人们只允许在每年12月31日至1月1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德国人来说,没有烟花的除夕简直难以想象。
在德国,“圣诞烤鹅”和“除夕鲤鱼”已经成为两个固定词。由此不难看出德国人过年时的饮食习惯。
一些德国人在除夕夜不仅吃鱼,还在钱包里放一块鱼鳞。民间有说法,这样做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在新的一年发财。
在德国人眼中,四叶草、小猪、马蹄铁等都能带来好运。因此,人们在辞旧迎新时,都会互相赠送一些相关的吉祥物。即将推出新的。
德国也有顺境和逆境。除夕夜洗衣服、挂衣服是禁忌。据说除夕夜,晾衣绳上会挂着鬼神,会带来厄运。另外,除夕忌讳“工作”,这实在是一个梦想。
▍法国
法国的元旦原本是每年的4月1日。直到1564年国王查理九世才将其改为1月1日。
元旦这天,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玩乐,因为法国人有一个迷信的说法:如果除夕夜家里的酒瓶里还有东西,就剩下酒会给来年带来霉运。因此,人们在这一夜必须把家里的每一滴酒都喝光。每个人都应该喝醉,这样新的一年才能有新的开始。
1月1日一大早,家长们就会给孩子们送“压岁钱”,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我另外,法国人非常重视元旦的天气,因为他们把元旦的天气当作新年,所以元旦一大早去街上查看一下也是不错的占卜的风向。不可或缺的传统。如果这天吹南风,则预示新的一年会顺利,万事如意;西风吹来,则渔获丰收、挤奶丰收。如果东风吹,今年的水果产量就高;如果刮东风,今年的水果产量就会高。北风吹来,就会有好收成。 ,那么今年就歉收了。因此,元旦的天气预报是人们最关心的。
▍美国
新年是美国各州一致庆祝的重大节日之一,但在美国,新年远没有感恩节或感恩节那么热闹。圣诞节。
然而,加州的元旦庆祝活动是独一无二的。每逢新年,大街小巷都摆满了玫瑰花,数十辆鲜花装饰的花车载着盛装的少女缓缓驶过。 。节日期间,人们会选出当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赏花中迎接新年。
▍英国
在英国,元旦虽然没有圣诞节那么隆重,但除夕夜和元旦仍然按照当地习俗进行各种庆祝活动炫耀。旧的迎接新的。
英国人在除夕夜经常带着蛋糕和酒来拜访。他们不敲门,就直接走进亲戚朋友的家。按照英国习俗,除夕夜迈出第一步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会好运。
如果第一位客人是一位黑发男士,或者是一位幸福、幸福、富有的人,那么主人就会有好运。全年。如果第一位客人是金发女子,或者是悲伤、贫穷、不幸的人,那么主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运气不好,遇到困难和灾难。除夕之夜到亲戚朋友家做客的人,要先搅动壁炉里的火,祝主人“吉祥如意”,然后才能相互交谈。
▍泰国
泰国的传统新年“宋干节”(“Songkran”是梵文的音译),又叫“泼水节”,每年四月举行。公历年 13 日至 16 日。
节日期间,人们抬着或用车抬着巨大的佛像。佛像后面是花车,花车上站着化着妆的“送千娘娘”,还有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起长鼓,载歌载舞。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虔诚的男男女女并肩而行走路。银碗盛有浸泡过月桂叶和香料的水。他们把它洒在佛像和“送千娘娘”上,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互相交谈。洒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脸上挂着笑容,祝亲朋好友新年快乐。未婚青年男女用泼水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爱意。
新年第一天,泰国人在窗台上或门口放一盆水,家家户户到郊外的河边洗新年浴。为庆祝新年,泰国民众举行大型“大象竞赛”,活动内容包括:人象拔河、大象跳跃捡物、大象穿越人体、大象足球赛、古象阵表演等等等,非常令人兴奋和感动。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正值新年,每年12月29日至1月3日为国定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为“大暗日”,也就是除夕夜。除夕夜,日本人称之为“除夕夜”。除夕之夜,他们向神灵祈福,告别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为“初一”。除夕夜半夜,城乡寺庙鸣钟108响,以驱邪。日本人静静地坐着,聆听“除夕钟声”。钟声的寂静意味着新年的到来。
人们离开座位上床睡觉,希望能做个好梦。大年初一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夜所做的梦,以衡量吉凶。日本人称元旦的第一天为“正日”,初一至初三为“三贺日”。第一天,他们年轻一代首先要到父母那里拜年,然后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新年也是一个“吃”的节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吃自己民族的食物以祈求吉祥。在“星期日”这一天,日本人的早餐非常丰富,吃糖饭、荞麦面等,喝屠苏酒。之后,他们连续三天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吉祥。如今,大多数日本都市人已经放弃了过年吃素食的习惯,转而在除夕夜吃空心面,以祈求新的一年健康长寿。
▍埃及
公元前40年,埃及人开始观测星空。他们发现,当天狼星和太阳一起升起时,尼罗河立即上涨。埃及将尼罗河涨水的日子视为新年的开始,这就是所谓的“大水新年”。埃及克鲁特人迎接新年的时候,会在门口摆上一张桌子,摆上七八个盘子,里面摆满了大豆、扁豆、苜蓿、小麦等谷物,还有许多绿色植物的小芽,象征着丰收。你奉献给上帝的越多,新的一年你的收获就会越大。
埃及的新年是在秋天,因为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天开始的。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开始庆祝新年,共5天,第四天是元旦。大年初一,任何人都不可以跟别人生气,更不可以发脾气。但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都在哭个不停,泪水从每个人的脸上流下来。他们相信时光飞逝,生命短暂。流泪迎新年,是对人生的哀叹。
一些地区的印度人通过以下方式迎接新年斋戒一天一夜,从元旦清晨开始,一直到半夜。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称为“哭泣元旦”和“斋戒元旦”。在新年前五天里,印度人在全国各地进行印度表演,奏响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历险记),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巨人作战。 “英雄”触发火焰箭,纸巨人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被点燃燃烧。
除夕夜之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各种精美的图画。大年初一早上,人们提着精美的小灯,拿着红包,出门给老人、亲友拜年。见面并互相祝贺后,就会在对方的额头上抹上红粉,以表示吉祥如意。年轻人把红墨水投入到水木战争中屋里喷洒在亲朋好友身上,称为“洒红”,寓意吉祥如意。
印度年轻人喜欢在新年期间与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进行徒手战斗。围观的人欢呼雀跃,往往成为女孩子追求的目标。为了庆祝新年,印度中部的土著波什拉人在操场上竖起了一根光滑而厚实的木杆。杆子顶上有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礼物。女孩们拿着竹竿阻止小伙子爬上竹竿。年轻人在杆子下围成一圈,试图防御女孩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杆者夺取袋子并获胜。
古代元旦的习俗是放鞭炮、交换桃符、喝屠苏酒、看除夕、赏灯笼。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会举行庆典、仪式等元旦有祭神祭祖、贴春联、写福字、舞龙灯等活动。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神、祭佛、祭祖的仪式。有祭祖、贴春联、放鞭炮、熬夜、吃团圆饭等娱乐庆祝活动,还有无数的“社火”。
1.元旦的由来
“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黎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是一年的第一天,又称“元旦”、“公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年的元、月的元、时的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使夏正正,故沿农时,而行之”。“以西历为依据,方便统计”,民国元年(实际使用于1912年)决定采用公历,并规定公历1月1日(公历1月1日)为公历。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九月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2月27日,在决定建立中华民国的同时,还决定采用世界范围内的公历,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正月改为“春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